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解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编辑:制度大全2022-08-13

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都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有效管理。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也迫使企业不得不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否则企业将出现“生存危机”。因此,作为企业都不同层度的引入了各类“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如:什么tqc全面质量控制、tqm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以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等,目的是为了通过追求企业的卓越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最终为人类、为社会创造财富。

我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结构主要分为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七大部份,核心的内容主要还是从“质量管理”的领域来实现企业经营的卓越管理,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同属于质量领域的管理标准,都是帮助企业或组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或组织的竞争能力。

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属于“符合性评价”标准,它只是对一般过程进行“合格”评定,从“符合性”的角度入手并兼顾“有效性”,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进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则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卓越的“成熟度评价”标准,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的评价,从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着手,旨在发现企业或组织当前最迫切、最需要的改进,进而使企业或组织不断追求卓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好比一个企业员工的考评成绩,虽然都“合格”了,但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得了多少分,与其他员工的差距有多大,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改进方向如何等等,只仅仅是知道自己已经“合格”了而已。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考虑的范围则更“深”、更“广”、更“全”、更“系统”,它不仅对员工进行考评结果的统计,还对考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差距,寻找改进方法等等。它将所关注的质量管理上升为经营管理的“大质量”管理,强调企业的“战略策划”与“经营结果”和“社会责任”,体现了现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自我评价与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运营管理”。

如果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工具与方法”的话,那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工具与方法”而且还是这些“工具与方法”的评价“标尺”。此外,《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企业的运营管理如果不能体现具有可比性的“经营结果”或“绩效”,则根本无法谈论“卓越”于否,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没有“好坏”之分。所以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卓越,必须做好各方面的“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并建立强大的“数据库”,为进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自我评价或第二方、第三方评价提供“证据”。

然而在我国,大部份的企业都存在数据统计“不全”或数据统计“失真”的现象,企业在正常的运营管理当中对“数据”的统计工作表现的相对较弱,真正重视的程度不高。并且对收集到的“数据与信息”,在使用上也没有体现很高的“价值”,忽视了对“数据与信息”的分析工作,当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或企业老板需要下属提供“数据”时,更多的回答是“我马上整理出来给你”或“我马上去整理”,而无法立即提供相应的统计分析“数据”。当外部某个企业或组织要来实地考察时,企业总能在短短几天内完成各类相关“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工作,可想而知,这些“数据”当中能有几个“数据”是真实的、是可以相信的。因此企业的决策更多的是凭经验、凭直觉来完成。而国外的企业则非常重视“数据信息”的填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一切以“数据”说话,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分析”就没有决策权。因此,如何改变企业对“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的重视程度,是每个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真正理解所谓的:没有“数据”就没有管理,没有“信息”就没有决策,没有“差异”就没有竞争的含义。

一个企业如果要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进行自我评价,那么他首先必须做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数据与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只有进行有效的“数据信息”积累与比较才能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卓越,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国家制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目的就是为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一个经营模式框架;提供一个企业诊断当前管理水平的“检查表”;为国家质量奖与各级质量奖的评审提供评价依据。因此,企业要深入理解和利用这一质量管理方法,并通过“自我评价”来不断提升企业各方面的“质量”与“绩效”,真正实现企业或组织的“卓越”。

篇2:客观对待教师绩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

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手段,所以它也叫教师奖惩性评价,或管理性评价。教师绩效评价对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引入,研究者们对教师绩效评价大加抨击、似乎它一无是处;而把发展性教师评价奉若神明,仿佛只要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中国所有教师管理问题就烟消云散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廓清教师绩效评价的内涵,使其不再背负不应有的骂名;另一方面,通过揭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质和其局限性,使人们走动身展性教师评价的认识误区。

一、教师绩效评价的内涵

对绩效的内涵,人事心理学进行了大量的研讨,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Bernardin和Beatty(1984)基于结果对绩效作的定义,他们认为,绩效是在特定范围,在特定工作职能、活动或行为上生产出的结果记录。另一种是更多的人赞同的以行为为基础的绩效定义。如Murphy(1991)对绩效的定义,他认为绩效是“一套与个人所在组织或小组的目标相关的行为。”

在实践中人们通常更喜欢从行为的维度对绩效进行评估。之所以不以任务完成或目标达到等结果作为绩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许多工作结果并不必定是员工的工作带来的,可能有其他与个人所做工作无关的促进因素带来了这些结果;2.员工完成工作的机会并不是平等的,而这种不平等是员工自身无法控制的;3.并不是在工作中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需与任务有关,有些事情可能与任务无关,但却对组织目标的实现非常有意义,做这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看得见的结果;4.过度关注结果将使人忽视重要的过程和人际因素,并使员工误解组织要求。

教师绩效评价也应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过程评价与教师教学工作结果评价。由于教育目标更具模糊性与教育效果的复杂性,人们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也就更偏重于从教师教学过程的维度进行。教学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示出来的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行为也是复杂的。其中,教学和师生互动活动是教师与同学发生联系并影响同学发展的主要方式,教师的知识、经验、能力、职业理想以和教育观念,只有通过教师的行为才干表示出来,并最终影响到同学知识的获得,以和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绩效评价(teacherperformanceevaluation)更多地是对教师的工作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示进行评价。而评价的方式通常由领导、同事和同学等通过课堂观察作出主观性评定。

现在,研究者均认为教师绩效的评估是多维度丈量,但到底评价应包括哪些行为内容,而行为应该具体还是概括?具体到什么程度?概括到什么程度?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结论。但普遍认为结合以往的教师行为有效性研究,对教师工作进行分析是有益的。

可见,理想的教师绩效评价应具有以下特征:1.既包括形成性评价,也包括总结性评价;2.既包括行为评价,也包括结果评价,但偏重行为评价;3.评价主体多元;4.评价指标复杂。

二、曲解的教师绩效评价和其匡正

许多研究者都偷换了教师绩效评价的概念,把它等同于“不正确”教师绩效评价或“不正确”的评价。从而把教育评价中所存在的不正确的偏向与作法,诸如:1.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的综合功能;2.评价过分关注活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过程的评价;3.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是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4.评价规范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偏重书面考试,忽视书面考试以外的内容;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和书面检验,对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7.忽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使评价的反思、调控功能得不到充沛的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维护等等,统统算在了教师绩效评价的头上。有些人进一步总结了“教师绩效评价”的负作用,如: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教师健全人格的形成;易使“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的陋习抬头;迫使教师追逐同学升学率、考试成果,视同学为教师考评分数的“工具”,形胜利利性的师生关系;不够科学合理。以和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阻碍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不利于教师间、教师与领导间的团结与合作;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个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还有人在把教师绩效评价与教师发展性评价作对比的基础上,提动身展性评价:注重全面性和整体性;要求评价者广泛地、充沛地、全面地占有评价信息,尽可能拓宽获得评价信息的多种渠道;注重全体参与,一起进步;重视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俨然发展性评价就是真理的化身,而教师绩效评价则是它的对立面。正因为如此,教师绩效评价变成了个筐,人们把所有的不正确的评价的做法都往里扔。下面笔者就几种有代表性的对教师绩效评价的批评予以廓清。

(一)教师绩效评价只能调动少局部人的积极性

有论者称“因为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办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示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在实施中,大局部教师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评价中往往会互相防备,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很难指望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只有少局部特别优秀的人员,因为优势比较明显,能够积极参与,其他人员达不到激励的作用。”

笔者认为以上论断有两点值得商榷,第一,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奖惩最终目的并不是对教师进行奖励和惩办。众所周知,奖励和惩办只是对教师进行管理的手段,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同学的发展。第二,教师绩效评价对大多数教师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论者自以为教师绩效评价就是依照对教师的综合排名对教师进行奖惩,殊不知教师绩效评价只是有可能要进行全体教师的综合排名,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师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按劳分配。依照论者的观点难道不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大家都做“好人主义”,不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还是像过去一样“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就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吗?显然,按劳分配没有错,也只有按劳取酬才干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实际中有些学校教师绩效评价走过程的原因,恰恰是绩效评价的结果没有与教师的利益分配很好地结合、严重挫伤了教师积极参与评价的热情有关。另外,依照综合排名对教师予以奖励也没有错,关键是看评价的规范是否科学、评价的程序是否公正。

(二)绩效评价是针对过去的。对未来没有意义

有研究者称“奖惩性评价(教师绩效评价)是面向过去的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奖惩性评价大多面向过去,着眼于教师已有的工作表示,不考虑学校和教师将来可能的发展。”

笔者认为虽然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过去工作表示的评价,但它并不是没有考虑学校和教师将来的可能的发展。试想教师的工作自身就是学校发展的组成局部,难道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指标能不考虑学校的发展吗?假如不对教师的绩效进行评价,才真是放弃了对学校发展的关注。

首先,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具有规范化规范。

自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旨在大幅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专业化运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建议》强调“教学应被视为专业”。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l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报告,这两个报告同时提出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中心思想在于在教师队伍中确立等同于医师、律师的“专业性”。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和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我国于1994年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5年国务院公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发《(教师资格条例)实施方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个大类,其中教师属“专业技术人员”一类,定义为“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因此,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范化的要求,教师工作应当而且能够进行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正如英国工党1997年发表的白皮书《卓越的学校》中所言:“专业的标志就是要有一个准确、活力的效绩评价体系,因为该体系能够识别胜利与失败,也能制定奖励的规范。”

其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与奖惩虽是针对教师过去的行为,但教师对此会发生公平与否的感觉,从而影响教师未来的行为。

亚当斯认为,个人不只关心自身经过努力所获得的报酬的绝对数量,也关心自身报酬和其他人报酬的关系。“员工发生的公平感往往不是来源于他所得报酬的绝对值,而是来源于与他人相比的相对值”,也即他们要对自身的投入(Input)与产出(Out

篇3: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关于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

东丰县黄河镇中育小学许野王连丹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对多媒体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基于此,中小学多媒体教育的评价的研究也越发引人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在研究教学绩效评价已有的相关成果基础上,参考信息化课堂绩效评价体系,综合目前中小学多媒体教育的特点,提出了符合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特性的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首先对教育绩效、教学绩效评价、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特点做了分析,并在此分析基础上阐述了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评价的具体指标,并据此提出兼顾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切实推动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评价体系;

1教学绩效评价

教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进行的教和学相统一的共同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按照一定的目的及要求,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交流、交往,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完善的个性品质和思想品德,以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对个体身心发展要求的统一。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在已定教学目标前提下,对教与学行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渠道,而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评价在教育评价中也是居于核心地位。教学评价有诊断、激励、调节和促进教学的作用,它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客观的分析,分析现有教学的优劣,是教学发展与改革的导向。

绩效评价是依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和评价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评价对象的能力、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绩效评价强调对效果效率的考核,并评定达成效果过程中的投入因素。传统教学评价只关注教学效果达成,而不注重教学效果达成中教学投入的评价,将教学投入摒弃不谈而单方面看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使得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绩效技术应用到教学评价中,综合考虑教学效果的达成程度、教学资源的配置及教学过程的安排,全面客观地对教学进行评价。

教学绩效评价将其他对象加入到评价系统中,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教学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手段等方面有所改进。在评价主体上,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实现,评价的结果注重的是纯粹的教学目标达成和学生知识获得程度,虽然在改进的教学评价加入了情感态度的评价,但是从文献中看来,其应用并无太多的实效。教学绩效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和教学效果外,还包括教学资源的配置与运用效果、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策略实现程度及关系绩效。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对教学资源关注较少;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学资源中支撑教学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如多媒体教学中,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的支持或是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经常出故障,这样多媒体教学将难以进行;如果没有校园网的建设及相关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网络虚拟学习就只能是空谈。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进而实现信息化教育模式后,

教学对教学资源更加具有依赖性。教学绩效评价充分尊重教学资源的地位,对教学资源的配置和运用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学资源评价的提出是教学绩效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最显著的特点,教学资源的评价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评价和物力资源评价,而对物力资源的评价是教学绩效评价相对于传统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的侧重点。物力资源的评价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学资源的配置与运用加入教学评价才能使教学评价的结果更加完整,如果仅仅从教学的最终结果角度评价,容易使人们简单地只注重结果而加大教学投入,这样无疑将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及资源的浪费与闲置。教学效果的好坏有赖于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实施及师生之间的交互,好的教学效果得益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在教学评价中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可以预期看到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两者之间的配合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除了完成教与学这俩基本活动外,还需要有促进彼此活动的精神意识,教师以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关爱学生等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学生应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使得教学活动双向互通,并具有小组协作的精神与意识以促进小组成员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一互助活动是关系绩效的一个范畴。在教学绩效评价中加入关系绩效因素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助活动,促进教学的活动的开展及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绩效评价将资源的配置与运用及关系绩效考虑评价之中,即注重教学资源对教学活动的作用及对最终教学结果的影响,又关注教学活动过程中两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促进,从物力与人力双方面完善教学评价,亟待通过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关系绩效的激发,优化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进而促进达成最终的良好教学结果。教学绩效评价对教学资源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为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