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当修养自己职业良心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师应当修养自己职业良心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04

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当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良心,教师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提高认识,爱岗敬业

回顾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前教育是奠基工程,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2.重视学习和实践

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言行准则,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3.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4.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祖国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总之,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让爱的温暖在孩子面前处处体现。教师工作与众不同,辛苦与快乐相伴,繁琐与充实相随,烦恼与幸福相生。在教师管理的事务中,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工作倾注了真情,奉献了爱心。

教师,职业,如何

篇2: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将我国师德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代中国师德建设要有与时俱进的整体社会环境的支持

■“以人为本”原则在师德建设程序上应该转换为建设“师本”型教师专业道德的实践

■从提高师德规范专业水平入手建立师德规范体系是师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最近评选出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和精神令世人感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我国1600万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他们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热爱教育、关怀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把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献给人民教育事业,彰显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

师德或教师专业伦理(专业道德)问题一直是社会最为关心的热点教育话题之一。“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的开展,让更多有识之士再次关注师德建设课题。在开展向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过程中,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思考的问题是:这些楷模的事迹体现了哪些新时代的教师专业道德、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道德?

我们需要“专业的”教师道德

在既往的经验性的教育发展阶段,师德问题与德育等问题相似。但在教育科学已有较大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提上教育事业议事日程、师德规范制定的复杂性也前所未有的今天,师德问题的讨论和其他教育问题一样都应该有起码的专业性。就是说,当代中国师德规范的确立就不应再是一般伦理规范的简单重复,而应该充分反映教育专业的特性。教师道德应该是“专业的”伦理,而非过去一般意义上的“行业的”道德。

教师专业道德当然是一般伦理在教育领域的特殊应用,但是又非一般伦理原则本身。比如一般的公正原则要求我们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很多情况下也是对的,但是教育活动中“因材施教”原则常常要求教师用形式上好像并非“一碗水端平”的手段处理看起来完全一样的教育事件。换言之,日常教育公正实践中比较多的是“实质性公正”,而非“形式性公正”。因此,依据教育实践的实际去考虑师德内涵的特殊性是我们有效进行师德建设的重要方法。没有教育专业的考虑,就无法建立和真正理解当代教师职业道德。

此外,小学、中学、大学等教育的学段不同,同一个师德规范的具体要求肯定有许多差异,不同年龄、职龄、性别、学科教师的师德理解和需求也都各不相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群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等,也是师德建设必须“专业化”理解的重要维度。师德楷模们的许多优秀品质无疑值得全国教师学习,但是如何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则应该有比较专业的分析与设计。

21世纪的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追求专业性、高品质的崭新阶段。与此相应,提高教师道德理论与实践的专业性水平也应该引起教育理论界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欢迎社会对于教师道德有最广泛的关心,但是我们更是由衷希望全社会对师德问题的关注能越来越专业。只有教师专业道德的观念确立起来,我们才可能确立有效的专业伦理及其评价标准。

我们需要“先进的”教师道德

所谓“先进的教师道德”主要包括两大含义:教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追求;对师德的理解也应该与时俱进。前者更多对教师而言,后者更多针对社会大众。

首先,教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追求。实际上,即便是一般道德规范也不同于经济生活的法则。因为后者以利己为博弈的基本规则,前者则以限制自己的利益方式,甚至用利他主义的超越性原则处理人际关系。因此,讲道德就意味着过高尚的生活。没有生活的理想性、超越性,也就没有道德生活本身。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专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应该在一般社会道德水平之上。这不仅是社会大众的期待,而且是职业特点的要求使然。试想,教师在人格上如果没有适当的高度,岂能在做人上教育好自己的学生?“范跑跑”事件发生后曾经有很多人以基本人权为由,为教师的道德缺位辩护,从专业伦理的角度分析这是十分荒谬的。每个人都不是完全自然的“裸人”,特定身份尤其是特定专业身份会在他的基本人权实践上打上特殊的印记。普通人当然有平等的逃生权利,但除非万不得已,一个消防队员却没有从火场走开的自由。同理,如果你希望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和小朋友一起“平等”地争夺生的希望,则你原本就不应该进入以呵护和促进儿童全面成长为职责的教育职场。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第一原因乃在于教师职业的精神性、高尚性,舍弃道德的高尚性,无以理解教育事业及教师伦理的基本特质。教书育人模范们的精神之所以值得全体教师学习,也在于他们代表了无私奉献、教育公正、教育爱等最先进的教师专业道德。

篇3:优化教师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人文修养做一个幸福教师

优化教师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人文修养,做一个幸福教师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深化,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优化能力,才能驾驭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提高人文修养,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做一个幸福教师;拓展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课堂掌控能力;优化实验的设计和改进能力,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的能力,对实验的指导能力,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能力;提高课堂观察能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人文素养、实验能力、掌控能力、观察能力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新的形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空间,丰富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我校实施“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在实验中,认识到教师能力是决定高效课堂的高效性的决定因素。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化学教师需要优化以下几点能力:

一、提高人文修养,做一个幸福教师

高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乐园,是对传统课堂的扬弃,提倡建立一种师生真正平等、交流无障碍、氛围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每一节课都是教师与学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也是自我生命价值和自我发展的体现,课堂教学对教师、学生都具有个体生命意义。与其他行业的道德相比,教师的职业的特殊之处,就是爱心、表率与自我发展。教师要热爱所教的学科,在教学中进行情感传递,将自己对学科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随着教学内容一道带给学生,以拨动、引发、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应该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提高。尤其要教师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教师依托较高的人文修养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教师,在化学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教师的影响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中,教师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塑造自己在高效课堂中的全新角色,在教育教学中成长,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做一个让学生愉悦,自己幸福的教师。

二、拓展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高效的教学取决于高效的课堂组织管理。高效课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是一种多个群体参与、共同活跃的教学状态。课堂教学掌控不当会使教学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蕴含着教师的预设引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与教师、同伴、文本课程等之间的对话,在互动中分享经验、融合视界、建构知识的意义,沟通彼此的理解,提升生命的境界。这两方面是一对矛盾体。怎样处理互动生成、价值引领这对矛盾体,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课堂掌控能力,即具备互动生成基础上的课堂价值引领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既要兼顾全局,又要关注个性张扬。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需要教师综合个体的信息形成全体的学习需要,做到全局兼顾,同时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师常常是源于个别的学习需要,并把这种需要推向全班学生,同时把对全班的学习要求推及到学习个体。较高水平的课堂掌控能力是在鼓励学生个性张扬的基础上追求整体的进步发展。怎样提高教师课堂掌控能力?教师要系统地学习与“参与式”教学相关理论,进行行动研究与实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优化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在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效课堂中实验教学是开放的,对教师的实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具备基本的实验教学技能上,还要突显几种能力。第一,教师实验的设计和改进能力。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不能满足高效课堂教学。在实验方式上不断变换其表现形式,如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增加分组实验、对比实验;设计的实验方案必须安全、方便、节能、少污染。设计中关注小组学生实验能力的差异,尤其要差生也活动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参与实验与探究,满足差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让差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发展、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转化差生。如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实验,除了教师准备溶液外,鼓励学生自选、自带溶液、组间交换、互补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和改进不但满足了学生的问题需要,让学生学习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觉得知识即有趣又有用,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改进时,注意就地取材,把生活中废旧材料,廉价材料进行简单加工,或利用生活中和手边易得材料、物品进行有意义的组合,指导学生自制实验仪器,建立小组实验箱。

第二,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努力提高对多媒体实验课件的设计、制作和选择、使用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见度、突出重点、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作为演示实验的重要补充。利用多媒体中的课件可以通过“特写”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利用“回放”来延长实验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信息。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