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事故紧急处理操作规程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液化气事故紧急处理操作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20-01-22

一、液化石油气外喷泄漏事故处理:液化石油气系统的管道、阀门、储存容器突然破裂而引起液化石油气大量喷出,但尚未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故蔓延。

1、现场人员必须冷静、沉着。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小组,由在场的最高安全生产负责人为总指挥,在场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2、现场人员立即进行分工,同时展开如下工作:(1)抢救事故受伤人员;(2)关闭上游阀门,切断气源;(3)报告上级有关领导,维修小组赶赴现场抢救;(4)向城市消防部门报警;(5)集中灭火器材,防止发生火灾事故;(6)设立临时警戒线,其中:①属于站内可切断气源的液化气喷出时,警戒线范围为距离围墙以外20米,属于管道漏气的,警戒线范围为距离事故点方圆20米。②属于不可切断气源(如容器破裂或与容器道接连接的管道、阀门破裂)液化石油气喷出时,警戒线范围为距离生产区围墙上风向以外60米,下风向500米,无风时为200米:③对警戒线内的一切火源,不直接用于事故抢修的电源采取紧急切断措施,命令所有非抢救人员离开警戒线范围,并随气体扩散情况做好扩大警戒线范围的准备。(7)所有抢救人员不允许在位于喷出口气流中作业,在进入有可能形成火灾区域内进行短时间抢修作业时,必须听从现场指挥命令。(8)在未形成火灾时,严禁一切车辆进入警戒线范围。抢救完毕后,现场必须严格检查,抢救人员方可撤离。

二、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处理:

1、发生事故时,立即组成有安全生产负责人为指挥的抢修小组,一切听从指挥:

2、指挥人员同时进行如下工作:(1)及时运出现场伤员进行抢救;(2)向市消防部门及上级有关部门及人员报警;(3)集中一切灭火设备进行灭火工作;(4)组织好现场警戒工作;(5)在上述抢救无效时,要密切注意相邻设施、设备的危险情况,必要时由现场指挥小组作出决定,命令现场所有人员离开,并通知波及区以内人员进行撤离;

3、事故后,立即派人保护现场,以便确认事故原因;

4、在发生上述事故时,对临阵脱逃、不听指挥者,事后必须追究其责任,严肃处理。

篇2:液化气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编制目的

为预防事故发生,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2危险性分析

2.1企业概况

公司名称:某液化气站。

部门地址:北京市×××××,占地面积:9996m2。

固定资产:220万元,公司人数:20人。

物质名称:液化石油气,年均充装量3000吨。

最大储存量:200吨,日均充装量:7吨(400瓶)。

设备设施:有100m3储罐4个,20m3储罐1个,

管线370米,各类阀门22个。

生产工艺流程:液化石油气槽车进厂→卸车台→贮罐→充装→出站

储罐位置图(略),充装区位置图(略)。

2.2危险性分析

2.2.1液化石油气的理化特性

(1)液化石油气组成:

液化气主要成分含有丙烷、丙烯、丁烷、异丁烷、丁烯、异丁烯等低分子类,而一般经过处理的民用液化气主要成分有:丙烷、正丁烷及异丁烷等,无色气体或黄柠色油状液体、特殊臭味。

(2)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常压下为气态,具有气体性质,经过降温和加压处理后成为液态,密度增大。闪点为-74℃,引燃温度为426~537℃,爆炸极限为5%~9.65%。液态的液化气挥发性较强,有液态挥发成气体时,其体积扩大250~300倍,其热值大,最高燃烧温度可达1900℃,体积膨胀系数约为水的10~16倍,相对密度为空气的1.56倍,易在低洼处沉积。

2.2.2危险源及危害

液化气站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危害为:

表1危险源及危害表

生产工艺流程:液化石油气槽车进厂→卸车台→贮罐→充装→气瓶发放危险源危害(1)储罐、设施、输送气管、各类阀门、连接法兰等出现破裂、损坏、液化石油气泄漏。气体泄漏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燃烧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2)设备、设施操作和维护维修时,违章作业。(3)雷电侵害。

3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指挥部组成人员和职责

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和相应的事故抢险组。指挥部由总指挥、副总指挥总指挥和联络员组成。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

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3)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发布抢险救援命令,对特殊情况进行紧急决断,协调副总指挥工作内容,向上级领导汇报事故及处理情况。

副总指挥一:负责协助总指挥作好抢险现场救灾工作的紧急组织,具体负责抢险队的指挥,向总指挥汇报情况,落实总指挥发布的抢险命令。

副总指挥二:负责指挥技术人员,对抢险、抢修作业根据技术规范和工艺情况,提供准确可行的抢险方案,并随时向总指挥汇报情况。负责义务消防经警人员的安排和现场保卫及周边警戒的工作,布置善后的现场保护,维护工作秩序,防止意外破坏情况发生。

副总指挥三:负责组织运输抢险队,准备好人员和车辆,随时准备按指挥命令行动。负责预备队的组织及材料,膳食等后勤保障,随时准备被充抢险队伍。

联络员:负责抢修队的组织及现场抢救、指挥,随时向安全、生产副指挥汇报。负责按指挥部命令进行上、下级的联系和各抢险队间的联系,做好抢险工作记录。协助检查预案执行情况,根据现场技术人员的意见,随时向指挥部汇报。接等有关部门人员的询问。

3.2抢险组职责

(1)消防队听到报警后,立即到达着火地点,迅速就近接通水源或提起灭火器听命令灭火。做到迅速、准确、有效。一切行动听指挥,随时向指挥人员汇报灭火情况,注意现场保护。

(2)抢修队在听到报警后,按照《抢险队安全管理规定》有关条款,各就各位按照指挥部命令及抢修方案立即投入设备及管线的抢修。一组负责抢修破损的管线或截门:二组负责泄漏点的堵漏及其点火炬的抢修所需工具材料等;三组负责将抢修专用工具运到现场并提供抢修所需工具材料等。抢修中必须注意安全,及时向指挥人员汇报情况。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在现场停留观看。

(3)运输队在报警后要迅速按预定集合待命,接到指挥部命令后,立即投入抢救人员及财产的运输。随时向指挥人员汇报情况,做好待命抢险准备。

(4)后期组在报警后,组织预备队在指定地点待命,同时为抢险队做好材料、膳食和医疗等各项准备工作,做好抢险准备(预备队)。

(5)保卫组听到报警后按保卫预案到达指定地点负责警戒。当发生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时,应随时监测浓度及其范围,根据扩散情况布置警戒,并通知附近机关团体禁止用电、用火切断交通等。

4预防与预警

对所辖区的液化石油气储罐、液化石油气钢瓶等油气储运设施设立符合政府令和行业规范的监测控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对泄漏区域实施不间断进行定点与不定点的检测,随时掌握泄漏区域浓度和扩散范围,恰当地划定警戒区,警戒区内禁绝烟火,不得使用非防爆电器,不准使用手机和对讲机。

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油气泄漏事故,建立预测预警机制,进行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5应急响应

5.1事故报警

(1)发生油气泄漏事故时,第一发现人立即就近按下火警按钮报警,然后再向消防值班人员说明事故情况,目前应急救援处理情况及需要提供的救援帮助等。

(2)消防值班人员根据事故灾情严重程度,决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如需要外援,应拨打119,请求外援。

(3)报完火警后,消防值班人员立即通过电话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报告事故情况。报完警后,消防值班人员指挥有关人员到路口迎车,指引事故地点。

(4)事故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事故应急指挥部和事故抢险组所有人员到达事故现场。

5.2处理措施

(1)报警(119、120等),并视泄漏量情况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2)建立警戒区。在指定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3)消除所有火种。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4)控制泄漏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容器,避免液体漏出。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5)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导入紧急事故罐,或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

(6)罐体掩护。从安全距离,利用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或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7)控制蒸气云。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8)现场监测。随时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视检测警戒区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注意事项: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警戒区直至油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25%以下方可撤除。

6应急结束

事故得到控制,事故再次发生得隐患消除后,应急结束后。消防工作办公室负责对事故进行总结,对值班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归档,并起草上报材料。

按照有关规定,有公司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上报。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1通讯与信息保障

消防工作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经理、副经理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手机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7.2物资保障

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台帐,保障应急救援物质管用有效。

7.3应急队伍保障

消防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组要加强训练,针对模拟事故进行应急演练,并加强救援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定期演练制度,实战性的综合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确保救援队伍能适应急抢险救援的需要。

与临近消防队,定期开展各专业联防活动,需要时通过消防值班室电话联系,充分发挥联防力量。

8附则

8.1培训和演练

每月对所有职工进行1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熟悉应急预案和所有消防设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8.2预案修订

根据场所变化和演练评估结果,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并组织学习。

篇3: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一、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定义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的一般处置程序

1、漏气处理

钢瓶漏气应及时设法拧紧气嘴,罐体或槽车泄漏实施堵漏,氨瓶漏气应浸入水中,其他剧毒气体漏气应浸入石灰水或水中,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2、着火处理

当漏出的气体着火时,如有可能,应将毗邻的气瓶移至安全距离以外,并设法阻止泄漏。必须注意,若漏出的气体已着火,不得在气体停止逸漏之前将火扑灭,否则可燃气体就会聚集,从而形成爆炸性或毒性和窒息性混合气体,因此,在停止泄漏之前应先对容器进行冷却,在能够设法停止逸漏时将火扑灭。

当泄漏着火的气瓶是在地面上,且有利于气体的安全消散时,可用正常的方法将火扑灭;否则,应大量喷水冷却,防止气瓶的内压力升高。

当其他物质着火威胁气瓶的安全时,应用大量水喷洒气瓶,使其保持冷却,如有可能,应将气瓶从火场或危险区移走;对已受热的乙炔瓶,即使在冷却之后,也有可能发生爆炸,故应长时间冷却至环境温度时的允许压力,且不再升高时为止。

篇4:液化气槽车事故预防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又名液经石油气,简称LPG)供应不断增加,许多城市已形成了完整的供应系统(一般采用管道、火车槽车、汽车槽车、槽船等四种输送方式),负责对民用、中小型工业及商业等使用液化气的用户供应。

?本文根据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和火灾特点结合工作实践就液化石油气槽车的事故现场处置进行讨论。

一、液化石油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1.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

液化石油气: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主要用作化工原料和燃料,它是以凝析气田气、石油伴生气或炼厂气为原料,经加工而得的可燃物,是饱和与不饱和的烃类混合物。主要组分: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碳三、碳四及少量的碳二、碳五物质。

丙烷的爆炸临界温度>96.7度,丁烷>152度,如果罐体的温度超过气体的临界温度,罐体有可能会爆炸。

如果罐体发生爆炸,其产生的火球直径可以达到200米以上,碎片产生的冲击波能达到1200米,其火球中心温度可以达到2100度。

液化气在气液共存时的蒸气压叫饱和蒸气压,容器所能允许的饱和蒸汽压一般是按6O℃的条件设计,若超过此温度,就会有爆炸危险,在常温下液态的液化石油气极易挥发,体积能迅速扩大250倍,爆炸浓度极限为2%--10%,1升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2%时,能形成体积为12.5立方米的爆炸性混合物。

2.液化石油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的最大危险是易燃、易爆。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液化石油气燃烧热值高达105000千焦/立方米,火焰温度高达2100摄氏度。爆炸时速度快,冲击波威力大,破坏性强。可以达到2000-3000米每秒。

当储罐发生物料泄漏时,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当这种混合气体中物料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时,一旦给以大于该物料的最小点火能的能量时,就会引起爆炸;而当混合气体中物料的浓度大于爆炸极限时,如给予点火能量,就会引发火灾,液化石油气的点火能量是如此的小,以至于一根铁钉从一米高的位置自由落下,碰在水泥地面上,就足以引爆。

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伤害模型有二种:

1.蒸气云爆炸

泄漏到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的云状混合物,当液化石油气浓度处在爆炸范围时,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现象,称为蒸气云爆炸,其主要的破坏作用是冲击波引起的超压、冲击破坏。

其爆炸当量为WTNT=1.8aWfQf/QTNT

式中:1.8为地面爆炸系数

a=0.04为蒸气云当量系数

Wf为可燃物的质量

Qf=41868kj/kg为可燃物爆热

QTNT=4180kj/kg为TNT爆热

当100立方米的丁烷或丙烷全部气化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其爆炸相当于36吨TNT当量,爆炸火球温度2100℃。

其伤害范围:

死亡半径51m、重伤半径99m、轻伤半径145m、财产损失半径63m。

4月27日上午8时许,位于余杭临平镇临平山对面的一气体供应站内的一辆液化气槽车突然发生爆炸起火,如果这30T液化气按照1升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2%时,能形成体积为12.5立方米的爆炸性混合物计算,将形成37.5万立方米的爆炸性混合物。再按当100m3的液化气全部气化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其爆炸相当于36吨TNT当量计算。30T液化气其爆炸相当于22吨TNT。

2.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

过热液态压缩气体瞬间气化而发生的爆炸现象,称之为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它能产生巨大的火球,其主要危害是热辐射.

当100m3的丁烷或丙烷液体扩展为蒸汽云爆炸时

火球半径为92m、火球持续时间为17s

从以上伤害模型计算出的结论来看,液化石油气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其破坏力极大,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从实际发生的石油液化气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来看更是如此。例如:1998年西安煤气公司400立方米液化气储罐火灾爆炸事故造成死亡11人、受伤30人、直接经济损失477万元。

除了以上危害以外,还有高温幅射,霜害(气化、结冰,可以达到零下21度,再一个就是造成缺氧。)

二、液化石油气槽车的基本构造(图片说明)

液化石油气运输车有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两种。液化石油气槽车由汽车底盘和罐体两大部分构成,在罐体内外有安全阀(罐体顶部)、阀门箱、紧急切断装置、温度计、压力表、装卸阀门、人孔、液位计、导静电接电装置等主要部件。

三、当前液化石油气槽车的主要种类

其中汽车槽车跑气着火事故较多。当前国内液化石油气槽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带泵的(槽车自身带有屏蔽泵,需要外用电源,一般没有增压设备的地方要用到屏蔽泵如加气站。原理:相当于抬泵原理,将液相液化石油气通过屏蔽泵直接输出);一种是不带泵的,利用单位内部的增压泵房)。带泵与不带泵不同之处,带泵槽车就是多了一个屏蔽泵,而且液相快速接头有两个,进料与出料分离;不带泵的进料与出料是合用一个液相快速接头。

(一)带泵(图片说明)

(二)不带泵(图片说明)

四、液化石油气槽车的工作原理

不管带泵的,不带泵的,原理一样,都是开启增压泵,将气相液化石油气通过气相软管输送到槽车内来增加槽车罐体内的压力,通过压差,将液相液化石油气通过液相软管输送到厂区储罐。装料刚好相反,通过降低罐体内的压力,把液相液化石油气通过液相软管输送到槽车储罐内。

五、液化石油气槽车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及原因分析

(一)气、液相软管

气相软管直径25MM(1寸)、也有50MM(2寸),液相软管50MM(2寸),快式接口处软管容易老化,在卸料时达到6-8公斤压力时,容易造成接口脱落,发生泄漏。1月22日上海松江日光铜业液化气槽车发生泄漏爆炸起火,就是由于气相软管接口处脱落,造成泄漏。

(二)阀门

阀门是液化石油气工艺装置中最重要的控制部件,由于阀门频繁的开启,关闭使阀门的密封填料磨损、老化,产生泄漏。液化石油气中带有的杂质会卡在阀门的密封面上,造成阀门损坏。液化石油气中的游离水会沉降在储罐的底部,在冬季,如未及时脱水,就会冻坏阀门。

(三)法兰连接密封面

法兰连接所采用的垫片通常是非金属材料,在高温、低温、高压等恶劣工况下容易老化,导至物料泄漏。

(四)压力表

爆炸燃烧后,压力表极易损坏,发生泄漏,而且这根管路是根支路,不受紧急切断阀的控制,必须关闭槽车底部的针形阀。1.22松江日光铜业液化气槽车发生泄漏,最后关闭的就是针形阀。

(五)安全阀(槽车顶部)

目前,国内都采用内置式安全阀,一般槽车安全阀的设计压力为18公斤,罐体内压力超过18公斤,开始冲阀,0-5秒后自行关闭,也有情况不能关闭。容易产生三种情况,一种是安全阀内弹簧,由于冬天结冰、杂物堵塞等其它原因,弹簧压不下去,不能复位,发生泄漏。2005年2月9日,青浦一液化气槽车就由于安全阀弹簧发生泄漏。另一种是由于槽车发生爆炸燃烧,罐内液体压力过大,彻底冲掉安全阀。第三种就是安全阀部件损坏,或外部原因如交通事故等。20**年7月15日,绵阳消防支队处置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事故,就是由于槽车顶部安全阀被撞。强行堵漏成功。

(六)罐体

液化石油气通常储存在罐体中。罐体长期工作在高压、温差变化、和带有腐蚀性的工作介质中。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硫、氧会对罐体产生腐蚀;焊接材料、焊接质量不好、施工安装、热处理不到位会使焊缝在应力的作用下开裂;罐体超装、超压会使金属疲劳,强度下降。正是由于这些隐患的存在,使罐体在各种不利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破裂。

六、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救援手段

液化石油气的大量泄漏,在没有遇明火点燃时,具有潜伏的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处理这类事故,对消防员来说,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困难的火灾防御和救援排险行动。原则上的要求是,在掌握液化石油气的液漏情况及风向、风速、地形善、周围环境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排险措施,确保行动中的万无一失,干净彻底不留隐患的消除险情。其具体救援的方法手段是:

(一)设定警戒区

1.测定警戒范围。

(1)仪器测定。测定爆炸浓度极限的方法是,用测爆仪测定气云区的大致极限,测定时取值就以爆炸浓度下限的1/2为准。即把测爆仪指针调节在0.75%(液化气爆炸浓度下限为1.5%),超过0.75%为不安全,低于0.75%是安全的,据此确定警戒区边缘。

(2)观察确定。根据液化气泄漏由液相变为气相要吸收大量热量的特性,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形成大面积的蒸气云带,管壁、草地、树木附着一层冰或水珠以及地面飘移的白雾等确定警戒边缘区域,一般这种气云离地面约4-5M高,有时可达10M高。因此,对于上述迹象只能作为划分警戒区域的参考,警戒区的规划至少要在蒸气云的50M以外,下风向还要远些。

2.设置警戒标志。测定警戒范围要与调协警戒标志同时进行。由内向外逐一测试,特别是对地下沟槽、坑道、地下室及低洼地带要重点测试,并在危险区界和地点设置“禁止入内”、“此处危险”等标志牌,也可用黄、红旗代替,标志要醒目,夜间要有显示,便于来往行人观察。

3.设立警戒岗哨。消防队与公安交通、派出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断通往危险区的一切交通,并在所有路口设立固定岗哨,无关人员一律不准入内,同时还要高有流动哨,密切注意危险区有关人员的行动,并随时注意风向的变化,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二)消除火种,疏散群众

液化气发生泄漏后,为防止事故灾害扩大,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消除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种,积极组织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

1.消除火种。消除火种包括一切明火、电火、静电火花、撞击磨擦火花,其具体作法是:(1)发出危险警报,动员群众熄火;(2)切断电源;(3)禁止车辆通行;(4)控制火险。凡进入危险区域的人员,不准使用扩音器、手电筒;不准用无线电台;不准穿钉鞋和绦纶织物;不准随意扔、踢石块等,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2.疏散群众。(1)建立安全区。要在地势较高的上风方向建立安全区,以方便群众暂时避难。(2)确定疏散路线,以防止群众惊慌失措在危险区域内盲目行动,造成混乱。(3)有效组织疏散。要组织群众扶老携幼,照顾伤病人员,安抚群众不要慌乱,动员群众不要携带金属物品,不穿带钉鞋,使群众的疏散有组织,有秩序,安全可靠的进行。

(三)采取措施,制止泄漏

1.关阀断源。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后且阀门尚未损坏,可采取关闭输送物料管道阀门,断绝物料源的措施,制止泄漏。关闭管道阀门时,必须设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

2.器具堵漏

(1)管道泄漏或罐体孔洞型泄漏,就使用专用的管道内封式、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进行堵漏,或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拧,或利用木楔、硬质橡胶塞封堵。

(2)法兰泄漏。因螺栓松动引起法兰泄漏时,可使用无火花工具,紧固螺栓,制止泄漏;若法兰垫圈老化导致泄漏,可利用专用法兰夹具夹卡法兰,并高压注射密封胶堵漏。

(3)罐体撕裂泄漏。由于罐壁脆裂或外力作用造成罐体撕裂,其泄漏往往呈喷射状,流速快,泄漏量大,制止这种泄漏可利用专用的捆绑紧固和空心橡胶塞加压充气器具塞堵的措施;不能制止泄漏时,可采取疏导的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或储罐。

3.注水排险。根据液化石油气罐体的泄漏部位等情况,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时,可通过排污阀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造成罐内底部水垫层,配合堵漏,缓解险情。

4.冻结制漏。法兰盘漏液化气,可采用冻结制漏法制漏,即用麻袋片等织物强行包裹法兰盘泄漏处,然后浇水使其冻冰,从而制止泄漏。对于液相管道裂口也可用此法,但此法主要应用于寒冷季节。

5.引火点燃。采用点燃措施,应具备安全条件和严密的防范措施,必须周全考虑,谨慎进行。

(1)点火原则。根据现场情况,在无法有效实施堵漏,不点燃必定会带来更严重的灾难性后果,而点燃则导致稳定燃烧、危害程度减少的情况下,可主动实施点燃措施,但现场气体扩散已达到一定范围,点燃很可能造成大能量爆燃,产生巨大冲击波,危及气体储罐,千百万难以预料后果的,禁止采取点燃措施。

(2)点燃准备。主动点燃泄漏火炬,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措施:一是担任掩护和防护的喷雾水枪到达指定位置。二是泄漏点周边地区经检测没有达到爆炸性混合气体浓度。三是使用安全的点火工具,并按正确的战术行动操作。

(3)点燃时机。点燃泄漏火炬,一般要把握两种时机:一是在罐顶开口泄漏,一是无法实施堵漏,而气体泄漏的范围和浓度有限,同时,又有喷雾水枪稀释掩护以及各种防护措施准备就绪的情况下,用点火杆点燃。二是罐顶爆裂已经形成稳定燃烧,罐体被冷却保护后罐内气压减少,火焰被风吹灭,或被冷却水流打灭,但还有气体扩散出来,如不再次点燃,仍能造成危害,此时在继续冷却的同时,应予果断点燃。

(四)驱散气云,消除隐患

1.水雾驱散法。采用此法时,喷雾水枪要由下向上驱散蒸气云,同时还要注意用水稀释阴沟、下水道、电缆沟内滞留的蒸气云。

2.泡沫覆盖法。液化气若成液态顺地面流动时,最好采用中倍数泡沫覆盖,以减少其蒸发速度,缩小气云的范围。

3.送风驱散法。

七、液化石油气槽车火灾扑救

纵观液化石油气槽车火灾事故,可以总结出三个原因:一是槽车胶管破裂跑气着火;二是槽车安全阀折断跑气着火;三是槽车罐体破裂跑气着火。汽车和火车液化石油气槽车在行驶途中发生意外事故,一般情况下槽罐本身破裂的情况比较少,多半是槽罐开口、槽罐附件上的管道、法兰、液位计等处泄漏,事故可以造成泄漏起火和泄漏不起火两种。

扑救槽车火灾,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可采取切断气源控制着火或跑气;二是利用其他方法控制气源着火或跑气。

(一)槽车胶管破裂跑气或着火

胶管破裂大跑气,可迅速关闭阀门或截门,熄灭一切火种(包括汽车熄火),用大水流水枪驱散液化气体,使区域内的液化气浓度降到最低限度,消除爆炸危险。

(二)槽车安全阀折断跑气或着火

安全阀折断跑气着火,首先要清除周围一切火种、热源。根据当时风向、风速、风力,在下风向划出警戒线,设员警戒,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严禁火种进入气体扩散区,备好抢险工具。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采取灭火、分散燃烧、堵漏、驱散等战术技术措施,扑灭火势,消除爆炸危险。

(三)槽车罐体破裂着火

槽车罐体破裂的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由于罐体使用期限过长,耐压强度降低;二是由于罐内液化气充装过量;三是事故中遭受外力撞击。

如果由于槽车罐体破裂跑气(液)着火,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在市区如果罐体破裂,较长时间跑气,遇明火发生爆炸,必然造成周围建筑、地下设施、地沟等大面积的燃烧。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扑救建筑和地下设施火灾方面,同时部署部分力量控制槽车火势,加强对罐体及汽车油箱等部位的保护性冷却。扑救中千万不能将气火扑灭,如果不慎熄灭也应重新点燃,保证其稳定燃烧。

2.在槽车火势没有蔓延的情况下,可用水枪冷却罐体和汽车油箱,让槽车罐内液化石油气以稳定燃烧方式自行燃尽。有效地制止突发必事故的发生。

(四)在市郊因交通事故而导致槽车掀翻或摔落河沟山谷时导致泄漏或着火。

1.如关阀止漏条件具备,关阀止漏即可熄灭火势,然后再起吊转移。如泄漏口位置于下部,根本无法实施关阀止漏,一般以抽提转输为主,但要控制好泄漏气体的流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待剩量较少时,再起吊,在起吊、止漏期间必须保持全掩没冷却水雾保护,防止起吊、止漏作业中发生意外。泄漏量较小,应在水雾掩护下实施关阀止漏、起吊、转移。

2.事故造成泄漏并起火,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安全,但也不排除槽罐在大火的烘烤下内部压力剧增而发生爆炸。槽罐爆炸的基本特征是:(1)安全阀喷出的火焰由红变白;(2)声音由响变尖;(3)罐体颤抖。此时指挥员应当机立断,果断、迅速、徒手撤离。消防队到场后,一定要注意安全阀动作情况,如安全阀开始泄压,同时燃烧,表明燃烧热量作用于槽车本体,应加大冷却水量,然后再根据泄漏口情况适时灭火、关阀止漏、起吊和转移。

八、行动要求

1.途中观风向,从上风方向接近。

2.指挥部的设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与泄漏区域保持适当距离,并设在上风方向。

3.加强统一指挥,发挥公安、交通、医疗、环保、电力、自来水等部门的社会联动作用,协同配合。

4.严禁处置人员在泄漏区域的下水延待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滞留,以防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5.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要严防引发爆炸,当遇有紧急情况危及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撤离命令。

6.按上级指示,确定新闻发布内容。

?

篇5:压缩或液化气体泄露火灾事故处置方案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通过被贮存在不同的容器内,或通过管道输送。其中贮存在较小钢瓶内的气体压力较高,受热或受火焰熏烤容易发生爆裂。气体泄漏后遇火源已形成稳定燃烧时,其发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险性与可燃气体泄漏未燃时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极易造成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等伤害。

事故的特点

1.1爆炸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极易造成可燃性气体爆炸,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中毒和窒息

中毒和窒息是因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而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引起的,多发生在空间相对封闭的车间、仓库、储液罐等。

1.3灼烫

灼烫是指因火灾造成的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物质灼伤。

?1.4其他伤害

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中还存在物体打击、高出坠落、坍塌等伤害。

2、事故的危险性、危害性

2.1易燃烧爆炸

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品名表》中列举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超过半数是易燃气体,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易燃气体与易燃液体、固体相比,更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一燃即尽。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爆炸极限的范围分别为:4.1%~74.2%、12.5%~74%、5.3%~15%。同时,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受热或在火场上受热辐射时还易发生物理性爆炸。

2.2扩散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气体的扩散性受比重影响: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的气体扩散后,往往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着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掌握气体的比重及其扩散性,对指导消防监督检查,评定火灾危险性大小,确定防火间距,选择通风口的位置都有实际意义。

2.3可缩性和膨胀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热胀冷缩比液体、固体大得多,其体积随温度升降而胀缩。因此容器(钢瓶)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火、防晒、隔热,在向容器(钢瓶)内充装气体时,要注意极限温度压力,严格控制充装,防止超装、超温、超压造成事故。

2.4静电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由于强烈的摩擦作用,会产生静电。带电性也是评定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危险性的参数之一,掌握其带电性有助于在实际消防监督检查中,指导检查设备接地、流速控制等防范措施是否落实。

2.5腐蚀毒害性

主要是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如氢、氨、硫化氢等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漏气。对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以防万一。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了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

2.6窒息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都有一定的窒息性(氧气和压缩空气除外)。易燃易爆性和毒害性易引起注意,而窒息性往往被忽视,尤其是那些不燃无毒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氦、氩等惰性气体,一旦发生泄漏,均能使人窒息死亡。

2.7氧化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氧化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确列为助燃气体的,如:氧气、压缩空气、一氧化二氮;一种是列为有毒气体,本身不燃,但氧化性很强,与可燃气体混合后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气体,如氯气与乙炔混合即可爆炸,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可爆炸,氟气遇氢气即爆炸,油脂接触氧气能自燃,铁在氧气、氯气中也能燃烧。因此,在消防监督中不能忽视气体的氧化性,尤其是列为有毒气体的氯气、氟气,除了注意其毒害性外,还应注意其氧化性,在储存、运输和使用中要与其它可燃气体分开。

事故处置的有效方法或一般措施

①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③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④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⑤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闭阀门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囊塞、黏合剂、弯管工具等)。

⑥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冷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⑦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问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潜伏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⑨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⑩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无效,一时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

4、事故处置的物资与装备(设备、设施、材料、防护器材等)

①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囊塞、黏合剂、弯管工具等)

②长点火棒

③高压水枪、水管

④罐体周围要有坚实的掩蔽体

5、避免事故扩大化的措施

在进行现场救护前,应对现场进行评估,如若有再次发生爆炸时,应先进行排爆,有建筑物再次坍塌危险时,应先进行支护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以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在自救或互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同时要采取防止现场条件恶化和保障抢险人员的安全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衍生事故的发生,避免自救和互救的不协调。要注意观察风向、地形,从上风或侧上风接近泄漏点。在若无法有效控制火灾事故,抢险人员需立刻撤离现场等待外部专业救援机构救援。

6、其他针对性的措施

1)气瓶泄漏(不着火)事故

气瓶的泄漏一般发生在瓶阀与气瓶的连接螺纹处或瓶阀关闭不严时在接口处的喷射泄漏。处理方法是严格隔绝火源火种,在可能扩散的区域范围内疏散人员,不能随意开非防爆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可将泄漏气瓶转移到通风、空旷场所。若是瓶阀未关闭严禁,关闭严密即可。

2)气瓶泄漏着火事故

因瓶阀关不严,火焰沿瓶阀向外喷射,可戴手套迅速关闭瓶阀即可灭火。若是瓶阀关不上或沿瓶阀接口螺纹向外呈横向或纵向喷射火焰时,应立即用水冷却事故瓶或周围受其烘烤气瓶,使其降温,避免爆炸,有可能的条件下,抢险队员穿戴好保护用品的情况下,把事故气瓶转移到安全地点(通风、空旷、周围无易燃物),继续冷却瓶体同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周围未做好防火措施时,切不可灭火,以免大量气体外溢引起爆炸。可在确保其不爆炸的前提下,让其自行燃烧,直至烧近熄灭。

若周围气瓶较多要先冷却周围受火焰烘烤的气瓶及事故气瓶,以免发生连环爆炸。

3)气瓶爆炸事故

气瓶着火后,由于受高温烘烤,内压增加,当压力超过其最大工作压力(设计压力)后,即可能发生爆炸。爆炸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爆炸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且破坏威力巨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指挥部其他成员及事故抢险各专业人员应闻讯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引发继发火灾的要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119),造成人员伤亡的,医疗救护组立即进行紧急救护。并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公安部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