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利他感情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培养幼儿利他感情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01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如何培养幼儿的利他感情

作为生命的最初的一段时光,不论在身体力量上还是在社会权利上,与成年人相比幼儿难免处于弱势。然而他却以另外一些方式,显示自己有别于甚至于超越成年世界的特殊力量,那是一种与幼儿独特理解力,丰沛的创造力,以及单纯的爱与快乐相连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促使着幼儿表现人类最为本源的,最为淳朴的行为,面正是在年幼的孩子身上所表现的种种,更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性善论”的真谛。

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细心的家长常常会发现:一个十几个月的幼儿听到一个婴儿在哇哇大哭时,会马上快步上去注视着他,甚至摸摸他的小脑袋。如果无济于事,婴儿还在哭泣,幼儿也就跟着哭泣起来,最后他把自己的妈妈找来,拉起妈妈的手放到婴儿的额上。心理学家们认为,这就是婴儿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或称为“移情”能力,即把自己的感情转移运用到他人身上。幼儿的这种利他的行为恰到好处的阐释了何谓“性善”,而作为家长,更应该注意的是尽早对幼儿这种行为或感情的保护和培养,使幼儿这种原初而又可贵的同情心发展成为利他主义的思想感情。

幼儿的利他感情需早培养

利他感情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殊的情感,通常表现于人的交往过程中,感情的发生是以使他人受益为前提。“利他”实际是一种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并构成其社会能力的一种层面,它能增进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这种利他行为是一种自愿的行为,通常以他人为目的,有助于人从各种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人之初的幼儿就已经有了利他感情的萌芽,而在幼儿此种感情的萌芽中,家长如何激发和培养这种利他行为,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实,如果我们将这种利他感情看成是人本性的一部分的话,那么年幼的儿童,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则可能表现出更多的利他感情及相应的行为。作为家长,如果能抓住各种教育的契机,就能够使幼儿利他的本性得以发扬。同时,正是由于幼儿早期各种利他行为的出现,极早的通过引导培养幼儿健康、积极的利他感情,就尤为重要了。与人之间高质量的交榜样教育是培养幼儿利他感情的重要途径

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成就来影响个体品德的一种方法。有专家曾指出:由于幼儿通过榜样比通过告诫学得更多,我们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好的典范来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幼儿会热切地模仿有道德的人的行为。从专家的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榜样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幼儿利他感情的培养方面,榜样的作用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刺激着幼儿的神经,激励着幼儿对某一种行为进行简单模仿。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幼儿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完全没有自主能力,在幼儿身上模仿性和依赖性是最为突出的特征。幼儿对父母存在着明显的依赖和对他们的模仿,他们的吃、穿、住、行无一不是借助于别人的帮助或引导而完成的,他们是一个个没有、且不能独立的个体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

正是这种特点使幼儿依赖父母,贴近父母,从而在父母的身上或在他们的引导中感受世界、体验世界、认识世界。所以,幼儿表现出来的些许行为,都是对父母的模仿。比如,母亲在带孩子出去游玩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跌到了,这个时候,母亲赶忙去扶起跌倒的小朋友。其实,这中间所有的过程,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以后他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处处关心他人。如果他看到一个婴儿躺在床上哇哇大哭,想要玩具又够不着的时候,他就会立即走上前去把玩具递给他,说不定还会安慰几句。因此,正是因为在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点,决定了榜样教育在幼儿阶段的特殊意义。

榜样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父母要做到经常想到别人,在家庭中营造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等的良好氛围,承担起为人父母而约束自己行为的责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言行榜样。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懂事起,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一点一滴地定格在孩子的脑海中。其次,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榜样的表扬强化。这里所说的表扬强化,是通过对榜样的表扬,以提高被试对榜样的模仿倾向。被试模仿被表扬的榜样行为,目的在于使自己也得到表扬。

我们可以在幼儿同伴间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幼儿身上的利他行为并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对其他幼儿就产生了一种强化。因此,在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适当的表扬强化是不可缺少的。最后,在对幼儿进行榜样教育中,应注重幼儿的年龄差异。幼儿喜欢模仿,因此榜样的行为能轻而易举地为幼儿所接受。然而,不同年龄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下,结果是不一致的。0-3岁的幼儿应着重正面形象教育,并要多次强化,以加强效果。此外,还必须言行一致,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4-6岁的幼儿应以同伴榜样为主,并加以故事榜样的教育。这样有利于复杂认识的提高。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更喜欢模仿家长、教师、同伴及影视中的人物,所以应该多给他们以形象化的教育。

诚然,帮助幼儿培养利他感情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的,但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这种利他感情在幼儿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做到尽早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寻找教育契机,起到正面的模范作用。这样,才能使幼儿将利他感情这种人之本能得到释放与深化,才能为每个孩子创造一个纯朴、温馨的童年。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如何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

近年来,幼儿在幼儿园发生意外的案例时常发生,其中有不少案例是由于教师事业心不强,责任心差,做事马虎,受外来的影响作出盲目行为。甚至不懂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育意识、职业道德、素质修养不过关。

据有关调查表明,教育效果与教师是否受过专业培训或取得高学历与教师所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或技能,并不能成正比。教师素质不等于学历,知识形式的教育理论,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教育行为,进而带来应有的教育效果。

《规程》自试行以来,其中条例对注重幼教改革,教师职业培训,学历提高,转变教师观念的要求很多。但针对提高教师教育意识、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较少。因此,树立教师教育意识、职业道德、提高素质是刻不容缓的。

幼儿园要推动幼教改革,就必须引导教师增强教育意识、职业道德、提高素质。只有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意识,积极对待人生态度,比知晓知识形态知识的教育观念更重要,它们能使人产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达到“人所不能为”的境界。有了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教师,才能有较强的责任感,能自觉依照规律办事。因此,如何提高教师,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观念,责任还在于幼儿园的管理者。作为园的管理者,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下工夫:

一、增强教师的教育意识、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做教师的榜样。

俗话说:“教书育人”,教师不仅是教书,还有培养下一代的重任。难怪有人说:教育是良心的事业。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质,它是以教育为主的教育实践主体。幼儿还不具备行为能力,不能选择自己的教育者。因此,教师的责任是为幼儿安排设计教学活动并实施教育内容,教育者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的楷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意识是事关重要的。教师如果对职业道德、素质修养方面认识不够,对自身工作职责不了解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幼儿的误学,造成不良的后果。例如:有个女童回家跟妈妈吵着要项链、耳坠给她戴,还要让妈妈给她的脸上涂上胭脂,妈妈听了大吃一惊,责备女孩,女孩争辩说,我们老师是这样打扮的。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园的管理者不仅要对幼儿负责,还要对教师负责。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才能进行下去。

1、了解和尊重教师,营造和谐、平等的工作氛围。

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其核心就是尊重教师,包括尊重教师的权益与地位,尊重教师的需求与努力,尊重教师的实际水平与个体差异等。管理者要做教师的指导者,又要做教师的教育者。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常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了解教师的教育水平,及时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创见,善于听取教师的意见,善意提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所在,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了解掌握教师的职责,提高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认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2、增强集体观念,发挥群体智慧,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修养。

管理者与教师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发扬民主作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群体的智慧。管理者还要把上级领导的希望,表扬,建议,同行的评价,家长的期望,各地的幼教动态,各园的发展告诉教师,让教师共同研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幼儿园是一个展示才能的大舞台。教职员工要互相配合,戏才能做好。因此,管理者要及时发现好人材,对有成绩的教师要给予肯定,表彰。这样,就能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关注教师的成长,做教师的贴心人。

管理者不仅要做教师的指导者、教育者,还要做教师的贴心人。

管理者要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了解她们的需要,安排工作时尽量照顾每个人的需求和利益。对青年教师要关注和帮助她们过好恋爱、结婚、家庭关。例如:我园一位教师的孩子生病,教师心里很着急,不知所措,园长了解情况后,帮助教师找到医生,让孩子入院治疗,并让这位教师请假,去专心看护孩子。教师高兴地说:领导真是我们的贴心人,我要把领导的关心体现到对幼儿的关心上去。

把爱关注在教师的身上,给教师一个可锻炼的机会,鼓励教师要努力学习,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敢于承担任务,以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真正提高自身的教育意识、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新时期的教师。

作为管理者,我几年来认真、深入、细致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全园没有发生较大的责任事故,保教质量也得到稳步提高,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的欢迎,生源不断增加。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3: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摘要:幼儿期是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家长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让孩子多说话,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还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宽松的谈话氛围。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的掌握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是整个幼儿语言训练的中心环节。因此,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要为幼儿创建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口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长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家是幼儿的生命的摇篮,是幼儿最温暖、自由、快乐的港湾,因此家长对培养幼儿的口语有很大的影响。

(一)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

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环境,因为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及父母对幼儿教育的兴趣等,都对幼儿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尽量做到:一是和孩子说话时要语速适中,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避免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事等。二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用规范化的语言来影响孩子。成人说话时要发音准确、语言清晰以加快孩子的学话进程。三是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模仿规范、优美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要耐心、认真听孩子说话

由于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常不能完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善于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把握孩子的思想脉络,理解孩子的意图,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说不明白而嫌孩子罗嗦,甚至严厉斥责孩子。有些家长,往往在孩子刚刚一开口说话,没等孩子把意思表达充分,就简单地用“啊”、“哦”去敷衍,或用“知道了”等方式去打断孩子的话。似乎孩子的话不值得认真对待,长此下去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孩子若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的语言环境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形成口

吃。孩子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父母不仅要耐心听孩子说

话,还要鼓励并指导孩子说出完整的句子,而且要积极创造

条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对话环境,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口

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家长要与幼儿多交流,让幼儿有机会多说话

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指导孩子看图书讲述、续编故事等。如让孩子在观察那些形象突出、色彩鲜艳的图画时,家长可提出问题来引导孩子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比如,可问图画中有什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不但启发孩子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还能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讲话,比如,让几个小朋友开展讲故事比赛,看谁的儿歌念的好等。这些都既能增加生活情趣,又能锻炼幼儿的口语。在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可用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大家听。孩子为了让大家明白就会很努力把话说清楚,这样就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连贯讲述的能力。

(四)要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知识

儿童的语言是在交往活动和游戏中,以表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儿童的表象愈丰富,形象思维愈发展,其语言就愈发展。丰富的生活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源泉,家长应有意识的积极引导孩子接触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积累经验。通过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当前,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娱乐活动,如平时让孩子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娱乐场所玩耍或到风景名胜地观光旅游等。父母应利用带孩子外出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兴趣,在孩子观察时或观察后,父母可以很自然地、轻松地跟孩子交谈。长此以往,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好问、好思考、好想象的要求,而且能加深孩子的认识,对其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总之,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长要把握好这个时机,抓住一个“勤”字,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多观察、多议论、多模仿、多练习。虽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随时随地、形式多样地对孩子进行训练,以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