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实践和利用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实践和利用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31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实践和利用

[摘要]民间体育游戏是由民间创编、并在民间代代相传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它给很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孩子们经常参加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形成,培养其民间体育活动兴趣。本研究通过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收集、筛选、整理、改编、创新、整合,创设丰富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循序渐进开展民间体育活动,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区、家长、教师的作用,拓展民间体育游戏,充实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了幼儿在园的生活。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实践利用

提起童年,每个人都能回忆起儿时曾经玩过的游戏:老鹰抓小鸡、滚铁环、跳皮筋、骑竹马、踢毽子、打陀螺、丢手绢、捉迷藏等,这些民间体育游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如今的孩子,玩具是应有尽有,不少孩子常常是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玩电脑,很少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交往意识、合作精神往往欠缺。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单调枯燥、陈旧单一,多现代化玩具、少自制器械,已难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创设良好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循序渐进开展活动,通过组织与指导,既可以充实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内容,还能增强幼儿体质,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1.创设宽松的户外活动环境

我园户外场地宽阔,草地成片、绿树成阴,柔软的塑胶地非常便于孩子游戏、追逐。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丰富游戏环境和材料:在平整的水泥地、塑胶地上画上了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房子”等,孩子们还可以利用小树林,玩起“躲猫猫“、“捉迷藏”的游戏。在宽松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孩子真正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2.创设丰富的室内环境

我园每班都有民间游戏的活动,自从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将民间体育游戏内容有机地融入课程活动和晨间活动中,幼儿每天可根据自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械,尽情地玩耍,在富有民俗氛围的、开放式的活动中,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二、循序渐进开展活动,增强幼儿体质

1.利用一日生活,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除了晨间活动、体育教学、区域活动外,我们还利用晨间入园时、课间、等时间,积极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此外,我们还探索多种教育途径,把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不断创新游戏内容,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为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将一物一玩改为一物多玩,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一物多玩的活动,让幼儿充分尝试各种不同的玩法,如玩“石子荷花荷花几月开”三个班级对教案进行更深层次的修改,引导孩子用各种方法游戏,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在“玩绳”活动中,绳子除有多种跳法以外,还可以用绳子当小河,玩过河的游戏,这些都是孩子探索的结果,既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又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自信心,磨炼意志品质。

三、加强组织与指导,发挥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首先应全面了解幼儿,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其次合理选择游戏材料,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第三,精心设计游戏活动,灵活掌握幼儿的活动量;第四,提高幼儿认知,形成规则意识;第五,积极探索游戏指导方法、提高活动的积极性;第六,重视游戏的评价工作,培养幼儿的探索、竞争意识。此外,我园还开展每月一次的民间体育游戏观摩活动,观摩活动结束后每位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一般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找出游戏的利弊得失,提高了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四、家园共育,拓展民间体育游戏

我们通过调查和家长交流,让家长们重温童年生活,回忆小时候玩过的民间体育游戏,并详细记录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及所需的材料。充分发挥了民间体育游戏的原汁原味。

一年来,通过课题的研究,幼儿的体质、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和社会性等都得到良好发展,同时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转变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我园还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不断沟通交流,架起了家园交流的桥梁;。在此基础上,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挖掘、整理、创新地方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对搞好幼儿教学,开发幼儿的智力,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为此,应尽可能多的发掘民间游戏资源,以更好地搞好我们的幼儿教育。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篇2: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重视在各个领域中培养儿童合作的态度和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呵护溺爱,再加上大多数家长缺乏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不会与人合作,缺乏合作意识等。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只会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解决。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十分重要。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性格非常明显,从小在家里当惯“小皇帝”,但孩子总是会长大的,终归是要走上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交错复杂的社会关系让他们不能再一味的当着“小皇帝”的角色,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势在必行。

大部分的孩子在家里唯我独尊,合作意识这个词的概念在家里似乎没有发挥的余地,孩子除了在家里的时间,可以说其他们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因此,培养孩子合作意识的重任落到了幼儿园老师的身上,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也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我结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还对比了三大类游戏的特点,从中选择了建构游戏,作为重点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从严格上来讲,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通过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

抓住一重点,我开始计划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一、注重材料的投放,创造主动合作的契机

建构游戏作为一种建筑活动,当然是离不开建筑材料的,建筑材料是开展建构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建造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上学期我班所选用的结构游戏的材料有:由基本几何形体构成的大、中、小型的成套的积木;木制的、塑料制的各种可装拆的积塑、胶粒、插片等,以及各种颜色形状的串珠、插板、拼板等。这些定型的成品玩具为为建构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城堡》这个主题是从《我们居住的社区》这个主题延伸出来的,在开展这个主体时我就有这样的预设,让孩子们先学会拼插个体的东西,比如常见的各种各样的房子、桌子、椅子、花、树、汽车等社区里有的东西,孩子们在拼插这些独立个体的时候并不懂得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社区,第一次,我让孩子们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但这并不代表是孩子们合作的成果,我的初衷是要让孩子们感受看个体和观看整体的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激发他们那种集体的合作意识。果然,当这些独立的个体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时,我发现,孩子们是兴奋的。

“哇哈哈!这是我们的城堡!”张子闰小朋友高兴的大叫,从此,《城堡》主题就这样诞生了。

“小朋友们喜欢城堡吗?”我试探地问。

“喜欢!”孩子们几乎是一口同声的回答。

“老师,我们建一个城堡吧?”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喜悦和渴望。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开始讨论《城堡》要怎么建?城堡里有什么?孩子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只要是孩子们想得到的,说出来的,我都让他们尝试着搭建出来,尽管有的我怎么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只要是孩子们做出来的,我都让他们摆出来,目的只有一个―-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激情,从而为游戏的合作提供更好的机会。当然,这一次也还不算是一种合作,因为他们只是把各自做的东西放在一起而已,虽然他们是有分工的,但并没有交流协商,称不上是一种交往。所以当孩子们第二次把东西放在一起要构成一个城堡时,孩子们明显没有第一次兴奋和喜悦,也许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城堡跟他们脑袋里想的城堡太不像了,什么原因呢?城堡的整体感不够突出,但什么原因不够突出呢?孩子们表达不出来,如果这时候有孩子能从中发现问题,可能最兴奋的那个人是我。我应该怎样为孩子提供合作的机会呢?第三次建构城堡时,我负责给城堡搭建了一个大门,我让几个孩子们帮我搭建城堡的围墙,等城堡的围墙建起来后,再把城堡里面的东西放进去,这时候,搭建围墙的几个孩子就自然而然的合作起来,他们把适合搭建围墙的积塑材料选出来,接成长条,然后几个人连在一起,就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我看到组织能力比较好的孩子负责连接,能力较弱的孩子负责搬运积木之类的材料,他们的合作成果让全班小朋友又一次兴奋起来,也突然豁然开朗:原来城堡有围墙是这个样子的?这才像围墙嘛?如果城堡的围墙要一个人来搭建可能会不成功,因为城堡的轮廓需要较大,孩子的视线有限,合作就成了必然。这是我给孩子们的一个小小的提示,希望他们能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发展。接下来的第四次、第五次游戏,孩子们慢慢地懂得了合作,比如,孩子们各做给城堡搭建公路,合作的两个人一人一头开始搭建,一直搭建到连接在一起。

“哦,成功了”孩子们高兴的叫着,又是一次不同的体验,那是合作带来的快乐。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不难发现这些玩具总归只有几种常见的玩法,所以这学期我把一些废旧材料也用于了我们的建构活动,马路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车子,有用积木搭的,有用材料做的;建构的的房子更是多种多样,有的对牛奶盒进行加工,画上窗户、小门、……一幢漂亮的房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的对盒子进行雕刻,有的……材料的多样性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充分利用多种原材料进行加工,把这些原材料变成需要建构的具体事物,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活动,既充实了游戏的内容,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注重幼儿的交往,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

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不在以单独游戏为主,而更趋向与群体化,这就让幼儿感觉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成为了游戏成功的“阶梯”。要想使建构内容不断丰富,就要让幼儿学会与同伴、老师交往,学会合作。

在幼儿结伴共同建造某一组复杂的建筑群时,教师要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注意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当组内出现不同意见时,要及时进行疏导,让幼儿学会协商,学习一些交往的技巧。在《城堡》建构展示活动中有一组小朋友建造了一个体育馆,我引导他们自由分工后,有的建足球馆,有的架双杠,有的搭乒乓台,……。当发现一个小朋友建的人比另一个小朋友建的双杠还高出许多时,我便引导他们自己观察发现这一不合理的地方,启发他们想出修改办法。一个小朋友马上想出了主意:“我把双杠再筑高些,你把人变矮些好吗?”另一个说:“对,好办法!”他们边修改还边议论,怎样搭得更好。经过指导,这组幼儿配合默契,一幢热闹的体育馆呈现在大家面前,他们高兴地又鼓掌又叫好。这是他们合作建造的成果,孩子们共同分享着团结协作成功后的欢乐。

在建构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幼儿的态度等会直接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合作技能的习得以及活动的成功与否。由于幼儿的知识能力有限,手部小肌肉尚未发育好,再加上建构物结构的复杂性,幼儿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我经常发现有的男孩急得抓耳挠腮,女孩急得默默掉泪,我们看到这种情况总是及时给以关心引导,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注意夸奖其作品,分享其成功的快乐,使他们获得自信,培养他们在困难面前积极开动脑筋,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建构游戏并努力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给孩子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无拘无束、自然亲切的气氛,使幼儿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让他们能主动与老师交往,而不是等老师发现再去解决。

三、注重快乐的合作体验,提高合作的稳定性和自觉化。

在游戏活动中大多幼儿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的解决,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就采取一种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这样,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己通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相互协商或给予帮助时,总是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当幼儿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后,他们会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会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经过一年的建构游戏,幼儿无论在认识方面、创造力方面,还是社会交往方面等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我们应给予孩子更大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大胆想象、操作、嬉戏,我们也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对每位孩子给予正确的评价,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和谐健康的发展。

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二十一世纪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我们今天的孩子将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他们必须学会共同生活,这就需要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在合作中与不合作的伙伴间增进友谊,相互了解,因此,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将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篇3:幼儿园区域中教师游戏设置与指导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幼儿园区域中教师游戏的设置与指导

区域活动既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方式,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开展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隐性的,体现为创设游戏环境和提供游戏中的适宜指导两方面。我们重视的“心中有教育目标”外,还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幼儿发展的理解,对游戏中学习因素的把握和在与幼儿兴趣需要互动中促进游戏能力等方面,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整和能力称之为“思想”它体现为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宏观与微观的调和。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教育能力的发展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实验园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观察与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创设与幼儿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游戏环境,最后以寻找最合适的区域指导方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游戏初期阶段

幼儿表现:我只要玩――单一、独占地玩

幼儿在家习惯于独自玩玩具,到了幼儿园,他只要玩自己喜欢玩的玩具,不管别人怎么样,他要什么就要立刻得到,不会等待更别说轮流使用。

案例1:一天,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小朋友对“娃娃家”里的材料很感兴趣。吴雨辙小朋友拿着小碗和调羹,津津有味地吃个不停,活动结束了,她带着小碗和调羹回到座位上,老师请她收起来,她硬是不肯。袁建涛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一部“手机”,就玩了起来,这时有几个小朋友也要玩,他就把手机使劲抱在怀里,不让小朋友们玩,嘴巴里还一个劲儿说:“这是我的呀!”老师对他说:“你已经玩了一会儿,让其他小朋友玩玩,好吗?”他非但不肯,还把手机捂得更紧了。

相应措施: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设置以幼儿熟悉的家庭生活内容为主的活动区,如:娃娃家、玩具区、书吧区等。发动幼儿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这样幼儿在活动时能与自己熟悉并喜爱的玩具为伴,就会有亲切感、安全感。教师只提供一些简单材料。由于幼儿刚接触游戏,水平很低,不会互相谦让,自己玩喜欢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要玩

时就不愿意给,所以教师要提供数量充足的相同玩具。

案例2:一大早,刘志轩跑进教室,老师请她在座位上坐下来,只过了一会儿,她就大声哭了起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她想到幼儿园里来玩。但是,她走进教室后,觉得不好玩,于是就哭了起来。

相应措施:(1)活动时间灵活。幼儿在家里自由惯了,一下子就规定他们在某个时间才可以进入活动区,他们会感到压抑,所以设置活动时间要灵活一点。如有的幼儿一入园,就让他到活动区去,以转移其入园时不愉快的情绪。(2)活动地点随意。在活动区内,可以让幼儿自由走动,不要硬性规定、限制他们在某一区域内活动。(3)活动内容自主。在活动时不强行分配,可以暂时满足幼儿独享玩具的愿望,逐渐要求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

二、游戏发展阶段

幼儿表现:我也要玩――模仿、交换玩、一起玩

幼儿入园以后,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产生了较多的模仿行为。他们不再局限于玩自己的玩具,尝试学着和小朋友交换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们还常常模仿老师的样子,自己做小老师。

案例:张煜程小朋友和其他的几个小朋友一起选择搭建区的游戏,当大家一起拿到一篓子玩具时,张煜程说:“我要最多的玩具”。其他的幼儿一个都不敢跟他抢,后来又到小朋友合作一起搭建,他觉得没意思也跟着一起玩。

三、游戏提高阶段

1、幼儿表现:我想要玩――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玩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活动区已经比较熟悉,进入活动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选择性和坚持性。他们在活动中常常很快完成一区的活动,然后会选择其他区域进行再次活动,也有的小朋友则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会不断地去创造、去发现。

案例:我居住的地方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用一些瓶瓶罐罐进行搭建他们居住的地方,有的孩子们搭建的十分好,还想出来为了的家,有智能的机器,有的孩子就不能想出来。

相应措施:事先我们请家长跟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收集如:上网、看电视节目、去图书馆、去书店和孩子一起学习基本的知识,孩子们在通过已有的经验也能很好的进行游戏,还创意出未来的家。

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同样也可以促进孩子间的交往,如小小建筑区大家一起商讨如何搭高楼、围墙;漂亮的墙饰引得幼儿蹙足观看,相互交流;自然角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小蝌蚪的趣事……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要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娃娃家”中长辈与娃娃、商店的营业员与顾客、医院的医生与病人……角色游戏形同一个小社会,为幼儿走向大社会打好基础。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2、教给幼儿的技能和策略

幼儿需要交往,哪怕是一个内向、孤独的孩子也需要交往,愿意交往,然而仅仅拥有一个美好的交往愿望也不一定能使交往成功。这就涉及到有关交往技能的问题,如小班幼儿的思想单纯,在进行主动交往时没有交往策略,因此,常常使交往受挫。这样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在某种行为刚刚发生时,就可组织幼儿讨论,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教会幼儿的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日常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有空来我家玩”;协商语言:“给我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幼儿只有具备最基础的交往用语,才能很好地同他人进行交往。幼儿的社会交往,包括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和幼儿与成年人的交往,幼儿与成人的交往比较容易,成人除了要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外,还要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策略。首先,要教给孩子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准确的运用一种简单的、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再次,要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尊重别人的兴趣但又不盲从别人意见,学会合作与分享,友爱与宽容。例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教师可以教幼儿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怎样玩,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能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自己的意见;最后要教给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等。

3、从思想入手,改变幼儿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敢想敢做。

从转变教师观念开始,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教师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我们首先从教师的思想转变开始,除了学习理论知识,立足于教师日常区域指导,我们采用互相观摩、研讨等形式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刚开始时,教师习惯了集体教学中教师预成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区域化教学活动教师过多地干涉幼儿活动,反而使这样的区域活动既没有集体教学高效率的优势,又没有区域活动自主发展的优势,于是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怎样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究竟该怎样指导呢?教师和孩子们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逐步将教师定位为:游戏时像玩伴、生活时像妈妈;学习时是智者。

学习型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针对目前专业理论素养相对薄弱的客观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学习,除仔细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巩固专业基础之外,还要积极地浏览最新的学术动态,了解教育前沿,与时俱进,以学习促发展,以发展带动更好地学习。在信息知识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缺乏学习的资源,而是缺乏发现资源的眼睛。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在各种地方找到学习资源,服务于自身。

学习型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合作交流获得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在论及“学会共同生活”时,报告指出,“这种学习可能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学习型教师也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成为实际的行动者。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与孩子打成一片,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营造出适宜的环境来支持孩子的发展。实践赋予教师学习的空间。善于学习的教师,一定是能够不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试图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师。实践赋予教师学习的智慧。在实践基础之上建构起来的经验,将为教师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并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实践赋予教师学习的动力和策略。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篇4:托班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组织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浅谈托班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

根据《纲要》提出的“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并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开展各种富有趣味的运动;强调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于2―3岁的幼儿的来说体育游戏活动更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他们能在游戏中锻炼体能、获得自信!在带托班的过程中摸索了以下组织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几点经验:

一、提供幼儿自主选择的余地

托班的孩子已能完成坐、立、走、爬、钻等基本动作,手眼协调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的基本动作发展进入关键期。因此,根据孩子的兴趣、动作发展特点、能力与水平,将体育基本动作融入到幼儿一日体育游戏活动之中,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将这些基本动作融入其中,分别提供不同的材料而且将材料的层次拉开向幼儿提供不同材质、不同层次、用于不同活动形式的自制材料,以便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为幼儿提供了自主选择与发展的环境空间。如:在钻爬活动中投放了软垫子、纸箱、泡沫板等;在跳跃活动时提供了硬纸做的荷叶垫、呼拉圈、橡胶软圈等;投掷活动中提供了纸做的泡泡球、酸奶瓶、纸火箭等;走、跑活动中提供了小推车、皮球、娃娃等。在投放的材料中,有一部分是我们师生共同制作的,例如,在孩子门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把废旧报纸捏成团,用装苹果的网兜把它们包住,美其名“泡泡球”,我们用酸奶瓶制作了“流星球”等,孩子们可喜欢了。丰富的活动材料,给了孩子们充分选择的余地,孩子在尽兴游戏的同时,身体机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玩得尽兴又很少有争抢的情况发生。

二、营造生动有趣的游戏氛围

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但过程与结果都很重要。2―3岁孩子行为的目的意识较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能使幼儿的情绪愉快、身心愉悦,潜能得到开发。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为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使单调无聊的练习变得有趣而生动。在练习平衡的活动中,孩子们在平衡木上机械的来回走显然会影响活动效果。于是,事先提供了许多玩具小兔,用蓝色的泡沫拼成了小河,在河的对岸是小兔的家,我们用焦急的口吻对孩子们说:“兔宝宝害怕过小桥,不能回家了,我们帮帮他们好吗?”看着孩子们着急的样子,我们又趁机提出了游戏规则,“小兔子不会游泳,把它们送回家时要注意安全,小心别掉到河里去。”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兔子们终于回到了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靥。平时我们设计的活动常以小动物来贯穿整个主题。在练习跳的时候,就扮演小白兔、小青蛙;练习跑的时候,扮演小马;练习钻爬的时候,扮演小乌龟、小老鼠等。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通过游戏情景的创设,孩子们的模仿力、表现力、动作和情感意志都得到了自然而然的发展。

三、留给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

2―3岁的孩子处于对新异事物的探索阶段,此时他们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投放的许多材料都十分能引起他们注意和喜爱。观察到这种情况后,不急于去教会他们玩的方法,而是先耐心的看一下孩子的反应,看看他们会用那些材料干什么、怎么玩,再切入或调整我的预成计划。例如:第一次提供“流星球”时,我的预期目的是练习投掷,可当孩子们拿到材料后,他们却玩出了多种方法:抛、踢、扔,令我们吃惊的是,千伟小朋友拿起泡泡球玩起了打宝龄球的游戏,于是其他孩子纷纷模仿,我们及时调整了计划,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游戏练习。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互相模仿的过程中走、跑、投掷等动作得到了新发展。在练习一些动作技能时,也不是手把手的教,而是采用示范的的方法,让孩子观察、吸收、加工、模仿、调整,使他们有个自我发展的过程思考和调整的过程。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也根据孩子的玩法不断调整、启发、引导,鼓励孩子创造性的使用活动材料,玩出多种玩法,拓展孩子的游戏思路,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拓展托儿的思维。

四、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养方式和健康状况都不尽仅相同,接触的外界环境各异。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又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尊重和承认儿童在经验、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和观察幼儿的动态,给以不同幼儿适时、适当、适度的帮助和引导。我班的有些孩子,运动能力较强,在活动中不仅能自主地选择运动器械,而且还创造性地想出了各种方法,并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他们把皮球当“西瓜”,把“西瓜”装在小车上,边走边喊:“卖西瓜了。”我装成买瓜人,:“我买一个西瓜,多少钱?”“五元钱”。“谢谢”,“不用谢”。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个体之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我班也有个别孩子,运动能力比较差,我们要对其进行细心、耐心的指导,积极的鼓励,一步一步地引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科学合理安排分散活动与集体活动

2-3岁幼儿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活动和获得愉快体验的情绪需要,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不仅缺乏集体活动的意识也缺乏游戏的经验和预想能力,老师去组织他们进行一些集体的游戏,目的是在集体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积累游戏经验了解合共同游戏的方法等,但集体游戏过长就会使幼儿疲劳,产生抵触情绪,一旦幼儿的游戏情绪不高就会使游戏的质量大打折扣。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在满足幼儿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可能对游戏进行指导,才会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在户外游戏时要把握幼儿的情绪、运动量、运动的密度并及时调整游戏的形式与内容;反之,幼儿也有强烈的自我游戏的需要,在自我游戏时也不要对幼儿听之任之,还是要适时适度的指导参与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在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中都得到乐趣,得到发展。

六、接触大自然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常常利用风云雨雪等自然资源,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锻炼,让幼儿体验新奇有趣的活动。例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带孩子到户外的场地上,任由他们跑啊、跳啊、爬啊,让他们充分宣泄内心的痛快,尽情地呼吸泥土的气息;在有风的日子里,给孩子们一长条细长的皱纸,让幼儿感知风的方向,和风爷爷一起赛跑,一起捡飘落的树叶,再抱抱园中最粗的树,看看到底有多粗。这一切不仅愉悦了幼儿的身心,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而且也大大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通过了一学期的教研和实践,充分证明了,只有了解幼儿年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着,孩子们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安慰。然而托班的孩子毕竟还小,身体的控制能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在活动中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注意幼儿的实际需要,尽量减少孩子的心理和生理负担,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的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总结,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5:在游戏中培养宝宝阅读习惯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

编导语:我们当小学老师的,很注重对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因为我们深知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就意味着快乐、成功,所以,对于宝宝,我也很重视对他各方面习惯的培养。我们当小学老师的,很注重对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因为我们深知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就意味着快乐、成功,所以,对于宝宝,我也很重视对他各方面习惯的培养。但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朝一夕地坚持。宝宝年龄尚小,和他谈论习惯的重要性未免是对牛弹琴,但是我在生活中无时不注意习惯的养成意识的渗透。而最佳的渗透应该是通过游戏这种适合宝宝,宝宝又喜欢的方式让他易接受,易掌握。

这回我就重点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

可以说宝宝还是在摇篮里的时候我就念儿歌,讲故事了,当然都是我自创的,可惜未能有心保存下来,想来当时宝宝听得还挺有滋有味,有时他吵闹了,我一念儿歌,他就能安静一些。由于宝宝上幼儿园前都是住在爷爷奶奶家,我一星期只能回去看一次,可是我仍然没有忘记利用呆在一起的时间和宝宝一起看书。我购买的书籍内容涉及面很广,动植物、日常生活用品、人物,鲜艳的图片常能把宝宝的眼球吸引。当宝宝说对名称时,我立即对他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抱他一下,他很是享受这样的时刻,常常一脸的自豪。宝宝二十几个月时,我就开始让他看绘本了,我一页页地说,一页页地翻,尽量让他能够看图随文听故事。当然对说的要求比较高,不过这难不倒我,声情并茂地讲述总能牢牢将宝宝锁住。根据幼儿喜欢重复的特点,一般一个故事我会讲七八次。宝宝对故事熟悉之后,我会时不时装装傻,充充愣,故意说错,耳尖的宝宝就像啄木鸟发现虫子一样,兴奋地说:“妈妈,不是这样的,而是……”听他讲完后,我故作惊讶地一拍脑门:“是嘛?你看妈妈这脑瓜,就没你好使!”此刻,宝宝甚是得意,高兴地浑身扭动。

识字习惯我也是较早就开始培养了。当时让爷爷奶奶用笔在纸上写一写,或者指着书上的字让他图文结合认字。一开始,宝宝挺感兴趣,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对识字的热情冷了许多。查阅了一些育儿资料才清楚是我们的教学方式不够活泼,激发不起宝宝的识字兴趣。从冯德全的早教经验中了解到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识字。所以,**年暑假在外婆家的时候,我用家里的纸箱纸制作了50张字卡,这50个字,包括了人物称呼,如奶奶,爷爷等,还包括了身体动作,如跑,跳,爬等。然后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宝宝识字。比如我拿出字卡“跑”,宝宝看到后就跑起来,拿出“跳”,宝宝就开始跳。再比如,认识“奶,爷、女、男”时,我把字卡摆放在地上,和宝宝玩过桥的游戏,宝宝踩在一张字卡上,念对了字卡上的字,就可以踩第二张字卡,念对4张,就可以顺利过桥。对于这些方式,宝宝玩得不亦乐乎,没有感到一丝压力。

宝宝进入了幼儿园学习,和自己生活在了一起,我因换了单位,工作甚是繁忙,所以一日下来,几乎就没什么时间陪他看书了,识字也是有空时认一认,基于以前的热情,宝宝还是挺有兴趣的,只是我没有了暑假时的时间和闲情,最多只是临睡前给宝宝讲一两个睡前故事,这是雷打不动的,到现在还坚持着。过年时,感觉宝宝大姨给她女儿订阅的巧虎系列甚好,所以也给订阅了一份,5天后就拿到了相应的商品。宝宝对巧虎里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DVD和巧虎书籍。DVD中也有认识汉字的内容,动画演变汉字的形式很生动,很有趣,宝宝学得津津有味。巧虎书籍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很广,如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对数字的感知能力,生活常识介绍等。宝宝很喜欢这套书籍,因为他可以边看边动手贴贴纸,如果他贴对了我还会奖励他巧虎贴纸,让他贴在墙上。

最后静下来反省了一下,我其实还是应该把暑假里识字的游戏进行到底,还有一点,看绘本的习惯不能丢了。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