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不能把传统文化丢失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育反思不能把传统文化丢失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8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著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篇2:利用传统节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如何利用传统节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内容摘要】

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一份独特的价值,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环境下,我们利用课堂、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内涵主题活动

【正文】

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一份独特的价值。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环境下,我们利用好传统节日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对加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近年来西风东逝,像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洋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以致于现在的小学生过圣诞节比过中秋节还要隆重,还要开心。甚至前一段时间出现了韩国和我国争抢“端午节”的事情。部分商家也推波助澜,小学生对洋节情有独钟,这是社会开放带来的,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呢?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几个人能知道它们的来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缺失。因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对如何利用好传统节日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内涵,因此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非常重要,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从他上下求索、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把传统节日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

在语文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挖掘各学科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利用语文教材中关于各个传统节日的诗词文章开展教学,通过对杜甫的《登高》、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的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象征意义、节庆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又能让学生从这些诗词中感受到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把传统节日教育渗透在主题实践活动之中

篇3:“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和《瑞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见》的文件精神,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为使这一主题教育活动得到很好的落实,特拟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文化、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根据少年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班班争创“和谐班级”,人人争当“礼仪之星”,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刘**

副组长:刘**罗**

组员:王**刘**杨**钟**邹*黄**

2、工作小组

班主任及科任老师

四、工作重点

1、深化规范校园、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2、规范学生语言,课内课外提倡讲普通话,会使用文明用语,净化校园语言环境;

3、规范学生行为,每周结合道德行为教育主题进行行为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及课间活动,使校园活动安全、健康、雅致、诚信、和谐,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加大对贫困生、农民工子女及流动人口子女的关爱及帮扶,促使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

五、主要内容: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践行“忠、孝、诚、雅、礼”主题教育活动。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忠”:以忠贞爱国、精忠报国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和文明礼仪等教育,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以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为荣,培养学生博爱精神和品德;以危害集体、损人利己、好逸恶劳、违法乱纪为耻,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纪守法的道德行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耻明理、知耻改过、自尊自爱、自尊自重。

“孝”:就是服从。以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在家、在学校、在任何一个群体、在是社会、在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种服从“规章”、“规则”、“法律”、“大局”、“真理”的意识。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规的自觉性。从为他人多做好事、为班级多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

“诚”: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求真务实为主线,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修养,让学生做到:讲求诚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反对“虚、假、骗”行为。

“雅”: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1、让学生做到“六无”:校园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教室无杂物、墙上无污迹、走廊无嘈杂,桌椅无刻印。2、做到“五带”:把礼貌带给朋友、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回家里、把谦让带给他人、把诚信带给社会。3、做到:说话轻声,走路慢行,待人礼貌,讲究卫生。

“礼”:就是礼貌,礼节,以礼相待,也就是在各种人际关系场合的礼貌言行。它包括升旗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借用物品礼仪、迎客礼仪等。1、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规范,会说常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2、会施行礼仪,如:握手、鞠躬、敬礼、礼尚往来等。3、见到老师、长辈、同学、亲戚朋友主动打招呼。4、使学生懂得在任何场所和所有职业行为中都有礼仪相让的行为规范,如:老、弱、病、残、孕的人让行、让座、让言等行为都是一种人道主义。如:关心、照顾需要帮助的人,如有冲突,应礼让他人。上学、放学时向父母打招呼,关心父母,孝敬长辈和老人,待客热情礼貌等。总之,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礼仪教育的本身就是在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礼仪之邦”精神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礼仪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创文明、友善、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六、活动形式:多样化,可为辩论会、讨论会、社会实践、演讲、作文、自编自演节目、手抄报、漫画、宣传画、礼仪活动竞赛、倡议、征集警句、儿歌、口号……等形式的主题班会。

七、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开展主题教育中率先垂范,做到为人师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实践主题教育提供环境;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长的配合、监督,把良好的文明礼仪风貌带出校园,带出家庭,走向社会。

2、建章立制,保证此项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研究制定本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具体由大队部组织实施。

3、加大宣传。利用校内宣传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工具进行宣传教育。

4、分阶段落实主题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1)低段(1~3年级)以文明礼仪教育的重点,“雅”、“礼”为主,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的启蒙教育。高段(4~6年级)以“忠”、“孝”、“诚”为重点。

2)结合文明班评比活动,大队部将加强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检查力度,重点抓学生的礼貌、礼仪及课间追逐的现象,使得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并及时对表现得出色的队员和班级进行表扬。利用升旗仪式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宣传教育,国旗下讲话将围绕“忠、孝、诚、雅、礼”为主线,增强师生行为举止文明的自觉性和意志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携手创建和谐校园。各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明言行二十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以建设“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为切入点,以“知荣明耻树新风”主题活动为契机,各班认真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参加读书征文活动。

5)学校开通留守儿童专线电话,组织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

5、加强督导评估、狠抓落实。每天安排学生会干部以及值周值日教师对各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进行督导、教育、评比。评出“文明礼仪优秀班级”、“校园礼仪之星”评比活动。同时还将学生的文明礼仪表现纳入学生品德评定的考核中,由班主任具体掌握评定情况,并将评定情况每学期结束底上报德育处,然后进行总评。

八、活动的过程:

1、宣传发动:由大队部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发出倡议和宣传动员,要求全校所有队员积极响应。

2、加强对学生的礼仪常规管理,班级强化下列内容:班级文化、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

3、坚持升旗制度,把升旗仪式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

4、加强值日礼仪示范作用,每天由值日的同学对各班的文明礼仪、纪律、卫生、两操等情况进行监督和量化评比,促使全校形成人人讲礼仪、班班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5、全校开展“文明礼仪班级”评选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能讲一个礼仪故事,发现身边的一个礼仪榜样,在校园提醒一次不文明行为,改掉自身的一个不文明行为习惯。要求每个班级开一次“文明礼仪”的主题班队会,制定一份有班级特色的文明礼仪“倡议书”。3―6年级学生每人写一篇文明礼仪作文,1―6年级画一幅文明礼仪画。期末评出“文明班级体”。

九、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经历过程,重在体验。师生共同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2、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张贴有关文明礼仪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会、班会、午休等时间组织学生背礼仪规范、看经典书籍、唱文明礼仪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

3)课间开展“以书为友”营造“书香校园”育人环境。

4)展示文明礼仪作品:建立班级学习园地、图书角,定期更换,形成独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4、学校宣传组对此项活动要进行及时宣传报道。

总之,我们要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到深刻启迪,做到言行一致,让校园风气发生深刻的变化,文明礼仪蔚然成风。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