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植物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野外植物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编辑:制度大全2022-01-30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课外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学生特点,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其求知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为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机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开展野外植物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

1、走进活动基地,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2、深化素质教育,实施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生物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中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的思想,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

三、开展野外植物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计划和组织方式

1、课时安排以两周宜。

2、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

3、学生带好采撷工具,带上一到两只照相机,拍些植物标本的照片。

四、开展野外植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

观察地点选在校园、校园附近,有选择地采摘植物的器官,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和认识植物。

五、开展野外植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

1、采摘较为典型的花,观察花的组成、花瓣的颜色、雄蕊和雌蕊。教师简单介绍花的果实和种子的情况。

2、采摘较为典型的枝条,观察枝条的组成,介绍枝条的芽和枝条的关系。

3、采摘直根系,观察根的组成,指导学生观察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4、采取果实,指导学生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5、总结植物营养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六大器官的相互作用,加深对植物体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6、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以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积极性。

篇2:保护野生动物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更直接更具体地了解野生动物,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2、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3、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互相协作,保护自然。

[活动方式]

课外查找、收集有关野生动物生存状态的资料以及相关资料,了解当前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通过小品、朗诵、书画、音乐、舞蹈、讲、读、听、写、讨论等形式开展活动,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收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组成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链,无论哪一种物种的灭绝都会给其它物种带来影响。因此,对每一个物种,不论大小、美丑,都应该保护。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情况非常严峻:生活在青海可可西里高原的藏羚羊10年前还有几十万只,现在已不足7万只,并且每年还要被猎杀两万只;生活在长江里的白鳍豚20年前还有400头,现在已不足20头;野外生存的东北虎仅长白山还不足8只......保护野生动物,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候!关注生态大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为保护野生动物出力,该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二、程序。

1、讲述客家民间传说《"哥子着着"鸟》(即鹧鸪)、《鹦鹉的传说》。(作引子)(语文之课外)

2、用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关于野生动物的图片(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等),传阅与野生动物有关的照片、实物、明信片以及邮票。(直观感)(运用信息技术)

3、同时给听课老师发放填写问卷调查表。(开发教师资源,生成性)

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有:您是否吃过野生动物,流行吃野生动物的原因,是否有必要吃野生动物,是否了解所吃的野生动物现在的生存环境和现状,吃没有经过检疫的野生动物是否安全,滥吃野生动物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否关注所吃动物的来源,吃野生动物所持的态度,是否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吃野生动物是否文明消费等。

4、同步安排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同学书法绘画。(运用书法、美术)

5、运用ppt课件给成语填空,续填歇后语,猜动物谜语。(语文之语言积累)

成语如:鼠目寸光虎视耽耽牛鬼蛇神兔死狐悲龙飞凤舞蛇蝎心肠羊肠小道猴年马月龙腾虎跃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如鱼得水珍禽异兽噤若寒蝉虎背熊腰莺歌燕舞指鹿为马狼吞虎咽鱼目混珠蜂拥而起凤毛麟角狼心狗肺雕虫小技偷鸡摸狗井底之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虎头蛇尾虎踞龙盘羊入虎口龙潭虎穴龙章凤姿龙吟虎啸龙蛇混杂龙飞凤舞人困马乏声色犬马白马素车驴唇马嘴老牛破车对牛弹琴老牛舐犊鲸吸牛饮鼷鼠食牛飞鹰走狗见兔顾犬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人中狮子云中白鹤鸡鸣狗盗鸦雀无声五雀六燕乌飞兔走尖嘴猴腮凤毛麟角盲人摸象飞蛾投火以蚓投鱼老蚕作茧老蚌生珠沉鱼落雁6、有关动物的诗词背诵。(看平时积累)(语文之诗词)7、用看图软件放映动物图片说英语。(旁及外语)(运用信息技术)8、结合本地物种介绍有关野生动物的习性等。(生物)(语文之读)运用在图书馆、上网等查阅的有关资料,介绍一种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说明保护它的重要性。9、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吃、穿小品表演。(语文之综合)10、配乐宣读我国近百年来动物界的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名单。(音乐及语文之读)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我国的麋鹿、野马、高鼻羚羊、犀牛、豚鹿、白臀叶猴、新疆虎、冠麻鸭、黑长尾雉等珍稀动物已经或基本绝灭;大熊猫、长臂猿、虎、亚洲象、坡鹿、滇金丝猴、儒艮、白

篇3:了解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主题由来:

在学习《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身边的传统”时,学生们的漠然反应体现了他们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知之甚少。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了解中华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了这样一个主题。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有目的地参加春节的一些习俗活动,感悟春节中的伦理、情感、文化、信仰等内涵。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活动内容:

参与并描述春节某一个习俗活动的过程,然后谈一谈对这一习俗的看法,最后自拟题目写成一篇短文。

活动方式:以个人参与活动为主。

活动过程:

积极参与“过春节”各项活动,有选择地确定某一习俗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查找资料明确这一习俗的发展变化。

交流汇报:

假期回来以班级为单位,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最佳,然后在全年级展示。

活动评价:

能够积极参与春节习俗活动,描述过程具体、不掺假,要有自己的真实体会和想法。

附过程管理表格:

活动主题

姓名

时间

参与活动描述

习俗来历

你的感想

(适合八年级学生用)“来自家乡的报告”活动方案

蓬街中学罗永才

主题由来: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课程所设计的“综合探究”活动是专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适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市级重点课题《路桥历史与社会地方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些乡土资源让学生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如何把这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于是就有了这次尝试。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知道描述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收集材料,能初步分析材料中的数据和提取有效信息,并能与人合作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初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撰写“来自家乡的报告”。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及调查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一课时)

第二阶段:分配任务,开始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确立小组长,协调组员开展活动,每个组员都要有一定的任务,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准备以多种形式展示调查成果。(以上2个阶段大致需要2-3个星期)

交流汇报

以班为单位,各调查小组在课堂上展示本组调查报告,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选,选出最佳的调查报告,在全年级段展示交流。

活动评价

1、各个小组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有具体的活动安排,调查过程描述清晰。

2、调查报告主题明确,调查内容详尽,报告中要充分体现主题特色,报告形式多样(文字、图片等),能够以幻灯片形式或网页的形式展现更佳。

附过程管理表格:

主题

组长

组员

分工

活动过程

(适合于七年级学生)

篇4:中学生爱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主题的由来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和重义。

正如*总书纪所说,我们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言辞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不是很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也不关心此类事情。另一方面,很多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仅仅停留在狭隘的爱国主义上,或者仅仅停留在口头的憎恨上。如果我们想不让历史重演,如果我们想不再被欺凌,最好的办法是加强综合国力,让祖国更加强大起来。而综合国力的加强,祖国的更加强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祖国的未来――现代的中学生。“我们留给子孙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什么样的子孙。”

本主题旨在让学生不忘历史,增强责任感,珍爱和平,居安思危。

二、活动目标

(一)提高查找、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促进制定活动方案、自主活动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责任感。

三、活动准备

(一)确定主题。

学生已上初二,经过一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学生已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一事实上的理解和认识,对其活动过程也很熟悉,并且十分喜爱此课程,所以,本学期采用师生共同确定主题的办法来选择要进行的活动主题。

(二)商讨活动的计划。

1、归类、整理学生对于“日本”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按兴趣自由分组。

3、竞选组长。

4、在组长的组织下,确立本组的活动方案(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组织形式、分工、方法、活动过程、预期成果形式和活动总结与评价等等)。

(三)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指导。

1、进行纪律、安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2、对统计、归纳的方法、交流询问的技巧、调查报告的撰写等进行培训。

(四)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的指导。

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需要逐步培养,学会倾听和倾诉,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

四、活动的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

1、调查的小组分别按照各自的调查目的、对象等设计、制定所需要的表格和问卷,需要采访的则设计采访的内容和问话的顺序。

2、需要调查或采访固定人员的,联系调查、采访的对象,约定时间。

3、调查小组按预定方案进行调查和采访。

4、各调查小组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统计等等,撰写调查报告。

(二)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小组通过各种预定的途径进行查找、收集、整理、分析和筛选信息资料,随时收集,随时整理、分析和筛选。

(三)与学校的活动相结合,看话剧《刘胡兰》。

(四)看抗日影片《烈火金刚》。

(五)在活动的过程中,随时记录活动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等。

(六)成果展示。包括:小组汇报及交流、活动资料展等。

五、活动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查找、收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方面,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方面,语言表达、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得以增强,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增强了合作与团队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责任感。

六、活动延伸

(一)演讲比赛(题目自拟,内容与本次活动有关即可)。

(二)讲故事比赛(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

篇5:“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提出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3、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另外,我校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研究目标

1.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学生分段教学目标:

(三~四年级)教学目标:

1.探讨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等形式发现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并进行归类;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五~六年级)教学目标:

1.探讨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哪些;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初步探究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5.增长社会交往,沟通能力,能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四、研究的措施

1.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钮云祥副组长:陆桂荣、张觉、张玉芳

组员:袁一雄、钱惠芬、沈佐明、朱建华、钟建英、唐丽琴、姚水荣

工作小组:(城南小学由张觉校长负责确定)

组长:张玉芳(全面负责,重抓组织活动)

副组长:沈佐明、钟建英、姚水荣、唐丽琴

组员:所有指导老师

校外基地:岳国勇

后勤:朱建华摄影、音像:金歆炜

2.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3.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法,最终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分年级给出每个学分与等级。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主要根据自己所在年级评价重点的不同,就学校或教师所结出的几项指标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

2)学生互评

参加小组互评的同学真实客观地对小组中其他的同学给予评价。主人的内容可以结合各年级评价的重点来进行。

3)教师评价

教师按照有关的要求与项目,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给学生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