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小课题:促进学生积极发言行动研究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老师小课题:促进学生积极发言行动研究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5

发现问题: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提高,加深内容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发言表面是说,实际上是听、说、思维、表达等方面的集中反映。在我们班,上课积极发言这一情况还是不错的。不少孩子能经过思考后主动地、积极地举手发言。但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虽然每节课上都有不少孩子能够发言,但几乎每次都集中在那批孩子身上。还有一批孩子总是做课堂上的“倾听者”,他们很少或者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与此同时,我发现在上第一课时或者问题比较简单的时候,发言的人数和次数比较多,而上第二课时或者问题比较难的时候,发言的孩子就大大减少了。

原因分析: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查阅相关书籍及网上资料,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发言。对于那些胆子比较小、缺乏自信或者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孩子来说,他们害怕自己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害怕自己回答错误而招来同学和老师的异样眼光,因此不敢举手发言;

第二,在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上确实没有掌握或者经过思考仍没有结果。有些孩子课下说说笑笑并不显得拘谨,但在课堂上往往很少举手。那么,他们可能确实对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或者经过思考后仍然没有结果;

第三,因缺少发言机会而失去了积极性。在课堂上,有些孩子胆子大,思维敏捷,他们往往能在老师一提出问题之后马上得出答案,这时他们会快速举手,而老师如果总是叫他们回答并给予肯定的评价,那么久而久之,那一部分胆子小、举手慢的孩子就失去了发言的机会,从而丧失了发言的积极性;

第四,老师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不妥。有时,一些老师会一下子连着提出很多问题,或者问题的核心不明显,这样就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问题本身,从而无法回答。此外,一些老师提问的方式方法不太妥当,也会给学生造成不愿回答或者不敢回答的心理。

第五,老师的评价不恰当。有时,因为孩子无法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老师可能会在评价时用语严厉。有时,因为孩子无法正确回答出问题而引来其他同学的笑声,老师没有及时鼓励并引导孩子。有时,孩子的回答很准确很精彩,但是老师没有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发言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原因。下面我着重针对以上五点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做法。

采取措施:

一.为学生的发言创设宽松的环境。首先,教师自身要做到民主、公平、宽容、随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时时关爱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性格差异,使孩子能够信任自己;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敞开心扉,与学生对话交流,并且包容不同的见解;最后,对孩子的回答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允许孩子们出错,并把这当成一种资源。这样,课堂环境宽松了,不管是胆小自卑的孩子,还是学习薄弱的孩子,也都不会再那么害怕发言了。

二.重点难点步步引导,层层深入。新的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在课堂上,一些教师可能因为过分注重教学形式的新颖,而忽视了对教学重难点的引导和深入。只有扎实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形式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这样,对于教师适时提出的问题,他们才会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三.防止发言权垄断现象。在课堂上,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都会尽量留足时间给大家思考或自己练习,当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完成以后才会指名回答。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每次都只有个别反应快的孩子发言的现象,一些反应稍慢、胆子较小的孩子也有了思考的时间和举手的勇气。此外,当那些不经常举手的孩子发言时,我都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我努力使大多数学生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努力使每个想发言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感受到课堂发言的乐趣。

四.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和明确的方向。在学生默读课文或细读语句前,教师常常会提出要求或问题。我认为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般不适合一下子连着提好几个问题,把一连串的问题一次性抛给学生,会让他们无法全部记住问题,也就更无法有针对性地好好思考问题了。一次只问一个或两个问题,并且所提的问题表述简洁清晰、主旨明确,这样,孩子们的阅读和思考有了方向,从而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发言。

五.努力使评价具有包容性。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对于学生偏离主题的答案、不着边际的想象或是违背逻辑的结论,教师不要简单地否定,而要对这些回答采取包容的态度,同样给予恰当的正面评价。实际上,在许多情形下,学生的回答是“错”中有“对”,“对”中有“错”,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如此,孩子们才会愿意发言、敢于发言、乐于发言。

总结:总而言之,积极发言是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学习的表现,它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更好地锻炼其逻辑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不但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胆量和自信,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不但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需要。

篇2:小课题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研修活动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开展情况及本节课解决的问题

1、课题提出的缘由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朗读、大声读。动情的、陶醉的朗读是体悟课文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也是获得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最佳途径。

2、课题提出的依据

(1)政策依据:中国教育部**年公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描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多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

(2)理论依据

a、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的论述,对朗读教学的认识应定位于:朗读教学能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b、洪镇涛在《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中指出:“学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语言。”“学是语文能力的形式,主要靠语言实践,去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

篇3:三为大讨论发言稿

题记:“三为”即“我为教育做什么,我为他人做什么,我为社会做什么”,大讨论时我的发言稿。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平淡细微的工作已有十三年。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认真聆听领导的谆谆教诲,虚心接受同事的批评建议,刻苦钻研教学的技巧方法。教学生涯很苦,但是为教育的执着,为孩子的付出,那是我力量的源泉。

回想师范大专毕业那年,许多同学放弃了教师这一职业,而我坚持走上了教师这条道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工作,熟悉中又掺杂着些许陌生。刚刚站在三尺讲台的我暗下决心:我要付出百倍的汗水,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前农村初中的生源素质下降,许多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自我学习的追求不足,因此作为年轻的班主任,每天早晨我很早出现在教室里,指导学生早读;一下课,我则立即站到了他们的教室里,告诉并监督他们不要追逐打闹,不要大声喧哗;中午吃过饭后,晚上吃过晚饭后我又蹲守他们的教室,指导他们把握时间,抓紧做作业;晚自习下我不厌其烦的坚守宿舍区,冷不丁来个回马枪,监管他们的睡觉。虽然方法很笨,但学生们在长期的指导下,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班主任的工作很辛苦,但我用我的努力换来了孩子们的成长,换来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换来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这一学期临时的调整,我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我曾嬉笑2班是我的孩子,我又领养了一个孩子。时间匆匆,每天走过2班,走到1班,很累,花很多的时间让他们安静下来,不要心浮气躁,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累并快乐着,希望将来的他们能体会到我今天的辛劳。

古语云:林木茂盛,必先固其根。我不是物理专业出身,教学过程中,我边教边学。向年长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向我的学生学习,同时进行着学历的提升。**年12月,我的教育硕士顺利毕业。

汗水和成功携手共进,付出和收获相伴同行。近年来,我多次被评为“德育先进个人”、“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条路还很长,我将坚定不移且信心百倍地走下去。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教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为光辉的教育事业添光彩!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