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农村小学写作中创新思维培养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提高学生写作农村小学写作中创新思维培养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0

提高学生写作浅谈农村小学写作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马继茹

内容摘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改革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现在的作文试卷对考生的写作要求,不再是简单的要求符合标准化,而是要求视角新颖,文意深刻,具有创新思维意识等。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从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挖掘出新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因此,如何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浅谈农村写作创新思维培养

小学生的写作教学难,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教学更难,只要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农村写作教学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小学生生活窄、视野窄、见识少、读的少、新知识的来源有限,一来无内容可写,二来有货倒不出,更因为大多数农村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的、狭窄的小空间中,使得写作选材窄、内容浅、立意旧,没有城市儿童那种多视角、多立意的创造性思维。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则会使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再上一个档次,并能带动各种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创新思维在小学生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1、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能让小学生充分显示出个性差异,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能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2、创新思维可以激发起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只有多观察、多联想,才能使小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启示。因为观察得越深入越细致,头脑中的印象就会更加形象化,想象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3、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表述能力。小学生写作时创新思维和想象是始终参与的。它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事具有活生生的形象,并能把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完美地表达出来。没有创新思维的参与,任何人都写不出好文章。

二、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创新思维

(一)、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

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写作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体系的结构为:

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大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小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小学生从“要我写”提升到“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篇2: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海口龙峰实验小学李才杏

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凸现了新的课改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创造机会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不囿于教师的思想,学习中大胆奇思妙想,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下面谈谈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一、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揭示教材中重点及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去想象教材所描写的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例如《西门豹》这一课,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教学时首先运用投影展现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场面,从巫婆、官绅惊慌失措的狼狈相,让学生感受到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实属大快人心之事。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西门豹在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时,他是怎样说和怎样做的?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据,设身处地想象表演。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惊弓之鸟》一文时,我利用投影及讲故事方式创设情境:“古时候,魏国有个射箭能手叫更赢,有一天,更赢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一只大雁慢慢地从远处飞来,边飞边叫,就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能把它射下来。’大王不相信,这时更赢就左手拉弓,右手拉弦。只听‘嘣’的一声,那只大雁就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案就在课文中。”……

情境教学时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把认知情感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拓宽教育空间,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引导质疑问难,发展创造性思维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阅读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想象点、歧义点、疑难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如《捞铁牛》一文,怀丙指导捞铁牛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创造性。对课文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是要领会捞铁牛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了解其打捞原理,却不是那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为什么要在船上装满沙土?”“为什么要慢慢地把沙土往河里铲?”“为什么要用两只船绑在一起?”“铁牛真的能捞起来吗?”“不往船上装沙土,直接拖铁牛不行吗?”……教学中,我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引导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通过边实验、边观察,学生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创造性活动带来的喜悦,还获得了水有浮力的知识。教师在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提问手法,根据不同的文章,可从解题入手,提挈全篇,或从矛盾处巧设悬念,或从关键内容处设问,内容对比处提问,细节处提问……形成有价值的课堂冲突,激活学生思维,促其乐此不疲地去探索、去辨析、去推敲。

三、强化整体认知,培养思维的全面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和思想内涵,理清文章句、段、篇的构思脉络,抓住最关键的内容,通过多种客观条件的列举或详细观察细节,理解它的内蕴和中心,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如《猫》这一课,讲到猫的脾气“古怪”,说它既“老实”,又“贪玩”,又“尽职”……只是老实,绝对不是古怪,只有贪玩和尽职、温柔和固执、胆小和勇猛这样互相矛盾的特征集合在一起时,才构成了猫的“古怪”。这样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启发,突出了猫的可爱,激活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又如《太阳》一文教学中,采用了“有了……才……”明确太阳的正面作用,又采用“如果没有……就没有……也没有”从反面证明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在正反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透彻性。

思维能力在各种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要培养跨世纪基础人才,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勤思、善思的习惯,为将来发展成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

篇3: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

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

摘要: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精心设计课前导语,精讲多练读出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促使学生学会朗读。

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做实验,通过反复实践,初见成效。

关键字:写作、口语、交际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的等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还要有一定的感情投入,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词语意,若去粘讲,则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2、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海滨小城》一文中“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一句中要理解“甚至”,先要弄清“打扫得十分干净”与“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的关系是:后者表前者的程度深,值得一提,非常突出,所以用“甚至”。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可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3、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养花》一文中的“循环”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显然行不通。由于“我”爱花,又有腿病,所以“我”想借养花来调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于是,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回……然后再……,就是“循环”继续往下发展,遇到突变天气,全家抢救花草,第二天,天气好转,又搬出来,再次形象地理解了词语。

五、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

万丈高楼离不开一块块的砖,就如文章一定有精美的词句。小学生学习语文,不能像看小说,只顾及故事情节的精彩,而应从字里行间寻找重点词语和句子,去细细体会,才能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一文中(下面都以本文为例),第6、7自然段,从“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等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及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精神,从“终于”二字体会爬山的辛苦及爬上山顶后的喜悦。

六、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读出语言、语调、语速或感情等方面,如读“我爬得上去吗?”“你也来爬天都峰”等句子时,要揣摩人物内心的感受,“我爬得上去吗?”理解出我缺乏自信的心理,语速慢,读出疑问,“你也来爬天都峰”读出对对方勇气的称赞,应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也”重点突出,读重、读长些,因而,朗读要根据文章的感情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大有进步。

通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以上做法不失为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之妙法。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