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同学活化习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同学活化习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3

一、课题的提出1、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它约占语文总课时的六分之一,教师、同学对作文也非常重视,但同学作文水平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和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分不开:(1)、现行的写作以命题作文占绝大多数,教师全权决定作文题目,甚至规定写作提纲,提供所谓重要词语,从写作内容到写作技法都给了同学极大的约束,造成同学写作兴趣不浓厚,同学写作实际上是在为教师而作,不是小朋友生活所需。有时,教师似乎也注意习作与同学生活的联系,但所定的题目也往往是记时令性--的活动(节日、假期活动等),写自身身边的人和事(家长、老师、同学等),差不多年年在写相近的题目,对同学写作既无推动力又无吸引力,同时所写文章难免千篇一律,写出来的作文也缺乏童真和新意。(2)、训练文体单元一,不重视实用文章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同学体会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胜利课的需要,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3)、从教学对象来看,同学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同学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同学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仅仅把写作局限在小小的课堂。同学要行成自身的语言能力,必需通过同学的主体活动,通过运用,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身的心理要素。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认知、模仿、习得的过程,习作能力是一种最富动感的显性能力,它的培养必需依*具体的表达实践。所以,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经验的重要性,特别是同学的已有经验与先前知识。他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头脑中;它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每位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与成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同学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小同学活化习作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写生活是国家《语文课程规范》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发明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同学实际,让同学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同学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作文走近生活,在我国古代,虽没有人进行系统的研究,但《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咏歌之,咏歌之缺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新乐府运动的倡议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写生活是写作教育历史发展必定趋势。《二十年作文教学改革回顾与考虑》作者认为:其共性为“强调作文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需要,突出作文教学的实用价值,坚持把作文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小学作文研究发展方向之一,由应试作文向“注重实用”的方向发展,提倡“生活作文”、“交际作文”。浙江大学刘力教授的《作文教学上的理论建树与实践突破

篇2:《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同学的语文知识会不时丰富,文学修养的训练与提高更是得力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与大量的阅读密切相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程规范》中明确规定:“应逐步培养同学探究性阅读和发明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使同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身的视野。”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需通过适当的教学战略,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空间。“拓展性阅读教学”正好为同学构筑了这样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的平台。其目的在于让同学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同学对所学文章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更深刻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实践和对未知领域的设想,构建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网络,积极开创知识的新内涵,从而增强创新意识。从信息论角度看,阅读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吸收)过程。从这方面讲,“拓展性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同学获取信息的触角向外延伸,让同学“多读”、“博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

“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和形式也将是多元化的。它不但能开拓同学的视野,活跃同学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同学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积极开展拓展性阅读是有其一定的实际意义的。

二、实验措施

大体有这样几个内容是我们语文课堂经常进行拓展的:一是向文本拓展:二是向生活拓展;三是向学科拓展。

1、向文本拓展

关于文本拓展,又可以分为互文对照、课外阅读指导、填补课本空白三个方面。

1)互文拓展

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发生的。互文拓展,和我们以前进行研讨过的主题教学相似。比方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教师就将各民族的创世神话推荐给同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进行互文对照学习,但是也是同学学习这个神话的一个互文参照。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比阅读。

如在教学老舍的《母鸡》一课时,我就和课本里的《猫》,还有课外的一些写动物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同是写动物,手法不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不一样,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同学在这样的归类阅读里,一下子理解和懂得了许多,估计以后要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应该可以胸有成竹了。

学习一篇课文,从而了解许多篇同一内容或形式的优秀文本,犹如在一面镜子面前立起另一面镜子,出现的便是一条风光旖旎的镜子长廊!

2)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是人们获取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思想生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文本拓展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课外的阅读指导。它的方式有很多种。

将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他作品整合起来,实现师生和文本、作者三者的立体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对话追求的应该是教师、同学、文本、作者之间的灵魂的相遇,精神的交流。我们促使同学与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能协助同学正确掌握文本的思想内涵,能激起同学对文本的向往。和在武汉的听课中,有好几堂课都有这种方式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还有作者当时创作这篇文章的激动心情,对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感情朗读文本,有很大的启发和情境创设作用。

要对同学进行课外读物的推荐和介绍。我在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后,推荐同学去阅读他的《我与地坛》还有他的《务虚笔记》,同学很感兴趣。有的同学把史铁生所有的作品都找来读了遍,写了篇长长的读书笔记,感触极深。如这样优秀的作家,这样优秀的作品,还有许多。我凭借自身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向同学推荐介绍古今中外的许多名篇,带领同学在人类思想精华的海洋里漫游。事实证明,积极的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同学,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这就是浸染书香的益处。

3)填补文本空白

对文本的拓展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填补文本空白,引导同学想象,借以对同学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在《搭石》一课中,让同学想象还有其他人来走搭石,会是怎样的情景;在《坐井观天》一课中,老师让同学想象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这样的文本拓展,是为了空虚课文内容,也是为了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更是对同学进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2、向生活拓展

向生活拓展,就是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走向社会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使教学成为生活的论述,阅读成为生活的体验。比方说让同学写观察日记、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写信、游记等。重视应用文的写作,让作文学以致用。这就是将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将语文课堂和生活融合起来。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同学能掌握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借以语言文字进行顺利的交际,获取广博的知识,获得幸福的生活能力。

3、向学科拓展

向学科拓展就是将音乐、绘画引进课堂,让语文和数学、社会、自然等学科融合起来。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对于小学来说,可以更好的激发同学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在武汉的很多课堂里,就有这种学科之间的拓展,运用得恰如其分。让同学在语文课堂上看到更加广阔的学科的知识的魅力,更增添语文学科的美。

三、实验效果

“营造书香班级,让好书陪伴同学,让经典滋润同学童年。”拓展阅读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师生个个看书、做笔记、写读后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活动中,班级里已经形成了“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氛围。

1、拓展阅读活动激发了同学的语文学习兴趣

据同学问卷调查得知,有20%的同学特别喜欢学习语文,50%的同学喜欢学习语文,只有10%的同学不太喜欢学习语文,这已形成可喜的局面。?

2、拓展阅读活动陶冶了同学的道德情操?

无数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潜移默化地熏陶了同学,影响着同学的言行,陶冶了同学的情操,&ld

quo;勤奋好学”已在全校形成了浓浓的氛围。?

3、培养了同学的语文能力?

我们出了一张阅读测试卷,实验同学的成果明显高于同龄同学,充沛体现了同学的理解能力和发明能力。

4、提高了同学的读写水平?

我开展课外阅读时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坚持多读多背,提高了同学的读写能力和水平。同学在多读多背中积累了大量的佳句、名篇,慢慢领略到写作方法,从读中学会写。有十几名同学在阅读和作文中获奖。

5、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同学的视野

局部同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中外名著也略知一二,全面提高了同学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问题与反思

几年来的实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考虑。

1.拓展,必需建立在尊重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上,不能偏颇或者曲解,也不可面面俱到,拓展的内容也要符合同学的实际。

2.局部同学缺乏兴趣,阅读量不够。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仍然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同学的阅读、作文能力较低。这些同学的提高急需解决。

篇3: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霍邱县“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国家课程规范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科研立项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母语教育研究》子课题,课题编号为**年度107号,由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教研室方绳东、六安市教研室严仍江领题,全县有30所小学、100余名语文教师参与研究,**年8月接受中期检查,**年9月被确定为重点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较大效果,实现预期研究目标。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低年级同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童话、故事、游戏,是想像力最敏感的时期。爱因斯坦指出:“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

根据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我们感到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虽然“写话”、“习作”已编入教材,但教师仍只重视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忽视“写话”,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常见的是从课本中找词语让同学模仿造句,或者是填填空而已,忽视积累,更不能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从同学方面来说,农村的小朋友,特别是许多留守同学,课外阅读量较小,对大千世界的接触面太窄,加之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写话时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严重存在。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发生依赖家长或他人心理。低年级写话缺乏有效指导,质量不高,就为中高年级习作留下了“隐患”。重视和改革低年级写话教学,提高写话质量,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规律的要求,是课程规范赋予广大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怎样正确引导同学写话,使之“望文生趣”,乐此不疲,从而打下牢固的写话基础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确立了“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这一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旨在落实课程规范中关于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素养和写话教学能力。在写话课堂教学实验中,充沛尊重同学的个人兴趣与喜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同学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该课题对冲击保守的教学方式,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同学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认识事物,发明性地发现、想像与表达事物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究和尝试。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课题论证立项阶段,我们重点依据的研究理论是:

1、《语文课程规范》在第一学年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写话提出的三条具体要求。即: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身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身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接受与发现、结构与建构、普遍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认为,在写话教学中,同学可以根据生活积累,在创设的教学情境的刺激下,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通过参与、体验、感知,通过想象、联想,能实现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重组与构建,获得说话、写话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写话是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重在培养同学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要从培养同学的兴趣入手,使同学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话,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鼓励同学将自身学到的词语应用于写话实践。鼓励同学倾吐自身的真情实感和自身的独特感受。教师要善于捕获生活中的素材,要成为写话资源的开发者,引导同学学会观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热爱生活。

3、教师要引导同学多看课外书,丰富生活和语言积累。教师要教给同学阅读的方法,学会仔细地品味,发现文中的亮点,将优美的段落、词句存入“好词佳句宝库”中,记在心中,形成积累。

4、在写话方法上作“开放式”指导,鼓励同学“我手写我口”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多鼓励,少束缚。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1、坚持在写话训练中提高写话水平。低年级正是小同学训练、发展写话能力的关键期。必需在少儿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与词汇(其中包括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抓住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通过一定量的合理练习,才干在同学的头脑中逐渐建构起用笔写话的快速通道。

2、注意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教学情境,使同学敢于和乐于写话。针对儿童渴求知识的特点,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氛围进行书面交际活动,既可以让小同学在写话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写话能力、学会运用书面语的方法,也可以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

3、注意引导同学积累。写话是表达,表达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要引导同学留心生活;写话的工具是语言资料,因此要引导同学积累丰富的语言。

4、注意教给方法。坚持“渐进性”原则,由句到段,由口语向书面语过渡,在此过程中教给写话表达的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人员组成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其中有局部同志还兼任学校校长职务,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内行,又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本课题研究的队伍中,有4人是特级教师,2人是中学高级教师,2人是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9人是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有1[]8人是市县两级小学语文教坛新星,在小学语文写话、习作、口语交际、阅读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其中何本奎、范士群、刘自艮、闻永友、周名启、徐忠俊、李雪、尹良俊、沈立全、李树欣等有多篇关于写话、阅读与习作等方面优秀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发表,有12人参与了省级科研课题《小学

生写字教学评价》、《小同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研究》的实验。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与专业理论知识、素养都比较扎实。本课题从构思到申报立项,都得到六安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严仍江老师的倾心关注与鼎力支持,同时他也加入到我们研究的队伍中来,为我们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主要做法

1、激发兴趣,启蒙写话。

低年级段的同学,没有说写意识,更没有说写习惯,若实现课程规范中的写话要求,需要一个渐进过程。从无意识的写话状态到条理性的自由表达的关键环节是启蒙,只有让这个环节充溢乐趣,同学才干全身参与,主动体验。因此,我们把“说写兴趣”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多种途径激发说写欲望。

(1)依托教材资源,用活写话素材。教材是基础的、内容丰富的写话资源,实验教师灵活运用手头上现有的素材,可以调动同学写话的积极性,启动同学的写话之门,把同学带入兴趣写话的奇妙境界,使同学愿写乐写。姚李中心校、石店中心校、乌龙中心校等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重视灵活使用教材资源,把教材使用和写话教学结合起来,发生了很好效果。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教材每个拼音都配有一幅图片。实验老师为了巩固发音练习,就让同学试着根据情境图说一句或两句完整的话。例如学习“g、k、h”让同学说话,有个同学说“哥哥带弟弟来到河边玩,弟弟把小蝌蚪放到小河里,他们高兴得笑呵呵!”这样不只降低了汉语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强了拼音学习的效果,还练习了同学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类似的图片在一年级上册的集中识字阶段和局部阅读教材中也可以找到,经常加以利用训练,养成了同学一看到图画能给一幅图写上几句通顺的话。

(2)构建时空联系,丰富写话形式。低年级同学注意力有限,注意力能集中10分钟以上的同学在实际课堂上是不多的,单一的写话训练方式很容易使他们进入疲劳状态。因此,各课题组在进行写话训练指导时,重点在训练形式上下功夫,做到方式变,兴趣不变,时空变,目标不变。各课题组采用了玩玩画画写写,剪剪贴贴写写,说说演演写写,看看编编写写,一日一句,日记接龙等形式,打破时空界限,寓写于玩演之中,一直让同学坚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效提高了同学的写话激情。

(3)创设写话情境,延伸写话触角。经历丰富写话自然精彩,同学单调的生活环境造成写话精神状态萎靡,弥补同学生活经历枯燥无味的有效手段,就是创设精妙的写话情境,让同学把写话触角延伸到实际和以外的无限世界,自然就有豁然开朗的激情享受。姚李、白莲、龙潭课题组就通过创设写话情境让同学说不停、写不止的。一是利用情境图,让同学根据每幅图的内容说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是A组同学讲一个故事,B组同学根据这个故事画“连环画”,达到了情景交融、画话同在、图文并茂的效果。二是模拟场景,再现生活原貌。写话教学不是孤立的、凭空想象的,需要同学有感而发。写话不只在课堂上,更在广阔的实际生活中,只有对生活有感触,对生活有体验,写话才不会空洞,才干“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因此,写话必需与同学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同学多观察,多留意,随时记下自身的感受,形成积累,这样的写话才会有声有色。在模拟场景中,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情境活动,通过自身的演、玩、练,引导同学观察细节,体验情节,触角所到之处都能燃起说写的欲望,激发说写热情,不说,难以表达情感,不写,难以满足欲望。三是创设情境,激活写话。创设新颖情境是提高同学写话热情的重要手段,白莲乡课题组根据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理论,探索出墙体情境写话训练--让墙壁会说话。一是教室的墙壁上布置相应的小栏目,不定期进行写话内容更新,像“写话天地”,“心语”,“老师,我悄悄对你说……”、“我的画册”等,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深受低年级小朋友的欢迎。二是“温馨学校”活动。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针对不同季节,开展“温馨学校”提示活动,如春季来了,在学校内的各种牌匾上出现了“别踩我,我会疼的”、“少了我,学校就不美丽了”等提示语言;夏天来了,就会出现“给我一口水喝,就会多一片绿阴”等等,这些语言的得来,全是由同学们自身书写,全校评选后采用的,不但提高了小朋友们写话能力,也丰富了学校内容。

2、强化说写结合,以说助写。

说是对心声的自由表达,是对外界的看法和感想,只有说得流利,才干写得流畅。课标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身想说的话”,其实质也就规定了同学的写话训练要“我手写我口”,实现这个要求的前提也就是让同学充沛地说。因此,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书面表达。要想书面表达出现精彩篇章,必需在口头上有精彩表示。我们在研究时,对同学进行“启发说,引导说,要求说到‘想说’”一系列的训练,有效提高了同学写话水平。

(1)说中有写,引导理解课文脉络,总结写话顺序,模仿写话。文本是写话的例子,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让同学更多地明白如何把事情说明白,写清楚。通过总结点拨,同学明白了说写要按先后顺序,或方位顺序,或总分或分总顺序等。在此基础上,姚李中心校、城关中心小学、城关二小、石店中心校、逸夫小学等课题组利用“补充”、“延伸”、“仿照”等拓展写话练习成为有效的训练模式。“补充”就是把教材中的故事、文本的“留白”的地方再现出来。例如《会走路的树》中有这样一处“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她向这棵树告别,飞往远方……”到底飞向哪里了?老师适时引导同学想象说话写话。“延伸”是针对文章结尾留有很大想像空间的内容进行延续编写。例如学习《青蛙看海》后,让同学写写青蛙登上山顶看到了哪些景色?“仿照”指摸仿课文的表示手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新编故事的方法。例如,学习了《雨点》后让同学模仿写诗,有的同学写到“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打滚;雨点落在房顶上,在房顶上跳舞。&rdq

uo;总之,通过这种训练,同学说写的层次清楚了,内容具体了,兴趣和能力提高了。

(2)利用口语交际,先说后写。口语交际是低年级教材的重要特色,抓住这个特色,实验教师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利用晨会、课堂、课外等时间,组织同学开展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同学说熟练、说流利的基础上,要求同学把自身的所说内容用笔写下来,记下来,便形成了较好的写话资料。

3、由句到段,由易到难。

篇4: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尤其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和我国申报**年奥运会的胜利,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英语基础教育在课程理念、课程规范、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树立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坚持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同学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纲要中还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创立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同学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年全国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目前存在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将同学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则是知识的搬运工。就英语教学而言,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训练语言基本技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同学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教,同学听”,已成为保守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同学的兴趣,忽略了同学的个性发展,也忽略了同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应充沛认识英语教学以同学为本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真正确立起“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同学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以“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下大力气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同学为中心。英语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将实践活动作为同学学习和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渠道,让同学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使活动的过程成为同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的过程;改变过去的接受式学习,将英语教学从枯燥的知识讲解、死记硬背单词和机械训练技能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倡议同学在愉悦和自信的情绪中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同学收集和处置语言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改革,提高同学英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在学习中求发展,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以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考虑,我们提出了“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1、定义:

所谓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沛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同学提供充沛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同学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活动化教学”是以完成一定的交际、模拟交际、练习任务为中心,围绕某一语言形式而设计的交际性的教学任务或活动,是一种以任务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方法。

2、活动化教学的指导思想

活动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沛考虑和尊重小同学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以真实有意义的活动参与代替扮演性的角色扮演和游戏,以活动中的使用习得代替机械的练习和记忆,把教学要求变成同学内心真正的需要,充沛挖掘小同学的语言潜能,促进小同学英语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充沛发展。

3、活动化教学特点:

⑴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在活动课教学中,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与保守观念中对活动的认识有实质上的不同。在保守教学中虽然也引入活动,但活动只是作为一种为提高同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手段或中介而存在的,而忽视活动自身对同学学习的意义,对同学发展的意义。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语言学习就是为了交流。因此,小学英语就是要通过教学中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小同学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使小同学能通过使用英语,进行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活动是真实和有意义的

真实和有意义是特别针对以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虚假热闹的游戏和枯燥乏味的练习而言的。真实和有意义的含义是指活动的情境是正在发生或能够发生的,活动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和指向,活动的形式符合英语文化的角色期待。杜威强调,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而且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同学去考虑的“真实的问题”。“教学应从同学的经验和活动动身,使同学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和青年在校外从事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可见真实和有意义应该是英语教学活动课最显著的特征。

三、研究条件分析

1、Task-based/proccessbasedapproach

20世纪70年代中期N.S.Prabhu在印度进行强交际观点的教学实验,开头的教学内容就是完成具体的交际任务。1979年他提出了邦加罗尔实验,结果有胜利之处。1983年,他提出了task-based/proccessbasedapproach。task为作业、任务,指交际定向的行为,是掌握语言功能的落脚点,其方式和渠道就是教学活动。

2、Activitiesbasedapproach

1988年,activitiesbasedapproach在澳大利亚正式提了出来。它认为activities是联结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明确提出了加强语言形式的教学。

3、PPP模式

活动教学法的产出型的PPP模式(出现、练习、运用/产出)来自阅读经验教学的经验。施教者将教学内容分为themes→topics→subtopics→unities→lessons多层落实于activities,提出活动教学的具体模式,以和相应的活动形式。活动教学法的新意在于把教学过程的研究转移到教学活动之上.

四、研究的目标

1、激发兴趣、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战略,引导同学积极主动参与整个

教学过程,充沛发挥同学主体性,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胜利、树立信心、发展能力。同时培养同学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发明力和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2、促进教师不时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全面了解、掌握并运用好“活动化教学方法”,使之成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根据我校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课题组依照《小学英语课程规范》中的教学基本要求,在参与课题研究中,通过教师巧妙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同学的主体意识、学习潜能得到明显地增强和更好地发挥,同时也使教师的发明精神和教学艺术能得到充沛地展示和升华。此课题研究我们打算从如下几个步骤开展:

1、活动化教学的框架设计

活动化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活动化教学目标和任务,对教学过程的结构,程序和教学活动的方法手段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织,最佳设计所形成的“教”和同学“学”的一个有机结合体,其框架如下:

教师同学

创设氛围,目标定向热身运动,集中注意

新知展示,情境感染认同感知,主动参与

引导实践,激励竞取趣味操练,循序渐进

评价分析,发展指向反馈调整,实现目标

课外指导课外活动

2、模式的应用

(1)创设氛围,认同目标(教师的开启与同学的萌动)

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唤起儿童学习的兴趣,儿童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这样,带着“我要学”的需要去探求新知,同学的思维将特别活跃,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即使困难重重,有这个强大动力,同学仍会不懈追求。那么教师的教与同学的学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同学进入学习外语的最佳状态,防止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带来同学学习的随意性,以有意注意代替无意注意。教学程序一般是:“singasong”或“freetalk”或“game”等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头,让同学自由会话,同时又为新课铺垫。

(2)情境渲染,主动感知(教师的组织与同学的参与)

同学具备了学习的首要问题“目标认同”之后,无论从兴趣、欲望,还是自信都表示了一种心向的发展,体现出自主选择的特点。但他们意志力单薄,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刻苦钻研,细心琢磨。儿童在接受新语言过程中,老师只一味地加以灌输,简单的认读说教,其结果是前面用心良苦创设的氛围,和同学引发的兴趣终将因无法持续而消失怠尽。因此,教师更应该组织教学活动,将英语情境渲染,英语氛围扩大化,变同学被动接受为主动感知,使每个同学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无穷魅力!

①身体姿势渲染情境

外语交际过程中常随同着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身体姿势等。它们都使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运用各种生动传神的表情、形象语言和演示动作来描述事物,并力求做到惟妙惟肖。

②利用实物巧设情景

实物能引起同学的注意,同学看过或亲自接触过的某些与词义有关的实物,便能较快地理解和记住单词、句型和对话。日常用品、文具书刊、食物、玩具、球类等都可出现物体的不同颜色形状等特征。老师也可把实物带进教室,让同学看一看,摸一摸。这样同学看得见,摸得着,学起来倍感真切,兴趣盎然。

③运用生活活化情境

语言来源于生活,教师努力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情景,让同学在生活情景中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扮演,把课堂教学融于真实的生活中,使之贴近于生活,从而培养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这样的情景创设富有真实感,还有极大的趣味性,大大地激发学习兴趣,也真正体现了活动化的教学特性!

(3)激励竞取,循序渐进(教师的引导与同学的探索)

同学整体接收了课文的内容信息,接受了语言新知,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基本资料。但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掌握语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运用语言能力服务的。它要靠反复进行语言基本功操练,更要反复进行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活动才干掌握。因此,教师应尽量使语言训练活动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设计和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充沛发挥出大量实践活动优势,促使同学完成从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飞跃。比方,根据儿童好胜的特点组织各种竞赛和富有挑战性的诸如“relayrace”、“askandanswerthequestionsquickly”的活动。让同学在交互活动中得到乐趣,获得启迪,并始终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在这些交际活动中,同学进一步认识到语言结构用于表达的交际价值和语言交际功能的实际意义。教师协助同学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只有在这种服务和结合中,才干使“learning”和“doing”互相促进和融合,才干使同学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发明性语言的使用者。同学在语言输出的同时强化了所学内容,巩固了认知效果,发展了认知水平。活动中,教师以激励的形式展示同学的学习效果,给同学以胜利感与自信心!而对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同学,教师更应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开启同学探索新知的心灵钥匙。

(4)发展指向,形成能力(教师的点拨与同学的调整)

同学已经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这时需要一个自控反思过程。教师引导同学学会分析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优点与缺乏,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同时,教师根据同学参与活动所表示出的兴趣,态度和合作能力,评价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所学语言情况,教师应多采用褒扬和鼓励性的语言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如多使用“good!great!wonderful!Welldone!excellent!super!”等,或用各种有趣的小礼物作为奖品,使同学对老师有“指点迷津”的感觉,同时发生一股“愤悱启发”的体验,教师更应以此为基础和时反思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5)课外拓展,延伸课堂(教师的引导与同学的合作)

课外活动与课外指导。课外是课堂的延伸,我们注意课外英语有声作业的安排与指导。并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对学好英语的认识,将英语

学习延伸进家庭语言交际功能。

3.活动化教学的教育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英语教学活动化必需针对英语教学目标和同学实际,注意如下几点:

①紧扣英语教学目标

设计活动时,应从整体考虑,既要注意其教育性,要寓教于乐,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还要注意知识性,结合同学的原有知识进行深层次、广范围的扩展,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陶冶。还要注意内容的布置。

②要针对同学的年龄特征

针对小同学好奇,好动,好胜心理特点,以和年级的不同,如何以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灵活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同学都能在各自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③适应个性认知差别,设计不同层次的英语活动

篇5:《运用互批自改手段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生作文情况的检查、评估、交流和总结,又是对学生继续修改作文的指导。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被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所困扰着,学生怕写作文,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言不由衷。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甚至视作文为畏途,一写作文就犯头痛。每次批改作文,教师辛辛苦苦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的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并不领情,教师在作文本上批改出的错别字、错误标点、语句不通、结构内容等有必要修改的问题,学生并不重视,据统计学生拿到作文最关心成绩的占76%,关心好句子的占17%,关心老师评语的占7%。教师精疲力竭,学生作文收效甚微。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自己在这次作文评改中有哪些收获,就不再研究无人问津了,长此下去,学生的作文能力难以提高。

如何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积极、乐观的投入到作文评改中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从古到今,修改就是文章问世的必经之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学生自觉修改习作的情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学生中,写完作文后很少修改的占89.8%,认为没有必要性的占64%,不知怎样修改的也占到78%之多,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行为存在严重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通常所说的“互批”是指互相修改文章、作品,并且加上批语。“自改”指由学生自己独立改变就有情况,使自己有所进步。我们所研究的“互批自改”指的是学生写完作文后,同学之间互相批阅,以此吸取别人的写作之长,开拓自己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品读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找出好词好句,修改不合理的内容,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批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我们主要研究“互批自改”。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我们通过激发学生批阅作文的兴趣;指导技法,落实修改内容;教师示范,统一符号交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会改;出示片段,让学生之间互相批阅作文,使学生取长补短,倾听他人意见,并且从同伴作品的锦词佳句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出示对比文章,增强修改的信心;在此基础上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使自己的作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同时借鉴同伴作品的长处,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四、研究过程

(一)、激发兴趣、增强修改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如“推敲”的故事,讲述唐朝的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佳句,美国作家海明威不顾体残多病先后多次修改《老人与海》的传说……通过听故事学生对修改有了感悟认识,有了学习的榜样,学生就会对修改产生冲动。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应给学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机会,让作者和读者反复品读、比较,感受自改与互改作文带来的喜悦。

(二)指导技法,落实修改内容。

很多教师害怕谈技法指导,认为就是随心所欲的表达,技法指导是障碍,其实不然,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技法指导更何况学习写作文呢。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想让学生能够顺利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必须上好作文修改指导专项课。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培养学生办事严肃认真的习惯。

首先使每位明确修改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1、修改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

我们首先开展了“有趣的标点符号”的游戏。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然后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读法不同。有的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的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的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我们还让学生读同学中不加标点符号的作文,学生读得气喘吁吁,听的学生乐得前仰后合。这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了标点符号的重要。然后发给每小组学生一篇作文,让学生找出错字和别字,以及用得不恰当的标点符号和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学生通过有趣的标点符号游戏,和互批自改作文,知道了作文时要正确使用加标点,标点运用更加准确,作文中的错别字大大减少。

2、修改句子,做到语句通顺。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