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八大问题》反思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观《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八大问题》反思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10

观《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八大问题》的反思

五指山中学罗路生

**年10月9日下午,我们化生教研组组织了全体教师集中观看光碟学习培训,认真观看了《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八大问题》专题讲座。讲座围绕中小学教育科研概述,教育科研的实施过程,以及在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概括了八大点: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并就这些问题由浅入深作了简洁明了的论述。听了这次讲座我有了不小的收获。反思了以前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式情景,让我明白了几个关键的问题,略有了一些思考。

第一,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

从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来看,科研对很多老师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区,因为这时候的教师走上了一种职业的倦怠,特别是40岁左右的教师,已逐步有了“四个成形”,即信念已经成形,很难再改变;思维已经成形,不再想突破;技能已经成形,不愿再发展;状态已经成形,不肯再激进。加之各种压力等,让很多老师体力、健康极度透支,造成教师的事业陷入了一种高原期,导致事业的停滞。有些老师很疑惑,为何我们总是被鼓励做研究,可研究怎么总是做不好呢?其实很多老师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多教师经常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雇员,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等价交换;大部分的老师在做一个将书本知识反复讲授的“教书匠”;极少数教师在践行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做一个研究型教师”。通过聆听讲座,我认识到教师只有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才能快速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才能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因此,在工作中要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才能算是“入了行”,算是“专业化”。为此,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第二,应怎样搞教育科研?

这一问题在很多书刊和资料从研究选题,研究的主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方面都有了详细的论述。我呢是在想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情境去思考问题,做些小小的研究。例如研究的选题可以直接从一线教育教学的情景,以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亟须解决的,针对自己的选择要求,立定研究问题的题目;题目的特点应该微小、具体,具有可行性,而不能一味地求大、求全;旨在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要具有能实践的,能操作的,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培养研究意识,训练和提高研究能力。

另外,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可以以一线素材、条件考虑,针对自己的研究所用选择教育研究方法。做到具体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研究的内容、研究者的能力来决定。考虑到教师研究的选题一般比较小而具体,所研究的问题一般是班级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或者几个班级场景中的,较为适用于大样本量的问卷、量表等则不大适合,而诸如观察、访谈、实验、测试、反思等方法则更具有信度和效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教育教学原理和理论、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的经验积累等,进行深入、全面的反思,总结实践性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着驱动作用。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一是提升了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二是了解了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三是认识到在教育教研上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和缺点。我充分认识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培训,消除浮躁心情,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使自己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

篇2:小学老师教育科研反思在研究中成长

这是一个老话题,但这个老话题还是经常有人提起,有老而弥香的意味。对于“科研兴师”,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相信它,只是在日常工作中看到的行动却很少,它更多的是出现在工作总结中。不过,就像“经典就是没多少人做但都在喊”一样,它确实是经典,甚至可以说是真理。

做老师,还是应该相信一些名人名家的话的。任何一个人,没有研究就没有发展,也就无所谓成长。杜威早就提出要做“研究型教师”,斯腾豪斯主张“教师作为研究者”,要求教师“集服务、专业研究、专业学习于一体”。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工作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这是说给管理者听的,但教师能自觉地走到这条道路上来不是更好吗?魏书生认为:教育科研能使教师发现一个新的更丰富的自我,从而也能发现一个更广阔的教学天地,更新了,便有了新的眼力、新的观察力、新的承受力、新的胸怀。陶行知先生说:“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业能力的长进,要把我们的教材教法一天长进一天”。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是不能给予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波斯纳则是更具体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反思是最为常见的研究行动。这些名人的语言,有的是基于经验,有的是基于实践,有的是基于理论,但揭示的是教师发展和成长的规律。

教育科研的规范方式是课题研究,但课题研究不是唯一的方式,对教师成长来说,作用最大的还是经常性地对工作的不断反思、实践、反思,所以对自己行动的研究才是促进成长最有效的方式。那么,教师的行动在哪里?不可否认,最主要的是课堂,而且是发展、变化、动态的课堂。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走进同样的一节课堂,课堂的主旨就是变化,怎样把握课堂的变化,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标志。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积极的思考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因为教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丰富程度,这是我们研究的矿山。郑金洲教授说:“真实的教育实践场景既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又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在每天都要经历的课堂上,教师都有哪些真实的体验或感受:愉快、痛苦、沉闷、苦恼、力不从心;仰或是发现了什么?出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忽视了什么?遗憾了什么?灵感了什么?感悟了什么......等等。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真实素材,把这些切身体会到的东西,加以思考、整理、综合、研究、挖掘、总结、提升,进而优化课堂,优化自己,这不正是科研所追求的研究价值取向吗?其实,人最可怕的是习惯于司空见惯的事情,对身边“经常性”的事件无动于衷,我们不能像波拉德说的那样“都是自己思想的奴隶”,每天都“重复昨天的故事”,退休时总结自己“三十年如一日”。这才是当教师的悲剧。

教师不能把研究看得很高,看得很神秘。有人说:研究是一种生活,也有人说:研究是一种状态,这都是很有道理的。研究可以先从记或写开始,写就是记录,记录教学生活中的“一盏一盏的灯”。对我们而言,记录恐怕是最基本最容易的一项技能,最重要是看能否形成经常性的行为,就是说容易达到,贵在坚持。其实,记录就是研究,记录的过程伴有你的思维和创造,不仅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朱永新赞赏记录“实际上是超我与本我的对话,是超我对本我的监督。”并告诫“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拥有了这个项链,也就美丽了自己的事业。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就是因为记录自己孩子的成长而开始成为专家的。所以,生命要留下“痕迹”,就要教海中去“拾贝”。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育课例、随笔、反思、札记,甚至感言、感动、感悟,或一篇一篇,或一段一段,或一句一句,都可以成为教师生命中的明珠,点亮未来的前程。

有人说: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模式,这道出的是一个真谛。研究不仅仅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显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研究能唤醒专业意识,助推思维的发展,提升思维的品质。发展的思维会使你看到别致的风景,成就不同凡响的自己。诚然,研究不一定能使自己超越别人,但一定能超越自己,让自己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岂不是一种成长的幸福?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