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4

浅谈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

莫海珍

教育是什么?那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应该是多层面的,为了学生能够从小打好数学的基础,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常规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读、听、说、写、算、查、问等十个方面。

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阅读课本的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完整地阅读课本的习惯。阅读课本时,做到边读边想,重点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

2、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课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3、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信息输出与输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问与发言为媒介,学生的课堂发言既是衡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爱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应给予耐心的启发和帮助,使他们能说清楚、讲明白。

4、勤学好问的习惯

这一教学习惯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中心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篇2: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方法

关于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南区九年制学校陈玉成

内容摘要: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要靠学校教育、教师引领、家庭监管、社会氛围各方面的共同教育,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监管社会氛围从小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的好习惯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而良好的习惯是小学生在小学生涯中必须要养成的,这是一个艰难切漫长的过程。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除了学生本身主动的在学习生活和日常活动中要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并且依照一定的标准及时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改正,和反省之外,更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起到一个监督,评判,并纠正的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规范,训练,矫正和强化。同时,也学要学校的积极配合。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场所,需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有助于加快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另外,家庭风气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统一的习惯养成计划,并在良好的社会风气下,共同为学生的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要突出个人的性格特点。

一、学校履行教育义务

首先,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应绿化、美化校园,使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师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就会增强。让健康、向上、优美的校园环境在陶冶学生情操、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组建良好的班集体。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学校应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重视每个教室的布置,在教育中应设有评比栏、特色班报专栏,还有图书角等等。不仅如此,还要加强班级管理,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班风,协调好班级各个方面的教育力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班集体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所以,组建良好的班集体十分重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随时让学生优化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制定严格的校规校纪。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充分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具体的行为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和需要,从而使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校训一定要积极向上,让孩子在学校严明的教育理念下健康成长。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养成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全校性的传统教育活动,定期举行相关的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每一周都应进行卫生、纪律评比,并有相应的流动红旗,这样可以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刻苦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做到最好,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有力保证就是严格的校规校纪。

二、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第一,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表率作用,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还要不断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行为规范的有效形式是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观察和模仿能力较强,进行榜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榜样身上获得道德的启迪,自然而然的理解、认同一定的要求和规范,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让他们学习故事中人物的优良品质。教师还要从学生中树立榜样,让他们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如此,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行为养成也十分重要,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教师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不断的进步。

篇3: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白山三中于春艳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我觉得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就有可能养成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作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低年级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个一年级的班主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有一句话叫做“成功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让学生学会事前准备,养成做事有准备的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就把下节课中的课本等用具放在课桌左上角,上课前两分钟进教室,坐在座位上,趴在桌上静息,脸都面向左边。这一点,我们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详细要求和督促。

2、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操作学具,做好练习。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3、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4、培养学生仔细读题的习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识字和识字量少的缘故,在做题时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读题,有些学生一离开老师或家长就什么题都不会做。教师要重视一年级学生的读题训练,培养学生的仔细读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读题时要求学生先把题目读一读,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读得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甚至让学生根据插图或以往做题的经验,先猜测一下题目的要求,然后指导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白题目的意思。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读数学书的习惯,要求他们有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对图中的动态部分进行合理想象,能够正确读出文字部分,理解文字意思。

5、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一年级新生,年龄趋向于五、六周岁,他们手部肌肉才开始发育,做精细动作的能力较差。握笔写字,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比较费劲的,而且儿童学习写字的过程,正是手部肌肉发育的过程,因此要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写作业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复习一下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其次,通过讲解,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印象。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为此,学生写在田字格中的数字或算式,教师要事先给他们写好样子,让他们先观察,再书空一次,最后再练习写。

篇4: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十分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列入语文教学的目的。大纲指出: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大纲先后有四十多处从听说读写诸方面提及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这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我认为,成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从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入手。心理学认为,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或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动化”,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中外教育家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尔认为,如若缺乏内驱力,则习惯不巩固;习惯不巩固,则学习等于零。他把一切的学习都归结为习惯的形成和习惯的巩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则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观点,强调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

篇5:思想品德课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思想品德课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一句话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成功。好习惯和成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给学生谈成功,或许早了点,但却可以为将来的成功创造条件,而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好习惯对将来走向成功应该是最重要的。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能开始会难以点儿,但是一旦坚持了一个阶段,形成一种自然,那么,一个普通的学生变成一个优秀的学生,也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了。其实,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这种养成,一开始要有强制性,用以保证某种思想和行为的重复和连续性,并最终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形成一种自然。而对一个普通学生来说,一段时间或很长时间的坚持,便会产生质的飞跃,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所以,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把培养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方法应用到各科的学习中去,让学生能养成某一学科良好的自学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模式上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借鉴了洋思和杜郎口的一些优势,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每节课争取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实现“堂堂清”。但一直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都存在学生实际与运用的矛盾,如果过多的强调知识的记忆,可能就会忽略甚至挤掉培养学生能力的时间,而如果淡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则应用就会变得很空洞。因而,以往的教学一直存在一种比较被动和无奈的状况。按教学要求去做,每节课需要一课时完成,若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则可以完成本节的任务,实现“堂堂清”。但当学习第二节时,需要检查学生对上一节的掌握情况,需要至少十分钟的时间,再去完成第二节,则时间上不允许了。另外,若按旧的模式去进行,学生经常在仓促中接受,很多东西只是粗略的了解,甚至有些差生根本不能掌握,更谈不上应用了,因而效果很不好。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模式很难,因为,每次老师们都想让学生先识记,再去理解运用,否则,就谈不上成绩。这种固有的模式像钢筋混凝土一样牢固。

为了改变这种固有的模式,我们经常探讨、探索,希望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其实,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复习,这并不是坏事,这也符合记忆的规律。但却忽视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预习。虽然,老师们也强调预习,但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另外,课堂上没留时间,所谓的预习也是一句空话。预习的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与复习同等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加重要。根据这一点,我们逐渐找到了一条变被动为主动,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教学道路,虽然不很成熟,但却可以改变旧有的被动模式,形成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首先,在课时的安排上做一下调整。一般每一课包括两节,以往上课都需要两课时,现在调整为三课时或三个半课时。第一课时就安排为预习课,让学生预习两节的内容争取把这两节的基本问题明确,同时能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然后分两课时完成两节的教学任务,以保证实现“堂堂清”。当学习完一课后(即两节),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再复习一节或半节,同时让学生预习新内容。

其次,调整教学的基本程序。

第一课时,预习课。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