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实践研究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农村中小学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实践研究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5

农村中小学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待遇比照县基础教育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教师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施和实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在开展“两建一提”(加强班级建设,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活动的基础上引领教师走向教育技术现代化,以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教育技术;校际教研;教育公平。

一、研究背景

(一)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要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的发展要求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进行了教育教学技术装备配置。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学校从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的使用,逐步过渡到多媒体教育技术现代化系统。要求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应用,掌握因特网和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学会制作使用课件,选择、组织、整合、利用、共享资源用于教学实践、使用学校网络信息交换平台,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产权的观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平台搭建的研究

(一)基于局域网的信息交流和资源交互共享平台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学校可以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添置部分硬件,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在服务器中设立共享文件夹,如建立“教师资源,教研组资料(类目下可建立分年级教案、作业设计、教学课件……)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减少教师备课,制作学科课件的时间。将时间用到现代化教研活动的开展上,使教师在活动中得到教育技术的信息化专业发展。

(二)基于VPN技术的远程登录平台

使用VPN搭建一个最安全、最可靠、最方便的远程登录平台解决方案。保证只有授权的用户才可以访问敏感的服务和数据,杜绝一切非法的访问和恶意攻击。同时以保证访问的不可拒绝性。在服务器建立了VPN远程拨号登录技术,让教师在家里也能直接进入学校局域网,既保证了安全接入,又能充分共享学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三、学校现代化教研活动的开展研究

(一)以用促学,以练促培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为提高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使用效益,使每位教师都能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逐步形成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开展多形式的现代化教研活动,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二)因设备制宜,充分发挥已有资源效益

1、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开展专业应用培训,让他们成为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的骨干力量。

2、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提供应用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现代化远程教育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研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做到人人会使用教育设备,人人会交互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三)以教研组活动带动教育现代化应用,促进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专业发展

1、教研组是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组织,是学校“两建一提”的具体执行者。教研组的单科化开展教学研究和日常教学与深入分析教学质量等工作。通过教研活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吸引,带动,激励,提高”的重要作用。

2、让校本教研成为常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大量新教师进入了各乡镇学校,校本研修这种教师教育方式越来越得到广大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由于目前尚存在各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因此,校际联动这种研究方式愈来愈受到基层学校的认可,被更多的学校所采纳,基于此,城、乡学校可以开展多形式的联动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

在联动教研活动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德育工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大家相互学习研讨,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校际教研交流活动,是教师的有效研训模式的创新和良好载体,学校在研讨活动的开展中,积极探索完善研修模式,进行更广泛、多方面和多形式的沟通和交流。让校本研修成为一种常态,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校际教研交流的平台,形成优质资源共享、学校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也增进了学校之间的友谊。

3、手拉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促提高。城、乡学校之间结为手拉手学校,在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方面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城、乡学校联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开展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根据需要明确发展方向。

案例:*学校教研活动课题组开展了一次“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在学校4-9年级,共12个班近600名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

(1)问答题答题情况

a.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给你的学生上课?

学生主要观点:严格要求,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上课,认真,少安排作业,少批评,用游戏的方法,采取小组讨论方式,开心上课,分层次要求,与学生互动,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等。

b.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学生主要观点:喜欢温柔的教师,上课不发脾气,爱学生,平和,有激情,耐心,负责任,善于与学生合作,善解人意,开朗,真实,有趣,幽默等。

c.课堂上你渴望怎样的师生关系?

学生主要观点:民主平等,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教师多给予学生帮助,多关心学习不好的同学,亲切的师生关系,像朋友一样等。

(2)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不同的教师授课对学生学习有影响,但多数学生能很快适应;59%的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为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61%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但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这个问题上,60%以上的学生参与不积极;对教师上课满堂灌,多数学生认为应该留下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做游戏进行教学,71%的学生都表示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新的知识,学生们喜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回答老师提问时多数学生喜欢思考后表达观点;82%的学生喜欢老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上课。

学生喜欢的课堂是多用游戏的方法,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应留给学生时间,采取小组讨论方式;教师对学生要分层次要求,还要多与学生互动。对于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温柔、爱学生、有耐心,负责任、善于与学生合作的教师;学生希望师生民主平等,教师要给予学生帮助,要关心学习不好的同学,像朋友一样亲切的师生关系。

对于教室的环境卫生及布置对学习的影响,多数学生回答没有影响,这个结果有些反常,是否我们的教室布置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感召力?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太淡薄呢?

教师的情感态度(如充满激情、平和、冷漠等)对课堂效果的影响,仍然有较多的同学回答没有影响,这也是不正常的,同样,对于家庭作业布置,多数学生回答是喜欢老师统一布置,而不是分层次布置,这些与我们期望的答案不一致的回答让我们思考,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否存在问题,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已经习惯和适应?

(3)本次问卷调查的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最受学生喜欢、学生最需要的课堂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老师幽默的课堂,还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学生非常欢迎的。

由此,我们建议:老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课堂应生动活泼,而不是死气沉沉,课堂教学应与生活结合起来,使课堂更生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平时多了解学生,积极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给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老师应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老师应认真备课,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一定要细心、耐心,注意引导学生,而不是强行灌输;作业布置一定要适度,不要过度过量,大量的机械重复的练习虽能提高考试成绩,但却提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使用多媒体的尽量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要增加幽默感,多用微笑面对学生,尽量不要板作脸,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和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所了解的信息越来越多,对老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教师仅凭传统的知识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课堂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同时注重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应用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愿景,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逐渐赢得学生们的欢迎。

四、总结

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信息化工程。教育技术现代化在学校“两建一提”,学校品质提升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课题,主动成长作为;学科思想统领,主动改变平庸;学科建模入轨,主动突破更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2:在语文课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爱学乐学

在语文课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爱学”、“乐学”

【内容摘要】: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教师语文教学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便利,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在本篇论文中,我以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来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适时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文主要从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思维特征三个方面阐述设计时机、把握时机和捕捉时机的适时性。

【关键词】:

设计、把握、捕捉、时机

【正文】: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我认为教师设计使用的媒体时机,可根据课堂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学生思维特征多方面来考虑。

一、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古诗《凉州词》,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迤丽飞上云端。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导入后二句诗句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又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抓住了小兴安岭“美”的特点,将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的美景以录像的形式依次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图像与课文内容相互对照,形、声、音、色浑然一体,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他们仿佛进入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置身于茂密的树林里,徜佯在野花丛中,看到美丽的鹿,笨重的熊,机灵的松鼠,尽情采摘香脆的榛子,吃着酸甜的野果……学生此时已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情感已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我抓住实际,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学生不但理解课文的内在意蕴,而且积累了语言运用。这样,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事物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好现代教育技术时机,能帮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新的知识。

二、根据教学需要,把握时机。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感知课文后教师应精心设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解决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

例如《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哲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用学生悟出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时,恰到好处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文中的语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眼前的利益”与“身后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意思。再联系到课文第三段故事的结果。领悟“恍然大悟”的道理,促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如此举一反三,理解寓意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慰问灾民、关心警卫员、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以及总理逝世后,男女老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头为总理送行的场面,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胸怀人民,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来历及意义,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三、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时机上。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会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关键句子。此时使用电教手段,演示翠鸟叼鱼的情景,学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之中,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这里电教手段独特优势使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由眼、耳、脑、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深刻。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精心安排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时机,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注意因文而异,因人置宜,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龚道敏《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与模式探讨》

李葆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刘晓利《浅谈网络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

篇3:课程改革因有现代教育技术而绚丽

课程改革因有现代教育技术而绚丽

【摘要】课程改革已红红火火进行了多年,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课程资源建设、软件建设、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优势。教育要真正实现现代化,不光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还应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而这些离开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实是不行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转变

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基础教育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新课程的改革必将引起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材料、教育内容、考评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在学生能力培养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课改助推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能只是“换药”不“换汤”,这不仅要对课程本身进行改革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进行革新和改进。现代教育技术倡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把现代教育新理念和新技术应用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必将促进新课程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手段,还使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及教育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些变化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为:变传统的师生主从关系为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如课堂教学中的第二种画面(投影、电视)、第三个声音(音响)和跨区域的学习伙伴(网络协作学习成员)、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使师生处于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使新课程改革发生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使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具体表现如下:

1、把教学重心从重“教”移向重“学”

传统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教师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学习上处于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针对这种情况,现代人本主人观点提出:“学习的过程是丰满人性形成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学重点要从重“教”向重“学”的方向转移,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教师在信息占有方面的主导地位,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应只重视自己的“教”,而应扮演起学生的引路人、辅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各种信息加工处理的软件,为师生、生生沟通协作搭建起了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

2、信息时代促使传统学习方式“学会”向“会学”转变

进入信息时代,面对无限增长、不断动态变化着的科技知识,“会学”比“学会”更为重要。传统学习方式重视知识本身的学习,忽略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使学生学习成为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知识产生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习方式从“学会”转向“会学”,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渗透到教学中,促使3R教育向3T教育转变,使教师教育观念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向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知识体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也加强了学习者记忆、思维、观察、想像、动手、表达、创造等能力的发展。

篇4:一次很有意思教研活动实录踏破铁鞋无觅处草堂教育显功夫

许:邵楠,汇报之前,你不得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校长给

我们这次汇报起这个题目?

刘:我不好意思说,有损我淑女的形象。

许:大家肯定想不到,在我们参观成都高大上的成华小学时,

在人家的校园里,邵楠穿的鞋子走着路叉了,当时蓓蓓

说咱去花园看看吧,邵楠说,别走了鞋子叉了,再叉就

只能光着走回宾馆了。

刘:许姐姐,你就别出我的洋相了。进入正题啊,我们要介

绍的可是成都杜甫草堂边的草堂小学。

许:是的,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又称“杜甫草堂”,

而这所小学因此而得名的。

刘:那草堂小学有什么特点呢?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许:这所学校最具有特色的当属于它的学校校本课程,要知

道课程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化借课程影响生命。

刘:这我听过,朱永新先生说过“课程是很偏袒一头挑着文

化,一头挑着生命,那草堂课程主要研究的是什么?

许:草堂课程的文化定位

篇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新课程改革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新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投入的增强,学校教育设备设施越来越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走进了中学课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现代化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较的几点优势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生物教学

“教育现代化”,这一要求促使了我们的电化教学。运用电教多媒体进行的电化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形共举、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倍受师生的青睐。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运用电教手段可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功能的电教多媒体技术引入生物课堂,将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教育工作者当然应该更新观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人在生物课教学中的实践,谈谈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体会。

1、利用电教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学习时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从而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同时促进智能的发展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及简单的挂图、模型或标本都难以将各种生物的鲜活形象和复杂的生态展现给学生。因此也就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中学生,特别是城市的中学生,和自然界的接触很少,对各种生物几乎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对一些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运用电教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美妙的海洋世界、森林风貌、人体结构等。

例如在讲授《动物的防御行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影视片段“动物的伪装”给学生观看。通过这个影视片段,让学生犹如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感受到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这些小动物绝妙的伪装叹为观止,兴趣大增。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快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探究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内涵和区别,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自然也就印象深刻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