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几点思考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对信息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几点思考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05

对信息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网络资源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网络办公

摘要: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就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的教育必须信息化,也必然信息化。城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这一新理念已初见成效并蓬勃地发展着,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却不容乐观。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就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进行教育变革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改革息息相关,它关系到整个教育变革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的教育体系,因而学校的教育必须信息化,也必然信息化。城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这一新理念已初见成效并蓬勃地发展着,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却不容乐观。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尽管农村的小学远离城市,消息比较滞后,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有了一定的起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置了多媒体教室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当今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置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建成了校园网

在偏远的农村,有很少学校的电脑实现了宽带接入,建成了校园网,也有的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学校网站,为学校的介绍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农村小学校园网的建立,让外界的信息变得触手可及,同时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优秀的网络资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新鲜血液。

(三)实现了网络办公

校园网的建立让学校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利用网络办公,不仅有效地节约了纸张,还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利用网络来进行学籍管理,利用网络来交流教案,这些都是网络在学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变传统的办公方式的催化剂。

(四)配置了电子备课办公室和网络教室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融汇,加强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校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度和广度。学校电子备课办公室和网络教室的配置不仅提高了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还促进了教师教学手段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快了学校教育化步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配置了远程教育设备

在农村,很多学校都配置了远程教育的模式一、模式二,有的学校还配置了模式三。这些远程教育设备的配置不但给农村小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山区的学生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到更优越、更全面的教育。同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产生了更深的影响,对学校领导和教师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领导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信息素养,同时为教师创造培训的机会、搭建交流的平台,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课程整合能力,从而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篇2: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而现实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却有很多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本文就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不断深化,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正文: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而现实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却有很多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不断深化,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校在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教育信息化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其发展速度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条件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小学计算机从无到有,走过了一个艰辛的缓慢的发展过程。就我镇的情况分析,我们不仅持续保持着信息设备的增加速度,而且抓住了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在学校多媒体、班班通建设等方面均成果显著,初步形成了教育信息化理论的雏形。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因受地区性差异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差别较大.表现在: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迅猛,绝大部分学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达到“校校通”、“班班通”、“教师人人通”,信息技术课成为中小学生的课堂必修课。【3】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事例、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学校带来最优化的教育资源和最新的教学手段,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突破性、遗址性的提高;另一方面贫困山区发展滞后。特别是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和小学,情况好者,靠争取上级投资,购置几十台计算机,但未能统一联网,配套建设跟不上,使之成为摆设。更有甚者,偌大一所中小学连一台办公打印文件的微机都没有,更谈不上给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课,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依然是一本书、一根粉笔、一面黑板、一张讲桌、一个腔调。这种落后现状与经济发达地区形成巨大反差,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状况不容忽视,它将成为影响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需要在较短的时间,以较快的速度,解决这一问题,弥补这种差距。使同在一片蓝天下的青少年,共同感受现代教育的气息、享受先进教育的培养。要达到这一目的,探究贫困山区信息技术滞后的原因,寻找制约其发展的障碍,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真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一)、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政府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初中、小学自实行近几年以来,可自由支配经费甚少,一些学校连校舍、校园环境建设资金都感到举步维艰,很难从有限的仅能维持正常教学运转的资金中抽出一部分用于添置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很多学校仅有几台计算机,条件稍好的学校拥有的计算机不是数量不足,就是计算机配置较低,且不具备视频采编和采集外设,如数码相机、摄录像机之类。在这本来有限的资源中,仍有少数学校在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一些学校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仅有的计算机室是应付上级检查及兄弟学校参观的“花瓶”。甚至还有一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将计算机锁在机房里闲置。即使有一两个好学的教师自学了一点信息教育知识和技能,也无能力承担起全校信息教育的教学工作重任。

(二)、教育信息化缺乏必要的软件环境支持

篇3: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几个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作为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承担着培养人才的历史责任,必须迎接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只有通过硬件、软件和潜件的有机结合,才能通过实现教育信息化应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挑战。

教育与学校,既担负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要想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实现教育信息化,这已是为实践所证明的科学命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因而必然涉及到诸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下是我本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过程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变革,这种变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即: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1.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材观、现代学校观以及现代人才观。传统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能力,还要培养品德。只有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实现全面的教育改革。

2.改革教育目标和内容

21世纪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其总的趋势是: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按照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

信息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传统教育、个别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相结合,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并存,多种功能的教育相融合,重在个别化教育和创新性自主学习,使受教育者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要抓基础教育,而且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还要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发展远距离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继续教育,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逐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实验,把这些单一、落后的手段改变成多样化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要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

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