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赏析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少年闰土》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赏析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2

在一节很平常的课堂上,我正在讲《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的“看瓜刺猹”时,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于是我就停下来,问他:“,你有什么事吗?”没想到他沉思了片刻,对我说:“老师,我也会‘看瓜刺猹’。”顿时教室里一片哄笑。也有的学生高声地说:“老师,我会‘雪地捕鸟’。”……当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犹豫不决,不知怎么办才好。我是按照自己的教案讲下去,还是尝试随着学生的思路往下走呢?那样我能完成教学任务吗?思考片刻后,我决定按着学生的思路试一试。于是:

片段一: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谈出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同学,你们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呢?

生:我想去体验一下看瓜刺猹的感觉,我想去看看猹这种小动物到底有多么地伶俐。

师:还有想去看瓜刺猹的吗?喜欢的同学举手。

师:这么多的同学想体验看瓜刺猹,现在请你们再来读“我”与闰土关于看瓜刺猹的对话,看一看你们怎样判断猹来了吗?

生读对话。

生:当你听到西瓜地里有“啦啦”的响声,就可以判断猹在咬瓜了。

师:“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该怎么做?

生:我觉得应该捏住胡叉轻轻地走过去。

师:为什么要轻轻地走过去呢?

生:因为猹是种很伶俐的小动物,不轻点,就跑了。

师: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应该在轻轻地走过去后,特别在看到猹时,要非常快地刺,不然它就跑了。

师:大家谈得非常好,你们能够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表演一下吗?注意既不要惊动了猹,还不能让猹跑了。

师配乐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表演。

师:说说看,你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好像感觉自己在一片绿油油的西瓜地里,正拿着胡叉用力地刺猹。

生:我仿佛真得到了沙地里,看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有许多西瓜。

师:你看到了美丽的月色,其他同学呢?

生:我听到了猹在吃瓜,可当我刚发现它的时候,它就跑了。

生:我轻轻地走近它,拿着胡叉用力地刺下去,我刺住了猹。

……

片段二: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你们就赶快画出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描写闰土样子的语句。

生读课文,师指导。

师: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来了吗?

生: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师:同学们,游戏开始了,请大家拿出铅笔来,轻轻地把“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句话划掉。

师:再来读一读,和原文对比一下,从中找出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生:闰土是个农村的孩子。

生:闰土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憨厚老实。

生:从他颈套银项圈可以看出家里人很疼爱他,怕他死去。

师:我们再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等词语,再来对比地读一读,你有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此时我更加感觉到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生:他可能是经常在海边风吹日晒,所以脸是紫色的。

生:他很健康,他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

……

篇2:三年级体育课课优秀教学案例:跳短绳

小学三年级《跳短绳》教学案例

本节课是三年级跳短绳课。我为学生准备的短绳是用皮筋编成有弹力的短跳绳,既美观又实用。课的开始,师生对话导入课题,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走成圆形。然后在我的引导下尽情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并在我喊数后做“快找伙伴”的游戏,学生们反应迅速,模仿得非常形象、逼真。接下来利用短绳做拉力健身操,我边引导边让学生练习,充分活动身体的各关节。在基本部分,我让学生根据先前的记忆做徒手的模仿练习。然后拿绳做完整动作练习,几位同学一组探讨跳短绳的要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分别找学生做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最后示范,并做简单的讲解。然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同学互相纠正跳绳动作并讨论如何跳才能跳得多、跳得快。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分三个层次练习,完成动作较好的同学,可以利用短绳来跳花样,或者利用短绳来做各种项目的练习;基本完成动作的同学多练习、多启发,使动作熟练;对于不能完成动作的同学,增加辅助练习,我重点辅导,给以鼓励。学生自由练习,自选场地,自创练习法,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得以发挥,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练习热情非常高涨。接下来是游戏“动物运动会”。我让学生们用扮成小狗、小猫、小猴等各种小动物来进行赛跑,场面非常活跃。最后的放松是采用孩子们熟悉的“小蜻蜓”乐曲,让学生在欢乐、自主的气氛中放松身心并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这堂课体现了新的课改精神,精讲多练,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我表扬鼓励,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示范表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使身心健康发展。

篇3: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南关小学马立芬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2.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3.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4.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半小时呢?……5.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6.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1.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3)65040=2600()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2.第二关:选择超市。(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见图3)(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A、100000B、10000C、1000(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A、3B、4C、5(4)50840,它们的积是()A、2320B、20320C、2032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2400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反思:关于这个案例我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2.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