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研究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对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研究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2

对学生自主参与的数学课堂的研究

海南澄迈思源实验学校李大伟

摘要:所谓“参与”,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学生参与主要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指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认知参与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水平与层次;情感参与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有效参与学习的策略,有效参与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得如何?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压抑,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现象1:不少学生反映上课也能听得懂,就是自己不会做,或者以为做得对,老师一改才知错。

现象2:常听学生议论,现在的作业实在多,考试也多,要完成这些作业,每天都要加班加点。

现象3:考完试后,常听老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实在难教,讲过的题学生都做不出,埋怨学生不刻苦,脑子不灵,这种现象发人深思。

从以上现象表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的多,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较低。教师常常是为了抢进度,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始终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只重视结论教学而轻视过程教学,并且常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主,不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课堂教学也常表现得极不民主。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点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教师采用探究性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存在许多误区,导致课堂探究性学习形式化、表面化,而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作一些探讨,以达到真正提高探究性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新形势下的自主学习

(1)“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的主要倡导者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它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探究学习要求儿童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探究中学习研究自然的方法和技能;二是探究学习要求形成自然科学的基础,那就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三是探究学习希望儿童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掌握一定的探究能力,在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乐于继续对未知世界进行科学探究。“探究学习”的特征可概括为: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事实和证据作为科学解释的依据;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

(2)“自主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地发现及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植学生的主体学习观,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稳定的个性化的主动发展态势,呈现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不断追寻真理中茁壮成长。

将探究目标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去,备课时要考虑三方面的目标,即探究知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备课时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独拥有知识更有价值。

(3)协调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教师在布置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之后,自己却无事可做,任由学生玩或学,老师或转转看看或准备下一步的教学程序,做自己的事,完全游离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外。的确,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在安排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要亲自参与学生讨论,与学生平等相处,彼此信任,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氛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讨论,在引导过程中注意要善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而不局限于几个学生;要引导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表达不同的见解,寻求不同的答案,避免循环往复或雷同,发挥一个真正引导者的作用。

(4)教师分层指导,采用激励评价,为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焦点由教师的讲解转变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后,老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差异和认知差异等,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指导,即从探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加以不同的指导。如探究目标上可分层制定,问题情境可分层创设,小组讨论可分层组织、分层指导,探究性作业可分层布置。

在探究性学习中评价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强调过程的学习方式,从其特点来说,过程评价比结果评价更重要,评价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在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教师采用这种分层指导、激励性评价的方式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5)提高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时间效率和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在实际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中,有些教师缺乏强烈的时间效率观点,不注意通过教学双边活动的优化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时间量,不去反思怎样通过改进教学问题的设计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等途径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是在课堂中,每个问题都让学生探究讨论一番,或游离于主要的探究任务之外,从而使必要的探究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教学的整体时间。在实际课堂探究性学习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思考,在重要问题上获得的能力发展机会很少,实用时间甚至接近于零。这样一来,就浪费了时间,根本没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人们强调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而对同样影响教学质量的课堂管理问题鲜有关注,从而导致了有些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低效和失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入课堂以来,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也更容易出现“乱糟糟的课堂情景”,小组的几个围坐在一起,探究的并非是学习上的问题,而是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纪律不良和问题行为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管理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提高学生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时间效率,使有效的时间里探究出更多更好的问题。

总之,课堂探究性学习蕴涵着现代课堂的基本特征,研究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走出形式化的误区,才能使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篇2: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龙门镇中心学校李山

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不能做到面对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课堂效果不尽人意,现就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说说我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

1、课堂上老师讲授过多

在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上,经常听到数学老师整堂课都在讲,有的讲得很卖力,嗓子都变哑了,还在继续。从授新课的讲,到完成练习、作业,很多老师总是怕学生学不会,给学生读出已知的条件,要解决的问题,还提供很多解题方法,老师不停地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完全成了装知识的容器,下课了虽然老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似懂非懂。

例如:一年级老师教1-10的分与合时,老师一直讲4可以分成几和几,5可以分成几和几,6可以分成几和几……9可以分成几和几,讲完了例题,又讲试一试,想想做做的练习题。老师觉得内容太多,学生不容易记,再讲一遍,学生一味地听,听到下课,很多同学还不懂得10以内的数的分与合的方法。

2、教学方式单一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充足,如大小黑板、图片、课件、测量工具等,但如此精心准备的课堂有时却是低效的,因为教师只能按既定教案上课,无法应对学生的临时课堂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课堂上虽然有教师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单向信息地传递,却没有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和方法的信息反馈。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平时没有注重训练学生的口算、笔算能力,平时很少给学生口算的机会,更不用说口算比赛了。在教学生进行比赛时,老师大多都是讲完例题,让学生做做练习、作业,错的又不能及时纠正,加上老师很少给学生鼓励性的评语,他们确实认真计算的积极性。为了省时省事,现在的学生使用计算器完成计算题的现象很普遍(不要求用计算器完成的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计算能力已退回零点了。考试的时候,单单是计算题就丢了很多分。

4、急功近利,简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如一教师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学生,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就是背熟了,也不懂得运用。

5、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学生的参与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对于合作学习只留于形式,合作活动无实质,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被动地、无趣地进行“讨论”。因此,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二、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对策

为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所有老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对策。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改革的不断探索中,老师的观念必须改变,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只有学生的互动参与,才能让知识消化得更快。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互相取长补短,展示个性化的独到见解;也可以互相启发,彼此分享知识、经验和智慧。只有真正地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才能达到互相倾听、交流、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才会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使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获得和提高。

3、提高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样课堂提问也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问题要难易适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农村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向课堂要效率,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这是我个人的浅陋见解。

篇3:在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数学课堂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更受学生的欢迎,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课堂,感受数学。

1.精心别致的设计课堂的“导入”和“结束”。虽然“教无定法”,但一堂课好的“导入”,既能快速入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是广大数学教育同仁早已达成的共识。因此,一忌“婆婆妈妈”的不着边际的罗嗦,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乏味;二忌“直接了当”的“硬灌”,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能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三要根据学生认知实际和年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好的“结尾”,既能达到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因此应力求:一要简明扼要,二要使学生思维得以延伸,三要不拘一格。

2.巧用教学媒体。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三个内角的拼凑,直观、生动的展示出三个内角的关系。在求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把透明胶片分发到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胶片上,然后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投影出来,全班同学与老师一道进行评价,看哪个组写出的结果最简单、最准确。通过评价,各组再把存在的问题写在胶片上,再投影出来,再讨论解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从别人的问题中受到启迪。学生在“媒体”的运用中乐学、会学,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精选例题,精讲精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精讲”,而“精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例题的精讲。要达到此目的,精选例题是关键。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选择恰当的例题,使得教学“高效低耗”,同时又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