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3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摘要: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创造了广阔的天地。计算机、信息技术、幻灯、投影、录像、录音以至动画、网络……,这些技术各有特色,在各种具体的场合均可为教育教学创设不同于常规的新颖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运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整合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其他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它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心理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作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材。因此,要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新月异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进程,迅猛的信息化浪潮强有力地冲击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数量急剧膨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高效地获取有效信息,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促进终身学习。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通过形、图、光、色的作用视听结合,使学生的知、情、意融为一体,更好激发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获得教学的大密度、快节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很多教育技术工作者就此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在实际的研究和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增加知识传授密度,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甚至将其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学科课程的过程,它将对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产生变革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仅是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而是在学习中力求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其创新思维,更有效地汲取相关信息资源来完成学习。

2、忽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系统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新技术简单应用于教学过程,而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根本途径和系统工程。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是在系统方法和先进的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诸元素之间的关系,使整个教学系统在保持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篇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所谓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悄悄地对人类的社会进行着一次技术改革,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中正在不断的发展与深入。而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功能特点提高教学效率整合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要在未来的世纪获得成功,条件之一是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因此,20世纪后10年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巨大变革就是以计算机和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的不断开展。

为了更好地面对新的世纪的发展,各国都在努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EducationtechnologyInitiative)。行动纲领指出:到2000年,全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方面受到教育。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国际竞争,我国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决定:全国普通高级中学从**年新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城市初级中学从**年新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

所谓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悄悄地对人类的社会进行着一次技术改革,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中正在不断的发展与深入。而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以下我就对这个问题谈一些思路。

一、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4、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5、支持协作式学习。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7、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

二、明确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所处的位置,避免本末倒置。

不管信息技术如何运用,作为课堂,我们必须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信息技术则应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因此,信息技术必须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做到既能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又不要喧宾夺主,淡化课堂上的学科特色。

篇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常见误区及改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及改进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将成为教师教、学生学及环境构建的工具,它将改变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整合中出现很多误区。本文通过对常见误区的阐述,旨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积极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育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改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整合的目的在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来改善教育教学,促进教育的发展。

每位教师都想发挥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更好的进行教学。然而现实中,很多老师都没有正确的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键是运用信息技术,从而导致教学中出现很多误区。对此,我就自己的一点认识进行浅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

(1)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大整合论”的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主要分为两类: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一层面的整合结果包括:CAI、Web-basedCAI,CMI、校内闭路电视、卫星传输教学节目、电影、幻灯等利用信息媒体展示教学信息而开展教学的模式。

(2)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这一层面整合结果包括:CAL、CSCL、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讨论,在线会议,利用视频会议开展网上讨论学习、在线答疑等模式。这一层面的整合体现了信息技术不只是作为呈现教学信息和抽象知识的载体,它更多地是作为教与学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特点。

篇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有效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张雷龙山西省永济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其做法主要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通过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较少涉及,还没有真正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难以促进有效教学。本文就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课堂有效教学上作了以下几方面的阐释: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最后提出了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有效教学

一、前言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其做法主要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通过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较少涉及,还没有真正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效果有限,《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篇5:论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校讯通整合

论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校讯通的整合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四小谭海桃叶梅芳夏瑞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凸显为教育的主导理念。这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教育改革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而以移动公司推出的校讯通为主题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关注和选择的焦点。本文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出发点,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校讯通整合的重要意义、整合的优势及整合策略揭示了现代信息技术校讯通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促进和推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凸显为教育的主导理念。这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教育改革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而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主题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关注和选择的焦点。所以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与移动公司推出的校讯通结合起来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出发点,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校讯通整合的重要性、整合优势及整合策略,揭示了校讯通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促进和推进作用。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校讯通整合的重要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必须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创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完善的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已经从传授基本知识转到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青少年拥有通信工具已成为时尚,其自身作用将在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亲子沟通等诸多领域中广泛运用,成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给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带来极大的发展前景;反过来,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良性发展,客观上也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校讯通教育的整合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校讯通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热情

心理健康教育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和促进心理发展为主要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关键取决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接纳度和内化度。这要求学校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切入点。而现代信息技术校讯通则是通过移动平台融声音、文字于一体,并能跨越时空,集成各种典型的语句和事例,创建适宜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教育场景,有助于增强学生和家长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虚拟体验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获得新认知,形成新行为。

2.有利于营造真诚、真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人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学生因为担心自己的尊严、隐私等受到伤害,遇到问题或困惑时会选择闷在心里或独自发泄等,即使得到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关注与帮助,也不愿坦诚真实情况和想法,这就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校讯通的产生与普及,为心理健康教育者与学生间建立了可以互动的交流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地、无所顾忌地、真实地表露心迹,宣泄情绪,获取帮助。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