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与实验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与实验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3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基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正在更新,面向全体同学,加强同学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新的人才需要新的基础教育,新的基础教育需要新的课程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本课题力图以新基础教育带来的新的理念、观念和观点,重新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研究、开发、编制、使用和评价的全过程,探寻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开发的理论创新和新的实践模式,开发一套新的促进同学积极主动发展的课程教材,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已故主席波伊尔博士曾描述了理想的基础学校的图景,他对美国当前和未来的基础教育结构、办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等做了全方位的研讨和展望,他指出,基础学校就是要为小朋友发明一个美好的世界。我国不少学者提出,新基础教育需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目标和新的培养模式,对同学发展的潜能和多样性,以和新基础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等进行了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新基础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基础,特别是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和突破,使同学观和发展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发现学习、建构主义、发展性教学等教育心理思潮在我国传达的速度加快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效果为课程教材改革贡献了主体性教学、活动教学、交往教学、合作教学等新的取向。基础教育的课程(包括教材)开发已然出现新的态势。九五期间,我们完成了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21世纪中小学教材建设现代化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效果,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专家鉴定组的一致好评。鉴定组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效果"对于推进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课题系统、全面的比较研究在国内属首次,具有开创性。"该项研究多种方法并举,加强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直接结合,"提供了课程教材建设的一种有效范式,具有重要的实践借鉴意义。"该"课题对教材建设史的研究是奠基性的,为研究新世纪中小学课程规范提供了历史借鉴,也为下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鉴定组专家认为该项课题研究"把这些研究效果和时转化到21世纪新一轮教材编制和实践之中,推动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良好实际效果。"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效果丰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了依据,是一项优秀效果。"专家组还"建议?十五?期间在已有研究效果基础上,注意解决好学科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整合和深化"。本课题的设计紧紧围绕专家组的上述建议,对研究的问题做了更明确的分析,并突出研究重点和难点,在深化和整合已有研究效果的基础上,力图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凝结了多年来我国课程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的效果。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效果日益丰富,尤其是大量来自学校第一线的案例,(《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案例:点评与分析》即将由我社出版。该书选收了全国约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60个鲜活的素质教育案例。)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效果和发展,使本研究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九五期间我们已经完成的大量课程教材研究效果;全套更新换代的中小学各科教材;我们在教师培训和教材实验中的收获;等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以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课程教材开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为研究重点,课题研究始终以新基础教育需要的新课程教材,包括新课程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展开,课题研究将分为两个大的局部:(一)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的创新设计、编制和实验。通过研究,探寻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的创新点,例如义务教育各学科创新的开放的课程教材结构体系;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在分科视野下的综合性设计和综合视野下的各科整合设计;主动的、发现的、建构的、体验的学习在课程教材中的设计机制;课程教材设计中的积极的教学战略和方法设计;等等。(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体系的探索、设计和实验。根据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迅速发展的实际,针对普通高中处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特殊地位,通过研究,探寻与义务教育同中有异的高中课程教材设计模式;开放性选择性的普通高中课程教材体系;高中教学管理和评价;高中选修课程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实验;高中课程教材信息化和交互化的研究;等等。本课题研究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理论前沿,二是创新设计,三是实践模式。参与课题研究的各子课题都将形成合力,一起在这三个方向努力。为使这三方面的研究得到落实和真正取得效果,本课题相应设立三个研究重点方向:(一)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发展与课程教材理论创新的研究;(二)各学科课程教材设计的创新性与适应性研究;(三)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实践运行和评价模式研究三、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观点本研究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服务于实践的课题,课题研究紧紧围绕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开,因此课题自身在理论探索、实践模式和研究方法上都要创新。我们认为,理论来源于对实践的反思。这样,课程教材的设计和开发将获得新的理论源泉。理论的创新表示在要突破以往旧的课程教材观念的束缚,真正树立以同学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进同学对课程教材、对学习自身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方向和导引。我们认为,课程教材实践模式的创新表示在将打破以往课程教材设计开发和教学过程相对独立和脱节的模式,将课程教材开发立足于教学实践之中,新课程教材的实施将使课程教材设计编制者和教师形成互动参与的关系,拉近理想课程与实际课程之间的距离。我们认为,研究方法的创新表示在研究方式的综合处置,加大理论和实践交*点上的研究力度,和时捕获实践中具有理论价值和普遍性的问题。本课题研究一方面要关注新基础教育整体研究的效果,不只要获取和吸收其在学制、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组织方式、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效果,而且也要将这些作为课题自身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课题集中研究的是在构建新基础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教材问题,由于课程教材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这一研究就具有全局性的意义。目前,我国课程教材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仍然比较单薄,大量论著仍然停留在理性考虑和翻译评介水平,并且由于对课程实践关注的缺失,理性考虑的视野因而狭窄,力度也不够。本研究试图通过关注实践的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和问题研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论和学科课程教材论。同时,这些研究效果与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制同步进行,注重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使研究的效果具有即时性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的上述设想只有在理论研究和改革实验的过程中才干真正形成观点并得到验证,但我们仍然需要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提出我们一些基本的共识:(一)新基础教育需要新基础课程教材的有力支撑;(二)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创新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实际可能性;(三)以同学发展为本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的动身点和归宿;(四)应该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发展观等素质教育新理念重新审视课程教材的基础;(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构建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重心;(六)基础教育课程需要多样化的课程教材设计方式加以整合。四、本课题研究的支持体系和研究方法(一)课题的主要参与者本课题研究人员包括课程研究人员、学科课程教材研究人员、教学研究和管理专家、教育行政人员。课题组成员中,有的是专门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有的兼顾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和本职工作结合度比较高,从而在时间上保证了研究工作可以依照计划进行。课程教材研究所各学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承当了子课题研究项目,省一级教研室和教育行政领导机构也承当了子课题研究。这些课题研究人员直接组织或参与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包括对教育和课程基本理论以和各科课程教材方面的研究和编制。他们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研究、设计和编制、实验和评价的整个过程。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在课程教材研究具有专长和较强科研能力和水平,以便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依照学科和不同教育阶段等,采用招标与申报的方式,设立了如下子课题项目。子课题项目在三年的研究时间内,将根据需要和研究进展做不时的调整和增加,以保证研究工作依照预定目标进行。子课题研究项目序号子课题名称负责人001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新教材(1-6年级)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陈先云002新课标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实验温立三003新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卢江004新中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章建跃005新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龚亚夫006外语教材编制理论与实践唐磊007新基础教育俄语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丁曙008新初中思想品德课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扈文华009新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实验陈其010新基础教育中学地理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高俊昌011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新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张大昌012新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开发王晶013新基础教育中同学物教材编制与实验的研究赵占良014从评价角度研究小学科学新教材的实施张军霞015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黄海旺016幼儿园新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陈伊丽017基础教育阶段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研究王本华018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开发与实验陶振宗019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焦民020电子音像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王岳021小学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与教育课程开发研究殷忠民022开发配合新课标教材的教学资源库的研究陈晨023面向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师教育学科教材建设研究吕达024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基础理论研究张廷凯025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整体实验研究(江西)漆权026新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北)史绍典027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在西部地区的适应性研究(重庆)万明春为了使课题研究中一些重要方面在子课题研究基础上得到提升,总课题组下设若干专题研究方向,以使专题研究取得优秀的效果,为总课题发明坚实的效果基础。这些专题研究方向和负责人如下:(一)新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方向吕达(二)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综合化设计的研究赵占良黄海旺(三)创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结构的研究石筠

篇2: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关于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摘要】:对教师的培训要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等基本理论,为网络环境下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加深教师对网络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掌握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计算机知识。

【关键词】:校本课程网络环境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一次再分配。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一、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时代意义。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目前我国的教师数量足够,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一步开展,网络已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也成为教学模式上的一支生力军,在当前的形势下,开发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自主进一步扩大,责任也相应增加,这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样良好的历史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2、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载体。构建新的课程管理体系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还要强调尊重地域差异和人的个性差异;既要强调在同一课程体系下的因材施教,重要强调根据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给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带来了可能,使得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3、由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免带有普遍适用性和较长的周期性,所以,难以反映学校的特殊性,也不能及时吸纳新信息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

4、以往的课程是政府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使教师成为课程规范的执行者和教科书的奴隶,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就不能达到入心入脑的程度。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活力,而且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