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校环境下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数字化学校环境下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2

一、课题简介

本课题于**年9月申报,**年1月获得扬州市电化教育馆批准,隶属于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的《"数字化学校"建设模式和效益评价研究》国家课题下的子课题。

1、课题研究的背景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为了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2000年,教育部规定:地方和学校布置的选修课占周课时累计数的10.8%和18.6%,同时学校还要承当“综合实践活动”(占8.8%)的课程。改变了以前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接受的角色,原则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利和地位。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一步开展,网络已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并且我校已经实现“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也成为教学模式上的一支生力军,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促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开展研究以网络为基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到教与学活动信息化的“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持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手段、模式的革新与创新。经过多年信息化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校迫切需要一个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能够有效集成、配置、整合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优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因此我们确立《数字化学校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学校现有与即将开发应用的校本课程信息软件的教育教学,化繁难为直观,化笼统为具象,化理性为感性,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兴趣。

(2)通过分年段、分目标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畅游于多彩的校本课程的音、色、态、画、像之中。

(3)在已建成的学校互联网上开辟专题网站,让学生在网络海洋中获取“校本阅读”知识,学校网和因特网的连通,为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在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自信表示的广阔天地。

(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生成一支深谙校本课程,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围绕“校本阅读”这一红线,立足课堂,主抓校内。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特征,即时开发、生成、更新“走进古诗文”校本课程。

(2)根据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出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集成处置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

(3)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借助Email、BBs、Webquest、Blog、甚至QQ等网通工具,进行校本课程的对话、协商、讨论乃至争论,实现相互间的推荐,培养学生独立考虑,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构建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基本网络学习。

二、课题研究已经开展的工作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家长一起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证和领导保证。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协助。

2.进行前期论证

校本课程开发之前经过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课程内容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3、建立校本课程专题网站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与其他校本课程的开发相比,主要不同就在于应用网络技术、形成网络版的校本课程,专题网站的建立真正实现了教师、家长、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推荐、互动。

4.培训师资

对教师的培训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等基本理论,为网络环境下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时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加深教师对网络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掌握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计算机知识。

5.开发《走进古诗文》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胜利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需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开发者应该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身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需有相应的资料、信息作支撑。开发的课程主题确定后,我们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大量搜集资料。在以上充沛准备的基础上我校研制开发了《走进古诗文》校本教材一套三册,分别为低、中、高年级段使用。

6、围绕课题开展教科研活动

篇2:数字化资源管理与应用和维护工作

浅谈数字化资源的管理与应用和维护工作

内容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学校的数字资源也日益充足,如何建设学校数字化资源库,怎样更有效使用学校数字化资源库,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心和面对的问题,推进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加强学校数字化资源库的有效应用,是我几年来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学校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及有效应用的角度,总结了本人工作中的一些感想和思考。

关键词:学校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有效使用

正文:

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教育界,各项新技术、新发明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教师不再单纯得把计算机当作一个简单的展示板书的工具,而是通过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给学生一个自我完善,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去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实地调研。

一、学校数字化资源的发展历程

学校的数字化资源最初是通过VCD、DVD光盘来播放优质课例,教师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和观摩,后来利用卫星接收系统接收和下载中央教育频道和甘肃教育频道的卫星资源,后来发展到通过互联网下载各类教学资源,接通北京101网校,实现名校名师的网上答疑与辅导。最初的数字资源只是一些VCD、DVD光盘,数字资源数量、品种较少而且容易损坏,资源利用率不高。发展到利用天网资源时,学校的数字资源数量有了质的飞跃,资源的种类比较齐全,利用率较高。再后来学校又建立了教师电子备课室,接通了互联网,教师基本都有固定的计算机(2

篇3: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生学习方法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摘要:利用网络学习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数字化校园建设,也是学校重视教学质量,调整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基础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生学习方法,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利用这次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在开发一套与我校实际相结合的后台管理软件和一个校园网站,将现有的设备和资源整合起来,研究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活动方案,解决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学习方法网络平台

一、研究背景

在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中,由于Internet宽带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带宽的提速,利用网络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从而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是我们目前进所面临的一个改革难点,学校正在逐步完善数字化校园硬件和软件建设情况。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数字化校园为依托,进行一场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的全盘性搭建,进行一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颠覆性革命,进行一场教学效率、教学水平的效能性风暴,进行一场学习方法、学习渠道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推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智能化,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加快实现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

数字化校园是指全面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以及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生活为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生学习方法”是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的战略举措之一,也是学校重视教学质量,调整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基础保障。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生学习方法”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针对我校对“数字化校园”的改造,现在已经建成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家校通、FTP资源库软件系统,以及教室安装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在这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已经开发了一套与我校实际相结合的后台管理软件和一个校园网站,将现有的设备和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

三、主题的确定: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普及,我校今年已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体系,学校花费巨资建设了万兆核心、千兆交换,与电信30M光纤、移动30M光纤并轨接入,解决了网络速度问题,同时在学校内部全部采用无线网络接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校园内部网络资源。但是在学生利用资源及有效学习中还存在一定难度,学生还不能正确应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的各个模块进行学习,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功能,让全校学生正确使用校园网资源,因此在我校开展一次网络平台教育实践活动,确定主题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实践活动方案”。

四、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以及数字化校园资源在学习中怎样合理利用、以此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意识,达到提高自身能力的目标。

2、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学校、网络环境、系统平台的认识,并从中体验学习与数字化平台使用的关系。

3、引导同学们用先进的网络通信知识、科学的方法学会探究,培养同学们利用数字化平台学习知识的方法。

篇4:中小学运用数字化校园功能及现状分析

中小学运用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及现状分析

内容摘要:目前,数字化校园以强大的组织管理功能、教学管理功能、教研管理功能、数字环境服务功能、后勤保障服务功能,在中小学广泛运用,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但是,由于机制体制问题、规划问题、制度建设问题、资源缺乏问题、能力提升问题、安全问题等阻碍数字化校园功能在中小学的正常发挥和运用。为了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使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在中小学学校管理中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功能;问题;策略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规范,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要建设数字化校园,就要把握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时代的特征,凭借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其他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化管理、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

一、中小学运用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中小学运用数字化校园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五个区域。

一是组织管理功能。数字化校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校园内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无纸化,使得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迅速便捷,实现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和高水平的组织管理。

二是教学管理功能。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促进师生互动,形成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式学习,从而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索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在校园内建设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心理咨询体系和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等,形成校园网络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弘扬民族精神。

在数字化校园中,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选修课、成绩、鉴定、学籍等信息)、教师的教学情况(包括授课、评估、考核、选拔、聘任等信息)、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务信息(包括学科、课程、教学计划、排课、考试、教学评估等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为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教研管理功能。利用互联网媒介可以促进教研活动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加快教研活动信息传播,促进校内校外、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从而拓展教研活动的辐射范围,提高教师的创新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将影响到教研活动的模式和机制,不仅能提高师资队伍参与的主动性,彰显个性,突出特性,而且还能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更能进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是数字环境服务功能。数字化校园要求建立覆盖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生活等各个区域的高速宽带网络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师生的基本网络服务、工具软件服务、防病毒服务、电子邮局服务、音视频资源服务、电子图书期刊等,提供全天候不间断数据业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同时,逐步实现图书馆、档案室、艺术馆、校史馆等资源数字化,全校师生不仅可以检索其中的内容,而且还可以看到相关介绍及图片展示,甚至可以进行虚拟参观。另外,数字化校园可以在校园内建立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系统,为学校高水平的教学、教研和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是后勤保障服务功能。数字化校园可以开展各种数字化信息服务项目,包括餐饮计费、网上商店购物、网上餐饮预定、食堂菜谱、网上诊所、在线心理咨询、在线法律咨询、意见反馈、学生公寓管理、校门门禁、设备故障报修等服务,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集成、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休闲娱乐服务和公用设施服务等,形成智能型的后勤服务体系。

计算机技术,知识经济,网络通讯,网络技术,学校管理

篇5:农村学校图书室数字化建设实验与研究

农村学校图书室数字化建设的实验与研究

摘要:素质教育和**版的新课程标准对师生的读书活动的“量”和“质”提出越来越清晰的要求,师生读书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重视。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客观原因造成图书室利用率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那么如何把这两个问题有机进行整合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加强图书室建设尤其是进行图书室数字化建设是师生读书活动开展的物质保证和前提。要想进行图书室数字化建设先要了解我们每个学校的自身条件和进行这一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再边进行工作边总结经验,达到我们的最终建设目的。

关键词:农村学校图书室数字化建设

素质教育和**版的新课程标准对师生的读书活动的“量”和“质”提出越来越清晰的要求,师生读书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重视。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客观原因造成图书室利用率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那么如何把这两个问题有机进行整合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加强图书室建设尤其是进行图书室数字化建设是师生读书活动开展的物质保证和前提。我校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创新,利用了一学期的改造建设,初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下面把我们进行图书室数字化建设的过程和经验晒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建设高效而实用的学校图书室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一、图书杂、质量差,缺少必要的设备和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是农村学校进行数字化图书室建设的瓶颈。

要想进行图书室数字化建设先要了解我们每个学校的

自身条件和进行这一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再边进行工作边总结经验,达到我们的最终建设目的。

我校在建设前的情况是:1.图书的来源有6处。前五处是义务教育段的共3034册,一是原中小学1999年合并遗留的图书,书籍出版的时间较早,印刷质量一般、复本少;二是由2000年左右社会各界捐赠的图书,多是成套的并且质量也很好;三是**年学校利用经费自购了一部分,因为是学校自己根据需要选择的,书的实用性和质量都很好;四是20**年接受调拨的一部分,书的内容和印刷质量也非常好;五是20**年接受由省电视台组织省里各学校学生捐赠的旧书;第六处是**年国家调拨的学前大、中班级图书2000册左右。应该说这些图书的种类参差不齐,有的还没有条形码(isbn)及作者、分类号等一些图书基本信息。图书管理方面的软件为0,其他设备是仅有的一枚学校图书室藏书印章,台账3本及借阅记录两本。图书室管理员是**年春季竞聘上岗的一位50岁左右的女教师,以前没有丝毫图书室管理的经验。我校的图书室建设就是从这样的基础开始的。

二、图书室建设的具体工作程序介绍

1.信息录入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组织3-5名教师对图书进行信息扫描登记(扫码枪是上网买的,价格在100元左右,图书编目管理在网络上有免费的书目数据共享平台,然后再按类分书。操作一部分图书后发现这种方法不好,不如先人工对所有图书进行分类①。然后再按类别进行扫描录入信息。因为使用的是免费数据共享平台,所以有许多图书的信息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准确或是没有,需要人工进行录入,这是需要注意的。

2.导出信息与图书进行核对

数据全部录入后,需要以excel形式导出并且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删减项目,并且打印成册与图书按顺序进行核对,检查有无多录或少录现象。

3.打印图书书脊标签。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