教育笔记:抢椅子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育笔记:抢椅子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02

教育笔记:抢椅子

昨天下午的娱乐游戏课,我和孩子们玩了《抢椅子》的游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我也一起分享了孩子们的快乐。

其实“抢椅子”是很简单、很“古老”的一种游戏。就是准备好比孩子人数少几张的椅子,老师领着孩子围着椅子边敲铃鼓边走,待老师的铃鼓声停,孩子们就迅速地去找张椅子坐下,没有找到椅子的孩子就算输了,停止游戏一次。

开始游戏了,我要求孩子边走边念儿歌,我呢则敲铃鼓。当孩子们的儿歌正念的起劲的时候,我忽然停止了敲铃。反应最快的孩子马上做到小椅子上,脸上露出得意而开心的笑容。反应稍慢的孩子看见同伴做到了椅子上,马上意识到了也跟着坐到椅子上,脸上露出了侥幸的笑容。而剩下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没有抢到椅子,只能无奈地站到旁边。

游戏继续进行,而我忘记了该拿掉几张小椅子,待孩子们一个不拉地都抢到了椅子,我才意识到。我就问孩子:“为什么这次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了椅子呢?”“耶!”孩子们都沉浸在抢到椅子的快乐中,根本没有人理会我。于是我又对孩子们说:“刚才我忘记拿掉小椅子了,这下我要多拿掉几只椅子了。”话音刚落,小炜就拉住我的手说:“不要拿掉了,为什么要拿掉呢?”(原来他害怕自己抢不到小椅子呢)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椅子拿掉的越来越多了,游戏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和刺激了。在不知不觉中游戏课结束了。在和孩子们的游戏中,我会为孩子们的胜利而欢呼,也会为孩子们的失利而惋惜。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享受着孩子们带给我的幸福。

篇2:教育笔记:故事教育效果好

故事教育效果好

前段时间,我班的主题活动是《车子叭叭叭》。为了很好地开展此活动,我们便发动幼儿将家里的自行车、滑板车、扭扭车等车子带到幼儿园,让孩子在玩车的过程中获得愉悦与知识,初步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在家长的支持下,好多孩子都带来了不同的车子。可是,在开展这个活动的初期,我发现了我班的孩子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车的孩子只顾玩自己的车子,或者是有车的孩子之间相互换着玩,而没车的孩子只能在旁边眼巴巴地看。而在放学的时候,有的孩子嚷着要把车子带回去。更有趣的是有一次中班的孩子来借了车子,当两个车子主人看见后,竟然哇哇大哭。孩子的种种表现引起了我的深思,该用什么方法来教育这些小不点儿呢?

周一下午有一节课题谈话课,我决定利用这一节课对孩子进行教育。我知道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便把孩子的表现编成一个故事,再让孩子在听完故事后围绕这样的问题讨论:如果别人有了好玩的玩具,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把车子带来了,应该什么时候带回去?别的班级的小朋友来借,你愿意吗?为什么?(刚好那天大班的一个小朋友带来了小兔子,我利用课间和孩子们一起借来观看了。)虽然孩子还很小,但他们也有一定的是非观念。通过听故事和讨论,他们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有了好玩的玩具要共同分享。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园听老师的话......

此次谈话以后,我发现很多孩子变了,他们在玩车时不仅愿意借来借去,还能共同合作;放学时再没有孩子闹着要把自己的车子带回家;后来又有大班的孩子来借车进行活动,孩子们也能坦然处之。孩子们变了,我也尝到了故事教育的甜头。从此,孩子的小错误、孩子的点滴进步我都会将这些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来教育和鼓励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篇3:教育笔记:小乌龟

教育笔记:小乌龟

今天幼儿园里中饭的汤是香菇青菜汤,小炜的汤里有两块香菇,他的注意力很快被汤里的香菇吸引住了。他用手在汤里捉香菇,一边捉一边说:“小乌龟在游泳。”过了一会儿,他又用青菜将香菇盖住说:“小乌龟要睡觉了。”他只顾玩,全然不顾老师的教育,就是不想吃饭,弄得老师实在是没有办法。过了一会儿,金老师对他说:“让小乌龟到你的肚子里睡觉吧。”谁知这话可真灵,他用手抓起香菇一下子就吃了下去。金老师又说:“哎呀!小乌龟还没有吃饭,它肚子饿得不得了,你能喂给它吃吗?只要你把饭吃到肚子里,两只小乌龟就会抢着吃你喂的饭。”听金老师这么一说,小炜拿起勺子就往嘴里送饭,边吃边说:“这口是大乌龟吃的,这口是小乌龟吃的。”就这样,小炜将一盘饭吃了下去。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孩子的想象力是大人所无法比拟的。小炜所说的“香菇小乌龟”仔细一看还真的很像。但如果他不说,我们是千看万看也看不出那两只可爱的“小乌龟”的。由此使我想到,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巧妙引导,说不定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孩子和老师都会觉得轻松和快乐。

篇4:教育笔记:我会想你想得哭的

教育笔记:我会想你想得哭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心心不听话的时候,奶奶就会用“卖给嬷嬷人(陌生人)”来吓唬他,刚开始还奏效,现在说了多次“嬷嬷人”,就是从来没给“卖”过,渐渐地,就不起作用了。

今天心心跟我们出去玩,看到路边新造好的漂亮房子,心心可喜欢了,告诉我:“妈妈,这里的房子好漂亮呀,你喜欢吗?”我突然心血来潮,想逗逗他,说“喜欢的呀,可是妈妈买不起呀,除非。。。”我故做神秘,“除非什么呀?”“哈哈,妈妈有个好办法。。。”我故意拖长了声音“就是呀,把弟弟卖给嬷嬷人,有了钱就可以买房子了呀”,弟弟急了“不行不行的”,我说“嬷嬷人也要给弟弟吃好吃的,穿新衣服的呀”,弟弟连声说:“不要,不要呀”,“为什么呀?”我“居心叵测”,“因为弟弟会想你想得哭的,白天哭,晚上也哭,喊着妈妈,妈妈”说得眼眶都变得红红的,我的心头一热,感觉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击中,一丝幸福一丝甜蜜。。。

真是我的小可爱,下次再也不开这样无聊的玩笑。

篇5:教育笔记: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育笔记: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是一种容纳、理解。

倾听,是一种认同、欣赏。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变得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某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现场的观众早已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却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于是他耐心地等待,听孩子把话讲完。没想到,孩子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我还要回来!”

主持人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这让林克莱特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在言说中得到了释放,在倾听中得到了呵护。这是一次诗意的交流。

倾听与拒绝倾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得到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实,仔细想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静静的倾听。

有段时间我和孩子们的课堂不知道怎么了,我越来越享受不到课堂的乐趣和与孩子们真心交流得到的快乐了。以前那种与孩子们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心灵的默契好像离我越来越远。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失望--课堂上无精打采,回答问题时零星举起几只小手......“你们怎么了?注意力不集中,动脑子啊!”我着急的大声提醒他们,训斥他们,他们木然的看着我,表现却不见改观,我心里非常着急。我想既然矛盾的双方是我和学生,与其自己在这里苦闷、烦燥,何不俯下身去,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呢?

于是我找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想和我班的孩子聊聊。孩子们很想和我说心里话,但他们一个一个地和我说,显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我想出一个办法,想和我说话的同学拿出一张纸。把想说的心里话写在纸上。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出纸,开始唰唰地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都写好了,组长开始收纸条。嘿!还真多,每人一张。我开始细细地品味。

“老师,以后作业少布置一点;老师,上课时声音小一点,大了会伤嗓子;老师,您要多注意休息,别太累了;老师,你要多喝开水,这样嗓子会好受一些......”

“老师,我不想你天天板着脸给我们上课,我喜欢看你的笑容,你灿烂的一笑,我们会高兴一整天的;老师,你辛苦了,我会好好学习的,不会让你失望的,相信我,看我今后的表现吧!老师,你别动不动就生气,生气会伤身体。”

看了孩子的这些真心话,我真高兴。孩子的真话唤起了我的自醒。原来觉得自己还不错,很“威严”,可孩子并不是从心里接受。不是一副板面孔,孩子就很佩服,孩子需要朋友式的老师,能和他们常沟通,说说心里话的大朋友。要经常换位思考,蹲下身去和孩子们交谈。

新课改明确规定: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学生,倾听学生,向学生学习,要和学生一起成长。“蹲下身子”是优秀老师成熟的标志。你只有蹲下身子,你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真正感受到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我们一定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孩子,倾听孩子,向孩子学习,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