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市级示范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创建市级示范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编辑:制度大全2022-01-22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决定》和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新创100个达标社区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城镇的改革与发展,切实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工作,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城区8个社区开展以加强社区兴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服务三位一体为主题的示范社区工作,创建市级达标社区。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任务的圆满完成,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社区达标活动,要以*理论和*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目标要求,全面提高我县城镇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目标任务

*年社区达标工作的目标是:把全县现有的x个社区作为*年度社区达标单位,按照《市示范社区基本标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达标工作,年底通过目标考核达标。

三、工作步骤

1、组建班子。县、镇两级民政部门在5月中旬组建好工作班子。

2、动员部署。5月下旬在镇召开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第二次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

3、办好试点。5月29日前县、镇两级民政部门在*社区办好试点。

4、全面启动。6月1日之前在*社区开好现场会,6月2日至10月底其它7个社区按要求全面开展工作。

5、组织培训。6月底7月初组织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业务培训。

6、考评验收。市里将分两次对此次创建示范社区工作进行验收,第一次验收在7月中旬,第二次验收在11月份进行。届时,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局、市城管局、市计生委等有关部门依照市级示范社区目标考核验收评分表100分制标准计算对社区达标进行严格的考评验收。凡总分达到80分以上为达标单位。县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之前将对达标的社区进行一次考评验收,凡达到标准的社区就报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城市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社区一定要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要充分认识开展社区达标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全面提高我县社区建设的水平和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抓紧抓好。各级民政部门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恪尽职守,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发挥牵头组织、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与各部门密切协作,认真负责地抓好社区达标工作,确保社区达标工作顺利进行。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镇要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社区扎实开展工作,切实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在达标工作中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标准,突出重点,加大投入,不搞形式,不走过场。重点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进一步拓展社区就业渠道。

3、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各社区居委会在工作中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胆探索和实践,要注重城镇基层管理体制的创新,通过开展社区达标活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种关系,明确各方责权,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建设深入发展。

4、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要严格把关。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综合治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这两项工作非常重要,在考评验收时,将继续实行一票否决的办法。因此,社区居委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这两项工作无重大问题发生。

5、严格标准,保证质量。要严格按照示范社区基本标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达标工作方案和规划,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确保社区达标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市政府将对达标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一:市示范社区基本标准

附二:市示范社区目标考核验收评分表

篇2: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实施方案

各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驻乡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以解决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为载体;以加强和完善乡村规范化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经济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依法办事、发扬民主”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服务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的原则,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为本”的原则,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坚持“广泛动员、共建共享”的原则,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基本着力点,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动员和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总体目标。全面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法治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目标,以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和工作盲区为突破口,努力构建以精细规范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和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网格化和数字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手段、以广泛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为支撑、以统筹有力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为保障、以全覆盖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为统领的社会服务管理“四大体系”,并在特殊人群的矫正帮教和救助救治、社会保障工作、公共安全服务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全县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二、主要内容

(一)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有效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坚持城乡统筹,加快以农田水利、交通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行政职能配置,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代办站工作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2、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布局。加强就业培训服务,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积极筹措、争取资金,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进一步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村卫生等服务网络,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推进覆盖城乡、健全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以强化社会管理服务职责、创新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率为手段,以农民就业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健全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种养技术,引导和帮助农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加强科技服务,依托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及部门,做好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开展“培训到家、指导到田”的技术服务;制定和落实好各项“三农”扶持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健全基本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健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群众自助服务网络,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二)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着力加强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建设

4、强化源头治理,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坚决防止在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搞改革等前端环节因工作不当产生社会矛盾,实现从“被动维稳”向“主动维稳”、“事后处置”到“事前防范”的转变,努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产生。深入分析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制定对策和预案,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心理预期,切实从源头上遏制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倒查机制,加大责任查究力度,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入开展。

5、强化排查调处,深化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坚持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社会矛盾调处中的基础作用,着重构建综治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要深化调解优先意识,创新建立全覆盖、立体化的调解工作体系,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

6、强化群众工作,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机关干部下访工作制度,及时掌握基层社会动态。严格初信初访化解责任。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接访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切实化解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建立网络受理投诉平台和群众信访热线电话,努力形成便捷高效的信访渠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畅通社情民意、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加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接待站点建设,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基础条件。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意见,并将办理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公正廉洁执法意识,从源头上杜绝信访案件的发生。

7、强化预警预测,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加快构建纵贯乡、村、社三级,专群结合的维稳工作信息网络;落实维稳联席会议和情报会商制度,健全完善维稳信息报送、汇总、会商和分析研判机制,加强对稳定形势和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预测,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建立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联合指挥机制,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培训和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判、现场指挥、依法处置和舆论引导能力。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做好应急处置必需的物质、技术准备。加强社会应急动员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动员水平。

(三)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基础,着力加强社会综合管理体系建设

8、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整合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力量,以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平台为基础,设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建立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两头抓、双向管”的协同管理机制,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公安人口管理系统为基础,整合相关部门的流动人口信息,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网管人”的新模式,实现流动人口轨迹化管理。

9、加强重点青少年人群管教和保护。加强校园警务建设和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办案机制和未成年人初犯、偶犯且轻罪注销违法犯罪记录制度。建立健全闲散青少年社区教育和保护机制,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切实改变其“失学、失业、失管”的闲散状态。加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救助帮扶和教育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等预防工作,不断增强救助帮扶实效。加强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帮助工作,着力解决其技能培训和就学就业等问题。

10、加强和改进特殊人群管教服务。全面深化社区矫正工作,严防脱管、漏管,减少再犯罪。健全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安置帮教责任机制,对困难人员给予救助。强化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建立“强制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三位一体的戒毒工作新模式。加强对有肇事肇祸史精神病人和违法犯罪艾滋病等传染病人员的治疗、管控。

11、加强重点地区和治安复杂场所管理。重点围绕学校,企业周边、建设工地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开展排查、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重拳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控体系。

12、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积极倡导文明、理性、依法办事,引导公民依法参与社会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广泛开展以“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社会管理秩序。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非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筑牢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基层宣传队伍和宣传阵地建设,不断提高宣传教育实效。健全广播电视宣传网络,切实提高党委、政府快捷有效地宣传教育引导和组织群众的能力。

(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综合推进体系建设

1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党在社会领域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增强党组织服务社会建设的功能。深化“五有五能、五讲五比”争创活动。对经济发展滞后、矛盾纠纷突出、班子软弱涣散的村加大整顿转化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确保有章理事。抓好村活动场所建设,确保群众有地方办事、有场所议事。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鼓励和支持有社会需求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积极推动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发展慈善类公益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区群众组织,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14、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加强对现任的村民委员会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使其熟练掌握各项工作业务;加强对村委员会的领导,把村民委员会的建设纳入到议事日程,确定专人负责,研究解决村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扶持和保护村民委员会兴办便民利民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给予税收和政策上的帮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两委”干群之间的凝聚力。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和“公益性岗位”大学生干部的教育管理。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工作待遇,逐步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和正常离职生活补助制度,加大奖惩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对广大党员的教育、服务、管理。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搭建党员参与社会建设的平台。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15、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推行乡、村干部服务承诺公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完善“一把手”责任制,推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推行镇干部联系村制度,探索联村乡干部与所联系村工作目标同考核、同奖惩,联系村的乡干部年度考核结果主要依据所联系村的目标考核结果、村民主测评结果和自身业务工作完成情况确定。积极推行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和大村村干部一周五天、小村一周三天集中办公或轮流值班制度。

16、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切实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试行党员旁听党政办公会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民主恳谈、社会评价等制度,落实党员的知情权,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完善党员、群众定期评议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社区居务公开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保障和落实党员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涉及切身利益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建设,以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和设施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基层实际,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不断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17.充分发挥党的统战工作优势。发挥各界人士、民主党派、工商联团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宗教组织依法依规活动。加强乡党政分管领导和有宗教活动场所的村干部专项培训,依法依规管理宗教事务;大力支持爱国宗教团体按照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增强宗教团体自养能力,把抵御敌对势力渗透同解决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实际困难相结合,形成宗教界、信教群众与党和政府共同抵御渗透的局面;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严禁在学校传播宗教;落实宗教事务属地管理机制,建立健乡、村两级宗教管理网络,积极探索有效机制,着力解决滥建寺庙、私设宗教活动聚会点等问题,及时妥善处置涉及宗教方面的矛盾纠纷。

18、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新闻媒体宣传优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有效方式,持之以恒的在广大党员、青少年,以及全体公民中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正扎根在人人心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公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学校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以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为重点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机关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村级基层组织要发挥公民道德教育大课堂的重要作用。宣传、文体部门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文学艺术及体育活动等,对公民道德建设发挥特殊渗透力和影响力,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诚信。

三、方法和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部署(*年8月前)。成立社会管理创新领导组织机构,按照确定项目分头组织开展调研,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年8月至12月)。

(一)合理划分网格,组建服务团队。我乡网格划分为三个层级进行管理与服务:

一级网格:全乡7个村划分为7个一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片由一个网格服务管理组管理服务,网格服务组由乡班子成员、驻村干部、部门站所负责人等组成,乡班子成员为负责人。主要职责是: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负责本网格内网格片组的工作协调处理和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村与村之间的工作,做好网格村、组上交矛盾纠纷和事务的处理等工作等。

二级网格:一级网格划分为多个二级网格,二级网格服务组组长由驻村干部或村主要干部担任,管理和服务团队由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镇党代表、人大代表、计生、团、民、妇负责人和各社社长等组成。主要职责是:主要职责是加强对网格单元的管理指导,做好网格单元上交事务的协调处理等。

三级网格:各村以30-100户为参照标准划分单元格。条件成熟的网格可以建立网格党小组,网格组长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服务组由该网格单元中的村两委干部、党员骨干、村民代表、老干部等5-7人组成,每个团队成员联系20-30户农户。三级网格的主要职责是:政策宣传、社情民意调查、信息收集反馈、处理简单事务等。

(二)整合资源,建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整合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站设施、农民信箱、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万村联网工程等现有资源,完善电脑硬件设施建设。镇将建立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医疗、教育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

(三)明确职责,建立网格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明确网格服务团队工作人员和网格党小组的工作职责,规范各层级网格管理和服务团队在管理网格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建立定期走访、上门服务、民主恳谈、信息维护、联系卡、工作汇报等工作制度,使乡村两级组织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四)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要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及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项目进展落实情况,加强工作推动力度。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年1月至20**年3月)。对试点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提升,形成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工作经验。同时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优,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果。结合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为各村、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梳理汇总好的典型和做法,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社会管理创新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县委成立县委副书记贾志军为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贺宏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包钧泰,县委常委、副县长孙瑞平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和指导有关乡镇和部门抓好试点工作落实。各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定试点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密切协同配合。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协作配合机制,特别是各级综治委成员单位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宣传教育。要着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法制教育,扎实做好“六五”普法,提高公民法律素养,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宣传全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政策,及时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凝聚力量。

(四)严格考评奖惩。要细化社会管理工作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做到“任务、部门、效果、时限”四明确,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责任绩效考核,作为干部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配合不力、失责失职、行为失当造成矛盾激化、引发重大后果的,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的重要内容,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基层群众代表”评议制度,合力推进社会管理及其创新。

(五)畅通信息渠道。各试点单位每月底前要向县综治办书面报告开展试点工作情况,县综治办将定期以《综治工作简报》的形式予以刊发。没有明确试点任务的乡镇和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职责,确定试点内容、形成工作方案,及时报送县综治办。

篇3:竞争上岗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央和省、市有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文件为依据,进一步深化我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化、制度化,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为党校当前和长远建设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2、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3、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4、坚持群众公认、注重业绩的原则;

5、坚持贯彻**集中制原则;

6、坚持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原则。

三、竞争职位

根据校中层干部职位空缺情况,分两步实施竞岗。第一轮竞岗拟拿出x个正、副科级实职职位,即:行政处处长、函授处处长、信息资料中心主任、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信息资料中心副主任、科研处副处长、行管教研室副主任、法政教研室副主任、经管教研室副主任。5个非领导职位,即主任科员。第二轮竞岗职位待第一轮竞岗结束后公布。

四、竞争范围:

1、行政岗位:

(1)本校具有参照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身份者;

(2)副科级及以上职务的教学人员。

2、事业岗位:

(1)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教学人员;

(2)行政处室具有参照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身份者;

(3)聘任制干部。

五、任职条件及资格:

1、任职条件: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认真实践“**”的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

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理论政策水平、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3)能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使党的方针、政策和校党委的决议在本部门得到很好的落实。

(4)正确行使权力、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勤政廉政、以身作则,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

(5)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工作协调能力,自觉坚持和维护**集中制原则,作风**,团结同志,顾全大局。

(6)身体健康。

2、任职资格

(1)副科级实职任职资格:

a一般应具有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经历(现任副科级职务的中层干部及非领导职务竞争同级领导职位的,不受任职时间限制。);

b近三年年度考核连续评为称职以上;

c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

d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个别业务性较强的岗位或表现特别突出的年龄可放宽到45周岁以下;现任中层干部竞争同级岗位,可不受年龄限制。

(2)正科级实职任职资格:

a在副科级岗位上工作二年及以上经历的中层干部(现任正科级职务的中层干部及非领导职务竞争同级领导职务的,不受任职时间限制。);

b近三年年度考核连续评为称职以上;

c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

d年龄在45岁;个别业务性较强的岗位或表现特别突出的年龄可放宽到50周岁以下;现任中层干部竞争同级岗位,可不受年龄限制。

(3)非领导职务任职资格:

a主任科员:须在副科级岗位上工作五年及以上且工龄满30年的中层干部;

b副主任科员:一般应具有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经历;

c近三年年度考核连续评为称职以上;

d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

六、争方法步骤

1、宣传发动。召开全体干部动员会,公布《实施方案》和拟竞争的职位、任职资格条件、竞争的方法和步骤等事宜。宣传竞争上岗的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使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与。

2、公开报名。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报名者须填写《*x

x市委党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报名表》,自愿填报竞争职位,每人仅限报一个职位。在规定时间内将报名表交竞争上岗办公室,过时视同放弃。报名时间:*年x月x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