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实施方案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实施方案

编辑:制度大全2023-02-21

“成长记录袋”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中小学评价改革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本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颁布的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课程标准,都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倡创建和使用成长记录袋。为搞好学生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校确定推广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和谐教育、成功教育为重点,以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详细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使学生从小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新世纪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成长记录袋设计原则

成长记录袋是收集学生作品的样本,通过展示学习上的进步,让学生或教师了解学生发展过程,了解学生在每一阶段掌握了什么,努力方向又是什么。它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反思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1.评价过程的激励性和导向性原则。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因而“成长记录袋”的设计更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对其进行过程性、动态性评价,使学生在使用“成长记录袋”的同时,既能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又能积极反省自身不足,主动寻求改进的方法和途径,达到不断自我完善的目的。

2.评价主题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原则。

“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而是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辅以小组互评、教师家长参评等形式,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多方互动,了解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寻求最佳的教育途径。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原则。

“成长记录袋”打破评价的时空,不局限于学生校内学习上,而延伸到课外、社会中、家庭里,从道德与习惯、成绩与方法、身体与健康、兴趣爱好与特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改变以往“一张试卷、一份成绩单”的单一评价方式;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学生拥有自信,全面和谐发展。

三、成长记录袋内容及创建细则

成长记录袋应是教师和学生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地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努力、进步的状况成就。既要包含搜集的各类学生材料,也要包含对材料的分析评估。

1、个人信息:①个人基本情况登记表;②参与各种社团情况;③荣誉证书复印件、成果证书复印件及图片等;④其他个人信息。个人信息部分要尽量涵盖学生各方面信息,特别是获奖内容和相关照片资料收集。

2、月度发展评估表

①月度计划:每月初,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指导学生各自制定月度计划,计划要简明、务实,有针对性,可执行性强。

②月度反思:每月末,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指导学生各自写出月度反思。反思应针对月度计划完成情况,归纳出取得的收获两个以上,通过努力可以做得更好的问题一个。

③学生小组评估:月末进行,每名学生应被同组三名学生评价;评价学生可指定也可随即抽,方式要经常变化,不宜固定;评价他人时,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指出两个以上优点,一个不足。

④教师评估:月内随时进行,任课教师一般要评价五分之一到半数的学生为宜,不宜固定学生;评价以鼓励为主,有针对性。

⑤班主任评估:原则上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月与月要连贯,并且每月有侧重。

⑥家长评估:月末进行,家长评价要突出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不要偏重学习成绩,评价以鼓励、认可为主

3、年度成长痕迹。以学期为单位,一年两次。

①体质健康测试表:除国家体质健康标准项目外,附参加的体育活动及专长说明。

②期中、期末检测成绩:除成绩外,附任课教师分析评价,评价包含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内容。

③作业样本:学生自选,并自我说明。

④我的作品:附加作品说明、体会。

⑤风采展示照片:可以附加生活感言。

⑥表扬记录及教师表扬词

⑦违纪记录及教师鼓励语、个人自省:增加学生的责任感。

⑧我的成长故事:记录一学期中最喜欢的事(人)、最难忘的事(人)、成功或失败的事等。

4、社会实践报告单: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立项,主题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一年能完成为宜。社会实践内容可以是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等内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5、其他材料:指学生个体发展差异,而生成的其他方面的材料,教师要给予指导评估。

四、学生成长记录袋管理措施

1、要注重使用实效。“成长记录袋”由学校统一制作,班主任管理,应看袋里的内容能否充分体现学生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的过程。

2、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过程。评价关键是看学生有没有实际的行动过程,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对学生的表现过程的评价要具体,有指导意义。

3、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对“成长记录袋”里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找到闪光点,不断调整改进教育教学策略,提高记录袋的使用实效。

4、在时间安排上,应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每周利用班会课或活动课的时间,对记录袋的使用情况做交流、评价,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将一些有用的资料及时归类装袋,定期整理。

篇2:五年级体育艺术2+1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2+1项目”是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由此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实施目标

1、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艺教育功能。

2、,按新课改的要求,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艺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炼,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3、张扬个性,发展特长;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4、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广大学生完善人格、学有专长、技能发展的要求,并满足个体选择发展和心智水平提高需求,开展师生互动,坚持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具体安排

1、成立“乒乓球、书法、绘画、舞蹈”四个特色小组。

2、班主任辅导绘画和舞蹈小组,跟班老师辅导乒乓球、书法小组。分工到人,各负其责。

3、在上午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活动课时间,组织和辅导学生开展活动,确保活动的安全、质量。

篇3:课外体育活动探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组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学习工作能力。从我校教学情况来看,可以说只重视了课堂体育教学,而忽视了课外体育活动,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身体素质差,健康水平低的现象。然而课外活动作为体育课教学的继续与补充,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组织、管理体育锻炼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校中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不明确,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目的也不强,而且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及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都不够,中学生可利用的课外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也不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1、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时间短,练习时间少,动作难以成型。如果没有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反复练习巩固,那么体育课学习的运动技能掌握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相反,则会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深层掌握。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多,没有练习要求,学生在活动时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深度。达不到较好的运动效果,仅仅是低水平的简单重复,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练习兴趣势必减弱,造成学生活动量难以控制,练习的效果不高。如果课外体育活动适当与体育课的教学相结合,那么这种状况就会有所改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学依据:学业紧张、考试、升学压力大,加之,学校、家长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在形式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多数学生是以自发性组织和分散性组织为主,对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相当不利,很容易形成体育锻炼的“疲惫症”。

(二)教育学依据:符合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消费比重占学生日常消费额偏低,而且,学生获取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与技能的渠道狭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通过制定课外活动计划,探讨如何在课外活动管理和活动内容方面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研究课题。

三、研究目标

(一)学生们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也是主导者,拥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有效的的缓解一部分学生盲目追随、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等现象,根据更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充分的认识自我,有效的发掘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

(二)锻炼学生们的大胆开拓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把做家务等作为课外活动的一项活动,使得学生们在身体锻炼的同时能够体谅父母的辛苦。

(三)把课堂教学内容延续到课外,同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交流与选择的机会,在监督的同时有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大家对体育课程不再反感,也是家长参与其中有助于随时掌控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出相应对策。

四、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本次课题的名称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探究

(二)关键词:课外兴趣态度

(三)课题解读:

1、发挥学生体育活动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也是主导者,拥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有效的的缓解一部分学生盲目追随、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等现象,根据更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充分的认识自我,有效的发掘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同时学校对学生课外活动没有固定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使得学生们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

2、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课外活动形式多样没有限制,学生可以更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被鼓励尝试新的体育活动和参加体育运动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大胆开拓精神和团队意识。把做家务作为课外活动的一项使得学生们在身体锻炼的同时能够体谅父母的辛苦。

3、建立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模式。家长和学生共同记录,不仅增强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感也增加了家长对活动的参与,是家长更直接的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在更好的监督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完成情况同时加强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本次课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把课堂教学内容延续到课外,同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交流与选择的机会,在监督的同时有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大家对体育课程不再反感,也是家长参与其中有助于随时掌控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出相应对策。

五、研究内容

课外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延伸,它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项目。因此,对学生本身来说,能够在长期的锻炼中得到乐趣,而娱乐性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这些都是日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基础。

(一)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如何让课外活动内容多样。

(三)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家长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

(四)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六、研究方法:

(一)比较研究法。通过国外与国内、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较低,研究出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办法。

(二)教学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学实验法就是利用教学过程,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和实验。

(三)个体访谈法。通过选择个体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全面了解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的选择和爱好。

(四)问卷调查法。有针对性的拟定书面调研问卷,选择目标调研人群,进行问卷发放,统计得出目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趋向,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体育教学活动。

七、实施步骤

根据确立的课题,我把研究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申报阶段(*年12月):广泛研究、结合实际,认真选题,申报研究课题,制定研究办法及具体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年1月-4月):制定研究计划,分类设计调研问卷,进行个案研究,通过个体深度访谈、调查问卷调研、教学实验比对、多范围多角度比较研究,总结经验,提炼研究汇总,着手起草研究成果论文。

(三)评估阶段(*年5月):把研究成果逐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评估总结提升。

(四)总结阶段(*年6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和评估实践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八、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后,拟取得以下成果:

(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三)围绕课题研究形成的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