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教育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教育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9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教育

文城中心幼儿园郭春燕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独生子女的养育及教育方式,虚拟网络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及时与家长沟通,多与孩子交流,注意孩子日常生活的心理疏导和调节,以免问题严重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一、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

1、厌学问题

有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人际交往问题

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致使出现交往心理障碍。

3、过度依赖问题

小学生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系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过度依赖心理,造成孩子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自立能力差,意志力非常薄弱。

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的心理疏导

1、班级心理辅导

主要形式是班会主题教育和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

2、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1)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例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形成良好心理品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孩子学会自我心理疏导,以下有几种常用方法,如:①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时,通过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②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向老师家长同学求助。③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

(二)建立家校联动机制

学校与家庭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家长学校制度,帮助家长学习心理疏导知识与方法,及时互动交流,把握孩子在家在校的心理健康状态。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首先,家庭教育要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其次,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给予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

最后,宽容与约束讲究艺术。父母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宽或过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

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日常生活,心理障碍,厌学情绪

篇2: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定安县第一小学冯忠贞

一、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中失误的主要原因。

1、分数概念不清、意义不明

在《分数乘法》的测试中学生在看图列算式和根据算式画图这题做的错误率较高,归根结底是不明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法计算的意义造成的。例如:分数乘分数

2、计算法则不熟,方法混淆

在计算教学中,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是计算课中的重中之重。只有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法则,才能又对又快的计算出结果。如:分数乘法计算中分数乘法的法则是:分数乘整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学生在整数乘分数时,没搞懂这里的整数为什么做分子,而总有部分学生用整数和分子约分导致错误。例如:×3=(错)

3、基础不牢,计算不实

在教学分数乘法这部分知识时,总有部分学生,因约分错误而导致计算错误,归根结底是因为不会求最大公因数所制,所以基础知识的回忆对新课的学习尤为重要。例如:×=(错)

4、缺乏熟练的口算技能

分数乘法学生只懂算理,可总是算不对。原因是乘法口诀不熟练,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掌握不熟练,口算能力就更无从谈起了。

5、缺乏估算的意识

在分数乘法这部分知识的练习中有因数与积大小的比较知识:一个因数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看上去这个知识没什么重要的,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它的重要性,其实它恰恰是分数乘法估算的基础。很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6×==,这样显然是错误,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估算的意识。

6、不良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笔算;有的演算不用草稿纸,而是随意地在桌面上、作业本或试卷背面及边缘上,甚至在手掌背上演算;计算时也不注意审题估算、检验等。

二、提高“分数乘法”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1、做好复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在分数乘法的计算中分子和分母的约分是计算中的重难点,而约分就要用到求最大公因数。所以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成为复习的重点。在新课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外作业中有针对性的设置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有关练习。练习要有层次从一般到个别。重点练习倍数关系和互质数关系的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正确快速的约分奠定基础。

2、回顾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对学生在讨论探索的基础上得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复习分数的意义势在必行。

3、加强“分数乘法”的算理与算法的理解。

运用课堂板书的示范作用,明确计算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结合图形在学生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得到计算法则。

4、树立数形结合的意识。

化抽象的数字计算为直观的图形展示,以形导思,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思想。

5、设计针对性练习,排除干扰因素。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基础,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课堂教学中,让口算成为小学生每节数学课课前复习的必修课;课外作业的练习中,使口算渗透在练习题的每一个环节中。

(2)重点引导学生搞清整数作为分子要和分母才能约分的理由。并在书写格式的指引下和巩固练习中加深整数作为分子要和分母约分的强化练习。

(3)加强典型题和易错题计算技能技巧的方法训练。强化解题意识,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6、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做好教师书写示范。加强书写格式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等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一是计算前的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计算后,可以判断出得数是否正确合理。

(3)用好多媒体教学。运用丰富多彩的动画设计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启发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运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醒学生认真书写,细心计算,为自己添光彩。

篇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常见误区及改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及改进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将成为教师教、学生学及环境构建的工具,它将改变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整合中出现很多误区。本文通过对常见误区的阐述,旨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积极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育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改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整合的目的在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来改善教育教学,促进教育的发展。

每位教师都想发挥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更好的进行教学。然而现实中,很多老师都没有正确的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键是运用信息技术,从而导致教学中出现很多误区。对此,我就自己的一点认识进行浅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

(1)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大整合论”的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主要分为两类: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一层面的整合结果包括:CAI、Web-basedCAI,CMI、校内闭路电视、卫星传输教学节目、电影、幻灯等利用信息媒体展示教学信息而开展教学的模式。

(2)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这一层面整合结果包括:CAL、CSCL、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讨论,在线会议,利用视频会议开展网上讨论学习、在线答疑等模式。这一层面的整合体现了信息技术不只是作为呈现教学信息和抽象知识的载体,它更多地是作为教与学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特点。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