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01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摘要:幼儿期是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家长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让孩子多说话,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还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宽松的谈话氛围。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的掌握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是整个幼儿语言训练的中心环节。因此,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要为幼儿创建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口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长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家是幼儿的生命的摇篮,是幼儿最温暖、自由、快乐的港湾,因此家长对培养幼儿的口语有很大的影响。

(一)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

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环境,因为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及父母对幼儿教育的兴趣等,都对幼儿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尽量做到:一是和孩子说话时要语速适中,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避免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事等。二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用规范化的语言来影响孩子。成人说话时要发音准确、语言清晰以加快孩子的学话进程。三是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模仿规范、优美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要耐心、认真听孩子说话

由于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常不能完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善于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把握孩子的思想脉络,理解孩子的意图,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说不明白而嫌孩子罗嗦,甚至严厉斥责孩子。有些家长,往往在孩子刚刚一开口说话,没等孩子把意思表达充分,就简单地用“啊”、“哦”去敷衍,或用“知道了”等方式去打断孩子的话。似乎孩子的话不值得认真对待,长此下去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孩子若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的语言环境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形成口

吃。孩子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父母不仅要耐心听孩子说

话,还要鼓励并指导孩子说出完整的句子,而且要积极创造

条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对话环境,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口

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家长要与幼儿多交流,让幼儿有机会多说话

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指导孩子看图书讲述、续编故事等。如让孩子在观察那些形象突出、色彩鲜艳的图画时,家长可提出问题来引导孩子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比如,可问图画中有什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不但启发孩子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还能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讲话,比如,让几个小朋友开展讲故事比赛,看谁的儿歌念的好等。这些都既能增加生活情趣,又能锻炼幼儿的口语。在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可用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大家听。孩子为了让大家明白就会很努力把话说清楚,这样就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连贯讲述的能力。

(四)要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知识

儿童的语言是在交往活动和游戏中,以表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儿童的表象愈丰富,形象思维愈发展,其语言就愈发展。丰富的生活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源泉,家长应有意识的积极引导孩子接触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积累经验。通过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当前,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娱乐活动,如平时让孩子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娱乐场所玩耍或到风景名胜地观光旅游等。父母应利用带孩子外出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兴趣,在孩子观察时或观察后,父母可以很自然地、轻松地跟孩子交谈。长此以往,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好问、好思考、好想象的要求,而且能加深孩子的认识,对其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总之,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长要把握好这个时机,抓住一个“勤”字,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多观察、多议论、多模仿、多练习。虽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随时随地、形式多样地对孩子进行训练,以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关键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将为他们终生语言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的语言获得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像“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那样的单纯而直接,它是幼儿生长过程中各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在众多因素中,环境和教育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决定因素,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在幼儿获得语言的过程中,发挥各种优势,利用各种时机,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一、给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是模仿,模仿学习周围成人、他人的语言。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如果长期生活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他的语言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幼儿的主要模仿对象,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给幼儿树立良好的语言榜样。

1、创设规范的语言环境。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让幼儿“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所以教师在幼儿园一定要坚持讲普通话,并且要教幼儿讲普通话。教师平时说话要做到发音准确、用词恰当、语句要符合语法规范,声调要自然流畅,态度要落落大方。这样对幼儿的口语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与幼儿交谈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规范,幼儿在场时,教师与家长或其他人交流也要注意语言规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方言,那么教师如何避免被“土”话“异”化呢?由于孩子一生下来,受家长和周围其他人的影响,幼儿说方言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教师教幼儿说普通话时,要避免某些方言字音和词汇的介入。例如济源方言中的“吃”发“ci”音、“事”发“si”音等;还出现许多方言重叠词,如:“老多多”(很多)、“老热热”(很热)、“老美美”(泛指很舒服、很漂亮)等,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应及时纠正,帮助幼儿学说规范的普通话。

2、创设文明的语言环境。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往往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能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精神面貌。教师无论是与家长交谈,还是与孩子交流都应注意自己语言的文明礼貌,做好幼儿的表率。同时教育幼儿与人交谈要礼貌,让幼儿从小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培养他们文明的言行习惯。如:与人见面要主动打招呼说:“你好”;当需要别人帮助时应说:“请您帮我┄┄”;受到别人帮助时应说:“谢谢”;当不小心伤到别人时应说:“对不起”等等。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幼儿不良的语言要及时个别教育纠正(尽量不要面向全体纠正,幼儿会无意识的模仿),杜绝个别幼儿把不文明、不健康的语言带入幼儿园。

3、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幼儿创设平等、宽松、自由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幼儿随意、自然的与教师或同伴交谈。如:早上入园后,早饭后散步时、中午给孩子梳头时等都可以进行随意谈话。这样既能使教师有意的了解幼儿语言的发展变化,又可以激发幼儿敢于表达的兴趣和愿望,促进了师生之间和幼儿之间感情的交流和培养。自由的谈话活动,孩子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他们所用的词汇和句子可能会让人出乎意料,并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时,即使孩子语言不当,我们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谈话或拉下脸来批评孩子,如:“去帮老师┄┄”、“别瞎说!”。教师始终要以同伴的身份认真倾听或参与他们的交流,这样让孩子感觉你对他的话题是感兴趣的,让孩子谈得非常尽兴,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认真听别人讲话、与别人交谈的良好习惯,使幼儿在愉快的交流气氛中,语言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在生活中丰富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语言既在生活中产生,又在生活中获得发展,这是一个无限循环并前进的过程,生活语言生活新语言。我们要让幼儿的生活丰富多彩,体验各种生活的乐趣,使他们在多彩多姿的生活中,自觉产生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愿望。那么如何丰富幼儿生活呢?

1、让幼儿广泛接触自然,描述自然万象。

大自然为幼儿提供了最好的活动场所,当他们在郊野中放风筝、在花丛中追赶蝴蝶、在小河里混摸鱼虾、在雪地里打雪仗嬉戏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这时候他们会运用自己已有的语言形容这美丽的自然景象。自然界就好比是一个吸引着孩子去探索、创造的语言词汇宝库。孩子们通过观察百花盛开,知道了什么叫“五颜六色”;通过观察瑞雪纷飞,知道了什么叫“飘飘洒洒”┄┄孩子们对自然界每一次新奇的发现都会激起他们表达的兴趣。有一次户外活动,我们在草地上做游戏,一个孩子突然喊了一声“小蚂蚁”,所以的孩子都围了上来,原来是一群蚂蚁正在搬家,孩子们边观察边议论起来。有的说:“小蚂蚁搬家是因为天就要下雨了。”有的说:“小蚂蚁的力气真大,能搬动比它还大的东西。”还有的说:“它们不乱跑,也不偷懒,真是一群团结又勤劳的小蚂蚁”┄┄幼儿通过观察自然、描述自然,获得了丰富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概括多彩的自然现象。

2、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体验社会环境和进行人际交往都离不开语言。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能否善于与人交往、能否与周围人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幼儿适应环境,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我们要从小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帮助幼儿扩大交往天地,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让他们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大胆的运用语言与同伴或成人交往。

三、利用文学作品,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儿童文学作品是为幼儿“量体定做”的语言教材,主要包括诗歌、故事、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富有儿童情趣的意境和曲折离奇的发展情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好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同时还可以让幼儿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祖国的语言美,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1、利用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纠正语音。

3-6岁是语言器官逐渐发育完善的时期,如果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能掌握汉语的全部语音。有许多文学作品根据幼儿这个时期的发音特点进行创作,将幼儿易混淆的近似音编写在一起(如:儿歌、绕口令)帮助幼儿反复练习。由于这些作品中的句子富有韵律和节奏,易学易记,念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幼儿的喜爱。例如:绕口令《小溪水》:小溪水|流呀流|流到村头柳树沟|沟里有头大水牛|牛背坐着个小妞妞。作品中的流(liu)、柳(liu)、牛(niu)、妞(niu)都是近似音,读起来绕口,要求幼儿快速朗诵时,稍不注意就会出错,非常有趣,幼儿乐意学习。经常做这样的练习能训练幼儿口齿的灵活性和语音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文学作品中精练的语句和词汇。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是作者经过多次修改、反复推敲、精心提炼而成的。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幼儿在欣赏、学习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新词和优美的语句。如幼儿在诗歌《蚂蚁》中学会了“团结勤劳”;在故事《三只蝴蝶》中掌握了“相亲相爱”;在散文《春雨的色彩》中欣赏到了“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的落到地上,沙沙沙┄┄”等优美的语句。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把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迁移”到自己的语言中。有一次一个孩子的脚受伤了,妈妈给他请了长假,刚过了一天,他又来幼儿园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家休息,他说“家里没有人玩,我很孤独”,我们听了他的话都笑起来。“孤独”是前几天在故事《小白鹅找朋友》中学习过的,他竟然会用了。

3、运用文学作品进行表演。

运用文学作品表演的形式很多,有复述故事、诗歌朗诵、儿童戏剧表演、影视对白等。幼儿在表演中能够训练语言的连贯性,培养幼儿运用丰富的感情表达语言的能力。幼儿对自己表演过的作品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树立了他们学习语言的信心,并对表演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对作品进一步理解的能力。有一年“六一”演出,我带的大班集体朗诵了《毕业献词》,这首诗反映了孩子们对幼儿园生活的留恋和对老师依依不舍的心情,孩子们在朗诵过程中把自己毕业前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那次成功的表演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也偶尔遇到那届毕业的孩子,他们有些连老师的姓名都忘记了,可是没有忘记那次表演。打招呼时他们总是说:“你是教我们朗诵诗歌的老师”。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尽量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哪怕是让幼儿站在前面说一首短短的儿歌,对于他来说也是一次鼓励,一次锻炼,幼儿在鼓励中得到肯定,有利于培养他们大胆表现和独立表达的心理素质。

语言是向幼儿进行多方面教育的基础,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水平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和进行交往,发展幼儿的语言和向幼儿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我们作为教师要把语言教育融入各个领域,灵活的运用各种形式,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篇3: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丰富的生活,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在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吴申斯基所言:“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

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对他智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时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语言发展都特别快,大多孩子都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因此,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呀呀学语就应该着手,给孩子创造多听、多说、多看、多摸的机会,学校与家庭要密切配合,正确的引导和挖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幼儿园的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一直以来,它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枯燥的、抽象的。在教学活动中也经常是教师传达、幼儿接收的形式,真正孩子理解、懂得了多少,都不得而知。一旦回到日常的生活中,许多孩子又不知是怎么回事。在经过自己实践以后,我发现:在教学活动的正式和非正式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缺少语言这个桥梁。因为他们不会说、不愿说、不肯说,造成了在数活动经验积累上的困难和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不完整性。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能说会道,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可是怎样才培养好幼儿的语言表达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认识和看法。

一、在非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育的非正式活动是指幼儿受内在需要的驱动,在一定环境及自然状态下,自发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学具、玩具,创设学习环境,让幼儿自愿、自由地进行活动。

在《学前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而教育的非正式活动正是通过一个比较宽松、自然的环境,让幼儿在贴近生活的状态下,自发自主地运用语言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

1、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说。

许多刚入园的孩子都较胆小,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或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教师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而非正式活动正是给了每个孩子这样一个空间。

在非正式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2、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可说。

在每次的非正式活动中,都会有许多丰富的操作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等设计制作并投放的,带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幼儿在对这些材料地反复摆弄中,在具体事物与具体动作的实践中,会自然而然的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如幼儿在盖瓶盖子活动中,开始反复找盖子盖在瓶子上,逐个盖完后,又会拧开,后又一一盖上,以后完成后会将多出的瓶子还给老师,或将多出的瓶子放在自己前面向老师要盖子,嘴里也会说“多出来了,多出来了”或是叫“少掉了,少掉了。”

3、反复、多次的尝试,让幼儿练说。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次的经验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在每一次正式的数活动前,一般都要进行2――3次的非正式活动,而在每一次的非正式活动中每个孩子又都会有多次选择、操作材料的机会,多一次操作的机会,就多一次练习说的机会。如幼儿在学习“数的形成”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经验积累的情况,一般安排三次非正式的活动,而在每次的活动中,一般每个幼儿至少能玩到1――2次形成的材料,三次活动下来,每个孩子有3――6次的操作机会,那么就有3――6次的练习说话的机会。由此可见,非正式的操作活动给了幼儿更多说的机会,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相当有效的。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

(二)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习惯的一种表现。

(三)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交谈。在交谈中,教师和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亲密,幼儿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幼儿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更要注意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克服教师说孩子听的教法。还要克服说得好的让说,说得不好的不让说的做法。鼓励幼儿说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助的。教师应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幼儿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四)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四、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学教育的正式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师生活动及同伴互动的幼儿学习活动。一般以集体方式进行,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集体进行。

在幼儿园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在同伴的当中幼儿说话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围更为轻松。

1、主题、生活的经验,让幼儿愿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通过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多次操作的经验和说的练习与幼儿在主题生活中获得的体验,使幼儿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有话要说,有话愿说。如:在“分家家”的数活动中让孩子们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作肯定与否定的分类时,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没有尖尖嘴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有尾巴的和没有尾巴的”等等。这些语言的源泉来自于主题中,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说的过程中,都能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来说,有了内容,孩子们就会很乐意去说。

2、简单、规范的语言,让幼儿学说。

正式的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点滴、零碎经验基础上的同伴间的交流,教师指导下的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形成概念。而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是幼儿较常出现的一种语病。数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如何让幼儿将具体的经验提升到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去让幼儿学说。

在正式活动中,“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样摆放的?”引导孩子思考后去分类摆放。在第二次进货时说:“这次进货要请你讲一句话:几个苹果添上几个苹果就是几个苹果?”教师运用填空式的句式让幼儿学说。让能力强一些,语言表达较完整的幼儿先说,在让其他幼儿跟着说。随后用“你们觉得这句话长吗?怎样才能说的短些呢?”于是,就有孩子说:“2添上1就是3”,让孩子明白要说的更短些、更精练些。幼儿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表达。

3、自然、形成的习惯,让幼儿会说。

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样,细水长流,在点点滴滴地积累中逐步养成的。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而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会说。因此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常进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协商,需要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根据同伴的态度和行为,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逐步养成说的习惯,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