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案例谈小学生习惯养成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师教学案例谈小学生习惯养成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10

教师教学案例谈小学生习惯养成

澄迈县永发中心学校王佳妹

众所周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就能自觉的有兴趣地去读书、去学习。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是发展的群体,在这个阶段抓习惯的养成,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这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

案例:李创宇,男,7岁,聪明、活泼,但缺乏耐心,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忙于搞生意,很少过问孩子的作业情况,沟通交流也很少。主要问题:开始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遵守纪律,爱搞小动作;写字姿势不端正,握笔不对,有时写字没笔没练习本;同学读书、回答问题不认真倾听;他还常常把书和本子丢在教室的抽屉里不拿回家;轮到他值日时还经常不见踪影,早早地溜走。该生怎么有如此多的不良习惯?我从平时的观察、与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等各个方面去查找,原因归纳如下:孩子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两位老人不识字,只负责孩子一日三餐的吃和住,孩子的学业一概不闻不问。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即便偶尔在家也几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作业情况。小男孩在家就是甩手掌柜,不干任何家务,连地都没扫过,在校的扫地值日习惯也没能养成,注意力和自控力差极差。

综上所述,我采用以下方法帮他改掉不良习惯:

一、小组分工合作,督促完成作业。

我在班上成立若干小组,由组长负责每一组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要求每一位同学必须写完作业并上交才可以回家,这样由组长专门负责后,李创宇同学慢慢克服了以前作业完不成或不上交的现象,基本能自主写作业、交作业了。

二、班级小口令训练,调控课堂纪律。

为了调控课堂纪律,我设计了一些小口令,如师:坐姿

篇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

我在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时,提出了吸收外来文化主要吸收它的哪一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要说出理由。

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吸收外来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东西;有的认为应该吸收例如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有的认为要学习外国的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时,突然有个同学提出,外国的社会制度也是需要学习的。此话一出,整个班响起一阵喧哗。我对他说:“哦?说说你的理由?”这个学生回答说:因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那么穷,而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富裕。有同学起来反驳:“中国底子薄,起步晚,所以才这样的。(一片掌声)另一位同学说: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快得多。还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经济发展的基数小而已,但速度还是很快的。争论告一段落,学生们在等老师发表意见。

我说:我想,从刚才的争论中,大家已经明确了我国经济之所以落后的客观原因。可以说,造成我国相对落后的因素很多,历史的,有现实的,但是在众多因素中,我们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里,老师只给大家留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去思考:我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不是社会制度?是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比社会主义国家富有?

我认真地回顾了一下这堂课: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思维活跃的火花在跳动,激情在课堂上点燃了,而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能点燃起争论的“火”,也能控制“火势”,不能漫无边际,更不能影响其他方面,更能适时的“熄火”。否则这样的课堂,老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如何体现?活跃的课堂,是思维的活跃,是能力的活跃。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乱说乱讲,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两难问题时,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辩论,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感悟思想,体味生活中蕴含的道理,规范自己生活中的行为。

针对这一问题值得总结的是:

一、作为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实施,引导、激发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达到百家争鸣,学生用心去体会,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经过学生的争论、辩论后的观点,必须统一或有一个定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想知道的最后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观点一致的学生更自豪、更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了铺垫。俗话说:鼓不敲不响,灯不挑不明,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

所以,某一次的尴尬,某一次的突如其来,某一次的偶发事件,它不是一件坏事,它迫使我们教者去反思,去思考,去体味。汲取和总结经验和不足。那些不足是我们的教学中的红灯提示,那些好的教学经验,是对教学最有效的帮助。已经走上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研究的我,一次的尴尬,一点的感悟,真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感悟,才会有进步,愿我的一点点感悟能为新课改添上一点新绿,为新课改日臻完善献上微薄之力。

篇3:高中生养成教育思想上重视行为上引导

浅谈高中生的养成教育思想上重视,行为上引导

蛟河市第一中学校王淑荣陈雁红

教育浓缩地讲就是培养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紧紧把握这个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身心发展有利,并使他们终生受益。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由此可见,教育浓缩地讲就是培养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主要包括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信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这些良好的习惯与当今社会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是一致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或矫正,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教师紧紧把握这个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身心发展有利,并使他们终生受益。那怎样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作为学校的班主任,多年来我是这样做的:

一、思想上重视,常抓不懈

德育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我高度重视,把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以狠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并且从两操、*、升旗规范、卫生规范、值日规范、课堂规范、安全意识、文明礼貌等方面,学校还针对学生寒暑假后纪律较散漫的特点,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常规教育周,周五的班会课定为常规教育课,把班级的常规教育抓早、抓实、抓细。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养成教育的“总辅导”,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交流探讨养成教育的得失,做到常抓常新,坚持不懈,同时我注意经常深入班级及课堂,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班主任的工作进行面与面的指导。然而,对高中学生的教育,仅仅靠几堂德育课,仅仅依靠班主任是不够的,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把日常教学作为德育最基本、最经常的形式,教师人格示范的德育力量及教师教学中所产生的德育效果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正是在日常的教与学之中,做到课课、天天、月月、年年地坚持不懈,从而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教育家蔡元培说过:“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的事,要重在实行。”可见,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也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地去读。”只有这样,学生的“所知”才能化为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与素质。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中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训练阶段,确定相应的训练重点。我校引导各班对“课间活动”“出操*”“离校路队”“自理自护”“课前准备”“班级器具摆放”“上下楼梯行走”等内容进行的专项训练,做到了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这样,从基本常规、细小之处进行规范训练,并注重反复抓,抓反复,就较好地实现了学生不良习惯的三个转化,即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篇4:头痛小蜗牛幼儿园老师教学案例分析

头痛的小蜗牛幼儿园老师教学小故事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吴瑕

一、背景

我们班现在流行“小蜗牛”的称号。原因就是,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的动作特别慢。老师说请小朋友集合排队,他们总会拖拖拉拉掉在最后;中午吃饭,大家都吃好了,他们却才开始拼命往嘴里兜饭;午睡时脱衣服穿衣服亦是如此。由此,班里流传开“小蜗牛”的称呼。这些“小蜗牛”不仅在幼儿园如此,在家更是严重。他们的动作总会慢别人一拍,这成了家长和老师头疼的焦点,爸爸妈妈总是心急如焚,向老师寻求解决的办法。

纪然小朋友在我们班就是典型的“小蜗牛”,做事情总是漫不经心、心不在焉。走路也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人总是连蹦带跳,他却慢慢悠悠还喜欢东张西望。

二、案例描述

事件一:

户外活动结束时,我一敲铃鼓,小朋友总是飞一般地冲到老师跟前,谁都想第一个到教室。女孩子先到了,她们会高兴地说:“女孩第一,男孩第二”;男孩子优先了,他们也会得意地说:“男孩第一,女孩第二”。大班的孩子竞争意识很强。如果我慢了,他们还会一起站在楼梯口叫我:“娃娃老师,是蜗牛!”我总是被他们逗笑。

可是,每次看到纪然总是让我心情很难过。操场上已经看不到一个中三班的小朋友了,她却才开始慢悠悠地朝教室走来,看到好玩的他还会过去先动一下再走。等到教室里小朋友都坐定,老师开始上课了,还看到她慢腾腾在教室的窗边换鞋。

纪然的妈妈对孩子动作慢这个问题非常的头疼,经常会来找我们商量对策。据她妈妈说孩子在家里更是如此,东西玩好后就丢在一边,妈妈在旁边督促她整理,也还是拖拖拉拉半天理不好。说自己平时都要上班,时间实在经不起孩子这样拖,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能改改拖拉的毛病。

有一次我就站在楼梯口看她走过来,她看到了我,但好象没有意识到我在等她,还是管自己悠哉悠哉地。我当时真是火冒三丈,把她批评了一顿。接下来几次我还照样等她,他看见我会紧张一下,然后拼命跑几步。但是我发现只要她看不见我还是照样慢慢吞吞。而且她好象每次都在离教室最远的地方玩一样,总是最后一个进教室。

事件二:

天气渐渐凉了,吃午饭时刘老师总是提醒小朋友吃饭快一点,趁热吃。现在的小朋友吃饭都有拖拉的习惯,为了鼓励大家吃得快,我们许多招,比如看动画片、讲故事、看图书等等。

纪然吃饭不仅慢还喜欢讲话。刚开始她有点受带动,偶尔会快一次,但是很不稳定,大多时间还是很慢。她很难大口大口的吃饭,总是兜一小口放进嘴巴里,半天不咽下去。

事件三:

我班很重视培养小朋友的时间观念。睡午觉前,小朋友的衣服裤子都是自己脱、自己叠的。进睡室的时候刘老师就会跟小朋友约定好在几分钟之内把衣服脱好叠好,会告诉他们现在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为止,如果大家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刘老师还会给他们讲个很好听的故事。小朋友都很喜欢听睡前故事,为了听故事他们会加紧速度,还会互相帮助,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拉链。

纪然却和别人不一样,其他小朋友睡觉总是马上爬上自己的位置,她却喜欢在地板上爬一会儿,或者坐在垫子上发发愣。这样不仅她自己速度慢了,还无意中带“坏”了几个小朋友,都喜欢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睡室里乱糟糟的。

为了去除这个坏榜样,午睡时间一到,刘老师就开始盯着纪然,一会提醒她快脱衣服,一会儿提醒她快盖好毯子。在刘老师的盯梢下,纪然午睡时候的动作明显快多了。可我同时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老师不再盯她了,她的动作还能快得起来吗?

篇5:五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案例

五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案例

江边中心校:苏斌

**年春季

我接手五年级这个班已有半个学期,则对于这个班有了充分的了解。他们喜欢算数,喜欢板演,但是计算过程很容易出现错误,基于这点,再加上本人也喜欢计算。因此,我对小数的加减法较感兴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如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笔算

220+286=125-25=0.28+1.21=4.6-3.2=

问:前两道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实施

1、例题讲解

(1)引入

开学初,小明、小丽和小芳一起去购买文具,小明买1个讲义夹用了4.75元,小丽买1本笔记本用3.4元,小芳买1枝彩笔用2.65元。

(2)提问并列式

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板书:4.75+3.4=(元)

复习整数加法的意义,迁移到小数加法的意义

(3)讨论并板演

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4)师生订正且完善解题步骤

2、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然后总结计算方法)

8.35+24.6=10.84+2.6=29.79+37.21=56.74+75.238=

3、知识迁移

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用列竖式计算结果

(2)师生订正并概括小结(小数加减法都要把小数点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

4、巩固提高(教材第48页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三)、课堂作业

1、口算

0.6+0.40.1+0.87.5+0.53.4+3.6

0.5-0.41.2-0.73.0-3.00.92-0.52

2、用列竖式计算一下各题

18.35+4.6558.3+10.17216.74+85.238

3.43-0.5636.42-4.2211.37-108.37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练习八第2、3、4题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