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小小游戏作用大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幼儿教育随笔:小小游戏作用大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27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幼儿教育随笔:小小游戏作用大

“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这是一个幼儿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小游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学期我们在《新编〈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课程园本化研究》的课题实验过程中,根据“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一年龄特点确立了《好玩的民间游戏》这一主题活动作为小班年级组的园本课程,并开展了一种游戏多种新玩法的创新实践活动,受到良好效果并发挥了其更大的教育作用:

一、拓宽了知识面。《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整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为此,我们把单一的游戏儿歌《炒黄豆》扩展为:“炒绿豆、炒红豆、炒黑豆”,在玩的过程中丰富了儿歌内容,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增加了游戏难度,扩宽了知识面。

二、拓展了游戏玩法

当幼儿熟练掌握儿歌及游戏玩法后,我们最后游戏延伸到区域活动中:

1、科学区里认识各种颜色的豆子。在科学发现角放置各种颜色的豆子:黄豆、黑豆、绿豆、红小豆……让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自己先探索其颜色、大小、名字,并说一说它的颜色、形状、用途,看谁认识的多。

2、操作区里的色彩对应,按要求分类。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豆子卡片,让幼儿按颜色、大小分类,并与实物豆子的颜色对应收放卡片。

3、美工区了的自由涂鸦。教师为幼儿提供难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漂亮的豆子》,让幼儿涂涂画画或添画自己喜欢的颜色,并与同伴交流:我画的是什么颜色的豆子。

三、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骨骼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平衡能力较差。因此在《炒黄豆》的游戏过程中,我们没让孩子翻转,只让他们自由的转个圈,再选择另一位小朋友把游戏玩下去,至儿歌唱完,这样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而且还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运动技巧。

四、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

当幼儿掌握游戏的玩法规则后,教师可利用颜色卡片有目的的组织活动。如:出示绿色卡片,孩子就做“炒、炒、炒绿豆,炒好绿豆翻跟斗。出示黄卡片,幼儿就立刻边说边做“炒、炒、炒黄豆,炒好绿豆翻跟斗。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应变能力。

五、张扬幼儿个性及意志品质的形成。

幼儿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在自然、自发的民间游戏中,没有任何干预,自娱自乐;幼儿的情绪是放松的,没有心理压力,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的想象。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这成功与失败。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个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例如,在“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中,当“老狼”的幼儿在回答几点钟时不能回头看,其他幼儿只有听到“老狼”说“天黑了”或者“12点钟”时,才能转身往回跑,如果“老狼”在回答几点钟时抬头看或者其他孩子没有到时间才转身跑,他们就要被大家停止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因此,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总之,传统民间小游戏玩起来确实不受年龄限制,以前只有到大班孩子才敢做的游戏,现在采取了“一种游戏多种玩法”的主题探索活动,不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各种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还使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发挥,真正使小游戏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幼儿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做主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件幼儿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做主

当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样样事情都是大人包办代替,使孩子逐渐形成了自私、懒惰、做事胆小、依赖性强等弱点。那么如何矫治幼儿这些弱点呢?我从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从培养幼儿自主意识开始,尤为重要。在实践活动中,我利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1、游戏中体现自主。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最能发挥主动性的活动;它不仅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而且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游戏中我采用的方法:一种是教师不参加游戏实践过程,只是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材料,让幼儿自主活动。另一种则是教师参加游戏实践过程,只做幼儿的伙伴、支持者、引导者,不操纵游戏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尊重幼儿的自由活动。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启发语言表达。

爱说好问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幼儿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师要有浓厚的兴趣,并同他们进行讨论,认真做出解答,以后他们就会大胆地表达想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限制幼儿说话,教师要围绕教育内容积极引导,选择有吸引力的话题,这样能使教育内容在幼儿头脑中打下更深的烙印。

3、教会处理问题。

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意识,还提高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幼儿办错事或自己能处理事情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处理或参与,使他们成为主角。一次,有个小朋友把小拼插积木放到了书包里。我看到后没有说什么,而是讲了一个故事让大家讨论、解决。这个小朋友发言说:“如果拿了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应该马上还给人家。”事后,她把别人的东西悄悄地放了回去。

4、鼓励幼儿去想去做

记得有一次我教幼儿做美丽的花环,我只教了一种方法,并对孩子们说:“你认为怎样做漂亮就怎样做,不必按老师要求做!”结果做的花环有很多种,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教师应该对所有孩子的想象给予鼓励,肯定他们,使他们从自己的创造成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5、锻炼意志

首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不受到别人的影响和干扰。许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做事不专注,看到其他游戏就会转移注意力,而去进行别的活动。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鼓励幼儿把事情做完、做好、专心致志。其次,要对失败不灰心。在区域活动中有的幼儿做不好就会哭泣,甚至不敢进行活动。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而后请他再重做一次,引导幼儿养成一种锲而不舍的良好习惯。再次,树立自信心。有的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比较胆小、懦弱,说话声音小,做事情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消极被动。对这样的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多接近,多给予鼓励;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这部分幼儿课上多提问,多请他们当值日生、负责人,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心。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篇3:幼儿教育随笔:对孩子要动之以情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幼儿教育随笔:对孩子,要动之以情

有些老师和父母认为,对幼儿过分的热情,会显得不够严肃,削弱了自己对他们的威慑力量,尤其是做父亲的,最容易犯这种毛病。古语说:“严父慈母”。有得做父亲的认为,教子总要让他有点“怕头”,如果孩子一点不怕自己,那还不“踩着鼻子上脸!”

于是,总是板着面孔,用威严、恐吓的口气对他们说话。却不知,幼儿总是在战战兢兢种听父亲的教训,那教训像一阵冷雨一样,对幼儿已经发冷的心更凉。想的是如何应对过关,对于父亲的教训中所包含的道理根本不会听进去多少。此可谓情不当理不进。

还有一些父母教子态度虽不严厉,但也不热情,就如背书念报一般,用冷冷的语气,讲深长的道理,结果幼儿虽无“怕头”,但也不动情,从而难于激发他们倾听这些道理的欲望,以及愤然而起改正错误的决心。此可谓情不足理不实,虚讲了一遍,并未落实到幼儿的心灵上。

真正有效的说理,是在激发幼儿情感基础上的说理,就如打铁一般;只有将铁烧热烧红,然后再捶打,才能按照打铁人的愿望,将铁打制成各种有用的工具。

亲爱的家长们,对我们的孩子要学会动之以情…….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