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活动中生动发展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让孩子在活动中生动发展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1

让孩子在活动中生动发展

片段:

(1)引出“米”。师:刚才小朋友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度很麻烦,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需要一个大单位“米”,那1米有多长呢?

生:1米就是100厘米。

师:真不了不起!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不知所以然。

(2)感知“米”。师:(出示米尺)这就是1米。小朋友也有。请你拿出你的米尺,用两手拉直,把手松开,让米尺掉桌上,现在我们两手之间就是1米。

如果不用米尺帮忙,你还能用手势比画一1米吗?

要求:同桌互相帮忙,一人比划,一人用米尺量,看看谁比画得又快又准。

师:猜一猜,自己身上的哪部分到地面是1米呢?请同作帮你忙,量一量验证。

(3)建立“米”的表象。闭上眼睛想象:1米有多长?

交流:说说1米有多长?

生1:学生有用手势表示1米。

师:不错,有没有同学跟他想法不一样?

生2:用身体比较。1米是从地面到我的鼻子处。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

生3:我找到地面地砖的长大约是1米。

师:是不是1米?谁愿意来量一量验证?

学生分组用米尺验证。

请你找找教室中从哪到哪也是1米?

反思:

片断中安排了学生安静思考和独立探究的时间,又安排了同桌合作的空间,在师生的相互协作过程中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如:让学生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感受到用“厘米”作单位量不方便,从而引出“米”。对于1米,学生有初步的感知,知道1米=100厘米,但是1米到底多长,学生没有一点概念。每个孩子都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1米有一定的感知,但这种感知是粗糙的、零碎的。本片断中,由活动冲突引出米尺,再让学生比划1米,在比划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1米的参照。这样的活动学生轻松接受,而这种接受不是源于教师的说白,而是学生的一种感悟。接着老师让学生用一庹这个参照在身体上找出1米,在操作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感悟1米的长度,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通过闭眼想象,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清晰表象。而学生找到1米的地砖时,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孩子找生活中的1米,这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能力的活动,逗引学生展开空间想象,这是为加深对1米的长度表象而设置,但又无人工做作的痕迹。再如:让学生交流1米有多长时,当学生回答得非常正确时,老师没有立即肯定或者表扬,而是用“不错,有没有同学跟他想法不一样?”谁还有不一样的?”运用合理的延迟性评价,给其他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相互启发,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得发展。在这样得氛围中,学生互相启发,在交流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和成功的自信,课堂氛围也更轻松了,活泼了。

篇2:看待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如何看待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7岁儿童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心理发展规律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了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其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和发展方向的,且这些顺序和发展方向是带有客观规律性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学前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规律性的发生发展趋势。

2.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趋势是从纵向角度来谈的,而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则是从横向角度来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会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的特征。

3.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各个不同、因人而异的,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仅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表现及其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4.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主要是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的规律等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实际上也就是学前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篇3:阻碍体育教学发展几个问题

阻碍体育教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由卷面深层次分析感觉到: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上体育课;喜欢参与体育竞赛,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上体育课都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是为了应付体育中考而不得不去上体育课。回想起我们的少年时代,对篮球是多么的热爱,对操场是多么的迷恋。两相对比发出感慨: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都在想什么?都在做什么?问卷上有一题问你上体育课主要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61.3%的同学回答是为了考试;21.3%的同学选择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能;9.2%的同学选择学会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8.2%的学生选择满足运动兴趣和爱好。由此可见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多么的淡薄。是什么原因抹杀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其失去参与体育课的热情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阻碍的呢?经过深深地思考,我总结出如下几点原因和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

1、场地器材落后不实用

学校体育方面投资少,存在着器材品种及数量不足的状况。使用的体育器材,基本上是旧式器材,而且大多数器材的品种和规格成人化不适合中学生使用。有的器材体积又大又重,学生搬运困难,长期不使用像跳箱、山羊,只能充器材数量,即使有些器材能使用,个别体育教师又怕麻烦或出现伤害事故,也不使用。器材的短缺,致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的执行,直至影响教学质量和锻炼效果。另外,场地设施影响也很严重,除了篮球场,其它的活动场所都是黄土地,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弱。上体育课又都集中在同一时间,几个班挤在一起,场地小,器材少,教学很困难,效果自然就差,久而久之老师的积极性也没有了,学生的兴趣也淡化了。

2、教师治学不严谨,态度不端正

由于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还把学科分成“三六九”等,每个学科的工作量不同,补贴待遇也差很多。体育教师除承担正常的体育课外还要组织每天的“两操”课外活动及兴趣小组活动,工作量大责任多,钱少地位底。有时学生还不好管理,长年超负荷运转,倍感压力很大。工作得不到重视,前途一片渺茫,日积月累教学态度就会发生改变,上课不再积极,备课不再认真,教学不再探究。更有甚者人生消极,对待学生态度冷漠,不闻不问,上课“放羊”,教案不写,课不备,误人子弟,混日子。

3、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宣传力度不强,普及不够广泛,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升学考试也停留在表面,单一的体育考试项目选择不能激起运动热潮,反而遏制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繁重的学习任务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身心疲惫的学生已无运动的心情和活动的兴趣。

针对这种种原因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着手改进这些不利因素呢?

首先,我们应该从转变教师的思想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入手,加强正规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思想,树立自信,把教书当着事业来对待,不把它当饭碗,调整心态,通过努力体现自身价值,不做金钱的奴隶。在业务方面,加强教师专业切磋、互助合作听课、评课,上研讨课、观摩课,同事之间多沟通交流、组织写教学反思、观看课例、学理论、听专家讲座、报告,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改变课堂教学评价,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教学实践,促使自己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由教书匠向科研学者转变。

其次,我们还是从老师做起,组织好课堂,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有效性,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开始。课堂上争取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技能,并使学生感受到练中有乐、乐中有趣、趣中有练、练中有成。教师应发挥现有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弥补其不足,提倡一物多用,熟悉器材的使用方法及用途,有效的改革和创新新器材、新适用、新利用、新搭配、新组合。体育教学中合理设计场地,改制一些器材和自制教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布置新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在教学上做到内容新、方法新、形式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到首位。在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给学生必要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并使他们广泛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身体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灵活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适当播放预选的乐曲,来调节课堂气氛。在体育课上,教师对游戏的选材应多挖掘一些民间的,把它用到课堂上。如跳皮筋、大网捕鱼、跳格子、踢毽子等,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建立激励优效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导体育教师努力工作,做出成绩,迅速成长。另外体育老师要善于主动与校领导沟通和交流,促使他们了解体育学科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体育工作的艰辛,重视体育设施的维护和建设,落实体育工作要求,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大家都投身于体育运动。

结束语

影响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只要我们体育工作者不畏艰辛,齐心协力,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事业放在眼前,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解决。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