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几个问题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几个问题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摘要:]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培训工作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硬件知识的简单介绍,软件知识的系统讲解,自学能力的培训与培养,动手能力的锻炼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到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且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筛选、加工、处理和应用已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我们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是胜任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最基本需要。

目前,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水平很低。大部分教师对计算机(微型计算机)还比较陌生,对微机充满了神秘色彩。他们往往将计算机与打字,游戏联系起来甚至等同起来(这受他们周围环境中计算机利用效率低的影响所致)

2000年,国家关于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广大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和实现“校校通”工程以来。广大中小学微机普及很快。教育行政部门,广大中小学校,也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的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把信息技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的同时。也开始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

我们在实际组织教师培训工作中,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较好的培训方法和经验。下面就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介绍一下我们做法。

对于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定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且注重信息技术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衔接性(顺序性)。不能就某一具体应用软件而单一的刻板地进行培训与传授知识和技能。这样会造成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单一,不成系统,培训一科,会一科,没有培训的就不会,不懂。不能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一、硬件基础知识的培训不可缺少

在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硬件是基础。是信息技术这个“万丈高楼”的地基。因此,要想让教师真正掌握好信息技术,这个“地基”的简单结构一定要了解明白。即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的简单结构一定要向教师介绍清楚。反之,这个“地基”结构教师不明白,那么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师来说,只能是一种“海市蜃楼”的感觉

篇2: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体现

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体现

李飚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休质和健康水平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主导的一门学科。近年来,体育与健康课受竞技体育的影响,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身心与体能的全面发展,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体育课程标准是以健康为首的重要组成,是以“以人为本”和学生“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发展为教学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改变以竞技运动为主的内容体系。新课程标准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按小学和中学不同年龄段划分为小学生健康教育标准和中学健康教育标准,从总体上看,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中小学阶段均可为八大部分进行教学:

一、小学阶段可以分为:

1、人体的主要解剖生理知识。其主要从人体的外部形态了解人体各器官的基本功能,如:了解人体头、胸、四肢的作用,心、肺、大脑等主要器官的所在位置及作用。学生通过了解,可以在以后的体育锻炼中合理的去保护和利用这些器官。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课与生物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此类教学。

2、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其主要以养成习惯为主,如:个人卫生习惯养成,饭前、饭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等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讲究个人仪表美:教师可以通过与班主任联系利用班会课进行教学。

3、合理营养与健康。初步认识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食物是提供各类营养的主要来源,预防食物中毒,教会学生辨别过期变质食物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参考近年来自己身边或报纸上看到的有关新闻进行教学。

4、环境卫生与健康。明自健康三要素

篇3:老师做好学情分析要注意几个问题

教研资料1、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备课,要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时候,要进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力争做到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因此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分数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二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2、课前预案与课中记录、调整及课后反思相结合。学情分析不仅是备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而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课后的教学反思、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整加教学后的反思。备课的精华在于教学中的记录、调整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重点做好反思的有效性,从三方面去反思:生成与预设的差异以及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活动中的精彩片断,理性思考……从反恩人手,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