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深入开展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基层反映: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深入开展

编辑:制度大全2021-09-04

今天,制度大全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深入开展》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探索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让联系服务群众成为党群、干群关系的常态。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背靠规章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保障面对教育实践活动时,才能把群众观点和作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标本兼治。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切实做到一手立规矩、定制度,一手抓整改、抓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第一,要立规矩、定制度。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把中央要求、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最大限度解决制度缺位和失灵问题。同时,要着力解决失之于宽、标准不清、界限不明、刚性不足等突出难题,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执行周期长。

第二,要守规矩、抓执行。制度建设的生命力,集中体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此,我们制度建立后,要保证制度不会被“束之高阁”,或称为“稻草人”,要确保大家严格遵守,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要时刻做到立说立行,立行立改,立改立正。

第三,要抓改革、强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通过建立更加完整完备、严格缜密、系统配套的制度体系,使制度能够管得住现在、跟得上发展、经得起检验,努力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权利运行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篇2:基层反映: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导致困难群众“漏网

今天,制度大全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导致困难群众“漏网”》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社会救助涉及到困难群众基本民生保障的方方面面,目前,普遍意义上认为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是城乡低保制度,社会救助还包括还有五保供养、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这些制度主要着力解决群众在基本生活、教育、住房、医疗等某个方面的实际困难,涉及实施部门众多,但是制度整体合力发挥不足,制度之间衔接也存在一些问题,也有的存在部分空白,导致个别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没有被社会救助这张网兜住。

一是困难外来务工人员无法得到救助。某贵州籍持残疾证男子三十出头因先天弱智无法自立,按本市法规可以享受就业年龄段至少两项补助,补足后也可享受相当于低保标准的补助,但因户籍限制,其父在当地寻求救助无门。二是边缘困难群众无法得到救助。近期低保家庭财产审核中,有几十年省吃俭用积存下来,但家中无收入、有病患、有学生,无法抵御突发情况面对“坐吃山空”情况的家庭。三是“证”外需要救助群众得不到救助。现在享受各种政策的需要各种“证”,更有些“证”需要在其他“证”基础上才能享受政策,各“证”分管部门对其他“证”又不尽了解协作,导致该享受的错过。

为此,基层设想,建一个体系,办一张“一卡通”,全国通用,各部门通用,织造一张民生保障安全网。

篇3:基层反映:构建城乡土地资源制度通道应推进跨区域置换市场化

今天,制度大全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构建城乡土地资源制度通道应推进跨区域置换市场化》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之一。为此,应以市场化机制盘活农村存量建设土地,并使之与城市建设用地远距离、大范围置换,引导城乡土地优化布局,从而构建起城乡土地资源跨区域置换的市场化制度通道。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土地管理机制。在坚持用途管制的前提下,从法律角度确认集体土地使用、转让、租赁、抵押等全面权利,做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在国家层面根据公益和非公益用途划分土地所有权结构,实现城市土地所有权的的多元化。

二是整合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为城乡统筹提供公共服务。成立市级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专职代表市委市政府协调整合国土、农发、城乡规划、发改等部门和领域的工作,统筹推进本地区城乡统筹实践。编制规划先行引导的基础上,可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社会资金进行项目运作,农民和社会资金各方收益由双方自主协商确定,政府则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费用,提供立项审批、工程验收、质量监管以及纠纷协调等服务。

三是全面确权登记,建立稳定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按照《物权法》的要求,积极推动土地统一登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做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农民分享土地收益比例。由政府引导,逐步扩大置换半径、置换范围,逐步实现跨区域土地交易,统筹推进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是搭建交易平台,探索市场化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成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农民既有权利的市场化流转。引入竞价模式,由市场决定土地指标价格,逐步去除指标需求行政化;以土地指标的市场价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现指标来源市场化。

五是改革土地财政,将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与土地制度改革相结合。使用双轨制进行过渡,已缴纳土地使用金的国有土地上税费体制不变;而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和保有建立财产税体系,“以赋权换税收”,为地方财政提供替代财源。随着征地规模和范围不断缩小,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不断扩大,财产税体系逐渐替代土地财政体制,最终过渡到全面的财产税制度。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