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数学概念课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上好数学概念课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6

数学概念课是数学课堂教学常见的课型之一,它是每一个内容的灵魂,学生只有把数学概念消化了,才能够很好地去利用它。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是值得我们数学老师认真思考研究的。

1、科学的引入是讲好概念的前提.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在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为什么要引入“百分数”这个概念?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百分数易于比较的好处,体会到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引用,从而从心里主动愿意去学习”百分数”。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展示概念的具体性

对于原始和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际知识,给概念赋予具体内容,使学生对较抽象的概念有“看得见,摸得着”之感.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分析各自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这样设计形象、生动、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3、应用数学教具,提高概念的直观性。

有些概念可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模型或教具,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概念时,可预先布置学生收集长方体的正方体的纸盒,结合预习,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点。这样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既生动活泼,又锻炼了创造思维能力.

4.对照、比较是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新概念大多是在已学的旧概念之上,又增加新的属性而建立起来的。新、旧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对比概念,可以找出概念间的差异,类比概念,可以发现概念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例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与“除法”中的“除尽”概念进行对比,去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点。用对比或类比讲述新概念,一定要突出新、旧概念的差异,明确新概念的内涵,防止旧概念对学习新概念产生的负迁移作用的影响。这样既有利于新概念的理解掌握,又复习巩固了旧概念。

5.强化应用是巩固和深化概念的必要途径。

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把有关对象暂时从它与周围事物的丰富联系中割裂开来,相对独立地加以研究考察,有利于突出并概括它们的本质属性,排除影响学生形成概念的其它干扰因素.但学生这样获得的数学概念是比较孤立、静止的,而许多数学概念,尤其是一些重要概念,牵涉面广,联系着诸多知识。所以在概念形成以后,还须及时上习题课,加强练习,进行概念的巩固、发展和深化。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因此,我们一定要上好概念课,让学生真正把它学实,吃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李鸿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效的小组合作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身独立思考,倾听表达,交流及参与实践等形式展开。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之前,学生应进行独立思考,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为新知识的构建提供心理上的准备和知识上的准备,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顺从小组其他人的观点;这样做也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学会有礼貌地插话表达,不能随便打断小组成员的发言等。可教给学生一些合作用语,如“我的发言完了,请你们为我补充”,“我和你的看法有点不同”,“我赞同你的观点”等等。小组汇报时,要求汇报同学声音洪亮,表述条理清晰。同学发言时,全班学生都要认真的倾听,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述发言人所叙述的内容,如“谁能复数一下刚才这位同学汇报的内容”,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还可以使学生在倾听中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三,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一道理应用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积极参与、群策能力,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合作任务。第四,积极合理地评价合作学习。及时的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在评价上采用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对合作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对于合作不理想的小组,教师要多关注和指导,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通过教师的评价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技能,教师

篇3:小学数学老师教学经验面对课堂中意外你会怎么办

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预设和生成,有人说,一节好课不仅在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更在于出现意外事件时教师的掌控和把握,是否能够生成些什么,很自然地过渡和整合。

比如看到这样一则教学案例,这是一场公开课,课题是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体验活动,把全班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分给除了颜色区别的七个红球,三个白球,要求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摸,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摸出之后看过重新放进盒子,摇一摇其他成员继续摸,总共摸十次,然后分别统计摸出红球和白球的次数。

按照可能性呈现结果,一般情况下应该摸出红球的次数应该比摸出白球的次数多。

但是,老师在让学生展示结果的时候,却出现了不一般的结果,有一个小组代表说,“我们小组摸出红球三次,摸出白球七次。”

有的老师和学生开始惊讶,有的老师很兴奋,觉得课的精彩就要出现了,课堂陷入了沉默,却听到当事教师这样说,“你是不是统计错了?!”“没有错!不信你问问他们。”孩子有些被愿望和困惑,多么期待老师接受自己答案的不同,多么期望老师安慰或解释些什么。

可是这个教师却没有说,只是以其他几个小组的数据继续了新课,当然对可能性的分析没有错,却让听课的教师和学生蓦然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首先分析一下这样一个结果,摸球的结果总的分布应该会呈现一定的比例结果,是需要一定案例统计的结果,但是对于每一次具体的结果,却是不确定的,出现这样的结果应该是没有错误的,这也是研究可能性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理解生活,更好地生活,特别是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看待一些转盘游戏,更确定地生活,而不是游戏的生活。

再回头看这样一个课堂以外,反映出一定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不曾考虑过,似乎也未曾经历过,也缺乏相应的冷静分析与应变机智的,比如说可以把各组的统计数据加在一起,还可以告诉孩子再摸摸,或者发放的球并不是除了颜色一模一样,盒子的设计是否真正保证每一个球,学生都容易摸到,并且没有特别感觉,一摸到就拿出的……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所以,遇到课堂中的意外,你会怎么办?从某种程度也折射出我们的教育机智和经历有什么,我们的备课是否以生为本,时刻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中生成些什么,还折射出我们的教育侧重的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会了什么,更是学生顿悟些什么,是教师从中也体悟到什么,一种教学共长的合作。

篇4: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数学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海口市大致坡镇中心小学杨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到有人学习数学学的很快,有人却学得既慢又辛苦,原因何在?关键是有没有获得数学的学习能力。

我认为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能力包括逻辑运算能力,空间方位感知能力,熟练的口算估算能力以及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小学三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他们学习的知识内容广泛了,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的掌握,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方面的改变还表现在课程内容增加了,思维空间更丰富了。也就是说这个年级的学习已经不同于一、二年级的那种单纯的接受性知识,更多的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应对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开始阶段也是一个重点阶段,这一转变尤其在数学学习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我就在小学三年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的前提。

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我们常常发现如果现实中我们对哪门课程有兴趣,那我们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锲而不舍地想要钻研它,有强烈获得这种能力的愿望。对于孩子,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要抓住这一点,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喜欢听到学生这样说“我最喜欢数学了,数学很好玩”。学生说这句话的时候,说明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他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位置与方向》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站成四个方向,其中一个学生站中间,蒙住眼睛转一圈,然后让他来说说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就连平时算术能力很差的学生也参与了,而且也熟练掌握了,这一课我是成功的,因为在学生的兴趣中教学会让教师身心愉快,而且同时也教会了他们一种数学能力

篇5:小学数学教学随笔重视布置前置性作业

作为数学老师,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城市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强,同样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城市学生很快在课堂上理解,而我们农村的一些孩子百思不得其解?具体原因有待我们每个人去探究。而我觉得家长适当的引导应是其中之一,在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城市的家长会耐心的给学生解释,而我们的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的意识,那么,我们就应当给学生补上这一课。我的做法是:布置前置性作业。比如,在学习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之前,我拿着一根绳子把学生带到操场,老师站定,问:“老师现在站在这里不动,你们怎样站能每个人离老师同样的距离?”一开始学生站成了一排,结果发现中间的学生离老师近,两边的学生离老师远。接着,学生们又站成了一个正方形,比比刚才差距是小了,但角上的学生不愿意。最后学生围成了一个类似圆圈的形状,我又拿出一根绳子检验学生与我的距离是否真的一样长,结果便检验,学生边挪动脚步,最后一个完美的圆诞生了。后来在讲圆的图形特点及半径的特点时,学生很快就领悟到了。还有在学习观察的范围前,以我往年的教学经验,这一方面是教学的难点,好多学生到期末都没弄懂怎么回事?于是在上课前,我准备了这样一个活动。我把学生集中在操场上,找了一块儿大黑板立着,第一次是学生在黑板前排成一排,依次派一位学生从黑板后分别从半蹲、站立,站凳子三个高度观察哪些同学你能看得见,让学生体会站的高度不同观察的位置也不同。第二次是让学生在黑板前排成一行,一位学生分别从离黑板不同距离的地方观察哪些同学你能看得见。可以说这一单元在去年我教的班级里学生的失分较高,但今年,上新课时,90%以上学生当堂掌握了。期中测试这一单元学生没来及复习,但从整个卷面上分析,这一部分的失分率最低。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