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老师新课改几点思考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对农村老师新课改几点思考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02

对农村的老师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背景与思考:

近日在《小学教学参考》杂志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农村教师如何搞新课改──由两个教学片断想到的》,文中有这样几句话,读后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眼下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少农村教师认为课改就是电脑多媒体,那是城里学校的事。农村条件差、学生素质低,虽然用上新教材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无法推行新课改。我不否认多媒体给教学带来许多积极的因素,但不能片面夸大教育手段的作用。……

欣赏完全文后,笔者满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农村教师用上新教材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吗?现代教育技术相对落后的农村山区薄弱学校,怎样运用新理念实施新课改?如何搞新课改?

冲动过后,留下更多的是思考。是啊,笔者非常赞同唐老师的观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更多的改变是: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转变。我们所期待的“新”农村教师是自身理念的“改朝换代”,而不是“同朝换帅”。教学中如何渗透新理念,转变教学行为,笔者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把我在教研课上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几个片断写出来与大家共析。

案例描述:

片断一: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重温旧知

师:幻灯演示:小棒一根一根的出现,10根被丝带捆成一捆。)

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1:一根一根的数,数到十根捆起来。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谁还发现了,再来说说?

生2:一根一根的数,10根捆起来,一捆一捆的数,数到100根又捆起来了。

师:一捆一捆的数,就是几根几根的数?大家发现了吗?你们真会观察!谁能完整地说说10个一是多少?

小结:这是我们原来学习的知识,大家掌握得真好!

分析:通过亲切自然的课前交流和幻灯演示,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重温旧知-20以内数的数数的方法:10个一是十。了解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渗透数数方法,掌握了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

片断二:亲自经历、自主构建的知识才是美

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小组的小棒。

师:大家都有小棒,试试你的眼力,估一估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根?

生:我们小组大约100根。

生:大约90根。

……

师:(大部分同学估计的在100根左右。)板书:100

到底有多少根呢?怎么办呢?(生:数一数)小组合作快来数数看吧。

师:你们小组有多少个小棒?

生:我们小组有92根。

生:我们小组有112根。

……

师:哦,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投影展示,大家一起数。)10.20.21.22…

到底多少根?你们会数了吗?

师:大家真不简单,会数100以内的数了!

……

4.感知100

师:100是多少个十了?十个十怎么办?

生:捆起来!

师:为什么?

群生:老师,这样大家很容易看出来是100。

师:刚才我们把几个十放在黄色的盒子里,几个一放在蓝色的盒子里,(师出示红色盒子)该放哪?

生:放前面。

师:哪是前面?

生:放在黄盒子的左边!

师:是这样吗?(对!)

师:好,就照大家说的放。

师:这是100根小棒,比划一下,多大一捆啊?(生动手体验)给其他的小朋友比比看。

师:100里面有多少个十?多少个十是一百?

板书:10个一十是一百。

分析: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数过程中,运用20以内数数的方法,学生自主构建起满十打捆、满10个十再打捆的知识体系,体现了数是数出来的,使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发展。体会到10个一十是一百,从而在兴趣盎然之中轻松地突破了知识难点:能准确地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片断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高于生活

联系生活,感知100以内的数。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100以内的数。(图片演示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

(1)看书:小明是个“小书迷”,3天时间就可以看完一本书,看一看今年她已经看了多少本书了?(生读:245本。)

(2)动物园是个好玩的地方,动物的种类可多了,自己读读这句话。

(3)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要求大家背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有多少个字。这个数你会写吗?(生写在练习纸上,一位同学板演,反馈。)

师:这节课你们上的很好,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每排大约可以座12人,你们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位老师呀?

生1:大约60人。

生2:大约40人。

生3:30多人。

......

师:小朋友,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要用到100以内的数,今后大家只要多留意,就会发现身边会有很多数学知识。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上的这么好,我为你们感到自豪!

案例反思:

借助上述一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断,再结合自己使用新教材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农村教师搞新课改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前课改中教师们努力追求的。一年级教材设计了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例如上述的片断一,设计时,我大胆对复习旧知这一环节进行尝试教学,用教师无声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主动获取有意义的数学知识,既避免了传统单调的复习旧知教学形式,又能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旧知,数学思想得到培养。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中,要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又如上述的片断二: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创设数数的情境“自己的小组大约有多少根?能数出小组里有多少根小棒吗?”“能数出全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在数数过程中,学生会自然产生“要把10根捆起来……”“够10个十了就是100,可以把100根捆起来……”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的能力,又使学生通过小组里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的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使学生自己经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主动获取了知识。

二、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三、数学日记──让数学走进生活的好方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走进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数学日记本,要求学生每日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有关数据和相关的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只有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意识,提高数学能力。

最后,我也想用唐老师在他的《农村教师如何搞新课改──由两个教学片断想到的》一文中所写的话来结束这则案例:实质上新的课程理念才是新课改的灵魂,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利用新理念创造性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只要我们时刻用新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教学,农村教师照样可以成为新课改的成功者!

农村

篇2:课改思考语文核心素养你怎么看?

自从教育部**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专家教授都对它展开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讨论。各个学科的权威也都对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看法。为了深入贯彻核心素养这一核心理念,田宝华局长在5月7日专门撰写文章《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以引领郑州教育界与时俱进,更新理念。田局在文章中指出21世纪的学生要具有九大核心素养分别是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田局认为“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重大而深远”。说这么多,无非想证明核心素养很重要,这是教育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否要考虑什么是语文的核心素养呢?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然,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与态度体系中的核心态度构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这三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文的核心知识包括哪些呢?我认为应该包括字词、句式,修辞等语言知识;立意与选材、段落与篇章、结构与思路、表达方式与写作手法等文章学的知识;体裁分类,表象与意象等文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无意识的已经引导学生进行了学习,但是随意性强,没有层次性,只是因考试为导向,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并且文选式的教材选编,也忽略了知识的层次性与连贯性。建成相应的语文知识体系,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的。

除了语文核心知识,接下来谈谈对核心能力的认识。我认为,对于语文而言,语文的核心能力包含了沟通交流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它是个体在事实、情感、价值取向和意见观点等方面采用有效且适当的方法与对方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本领。在如今地球村的社会,这种能力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具备的能力。作为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逐步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阅读能力也很重要,信息化社会面临的是海量的信息。面对海量的信息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提炼、概括,这是初步的阅读能力,然而又是一种比较难以掌握的能力。据说北师大一硕士生导师招收研究生,考题就是阅读10万字的文献资料,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献的主要信息。结果一小子就筛去了百分之八十多的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语文教师的应有之意。那么如何培养写的能力呢?除了写文章之外,更要注重学生的书写能力。总发现一种现象,越是高度文明的国家越重视传统文化。日本科技发展,社会高度文明,但是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中国是书法之源,我们没有理由不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决不能干那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沟通交流、阅读与写作这都需要动脑筋,所以这一切的基础是思维能力。思维的发展与品质构成了一切能力的基础,而思维能力的的核心是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于核心态度,语文课程标准这些话就说的很好,“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认识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我想在语文教学中就会找到方向,找到教学的着力点,就不会干那些“耕了别家田,荒了自家园”的傻事。

篇3:新课改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一点思考

新课改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思考

摘要:通过阐述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遇到的普遍问题,从整合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创新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方面等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评价方法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突出情感的意义与价值。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列举了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相互借鉴,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

做任何事情都要搞清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的放矢。以下是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供同行们探讨。

(一)没有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上,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单纯地进行操作和技能的培养。

(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新课标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然而,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有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他们中有的在计算机方面已有比较好的能力,其中不乏计算机高手;但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很少上过信息技术课,到高一时,对计算机还所知无几。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高中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有基础的学生因“吃不饱”,常常会失去上课的兴趣,而没基础的学生因“吃不消”常常会失去学习信心。于是,上课时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老师把教学演示广播到学生机屏幕时,下面就产生一阵不耐烦的噪声。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的学生几分钟就完成了,有的学生直到下课时还不能完成。

(三)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不恰当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探究、合作、活动等教学方式的变化,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无比,正因如此,也让人产生了很多的疑惑:究竟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另外,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教学中经常用的教学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操作、实验、观摩等进行多元化、全方位、参与式的学习。这些形式有利于改变单一枯躁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但如何避免为合作而合作,无论大课小课,大问题小问题,一律采用自学、小组讨论方式等,从而导致教学目标不明,课堂散乱无序,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有些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用教学软件发电子邮件,更有些同学浑水摸鱼,出现聊天、说笑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使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

(四)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以及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面临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恰当评价。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应对策略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