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管理工作标准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电容器管理工作标准

编辑:制度大全2020-03-29

一、电容器安装的要求

对电容器的安装有以下要求:

1.1000伏以上高压电容器应装在单独的电容器室内,不得与变压器、配电装置等共用一室。

2.电容器分层安装时,一般不应超过三层,层间不应加设隔板,上、中、下三层位置应一致。电容器母线与上层构架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2米;下层电容器底部距地面不应低于0.3米;上层电容器底部距地面不应高于2.5米,带电部分距地面不应低于3米,否则,应加设网状遮栏。

3.水平布置时一般成行布置,排与排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1.5米的过道,以便带电测试和检查;同一行电容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1米,单台电容器容量在50千瓦以上者不应小于0.15米。

4.要求接地的电容器,应将其外壳与金属构架共同接地。

5.在电容器的适当部位应设置温度计或粘贴示温蜡片,以便监视运行温度。

6.应装设合格的放电设备。

7.电容器组应装设相间和内部元件故障保护装置或熔断器。

二、对电容器室的要求

为了保证电容器安全正常运行,电容器室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通风良好,无腐蚀性气体,无剧烈震动、冲击、无爆炸和火灾危险。

2.应为耐火建筑,门向外开,并配有消防设施。

3.不应设普通窗户,设百叶窗时应加装铁丝网。

4.为了满足电容器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每100千瓦电容器容量应投0.1米以上的进风口,0.2米以上的出风口;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将室温控制在40℃以下的要求时,应加设通风装置。

5.应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可靠装置。

三、对电容器的保护方式及要求

1.应对电容器设以下保护:

(1)熔断器保护。每台电容器都设单独的熔断器保护,当某一台电容器发生故障时,其熔断器的熔体便熔断,从而可以保证其他电容器继续运行,熔体可按1.5~2.5倍额定电流选择,并应有足够的断流容量。

(2)对于400千瓦以下的电容器组,可设相间短路速断保护。这种保护装置通常由一个或两个装在油断路器操作机构内的直接动作式瞬动过电流脱扣线圈组成。

(3)对于馈电电压为10千伏、容量在600千瓦以上的电容器组,可设无时限或短时限的相间短路保护。这种保护装置由过电流继电器和执行机构组成。当一台电容器发生短路或相间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使过电流继电器吸合并接通执行机构,于是跳闸线圈动作,从而切断电容器组的电源。采用这种保护装置,应注意使跳闸动作避开投入电容器时的冲击电流。

(4)电容器安装地点的电压有可能经常超过110%额定电压时,宜装设计电压保护,作用于信号或有3~5分钟延时动作于跳闸。

(5)如果单相接地电流大于20安,应装设单相接地保护,动作于跳闸。

2.对电容器保护装置的要求是:

(1)应有足够的灵敏度。当电容器发生故障或元件损坏时,应可靠动作。

(2)往电容器送电时,保护装置不得有误动作。

(3)电容器组的保护装置应能够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电容器。如果切除电容器组的电源,应便于查出已损坏的电容器。

(4)应便于安装、调试和维修。

(5)电力损耗应尽可能低。

四、处理故障电容器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处理故障电容器,首先应断开电容器组的断路器和上、下隔离开关(对熔断器则取下熔体管),然后进行人工放电。此时即使经过放电电阻自行放电的停运电容器也不例外,因为它们仍可能带有部分残余电荷。放电时先将按地线的接地端与接地网相连,然后用接地棒多次对电容器放电,直至无火花和放电声为止,最后将接地线固定好。

2.如果电容器的故障属于内部断线、熔体熔断或引线接触不良,则其两极间还可能有残余电荷。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残余电荷不会在自行放电和人工放电之后消失,因此检修人员在接触这些电容器之前,应戴上绝缘手套,用短路线短接电容器的两极进行放电。此外,对串联接线的电容器也应单独进行放电。

五、搬运和存放电容器应注意的事项

搬运和存放电容器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得将电容器放倒搬运,同时也严禁搬拿电容器套管。

2.电容器存放地点的温度应在0℃~50℃以内,相对湿度不得高于75%。

3.室内式电容器不得存放在室外。

4.电容器应直立放置,套管向上,不得用电容器互相支撑。

篇2:室内外线路管理工作标准

一、保证架空线路安全运行的具体要求

为保证架空线路安全运行,有以下具体要求:

1.水泥电杆无混凝土脱落、露筋现象。

2.线路上使用的器材,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和破损等缺陷。

3.导线截面和强度应符合要求,一个档距内一根导线上的接头不得超过一个,且接头位置距导线固定处应在0.5米以上;裸铝绞线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钢绞线、镀锌铁线的表面良好,无锈蚀。

4.金具应光洁,无裂纹、砂眼、气孔等缺陷,安全强度系数不应小于2.5。

5.绝缘子瓷件与铁件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绝缘子瓷釉光滑,无裂纹、斑点、无损坏,歪斜,绑线未松脱。

6.横担应符合规程要求,上下歪斜和左右扭斜不得超过20毫米。

7.拉线未严重锈蚀和严重断股;居民区、厂矿内的混凝土电杆的拉线从导线间穿过时,应设拉线绝缘子。

8.线间、交叉、跨越和对地距离,均应符合规程要求。

9.防雷、防振设施良好,接地装置完整无损,按地电阻符合要求,避雷器预防试验合格。

10.运行标志完整醒目。

11.运行资料齐全,数据正确,且与现场情况相符。

二、架空线路导线连接的要求及焊接

对架空线路导线的连接有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1.接触良好紧密,接触电阻小。

2.连接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低于导线抗拉的强度。

3.在线路连接处改变导线截面或由线路向下作T形连接时,应采用并沟线夹续接。

4.导线的连接一般可实行压接、插接、绕接或者焊接。但高压架空导线不宜实行焊接,因为焊接时必须将导线加热,导线加热后会造成退火,其机械强度降低,焊接处将成为薄弱环节。而高压架空线所承受的张力一般都较大,该薄弱环节往往断裂而造成事故。

5.导线的接头随导线材料不同而异。钢芯铝线、铝绞线相互连接时,一般采用插接法、钳压法或爆炸压接法;而铜线与铜线的连接一般采用绕接法或压接法。

三、架空线路的一般性维护的内容

架空线路的一般性维护包括下列内容:

1.线路名称和杆号的标志不清楚时,应重新描写。

2.检查木电杆杆根的腐朽情况:松木杆腐朽部分达杆径的1/3以上和杉木杆腐朽部分达杆径的1/2以上时,应加钢筋混凝土帮柱。

3.线路走廊内的树木与导线之间的距离若小于规定值,应剪枝或砍伐过于邻近的树木。

4.杆身侧斜角度大于允许倾斜角度时应正杆。

5.钢筋混凝土杆有露筋或混凝土脱落者,应将钢筋上的铁锈清除后补抹混凝土。

6.拉线松弛者应拉紧,戗杆不正者,应调正。

7.修复损坏的接地引下线。

四、在架空线路的巡视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巡视架空线路,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无论线路是否停电,都应视为带电;巡视时应沿线路上风侧行走,以防断线落于身上。

2.单人巡视时,不得登杆进行任何操作。

3.若发现导线断落或悬在空中,应设法防止人畜靠近,在断落点周围8米以内不允许旁人进入,并应采取措施迅速处理。

4.应注意沿线地理情况,如河流、沟坎等,以防发生意外。

五、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应注意事项

1.电缆沟底部不得有碎石或凹凸不平。若底部泥土细软,可将电缆直接置于沟底,否则,应在沟底先铺一层100毫米厚的细黄砂或软土。电缆放人沟底后,上面应覆盖100毫米厚的软土或黄砂,然后用砖盖在上面以保护电缆。

2.埋深应不小于0.7米(在严寒地区,电缆应敷设在冰冻层以下)。

3.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10千伏及以下的电力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毫米;10~30千伏的电缆相互间或与其他电缆间的距离不小于250毫米;各电线接头的位置应错开,距离不小于2米;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线并列敷设时,不论电压高低,其间距不得小于0.5米。

4.电缆与各种地下设施平行或交叉时,至少应保持规程所规定的最小净距。

5.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0.1米。

6.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时,若用石棉水泥管保护,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各2米;若用隔热层保护,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米。

7.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米。

六、架空敷设电缆应注意的事项

1.应采用镀锌钢绞线吊挂。当每公里电缆重量在2吨以下时,采用截面为35毫米的钢绞线;每公里在4吨以下时,采用截面为50毫米的钢绞线。

2.跨越公路和城市街道时,对地距离不应小于5.5米,跨越铁路时不应小于7.5米。

3.通过建筑物密集的地区时,为防止电缆与建筑物碰触而磨损,应在建筑物上加支持点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4.电缆既可用挂钩托挂在吊线下,也可绑扎;对于铠装电缆,可每隔l米加以固定,无铠装电缆应每隔0.6米设一固定点。

5.电缆在厂房内水平敷设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距离为0.75米,控制电缆为0.6米;垂直敷设时,电力电缆为1.5米,控制电缆为0.75米。

6.电缆的外皮应良好接地,并应与钢索吊线连接。

七、在室内敷设电缆应注意以下事项

1.室内明敷的电缆不应有黄麻或其他可延燃的外被层。

2.无铠装电缆在室内水平明敷时,距地面不应小于2.5米;垂直敷设时不应小于1.8米。否则,应采取能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3.高、低压电缆一般应分开敷设,当必须并列明敷时,净距不应小于150毫米。

4.裸铝包和裸铅包电缆不宜直接敷设在混凝土墙上或涂有石灰的墙壁和天花板上。

5.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或穿墙、穿楼板时,应穿管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6.明敷的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米,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

7.在有腐蚀性介质的房屋内明敷电缆时,应采用有防腐蚀护套的电缆。

8.电缆由支架引向设备或配电装置时,在接近处应与设备或配电装置垂直,在电缆转弯处应将其固定。

八、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电缆应注意的事项

1.敷设在电缆沟或隧道内的电缆,不应有黄麻或其他可延燃的外被层。

2.电缆敷设在支架上时,电力电缆应置于控制电缆的上方,但1千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如果两侧都有支架,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或控制电缆最好分别敷设在不同侧的支架上,且支架最好涂防腐漆。

3.电缆沟的盖板不宜过重。当盖板与地坪相平而该处地面又容易积水和积灰时,宜用水泥砂浆将其缝隙抹死;沟内和隧道内应有防水措施,底部应有坡度不小于0.5%的排水沟。

4.电缆隧道应有通风设施(一般实行自然通风),且应装设照明灯。

5.在电缆沟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而电缆隧道则应设带门的防火墙。

6.不应与易燃或可燃气体、液体管道共用沟道和隧道。

九、室内低压配线的导线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1.剥除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

2.在分支线的接线处,干线不应承受来自分支线的横向拉力。

3.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绒、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芯线和单股铅芯线与电器的端子可直接连接,但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最好搪锡后再连接。多股铝芯线和截面超过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电器的端子连接。

4.绝缘导线的接头处,应使用绝缘带包缠均匀、严密,并不得低于原有绝缘强度。

5.使用锡焊法连接钢芯导线时,焊锡应灌得饱满,不应使用酸性焊剂。

十、低压线路在管内配线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管内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伏。

2.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穿于同一钢管内。

3.不同回路和不同电压的导线,以及交流和直流导线,不得穿人同一根管子内。但下列几种回路可以除外

①电压为65伏及以下的回路。

②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③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4.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和扭结,其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连接。

5.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大于管子截面积的40%。

6.导线穿入钢管后,在导线出口应装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盒(箱)内的垂直管口穿人导线后,应将管口作密封处理。

7.管内穿线应在建筑物的抹灰和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入导线之前,应将管中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

篇3:变配电安全管理工作标准

一、变电所常见事故原因

变电所常见的事故一般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误操作。

2.继电保护装置出现“三误”(误碰、误接线、误整定)

3.开关机构失灵、接点发热、瓷瓶闪络。

4.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或电容器发生爆炸。

5.电缆绝缘损坏。

6.室内设备用于室外而损坏。

二、变、配电所特殊巡视应检查的项目

变、配电所特殊巡视应检查以下几项:

1.大风来临前检查周围有无杂物,要防止杂物被风吹到设备上;刮风时注意风偏后相间和对地距离是否过小。

2.雷电后检查绝缘有无放电痕迹,避雷器、避雷针是否放电,雷电计数器是否动作。

3.雾天、雨天和下雪天应注意瓷绝缘放电情况。

4.重负荷时检查触头、接头有无过热现象。

5.出现异常情况时,检查电压、电流是否正常和继电保护动作情况。

6.夜间熄灯巡视,检查绝缘有无漏电闪络现象和接点是否过热发红。

三、变、配电所突然断电的处理

变、配电所一旦突然断电,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首先拉开有关电源开关,然后对变、配电所内部设备和进线端巡视检查一遍。如果确认断电原因非本所引起,可采取以下措施:

1.双电源受电时,按倒闸操作的有关规定,切换备用电源受电;如果是单电源受电,可与供电局联系,等候来电。

2.如果发现本所设备有故障迹象,应迅速拉开有关的断路器和刀闸,断开故障设备,检查电源开关拒动原因,并立即报告供电局,在未断开或无法断开故障设备时,不得启用备用电源。

3.所内若有小发电机组,可启动小发电机,但绝对禁止向系统倒送电。

四、变、配电所内发生误操作的处理

变、配电所内一旦发生误操作,应针对不同情况按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若误拉或误碰断路器引起跳闸,对无并列关系的断路器可立即自行合上后再汇报领导;对有并列关系的断路器不可任意合闸,应汇报供电局,按调度员的通知处理。

2.若误合备用断路器,可立即拉闸再汇报领导。

3.若误拉或误合隔离刀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检查设备有无损坏后再汇报领导。

五、对变电所所用电的安全要求

1.为了提高变电所所用电的可靠性,35千伏及其以上变电所,凡是用交流电操作的,宜装两台所用变压器;一台装在10千伏母线上,另一台在35千伏进线上。一般变电所也可只装一台所用变压器。

2.当发生事故,正常照明电源被切断时,应急照明应能自动投入,改由蓄电池或其他完好独立的电流供电。

3.有两路进线的变、配电所,应装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以保证全所停电时的所用电源。

六、对配电装置的安全要求

配电装置,是指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气设备,它包括控制电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保护电器(熔断器、继电器和避雷器等)、测量电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表、电压表等)以及母线和载流导体等。

对配电装置一般有以下几项安全要求:

1.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和绝缘性能,动作灵敏,工作可靠性高。

2.在过负荷或短路时,能承受大电流所产生的机械应力和高温的作用,即能够满足动稳定度和热稳定度的要求。

3.由两路和两路以上电源供电时,各路电源主进线与联络开关之间应安装联锁装置(受供电部门调度者除外)。

4.10千伏室内成套设备的隔离开关和相应的断路器之间应装设联锁装置。

5.配电装置的相色排列应符合以下规定:

(1)同一配电装置内各回路和相序排列应一致。

(2)硬母线应涂色,其色分别为: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零线黑色。

(3)软母线应标明相别。

6.配电装置间隔内的导线布置,应留有悬挂临时接地线的位置,该处不应涂相色漆。

7.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导体、电器、构架的选择,应满足在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并不应危及人身安全和周围设备。

8.在积雪、覆冰严重地区,应采取措施防止冰雪引起事故。

9.在空气污秽地区,室外配电装置中的电气设备和绝缘子,应根据污秽情况采取加强外绝缘、防尘、防腐等措施,并应便于清扫。

10.周围环境温度低于绝缘油(或其他液态绝缘介质)、润滑油、仪表和继电器等的允许最低温度时,应在室外充油器的底部、操作箱内或配电装置室内装设电热装置。

七、对主变压器停送电的操作顺序的规定

主变压器停送电的操作顺序是:停电时先停负荷侧,后停电源侧,送电时与上述顺序相反,这是因为:

1.在多电源的情况下,先停负荷侧可有效地防止变压器反充电。如果先停电源侧,遇有故障时可能造成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延长故障切除时间,并可能扩大故障范围。

2.当负荷侧母线电压互感器还有低周减载装置而未装电流闭锁装置时,一旦先停电源侧,由于负荷中大型同步电动机的反馈,低周减载装置可能误动作。

3.从电源侧逐级向负荷侧送电,如有故障,便于硬定故障范围,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可避免故障扩大。

八、变压器采用的保护方式

大型变压器一般采用以下几种保护方式:

1.过电流保护

保护外部相间短路,并作为瓦斯保护和差动保护(或电流速断保护)的后备保护。

2.差动保护、电流速断保护

保护变压器绕组和引出线各相的相间短路、大接地电流系统的接地短路以及绕组匝间短路。

3.瓦斯保护

保护变压器内部短路和油面降低的故障。

4.零序电流保护

保护大接地电流系统的外部单相接地短路。

5.过负荷保护

过负荷保护,仅作用于信号。

九、变压器过电压的破坏方式及预防

1.变压器过电压的破坏方式有以下两种:

(1)击穿绕组之间、绕组与铁芯之间或绕组与油箱之间的绝缘,造成绕组短路或接地。

(2)在同一绕组内将匝间或段与段间的绝缘击穿,造成匝间短路。

2.预防

通常,大气过电压同时造成以上两种破坏。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常采用避雷器来保护变压器。

防止过电压损坏变压器的方法:在变压器中,除了应加强高压绕组对地的绝缘外,还应特别加强首端和末端附近两个匝间的绝缘,或者采用静电环和静电屏使绕组的第一匝和头几匝的电压分布均匀。对35千伏以上的变压器,还应尽量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来防止过电压造成损坏。

篇4:接地装置管理工作标准

一、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接地电阻的具体规定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接地性质和接地方式不同,所要求的接地电阻值也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接地电阻值应根据接地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当计算确有困难时,也可参照以下规定:

1.高压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

2.高压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5欧。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允许放宽到1欧,但应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3.6~10千伏高低压电气设备共用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电气设备的容量大于100千伏安时)和10欧(电器设备的容量为100千伏安及以下时)。

4.低压线路及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均应不超过4欧。零线的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100千伏安以上变压器供电时)和30欧(100千伏安及以下变压器供电时),并且重复接地点不应少于三处。

5.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工业电子设备和高压线路的保护网或保护线等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

6.在高土壤电阻地区,要达到规定的接地电阻值,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对于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电阻允许达到30欧;对于变电所允许达到15欧。在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中,变电所的接地电阻允许达到5欧。

二、接地网的布置的要求

对人工接地网的布置,一般有以下要求:

1.接地网的布置方式,应根据接地点土壤的电阻率来选择。通常电阻率越高,接地电流衰减越慢,电位分布越不易均匀。因此,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接地网的布置方式比较复杂(参见下表)。

土壤电阻率不同的地点接地网的布置方式

土壤电阻率(欧?米)接地网布置方式<300以垂直接地体为主的棒、带接地网300~500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棒、带接地网>500伸长形的带状接地网

2.接地体埋深不应小于0.5米,所有接地装置(明敷的除外)均应埋在当地冻土层以下。

3.当接地体埋设地点的土壤电阻率低于100欧?米且又潮湿(即土壤对接地装置有强烈腐蚀作用)时,接地导体表面应镀锌或适当增大其截面。

三、利用自然接地体注意事项

利用自然接地体应注意以下事项:

1.利用自然接地体时,除线路接地之外,一般电气设备的接地应至少用两根引出线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或接地干线)相连,引出线与自然接地体以及与接地网(或接地干线)的连接多为焊接。

2.利用地下金属管道作为自然接地体或者利用地上和地下金属管道作为自然接地线时,在管接头和接线盒处都要用跨接线连接,连接方法也是焊接。管径为40mm及以下时,跨接线可采用6mm圆钢;管径在50mm以上时,跨接线应采用100mm2的扁钢。

3.利用配线的钢管作为自然接地线时,其管壁厚度不得小于1.5mm。

4.利用建筑物、构筑物的金属构件作为接地线时,凡是用螺栓或铆钉连接的地点,必须用跨接线连接。这些金属构件作为接地干线使用时,跨接线应采用100mm2的扁钢;作为接地支线使用时,跨接线应采用48mm2的扁钢。在建筑物伸缩缝处,为了避免因建筑物下沉不均匀而造成接地线断开,也必须用跨接线跨过伸缩缝。这种跨接线可采用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绞线,连接方法是在钢绞线两端焊上平面接头,再用螺栓紧固。

5.利用电力电缆的铅包皮作为接地线时,铅包皮与接地体和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的连接可采用卡箍连接。连接前先刮去电缆铅包皮表面的锈层,再在卡箍与电缆包皮之间垫上2mm厚的铅带,然后进行紧固。卡箍、螺栓、螺母、垫圈等均应镀锌,以防锈蚀。

6.如果利用自然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要求、应再补装人工接地体,如果利用自然接地线不能满足规定要求,则应另装一根辅助接地线。

四、人工接地体的要求

1.人工接地体一般可采用各种钢材,如水平敷设圆钢、扁钢,垂直敷设的角钢、钢管、圆钢等。当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铜材或镀铜材料。

2.人工接地体不得涂漆。在有强烈腐蚀性的土壤中敷设人工接地体时,应根据土壤腐蚀的性质采取热镀锌、热镀锡等工艺对接地体进行防腐处理,也可适当加大接地体的截面。

3.人工接地体为钢导体时,其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均压的要求,敷设在地下的钢导体,其尺寸不得小于下列值:

圆钢直径,mm8

扁钢截面,mm248

扁钢厚度,mm4

角钢厚度,mm4

钢管管壁厚度,mm2.5

4.1000伏及以上电气设备的水平接地体,其截面必须满足热稳定度(允许发热温度400℃)的要求。

篇5:消防设备管理工作执行标准

一、全公司的烟感器每年由消防中心组织测检1~2次。

二、自动灭火喷淋管道污水,每年由消防中心和管工班组织排放检查一次。

三、每季度由消防中心或水泵班放水检查一次公司内地上消火栓。

四、消防水泵每半年由消防中心和水泵班手动或自动启动检查一次。

五、油库的灭火装置每半年由消防中心检查测压一次。

六、气站的电子鼻的信号每季度由液化站测试一次。

七、消防加压、送风、排烟风机,每月由工程部门启动运行测试检查一次。

八、消防总控制联动系统每年由消防中心和工程部及有关部门联合启动运行检查一次。

九、公司的各种电器设备,每年联合进行一次检查。

十、备用发电机,由工程部根据设备检查安排时间定期启动检查。

十一、油库的固定泡沫灭火装置,每隔一年至一年半由消防中心监督油库更换药剂一次。

十二、各部门的轻便手提式10升、推车式65~100升的泡沫灭火器,每年由消防中心监督各部门更换药剂一次,其他器材损坏的要及时更换。

十三、公司建筑物内凡存放有物品的地方,有人员活动的地方、公共场所、娱乐场所,楼层间、机房、电房、气站、油库、厨房、办公室等部位视不同情况配备轻便手提式灭火器材,由管辖部门负责维护保管及外表的清洁卫生,摆放消防器材的地方不得堆放杂物,改变消防器材摆放的位置时,要经消防中心同意,有意损坏消防器材要罚款,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责任。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