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幸福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师幸福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6

一、职业意识的转变

我们保守上把教育(此处仅指教师教方面的活动,本文中的“教育”有时指师生双方的活动,请读者根据上下文做相应的理解)当作一种高尚的职业,是因为教师像蜡烛,像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被认为是对教师职业的形象概括。杨启亮教授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说,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他认为,前两个境界是一种“他律”的取向,后两者是“自律”取向,并建议教师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高尚、高尚只是一种来自外在的评价,而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只有与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活动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永恒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各行各业都具有奉献的性质,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活动的奉献性。但能够把工作当成幸福的人并不从奉献中感到有什么损失,实际上,他甚至不会意识到自身是在奉献,他只从工作中感到生命的空虚和生活的乐趣。夸美纽斯把教师看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荣最高尚的职业,反映了他对教师职业强烈的情感上的偏爱。“高尚”是一种评价,把教育说成是“最高尚”的职业,也就意味着其他职业不是“最高尚”的;而“幸福”是一种体验,任何人都可以把自身的工作体验为“最幸福”的,教师职业的“最幸福”并不排斥其他职业的“最幸福”。

把教师作为一种幸福的职业有客观依据。教育活动包括了人的一切的主客体关系,当中既有物的客体,也有人的客体,还有教师自我的客体。在人的客体上,教育是一种直接与人的全面本性打交道的职业:既要关心人的生理方面,也要关心人的心理方面;既要作用于人的个体性方面,也要作用于人的社会性方面。其他的职业,要么主要是直接与物的客体打交道,要么主要与人的某一(些)方面的本性打交道。在职业活动的客体内容上,教育无疑具有其特有的优越性。教育的丰富客体内容使它得以能够在职业活动中体验到最丰富的情感内容,因而它也最有理由成为一种幸福的职业。

二、主客体统一的教育过程

但是,教育职业并不必定是幸福的,它的幸福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发明,依赖于教师能否在教育过程中把与他相关的主客体内在地统一起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主要表示在三方面:教师

篇2:小学教师感言:幸福柴门

幸福的柴门

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金碧辉煌的大门,我们没有理由停下脚步;但假如通住幸福的门是一扇朴素的简陋的甚至是寒酸的柴门,该当如何?

我们带着对幸福的憧憬、热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凝望着绝非梦想中的幸福的柴门,滚烫的心会陡然间冷却吗?失望会笼罩全身吗?我决不会收回叩门的手。

岁月更迭,悲欢交织,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深深懂得什么是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只要幸福住在里面,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幸福的笑容从没因身份的尊卑贵贱失去它明媚的光芒。

我追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们的真理。

今年,我们继续研修,就是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篇3:教师工作论文构建快乐课堂提高职业幸福感

讲座材料构建快乐课堂提高职业幸福感

新郑市黄水路小学冯妍敏

教师披星戴月上班,辛辛苦苦备课;精心设计一节节课堂教学,细心批阅一份份学生作业;耐心教授知识要点,苦心劝导莘莘学子;心系教学一日日,牵念课堂一年年。有考试成绩的压力,有淘气学生的伤害,有自我效能感的缺失,有顾不得自己家庭与孩子的遗憾……教师的职业就是如此辛苦,教师的工作就是如此沉重;在辛苦而沉重的压力下,“幸福”二字似乎离教师很远,那么教师能否具有幸福感?教师的幸福又可以在哪里找到?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反观现实,一段时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在下降。时常听到有教师抱怨工作太辛苦,精神很疲惫,报酬有点低,缺少幸福感。

现在教育受到了社会的空前重视,在每个家庭孩子的教育被放在压到一切的头等位置,由此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几近于苛刻的要求。这种要求化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教学压力、职称压力、继续教育压力、竞聘压力等,幻化出七行八状的繁重而琐细而无多少实际意义的工作,你不做也得做,做也做不完,做得你汗流浃背,枯燥乏味,做得你身心交瘁,直到无力教学,不能教学。教师的工作很多时候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不停地往山上推石头,滚下来推上去。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幸福感一点点被偷了去。

没完没了的培训考试。时代发展,知识更新,教师要接受培训是有必要;但培训一窝蜂飞来,教师是吃不消的。陀螺旋转似地度日:从早晨走出家门开始,一直到晚上带着疲惫的身心走进家门:找个别学生谈话、召集全体学生讲话,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年级教研活动、到区里开会、和家长见面等等一系列事务,这就是我们教师一日生活的缩影。而且,似乎越认真负责的教师,其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越是如此,也越容易发出如前那些老师的感慨!从这不堪重负的疲惫中,我读出了教师们职业倦怠的征兆。更需重视的是,在现实中,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已不再是少数,而且呈现日趋上升的趋势。

紧张焦灼的精神状态。南京某报对教师有过调查,教师有“七怕”: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孩子。其中以怕考试为甚。很多老师比学生还怕考试。为什么?考试结果一公布,其实就是评价老师的时候到了。小到小学的一次期中调研测试排名,大到高考升学率,哪样不是在考老师?在教师心理危机形成的因素中,升学率、排名等各种考试评价衡量指标所占的比重最大,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有些老师在接受心理援助时就说,每次考完试,就都处于极端焦虑状态,班级在学校中的排名,学校在区里的排名,全都要公布,而这是考查老师绩效最重要指标,翻来覆去地考,翻来覆去地焦虑,真有点不堪重负。

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压力,这种压力虽然可以让人提高工作效率,却从另一方面直接影响了教育者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教育者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并未得到和谐发展,那么构建快乐校园,提高教师幸福指数就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的问题。

一般认为,幸福感的构成成分应该包括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物质因素满足一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外在表现;精神因素满足一个人精神发展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内在依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幸福必须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和谐统一,不能因为精神因素的高尚而贬低物质因素。

教师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教师职业幸福感中的“职业”,是指“个性的发挥,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教师职业幸福感则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更多地指向精神世界,价值的实现,这种境界能够激励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关注和了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深入探究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现问题,对确保广大教师身心健康、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构建快乐课堂,使教师的幸福感充盈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中。

快乐是一种心情,拥有快乐心情的人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美好的事物、去感受美好的生活、去创造美好的学习情绪。

课堂,承载着师生的生命律动,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是师生个体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师生展示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舞台。充满生机的教育教学活动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充分激发师生的想象力,加深师生的感情,形成快乐和谐的课堂。

快乐课堂将使师生积极参与,愉快、高效地完成教学。快乐课堂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主动构建。和谐快乐的课堂一旦形成,师生就会在课堂中充满热情,从而使课堂气氛积极向上、充满生命力,师生也才会有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愉快教学呢?如何构建快乐课堂呢?

1、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快乐课堂的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那门课感兴趣、愿意学。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们认为可以从自身的一些方面做起,让学生认识你、了解你,从而喜欢你。一是快乐的心情,因为教育过程的实质是师生间心理交往、情感沟通、精神共振、思想同构的过程,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师生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二是渊博的知识,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是赢得学生喜欢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老师要不段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善于表现出来,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敬佩之心、仰慕之情,上课尽量做到用眼神、表情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给学生情绪上的引导与启发;讲课时做到声情并茂地讲授;做游戏、律动、表演时尽量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做动作,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互相影响,共同快乐

学生是有着智慧与生命活力的自由的主体,是具有连续生成性的独立的生命存在。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首先必须保持一种积极快乐的心态,把自己的自由快乐的状态带到课堂中去,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精神状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学生的积极快乐的心态又会反过来影响教师。快乐课堂的建构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

教与学均是一种“历险”,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经验活动,和谐的课堂教学的实现是以一定的教学自由和自主为前提的。只有把课堂还给师生,才能让教师乐其所“教”,学生乐其所“学”。理性知识在学生的经验之外,所以构建快乐课堂的一个要求就是使这种理性知识“感性化”,使这种“感性化”的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传授这样的知识才能使教学过程充满快乐。

3、适时鼓励,传递自信

教学中,对学生多奖励的心理价值就在于,它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给知识的学习带来趣味感,给学校生活带来意义感,因而奖励就无可争辩地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独特价值。

一堂优质课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否得到了真正的调动。这就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控制策略中是否有效地运用了“适时鼓励”的艺术。有些教师急于求成,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作任何评价,或者只是“噢、噢”的应几声,或者就是两个字“是的”,或者不等学生回答完就让其坐下了……如果这时改变一下态度: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性的动作。如,信任的眼光、表扬的话语、热烈的掌声等等。这样不仅可以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于鼓励而培养起来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也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斯蒂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启示、激励、引导及创设一系列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学习氛围,会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投向学生一份爱、一份期望和鼓励,通过激励的语言,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在成功中体验欢乐,提高自信心和成功的勇气;从而获得再进一步的动力。这就要求每个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抓住闪光点,正面诱导、鼓励,要使学生感到我能学会。教师应杜绝使用讽刺、挖苦、讥笑、揭短、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语言。

总之,在快乐课堂中,“由于师生的生命价值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课堂也就成为了学生应用知识进行表演的舞台,成为了师生能力发展与智慧展示的场所、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课堂快乐了,教师心情愉悦了,幸福感油然而生。

(二)构建微笑课堂,使课堂中的成员和谐共处,积极创造愉悦的教书育人环境。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换句话说,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微笑是一种亲切的语言,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微笑是一缕柔和的阳光,温暖别人,明朗自己;微笑是一曲无声流淌的音乐,能调节紧张的气氛;微笑是心灵相通的七彩阳光,可融化你心中的冰雪,使生命更加灿烂。教师要用微笑来传情表意,努力使自己的微笑成为一种示范,一种内心世界豁达开朗的示范,让学生从自己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用自己情绪饱满,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民主的感觉,从而造成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微笑是阳光,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教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与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知识的乳浆。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微笑教育是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艺术感染学生,用发生心底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充满师爱的激励中经常保持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尊、增强自信的教育。微笑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正广泛地被教师运用到和谐课堂的构建中。

1、用微笑融洽师生关系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欢乐带进学生。教师应具有演员的特点,在孩子们面前应笑口常开,无论在课堂内外,对学生都应真诚、和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一件烦心的事而影响教师的情绪。这时,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会情绪转移,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之中,一旦抛开烦恼,微笑仍会出现在你的脸上。因此我们说,教师应具有演员的特点。课堂上时常会出现突发事件,如学生不守课堂纪律,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尽量淡化,不要在某个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要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教师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之中,让微笑尽快回到学生的脸上。

2、用微笑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以及和蔼可亲的微笑,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当教师走进教室,面带微笑地给学生一声问候,那么学生的心情也回无比愉悦,同样会以愉快的微笑给老师一声问候。课堂需要一个活泼轻松的气氛和一个欢乐愉悦的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那些看似枯燥的语言。

教师的微笑能实现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教师的微笑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他们会随着教师的讲课不断地思考问题,不断地积极发言。因此,教师应用微笑给课堂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会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用微笑鼓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和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能有效地消除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开创敢讲、争讲、爱讲的局面。

在班级中往往会有一些因为腼腆、胆怯而不敢开口的孩子。当孩子不敢回答问题或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老师不能急躁,而要面带微笑,耐心地给予提示和启发,用信任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并告诉学生:说错不要紧,老师会帮助你。学生在教师微细我和信任的感召下,胆怯的心理自然而然地被融化,也就能大胆地开口讲话了,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老师仍要微笑着加以肯定:你的回答不错,但如能这样说就更好了。

4、用微笑赞扬学生

学生都有一种好表现且喜欢被表扬的心理,当他的发言或表演很好得到了老师的赞扬,他会无比欢喜,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在以后的发言和表演中,他会更主动、更积极,学习也就会更有兴趣和信心。如果他的表现本来不错,但教师未及时加以赞扬,那他会感到非常失望和无趣,在以后他也许不太愿意再发言了。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出色的表现或进步,;老师应及时面带微笑加以赞扬。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之中体验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也会随之得到提高,作为老师,你的职业幸福感也会得到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三)增强教师心理的调适能力,建立长效压力转化机制,使教师真正从内心体验到幸福。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心理问题当然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在排除外部压力后得到缓解或消失。但教师的心理问题解决经常的、大量的、主要的应靠自我教育,即通过自我调适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1、认清形势,调整心态,适应现实。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作为教师自己的观念也须随之转变,以跟上急剧发展的形势,面对现实,接受挑战,积极进取,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自己的教师身份。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理智的认识、评价和对待自己,不因他人及同行对自己的评论而影响自己情绪,也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不理智行为,做到对自己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错误。尤其是后进生的人格更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护,做到循循善诱,不操之过急,以减少因学生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导致体罚、变相体罚等过激行为。这是因为教师的不良情绪以及挫折感经常是来自学生不尽人意的表现,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树立对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念,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成长规律、个体的智商,能力差异等,只有这样才能理智地避免情感冲突而减少压力。

2、坦诚开放,正视自己,承认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才能减少挫败体验,保持心理健康状态。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等因素都会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挫折感。加快专业知识的充实提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不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不给自己出“难题”,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建立适度的期望,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善于接纳他人,学会欣赏别人,为同事的成功喝彩,工作中、生活上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以自身的诚意,换来同事、家长、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加强意志,增强抗压能力

面对外界剌激,心理压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或称抗压能力)所决定的。人的抗压性不是天生的,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的心理基础。首先,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起自信心,就有了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内在动力。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同困难进行斗争的坚强决心和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也就能藐视困难,降低紧张度,提高抵抗压力的水平和能力。其次,要加强意志坚定性的培养,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困难和干扰,困难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屈服,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

总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的抱怨少了,笑容多了。

篇4:提升教师教研信息化能力引领教师自由幸福地发展

提升教师教研信息化能力引领教师自由幸福地发展

摘要:引领教师自由幸福地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关键。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自由成长提供了捷径。我校专注于提升教师校验信息化能力,让教师走上了自由幸福发展的快车道。

关键词:教师教研信息化自由发展

序言

对于校长来说,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因此,如何激扬教师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引领教师自由幸福地发展,是对校长专业水准的一大考量。

多年的校长经历,走过了挫折与顿悟、破冰与创新、发展与超越的心路历程:应试教育培养出的教师很难再捧起书本,更何况还有一种平淡无为的生活惯性、再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逼得教师把各种专业培训异化为一种任务来完成,成为他们生命的累赘,又谈何专业发展。

我欣喜的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随着广大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从互联网上获取新知识,获得新信息的老师越来越多。

在我校,家中有电脑的老师占100%,有QQ的教师占100%,开通了QQ空间或者博客的老师占100%,在网络空间经常转发或自撰文章的占90%以上,空间文章与教育相关的占60%以上,经常进行数字化阅读的教师占95%以上……

加之学校创建“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班班通、室室通、人人通业已成为现实。老师们已经置身于信息的海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信息的大海中遨游。没有压力、没有强迫,如同享受阳光、空气和水。而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由之态。

一、培育充满人文情怀的网络“草根”研修团体

真正对教师的发展起持久作用的,是教师内心深处对自由发展的期盼、对幸福成长的追求,对人文关怀的渴望。行政手段、经济杠杆仅是外因。我校也曾建立“高大全”的官方校本研修体系,无奈龙多乃旱,就连精心设立的名师工作室也无言而威,鲜人登门。相反,一些没被官方指定职位的教师的QQ群却异常热闹,有在群里晒学生作业的、有在群里求人改稿子的、有在里面讨论数学题的……更有甚者,几个志趣相投的音乐教师组建了“哆来咪读书会”……这里没有行政压力,没有专业权威,没有负累之苦;有的只是那份兴趣、那份轻松、那份热情、那份执着……

学校借其势而为已用,将原有“高大上”的体系全部打散,还研修于民。原有体系节点的教师,有的参加别的老师的兴趣群,有的组建自己的网络书社……就连有着国家级导师头衔的杨中会老师,也走出名师工作室,广接地气,组建了“虫儿飞读书会”,宣讲她的“诗意语文”;省级骨干教师李开忠,也联合几位教师组建了“阅读新干线”,推行“海量阅读”……这些群有的着眼于兴趣交流、有的着眼于学科教学、有的着眼于班级管理、有的着眼于家校共育……无一例外,这些群主都是“草根”,但是每一个群里面都少不了原有体系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参与者、引导者,直接向教导科研处负责。本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宗旨,他们用自己在交流中的卓越表现来确立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赢得群员对他们自由成长的价值认同。

我校外语教研组近年来新进的都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她们教学生涯中,犹如一张白纸,正好作最新最美的画。如何引导她们成长,不至于混成“嫩油条”,教研组长敖小兰老师着实花了一番功夫:她们相互加了好友,组建了QQ群“青蓝居”,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具的制作、到教学的设计、到课后的反思、到课后的测查……事无巨细,她都要一一过问指点。有时徒弟们正吃着饭,她还会从QQ群里面冒出一句:“下午的单词卡片和贴图准备好了吗,我这里有,你需要吗?”暖暖的师徒情义,跨越时空,把我校英语组凝聚成了爱岗敬业的典范,不但多次获得“先进教研组”的称号,还在历年的毕业统考中,英语成绩遥遥领先,稳居榜首。

二、建立集思广益的网络协作备课机制

传统的集体备课,往往是同科教师轮流主备,打印分发了事。其实质上是一人帮大家做完所有事情,大家共享清闲。这样的集体备课是徒有其名。

我校早在六年前就开始了“基于网络的模块式协作备课研究”,研究成果荣获市一等奖。我们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四大模块:情景引入、实践探究、训练提升、拓展应用,然后根据个人特长及教学主张,分头设计模块,系统自动合成集体共案。这里所有人都是主备,真正印证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篇5:开展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开展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海口特校杜兰英

**年11月20日上午,我参加了海南省特殊教育师徒结对子总结大会,在会上有幸聆听了省教培院王女老师的讲座《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学习,不仅让我了解了如何开展小课题,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开展小课题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呢?课题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呢?王老师给列举出了很多答案: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塑造学校整体品质的需要;提高教师幸福指数需要等等。在这么多的意义中,也许有些教师会不懈,什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学校品质。有种种情况让这些意义变得都不太有意义。比如:某某教师没有几年就该退休了,谈什么成长?比如有些教师对自己要求又不高,无所谓什么教学质量;至于学校品质就更不用说了,老师们大多会肤浅的认为那是校领导的事,与我何干。由此,课题研究的以上意义也就变得不太有意义。唯独一条:提高教师幸福指数是最有说服力的。

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的,教师也不例外。在繁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如何找到幸福感?我想课题研究应该是理想的途径。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几十年下来,上课、下课、批改作业。不停的重复着这些事情。有些小循环或固定上某个年级,某一学科的教师,就在不停地重复着那些内容,甚至带几个平行班还得同一天里讲同一个内容。如此这般,怎能不枯燥不乏味,怎能不产生职业倦怠该,幸福从何来?

要想从教学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小课题的研究就是不错的选择。在重复的工作中找规律,找经验,整理成文。解决一个个自己平时困惑的问题,给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依据,让后来者找到可以借鉴的方法,体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幸福感油然而生。

因此,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幸福指数,远离职业倦怠感,课题研究是不二的选择。

课题研究,海南省,幸福感,说服力,海口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