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方法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方法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04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篇2:在体育教学中感悟爱力量小学教学知识

在体育教学中感悟爱的力量小学教学知识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的美德,也是师德的核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只有对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爱,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学气氛和教育环境。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爱所有的学生,特别是爱学困生和残疾生才能体现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但在实际教学中,学困生和残疾生往往被歧视和漠视,其结果往往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个个学生是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教师没有任何理由放弃一名学生。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爱是无声的鞭策、亲切的期待,只有充满爱心的教育,方能打动人心,方能触及灵魂。

我所从事的是小学低、中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但就在这点滴平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让我感悟到了师爱的强大力量。

清晰记得一次50米跑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女孩子,每每轮到她的时候,她总会特别“谦让”,让后面的小朋友先跑,自己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往后挪移。从学生那里了解到这女孩叫小A,自卑、怯懦、不合群。我当下心里有了谱

篇3:合作学练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意义

合作学练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合作学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采取合作群体的形式,辅以教师的引导、辅助,能够达到“共同行为者效应”,即许多学生一起从事体育活动,他们完成学习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均比个人单独活动时更好。

合作学练的模式又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将个人的目标转化为群体的目标,使小组成员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并深知缺少任何一名成员的努力,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位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的练习,以“我

要学”的心理要求出发,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及更多相互交流机会。学生通过主体间的不断交往,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

2、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合作学练的过程是各种道德、规范形成的过程。”特别有利于后进生个性品质的培养。传统的体育教学则忽略学生个体兴趣、能力的差异,求整齐、求统一。合作学练可以更好的适应学生个体的需要、能力和兴趣的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外,可以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意见,听的进反对意见,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相依靠、合作共事的协作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善于创新、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求异中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技能。

心理学家,集体主义,奋斗目标,后进生,教育家

篇4: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组织形式已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并随着研究的深化,在操作上更趋于优化、活化。它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主动性、创造性得以体现,人际关系更趋融洽,团结互助精神得以养成。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主互助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自由、宽松、和谐、生动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潜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主体参与意识,把学生切实地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角。

2、促进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参与和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实践、讨论、交流、分析、总结的过程中,理解掌握体育知识。在这样的探究交流活动过程中,互相促进、集思广益,学生对知识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宽,对教材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且应用自如。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聪明才智和体育天赋的机会,不同程度的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在练习和比赛时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4、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使教师们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增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激励、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熟悉的情意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真正搭建起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平台。

二、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1、小组编排的优化合作学习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基础的,因此,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有三种形式:第一,2人一组自由组合。主要应用在教学小游戏和需要2人配合的教学内容中。如小游戏有:猜数、石头剪子布、角力等。2人配合的教学内容有:小足球教学脚弓内侧传接球、篮球教学中的传接球等。使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快速找到自己的练习伙伴,有利于节约时间,使学生在竞争、体验中直接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第二,5-6人一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能力、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安排5-6人一组,组内选出小组长。学生也可根据所学内容不同要求调整(微调)。根据自己小组的特色自取一个组名。可以是体育明星可以是和体育有关的事与物,如跑步好的“刘翔组”,爱打篮球的“姚明组”,爱踢足球的“罗纳尔多组”,爱打乒乓球的“张怡宁组”,“大力士组”,“舞蹈组”等等。这样的分组使小组内具有较强的内聚力,成员之间互相启发、共同受益。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能让全班同学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无论基础好的,还是基础差的,无论是性格外还是沉默寡言的,都愿意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有利于面向全体,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参与,有利于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探究成功率。这种方式也是应用到课堂上比较多的一种,如小组内的比赛,在比赛中充分发挥组员的智慧和作用。第三,分成两大组。主要应用在一些大游戏之中。如“勇闯火力网”、“拔河”等。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服从命令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三种形式应在不同教学环节交叉使用,如若总是固定一种,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而交叉使用可以使学生总是在轻松、新鲜、动态的形式下进行学习,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2、合理分配,各尽其责。

俗话说的好“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时,一定要把每组大致情况分配好。特别是小组长,不管做什么事有了一个好的指挥官办事就有可能事半功倍,所以在选小组长时一定要选好,小组长不一定要求学习好的但必须要有威信的,其他学生要能信服的,教师可以在课上培养、树立几个小朋友,“以点带面”让学生知道怎样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好学生,让学生向他们学习,特别是对低年级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有威信的小组长,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果低下。因此选一个有威信的小组长至关重要,当然小组的成员也应有事可做,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并获得不同方向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因为没事做而做其他的事。小组分工也很重要,可以有主持的、汇报的、管纪律的等等。在教学中,教师的放手,决不是放任;学生的自主,也决不是“自由”。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合理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另外,包括组长在内,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选择恰当的讨论时机

选择恰当的讨论时机应该是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想到的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对教学目标的深刻理解、对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通常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在学生理解的难点处,在某个问题可能会有多种答案时运用小组讨论比较恰当,因为以上情况有的学生个体难以独立解决的,隐藏了许多可以讨论的“因子”对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深刻性有较大帮助,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创造潜能的开发都大有裨益。如我在教学水平二(三年级)障碍赛跑时,每个障碍都练习了过后,让学生自行摆放障碍的顺序准备接力比赛,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气氛很热烈通过尝试后自行摆放了障碍,通过一次比赛后再讨论再调整,之后在比赛。在全部比赛结束后谈体会谈心得时说到,我们这组体力好安排了障碍是先易后难;还有的说我们先把影响速度的障碍放在最前面过,后面可以使速度更好的发挥等等。在讨论实践中使我看到学生都积极愉悦的参与其中,积极动脑找到了很多好的方法,使我感觉到学生真的是在用“心”上课了。

4、优化评价

合理恰当赏识的评价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因此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也有一定讲究,通常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指评等方式;不失时机地对每位学生和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个性特点的展现、与成果达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肯定成绩,保护积极性。因为老师同学一个鼓励性的评价往往坚定了他努力的方向,相反则会使他丧失信心,从而放弃。所以教师应合理恰当赏识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水平不断地提高。

篇5: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方法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