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在鼓里教育者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蒙在鼓里教育者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6

据《北京晚报》报道,7月2日,初三毕业生小林从他家21层楼上跳下,自杀身亡。

小林15岁,面目清秀,身高1·74米,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喜欢弹风琴和电子琴,还有绘画和书法的专长,一直是懂事听话的乖小朋友。

消息传到学校,小林的老师痛哭失声。所有人都很震惊,因为小林在学校一贯表示甚佳。遵守纪律,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虽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多才多艺,不生是非。他学习成果一向很好,这次中考报的是北京8中,他自身预计能考600多分,死后成果单才到,考了606分,进重点中学分数绰绰有余。中考前后,他没有任何反常表示,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老师,但小林从来没有向他们求助过。

没人能说清小林为什么自杀。

于是校长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小林还没有体验对人生的感受,没有树立起对人生的责任,就这样轻率的选择了死。校长的意思似乎是说,小朋友责任感太差,抗挫折能力太差,事发是突然的。

一位心理学教授却提出了另外的看法。他说,一种心理状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它往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学校和家庭需要特别周到,每一个不太平常的动作都有它背后的原因,老师和家长要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教育要多一些艺术,多一些体贴,心理健康的教育应在更多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展开。

然而小林究竟为什么自杀,还是个谜。

7月7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孩给报社打来电话。这女孩说自身曾和小林同桌,中考前,5月18日,同学互赠留言的时候,小林在她的留言本上写了下面一段话:

咱们都15岁了,也许你觉得你很年轻,可我却觉得我老了,每当人们问我的喜好是什么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文学。难道我最喜欢的就是文学吗?不,我最喜欢的是音乐,我梦想成为一名歌唱家或作曲家。但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15岁了,我多么想像一些同学一样考进一所艺术院校,可是不行。我不止一次地有自杀的念头,但每当我打开窗户,想跳下去时,我总是思绪万千,我为什么要死?祖国还需要我,世界还需要我,人类的音乐事业还需要我……

这位女同学还告诉记者,小林原本挺活泼的,上了中学以后才越来越缄默。他会自身编歌写歌,自弹自唱,但是很多时候非常忧郁,有同学看见过他在放学后教室没人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了很多字,诉说郁闷的心情,他还会经常发呆,有一次他爬到教室的窗台上站着,最后同学把他拉了下来,但是没人想到他有一天会真的跳楼。

这个女孩提供的情况实在无法证实校长的观点。

校长说小林没有体验对人生的感受,小林却说自身已经“老了”,按小林的年龄,这显然是一种比较深的感受;校长说小林没有树立起对人生的责任,可是小林却说“祖国还需要我,世界还需要我,人类的音乐事业还需要我”,你不能说这不是责任感;校长认为小林自杀是轻率的、突然的,看来事实正相反,是蓄谋已久的,反复考虑过的,他不但在心里多次打算自杀,而且在口头上向同学做了倾诉,行动上当众在教室做过预演。

看来,那位心理学教授的看法更正确: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看来,小林校长和老师是蒙在鼓里。

遗憾的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大有人在。

浙江的中同学徐力杀死亲生母亲之后,他的初中、高中老师也是惊诧莫名,大惑不解,与这次北京的小林事件如出一辙。

另据今年3月28日辽沈晚报报道。阜新市红树小学五年级同学宣伟当着老师的面从三楼的教室跳下。事情发生后,宣伟的老师也说:“我不知道宣伟跳楼是为什么。我搞不清他在想什么。”

前些日子,一位初二男生的母亲打电话给我,说小朋友拒绝上学,而且多次扬言要杀死班主任。她很害怕,问我怎么办。我请她带小朋友到我家来一趟,小朋友拒绝。情况有点紧急,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我真的害怕出事,只好到他们家去。我和小朋友谈了一阵,又给家长出了一些主意,还推荐一位老师,给小朋友补课。后来他终于去上学了,但是坚决不上班主任的课。班主任发现此事,大为不满,问家长怎么回事。这位母亲说:“我会跟您说清楚的。”他邀请两位学校领导参与,当面对班主任说:“我允许小朋友不上您的课,是出于平安的考虑。小朋友和您对立情绪极大,我怕他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班主任很意外,而且觉得恐怖。她说:“怎么会是这样?我还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呢!”两位校领导都笑了。这又是一个蒙在鼓里的教育者。她坐在随时可能迸发的火上口上,还以为是坐在沙发上呢。

教育者搞不清小朋友在想什么,只知道自身的感觉,这真是可悲。

为什么很多老师都蒙在鼓里呢?因为他们没有走进小朋友的心灵。他们注意的都是小朋友最外表的东西,他们注意的只是小朋友表示中与自身工作任务相关的那些局部:纪律情况,学习成果,是否参与集体活动等等。

这种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外表行为主义的教育”,或者叫做“完成任务式的教育”。它不以人为本,而以任务为本。

这也不能全怪老师,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就没有强调过教师要走进同学的心灵,我们所谓的教师“工作成果”,也多是一些外表的东西。

教师真的是同学的朋友吗?双方心灵有沟通吗?同学有心里话敢对老师说吗?愿意对老师说吗?这些东西,似乎只有心理学家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才去大声疾呼,局长校长们经常是不大在意的,他们正在忙着完成上级安排的硬任务。至于这些硬任务是否伤害了一些小朋友的心灵,老师们也往往不很注意,或者无暇注意,或者更可怕:他已经没有注意这些东西的习惯了。

以单纯完成硬任务为己任的人,久而久之,他的心灵会变得麻木而冷酷的。

蒙在鼓里的教育者啊,您什么时候能伸出头来,看看鼓外面的情形?

(本文作于2000,7,20,摘自王晓春著《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

篇2:小学思想教育随笔:耐心教育学生

耐心细致的分析,给他们以有效的辅导。班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能长期有效,更需要班主任细心经营,耐心指导。

小学生童真、纯洁,老师的一个轻微举动,会引起他们情绪的波动,思想的偏颇。有一次打预备前,我让王敏同学到办公室拿作业本,就这一不起眼的小事,她说道:为什么不让别的同学去,老师偏心。我先是意外,为我这不经意的举动;而后是喜悦,为学生能直言不讳的说出对我的看法,这说明了学生对我的信任和真诚,再次是思索: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职责的神圣等等。课后我了解了她产生那种想法的原因,给予纠正,引导她多方面看待问题,避免思想偏激,贻误自己正常发展。

耐心可以使我们冷静地处理问题,避免问题积存,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发现问题,特别是思想认识的偏差,容不得急噪和马虎,不然,可能会给学生小小的心灵留下污点或阴影。有了耐心,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观察,思索,改进,在改进中逐步积累提高

篇3: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微笑是校园里一道美丽风景

笑是可以传染的,你信吗?不信的老师可以在班里做个实验,站在学生面前,向他们笑一下,满面微笑,一句话也不用说,看看会发生什么。他们一定会马上还你一个微笑,没错的,一个小小的微笑。会让课堂有声色,微笑虽然没有颜色,却可以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微笑虽然没有味道,却可以使学生品尝课堂里甘甜的雨露;微笑虽然没有声音,却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谐课堂美妙的旋律!从教几年来,我始终信奉这样一句话“有了一颗责任心,才会有一张微笑的脸。”

孩子们在我身边蹦跳玩耍,每张脸都绽放着天真无邪的笑容。杨海超却靠在教室的墙壁上偷偷的打量着同学,目光中充满了无限的羡慕,迟迟不敢上前和同学们一起跳“大面包”。

杨海超同学,学习成绩特优秀,但是他由于生理有病,老是爱尿裤子,尿了裤子,自己也不知道,湿透后才感觉,事后只是一脸的无奈和害羞,还有同学们的取笑。所以他从来不敢和同学们一起游戏,只是远远的看着偷偷的乐。有一天课后,我一直看着杨海超,他正为同学们开心的笑而偷偷的乐呢!此时,我心里一酸,这样的童年孩子怎样健康成长?我慢慢的靠近他,微笑着朝他招手,我亲切的说“海超,愿意和老师做游戏吗?”他慢吞吞的点点头。我跑进教室,拿支粉笔,像孩子一样,在地上画上方框,用手套做沙包,拉起杨海超跳了起来,起初,他很被动,我想了想说:“你愿意和老师比赛吗?看谁跳的好?”他大声说敢,并且抢过我手中的沙包,没有拘束的跳了起来。我班的几个同学看到了,也争着要和老师比一比。我借此说:“杨海超可以代表老师,你敢和他比吗?”于是同学们很不服气的争着要比一比。那天的课间活动,同学们玩的好疯,杨海超笑的好开心,从此以后,每天的课间,同学们都愿意和杨海超做游戏,不管何时,杨海超在校园的哪儿看到我,都会对我微笑,那目光中盛满了欢乐!他变了,慢慢的被全班同学所接受。以后在教室的角落,我再也没有看到他偷偷的乐,只看到他们一起快乐的游戏,开心的笑。

从来不知道微笑可以如此生动,如此美丽!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用微笑去点燃孩子心中的火花。有谁能像我们当教师的一样,天天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晶莹的眼睛,一颗颗透明的心,一个个青春的梦!又有谁能够像我们做老师的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丝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根根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的欢乐!

人人彼此微笑,这世界又有谁会发怒呢?只要人人都面带微笑,我坚信:这个世界自然会改变。

老师们,让我们用真诚的微笑对待学生,对待自己,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便将拥有人生无法比拟的美丽和潇洒。让我们微笑着举起希望的火炬,一起走向辉煌的明天,一展生命中灿烂的光泽。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