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柱剪力墙模板支撑技术交底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框架梁柱剪力墙模板支撑技术交底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31

施工内容:框架梁、柱、剪力墙模板支撑一、施工准备1、材料与主要机具:(1)框架梁、柱及地下室外墙模板采用木模板;(2)连接件:对拉螺栓、紧固螺栓等、电梯井模板底座。(3)支承件:柱箍、钢管支柱、钢斜撑。(4)钢模板及配件应严格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经修理后的模板也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5)锯、扳手、打眼电钻、线坠、撬棍等。2、作业条件:(1)模板制作: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及间距,梁板支撑间距,模板组装形式,连接节点大样。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数量。(2)模板拼装后进行编号,并涂刷脱模剂,分规格堆放;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标高控制线,检查并校正,柱子用的地锚已预埋好;柱子、墙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钢筋保护层垫块已绑好,并办完隐检手续。二、操作工艺1、安装柱模板:(1)工艺流程:弹柱位置→安装柱模板→安柱箍→安装支撑办预检。(2)弹出柱的边线及控制线。按照柱边线,在柱四边离地10cm处的主筋上焊接十字模板顶撑筋。(3)模板安装前,将根部杂物清理干净。(4)安装柱模板:通排柱,先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各柱。柱模板采用木模,墙包柱的模板制作成三面一体的模板,就位后先用铅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用钢管做背楞(间距500)、穿墙螺栓把两侧模板连接牢固。(5)安装柱模板支撑,把支撑与脚手架连接起来,使模板牢固稳定。(6)模板制做高度为梁底标高加3cm。(7)办理柱模预检。2.安装剪力墙模板:(1)工艺流程:弹线→安门洞口模板→安一侧模板→安另一侧模板调整固定→办预检;(2)清扫墙内杂物;(3)按位置线安装门洞模板;(4)按照模板编号、模板控制线将模板准确就位,用穿墙螺栓把两侧模板连接,用钢管支撑加固;(5)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是否垂直、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合格后办完预检手续。3、安装梁模板:(1)工艺流程:搭设满堂红脚手架→弹线→调整标高→安装梁底模→绑梁钢筋→安装侧模→办预检;(2)柱子拆模后在砼上弹出梁边线、梁底水平标高线;(3)搭设满堂红脚手架,立杆采用4m钢管,间距1m,下垫U托,在梁的位置两侧布置立杆;(4)按照梁底水平标高线减梁底模高度为底模水平钢管支撑的上皮标高;(5)在水平钢管上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直,梁底板应起拱,当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时,梁底板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6)绑扎梁钢筋,经检查合格后做隐检,并把梁底清理干净,安装侧模板,放置模板限位筋,然后把两侧模板用钢管(间距1m)卡牢。(7)安装后校正梁边线、标高、断面尺寸。将梁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合格后办预检。4、安装楼板模板:(1)工艺流程:支立柱→安大小龙骨→铺模板→校正标高→加立杆的水平拉杆→办预检;(2)支柱(为满堂红脚手架)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3)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龙骨和支柱,临时固定,再安第二排龙骨和支柱,依次逐排安装,支柱与龙骨间距应根据模板设计规定。一般支柱间距为800----1200,主龙骨间距为1000,次龙骨间距为300;(4)调节U托的高度,将主龙骨找平,然后安装四周边方(木方上粘贴海绵条紧贴墙体)和次龙骨;(5)铺设面板(竹胶板),拼缝不大于1.5mm;(6)支柱之间应加水平拉杆。离地面20cm处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5m左右一道,并应经常检查,保证完整牢固;(7)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办预检。5、模板拆除:(1)柱子模板拆除:先拆掉柱支撑,卸掉柱箍,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2)墙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等附件,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其模板离开墙体,即可把模板吊运走;(3)楼板、梁模板拆除:应先拆梁侧模,再拆除楼板模板,拆楼板先拆掉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支柱,每根龙骨留1----2根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其龙骨自由坠落。用钩子将模板钩下,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模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4)侧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楞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方可拆除。板与梁拆模强度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5)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连物,涂刷脱模剂,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收集管理;(6)拆模时严禁模板直接从高处往下扔,以防止模板变形和损坏。三、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冻胀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2、基本项目:模板接缝不应漏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清理干净并涂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槎处。四、成品保护1、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2、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楞角。3、拆下的模板,如发现模板不平时或肋边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4、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补涂刷防锈剂。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柱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截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柱身扭曲。防止办法是:支模前按图纸弹位置线,校正钢筋位置,支柱前柱子应做小方盘模板,保证底部位置准确,根据柱子截面尺寸及高度,设计好柱箍尺寸及间距,柱四角做好支撑及拉杆。2、板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侧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偏大,板中部下挠。防止办法是:梁、板模板应通过设计确定龙骨、支柱的尺寸及间距,使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防止浇混凝土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的底部应支在坚实地面上,垫通长脚手板,防止支柱下沉,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防止挠度过大。梁模板上口应有拉杆锁紧,防止上口变形。3、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墙体混凝土厚薄不一致。截面尺寸不准确。拼接不严,缝子过大造成跑浆。模板应根据墙高度和厚度通过设计,确定纵横龙骨的尺寸及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角模的形式,模板上口应设拉结,防止上口尺寸偏大。六.质量记录1、模板分项工程预检记录。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七.安全技术交底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2、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3、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顶撑要垂直,底端平整坚实,并加垫木,木楔要钉牢并用拉杆拉牢。4、起吊模板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骨架降落到离地1米以内始准靠近,就位支撑好方可摘钩。5、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完工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6、需用电动工具时,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带好防护用品。7、不得带病作业,施工不准喝酒、打闹、吸烟。8、模板未支牢固不准离开,如离开得有专人看护。9、信号工必须持证上岗,上下协调不准吊装易散物品,不违章操作,不听违章指挥。10、吊装模板时,卡环与大模吊环连接准确,销子拧牢,大模上不准夹带其他物品。11、现场用火须取得用火证,方可用火。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根据主体工程的结构体系、荷载大小、合同工期及模板的周转情况等,综合考虑承包单位所选择的模板和支撑系统是否合理,提出审核意见,审核中要重点审定。1、对进场模板规格、质量进行检查。2、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模板隔离剂(脱模剂)的有关资料。3、墙、柱支模前应先在基底弹线,以校正钢筋位置,并为合模后检查位置提供准确的依据。4、为防止胀模、跑模、错位,造成结构断面尺寸超差、位置偏离、漏浆造成蜂窝、麻面、模板支撑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案规定。5、对模板拼缝、节点位置、模板支搭及加固情况,应认真检查,防止漏浆及缩颈现象。6、梁、板底模当跨度≥4m时应起拱,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一般起拱设计宜为1/10~3/10。7、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标高、尺寸应复核;预埋件固定方法应可靠,防止位移。8、模板在下列情况下要开洞:一次支模过高,浇捣困难;有大的预留洞口,洞口下难以浇筑;有暗梁或梁穿过;钢筋密集,下部不易浇筑。9、合模前钢筋隐检已合格,模内已清理干净,应剔凿部位已剔凿合格;合模后核验模板位置尺寸及钢筋位置,垫块位置与数量,符合要求才能浇筑混凝土。10、模板涂刷隔离剂时,应清除模板表面的尘土和混凝土残留物,再涂刷,涂刷应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11、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拆模控制:(1)整体式结构承重模板,应控制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达到下表规定的强度时方可除: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2)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其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3)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暂停拆除,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4)大模板墙体施工,在常温下墙体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2Mpa。

篇2:格构柱制作吊装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本工程地下二层区域支撑立柱以及1#楼西侧和2#楼北侧塔吊基础采用钢格构柱插入钻孔灌注桩的形式,其中立柱24根,塔吊基础钢格构柱8根。一、施工准备(1)施工前用全站仪、水准仪复核测量轴线水准基点和桩位,确定桩基施工顺序,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方案,确保桩位精确度,并报监理复核。根据需要改动原设计位置的,需取得设计、监理等的同意后,方可执行。(2)做好施工前与设计单位、甲方及质监部门对施工图纸的技术交底及安排技术交底。(3)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做好场地排水系统工作。(4)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土,不得回填杂土,查清地下管线的位置及确定架空电线的位置高度,作好施工准备,以及供水供电线路、机械设备施工线路、机械设备放置位置、运输通道等。(5)施工机械、机具及临时设施施工准备就绪。施工机械应进行编号,并对每台机械做好记录,钻机开钻之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部组织检查验收并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方可施工。(6)施工用型钢、钢筋、焊条等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试报告等相关证件,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笼分批制作,并经项目部及监理单位验收通过;(7)施工记录及资料每日应整理、复印完毕,每式四份,不迟于第二天中午前,报监理工程师及甲方工程师核签完毕。二、施工要点及质量要求1、钢格构柱的制作(1)本工程的钢格构柱,采取现场加工制作的形式。焊缝等级为三级。(2)焊工应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从事焊接工作。合格证应注明施焊条件、有效期限。(3)采用E43焊条焊接,焊接时,不得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和受潮结块的焊剂及已熔烧过的渣壳。(4)施焊前,焊工应复查焊件接头质量和焊区的处理情况。当不符合要求时,应经修整合格后方可施焊。(5)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十字接头等对接焊缝及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应在焊缝的两端设置引弧和引出板,其材质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引弧和引进出的焊缝长度:埋弧焊应大于50mm;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应大于20mm。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引弧和引出板,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锤击落。(6)焊接时,焊工应遵守焊接工艺,不得自由施焊及在焊道外的母材上引弧。(7)角焊缝转角处宜连续绕角施焊,起落弧点距焊缝端部宜大于10.0mm;角焊缝端部不设置引弧和引出板的连续焊缝,起落弧点距焊缝端部宜大于10.0mm,弧坑应填满。接受交底人员签名:交底记录共八条;计4页,附3页交底人(签名)年月日附页1(8)焊接过程中,应即时清渣,钢板与角钢之间焊缝应饱满。(9)格构柱焊接时,角钢之间的间距应相等,误差不能大于10mm,格子钢板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时间距应相等且符合设计图要求。2、钢格构柱吊装(1)钢筋笼安放到末端高出硬路面1m左右后,将钢立柱用吊装装置吊直,下端插入钢筋笼内3米。(2)安放时,用四根加长主筋焊接钢立柱的四个角的角钢,依此来承载以下钢筋笼的重量,然后根据机架盘标高和钢立柱顶标高,确定2根吊筋长度,并保证插入前桩身垂直及*Y轴与槽壁垂直,垂直度小于1/300,将2根吊筋固定在孔口机盘架上,使之准确安放在桩孔中心位置,且两边与支撑轴线平行。三、操作工艺流程加工场地平整硬化→角钢、钢板进场→角钢、钢板下料→角钢焊接固定→缀板焊接→冷却焊渣清除→钢格构吊运安装就位→标高、轴线及垂直度复核→吊筋焊接固定、下导管四、质量控制格构柱制作安装过程中,除满足上述交底要求外,还应结合以下相关验收规范、技术规程中的标准进行全面控制。(1)格构柱焊接质量要求项目允许偏差(mm)缺陷类型二级三级未焊满(指不足设计要求)≤0.2+0.02t且≤1.0≤0.2+0.04t且≤2.0每100.0焊缝内缺陷总长≦25.0根部收缩≤0.2+0.02t且≤1.0≤0.2+0.04t且≤2.0长度不限咬边≤0.05,且≤0.5;连续长度≤100.0,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全长≤0.1t且≦1.0,长度不限弧坑裂纹/允许存在个别长度≤5.0的弧坑裂纹电弧擦伤/允许存在个别电弧擦伤接头不良缺口深度0.05t且≤0.5缺口深度0.1t且≤1.0每1000.0焊缝不超过1处表面夹渣/深≤0.2t长≤0.5t且≤20.0表面气孔/每50.0焊缝长度内允许直径≤0.4t且≤3.0的气孔2个,孔距≥6倍孔径注:表内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本工程按三级焊缝质量控制。(2)格构柱吊装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1立柱中心线和基线中心线±5mm2柱顶±5mm3柱轴线垂直度H/1000,且不应大干25mm(3)格构柱加工控制指标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预拼装单元总长±5.02对口错边+2.0,-1.03对角线之差H/2000,且不大于5.0(4)做好施工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附页2①每台机组配记录员两名,负责记录各项记录各项技术指标。②每天汇总施工记录,保证资料及时准确。③桩位放样由测量员负责,质检组复核,并报监理组验收施工记录必须详尽完善:施工记录必须有专人负责。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均须如实记录,以便汇总分析。(5)施工中应经常检查施工用电及机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五、质量通病的防治(1)焊缝质量差,不够饱满,夹渣、气泡、咬边等①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②选取技能水平较高的操作工人。③选择适宜的焊接环境,避免在雨天进行施焊。④焊材必须进行妥善保管,以防潮湿或药皮脱落。⑤焊接前,焊缝处必须彻底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污等杂物。⑥焊剂、焊丝、焊条必须选用与母材相匹配,且质量符合标准的焊材。(2)格构柱垂直度偏差大①格构柱起吊和就位时应加强监控,出现偏移及时纠正。②格构柱下放就位后,可用水准仪通过测量4根角钢顶标高控制格构柱的垂直度。(3)构件存在严重变形凡是,在加工过程中,变形超过设计、规范规定的偏差范围时,必须采取矫正工艺进行矫正。六、安全保证措施(1)施工现场建立各种提示、警告、警示等安全防范标记,降低从事施工活动的职工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2)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使用有关的防护用品、用具及安全帽。(3)对新员工、调入员工,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4)遵守有关安全用电的规程和规定,用电专业人员持证上岗。(5)施工机具设备保持完好状态,操作员上机前熟悉其性能,掌握安装操作规程和工程任务要求后才准予操作。(6)机械操作人员应注意力集中,不得思想开小差。施工时应严防钻机倾斜、倾倒。机械施工时,应随时检查桩机的垂直度。(7)如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8)高空作业人员须系安全带。(9)电缆应有接地装置,电缆接头要用绝缘材料裹好,防止漏电。(10)高空作业时不得向下乱扔东西。(11)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七、文明施工措施(1)施工中按照场地总平面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各种料场堆放,布局合理,文明责任区划分明确,并有明显标记。(2)进入现场的加工机械在使用前,必须经项目部工程部、安全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作业,不得无证作业,并在机械旁挂牌注明安全操作规定。(3)加工机械必须设置在平整、坚实的场地上,设置机棚和排水沟。(4)钢材加工机械要设专人维护及维修,定期检查各种机械的零部件,特别是易损部件,出现有磨损的必须更换。(5)现场在进行钢材加工及成型时,要控制各种机械的噪声。将机械安放在平整度较高的平台上,下垫木板。并定期检查各种零部件,如发现零部件有松动、磨损,及时紧固或更换,以降低噪音。(6)钢材原材、加工后的成品或半成品堆放时要注意遮盖(用苫布或塑料),防止因雨水造成钢材的锈蚀。(7)钢材切割采用的氧气瓶、乙炔瓶放置距离不小于5米。附页3(8)机械加工的型钢碎片等废钢材统一放进废旧收集池。(9)格构柱运输、吊装时设专人指挥,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八、成品保护(1)构件进场应堆放整齐,防止变形和损坏,根据规格类型分区存放。(2)相同钢构件的叠放时,各层钢构件的支点应在同一直线上,防止钢构件被压坏或变形。(3)格构柱吊装时必须有专人负责,严格遵守吊运规则以防止吊运过程中发生震动、撞击变形、坠落或其他损坏。(4)严禁野蛮装卸,装卸人员装卸前需检查吊马及索具的情况,防止意外。(5)将格构柱吊运至安装地点后,应搁置在干燥无积水处,防止锈蚀,底下采用垫枕支承平稳。九、其他注意事项(1)必须严格按照项目部的施工进度及平面布置要求进行施工。(2)每天的施工原始记录都应当记录完整,晚上由班组资料员统一收回当天的原始记录,并报告项目部资料员签字敲章后上报监理,上报资料须有电子版存底。(3)施工期间,监理在边上旁站,应主动配合监理的合理要求,出现问题应及时改正。(4)施工期间应注意安全,不能穿拖鞋上班,要带安全帽,不能把小孩带到工地。杜绝一切不应发生的事故。十、未尽事宜及质量验收要求按图纸设计及相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

篇3:独立柱基础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一、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1、办完验槽记录及地基验槽隐检手续。2、办完基槽验线预检手续。3、有砼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好试验用工器具。4、做完技术交底。二、质量标准1、砼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1)主控项目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上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4)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2)一般项目1)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2)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3)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4)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5)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2、砼施工工程(1)主控项目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OO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③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④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⑤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注:A、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B、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2)一般项目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2)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②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③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④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⑤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注:A、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B、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问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C、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D、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3、现浇结构外观尺寸偏差检验批(1)主控项目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2)现浇结构不应用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2)一般项目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轴线位置基础15独立基础10墙、柱、梁8剪力墙5垂直度层高≤5m8>5m1O全高(H)H/1000且≤30标高层高±10全高±30截面尺寸+8,-5电梯井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25,0井筒全高(H)垂直度H/1000且≤30表面平整度8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埋件10预埋螺栓5预埋管5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三、操作工艺(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超过砼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1Ocm厚砼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捣,每浇完一台阶停顿0.5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二)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的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上层振捣棒插入下层3~5cm。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三)混凝土找平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用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四)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螺栓、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五)混凝土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昼夜。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六)模板拆除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拆模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或撬棍乱撬,以免造成混凝士棱角破坏。

篇4:雨污水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一、沟槽开挖

1、施工现场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技术为实”的策略。

2、开挖前应对开挖场地进行清理,对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并予以保护。如影响施工,应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以便于及时解决,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3、机械开挖时严禁所有人员进入其旋转半径以内。

4、开挖时应严格按照边线进行开挖,严禁超挖。

5、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学习工作必须有针对性、需要性、动态性。

6、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设施。

7、施工现场各类防护设施、机械设备、临时用电、脚手架等均需严格验收后,方可挂牌使用。

8、要制定对施工现场危险部位的安全监控措施。

9、根据实际需要及有关规定张挂各类安全标志、警告牌、安全标语等,渲染施工现场的安全气氛。

10、施工现场必须制定有关控制环境污染(道路保洁、噪音、污水排放)的措施。

11、施工现场必须做到“三通一平”。

12、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设置消防器材设备,对动火进行审批和监护。

13、运土车辆必须覆盖,严禁撒漏,污染路面必须清扫。

15、边沟土方堆放距坑边不小于1米,高度不高于1.5米。

16、沟槽周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夜间设置安全警灯。

二、

1、首先检查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环境是否达到安全要求,安全设施是否完后,及时消除隐患后再行施工。

2、管道的运输工具一定要符合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把管道捆绑牢固,防止掉下伤人,在卸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3、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并有旁站人员,做好记录。

4、施工工具必须装在工具袋内,不得上下抛掷,防止伤人。

5、安装管道时,随时检查沟槽,确无松动、塌方的迹象方可在沟内作业。

6、在铺管及接口过程中,上下沟槽不准攀登支撑。边坡如发现裂缝,有危险现象立即停止操作。

7、机械下管时,吊装管子的绳索必须帮牢,吊装时要服从统一指挥,动作协调一致,管子起吊后,旋转半径内和沟内操作人员应避开,以防伤人。

三、检查井砌筑

1、首先检查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环境是否达到安全要求,安全设施是否完后,及时消除隐患后再行施工。

2、检查井砌筑前,应事先清理检查井沟槽上方余土及石块,防止坠落伤人;

3、用小车运送砖、砂浆时应注意稳定,禁止整车倾卸;

4、上落脚手架应走斜道,不准站在砖墙上进行砌砖抹灰、划线称角、清扫墙壁面等工作;

5、严格检查作业面附近的预留洞口、临边的封蔽、防护设施,严禁在封蔽不合格要求的预留洞口上作业;

6、砌砖抹灰使用工具应放置稳妥,斩砖时应向墙内斩砖,严禁随意向下扔砖头杂物等;

7、严禁操作人员在酒后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8、每个工人进入施工现场都必须头戴安全帽。

四、沟槽回填

1、回填土石方应采用均质土、砂性土或级配良好的石渣,不得采用粘土、淤泥、腐植土及有机物质。

2、回填石粉要分层碾压夯实,分层厚度不超过20cm。回填夯实后应及时通知质检员进行自检,对个别出现翻浆的地方,应在下一层回填之前,进行换填并夯实。初检达到密实度要求后报监理进行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层回填。

3、井室等附属结构的回填同时进行,人工使用汽油冲击夯夯实。要特别注意检查井周围的回填密实度,防止检查井四周出现“戴眼镜”现象。

4、压实时应控制土石方的含水量,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松散为宜。

5、严禁操作人员在酒后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6、每个工人进入施工现场都必须头戴安全帽。

篇5:厂房柱梁顶板模板交底

交底内容:

模板选用:

本工程柱子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柱模背楞用50×100mm方木,角部采用100×100mm方木(立放),柱箍采用φ48×3.2mm钢管,竖向间距500mm。在模板根部单加一道水平扫地φ48钢管柱箍;850×850mm以下的柱双向各增加一列穿墙螺栓。柱截面超过850mm的柱子,设两列穿墙螺栓。梁模板用15mm厚多层板现场加工而成,梁底模梁侧模次龙骨采用50×100mm方木,间距250mm,主龙骨采用φ48×3.2mm钢管,间距500mm,侧模对拉螺栓固定。斜撑采用φ48钢管,间距1500mm;顶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次龙骨板拼缝位置采用50×100mm方木,其它位置采用φ48钢管,沿多层板板长向布置,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100×100mm方木,间距1200mm。

顶板梁支架选用:层高4.5米处采用碗扣架,立杆间距采用900×900;层高8米处采用钢管扣件支架,纵横向立杆间距1米,梁底下不单独高支撑立杆,但是梁两侧立杆间距为0.7米。钢管支撑架四个立面增设通高剪刀撑,架体双向每隔7跨增设剪刀撑,保护架体整体稳定性。架体基础为100至150mm厚砼垫层,局部不具备条件的立管下垫4米长脚手板。对拉螺栓全部采用直径14mm的高强螺栓,经试验确定螺栓的破坏强度为38KN。

3.2具体操作方法

3.2.1根据质量要求安装模板前必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特别注意模板下口、高低不平和高低跨等部位必须保证地面水平,,不平的采用泡沫条或水泥砂浆找平。

3.2.2吊装柱模板,安装就位使之垂直,对角线相等,用定型柱套箍固定。

3.2.3柱模上口以下10cm处加柱筋定位钢筋(外撑内扣)。

4、梁模施工方法

施工工艺流程:

搭设梁底支架→复核梁底标高→安装梁底模板→安装梁侧梆模板→复核梁模尺寸位置→加固侧模→整体加固

4.1柱子拆模后,在混凝土上弹出轴线、水平线。复核梁底标高,校对轴线位置无误后,搭设底模碗扣支承架。

4.2底模支撑体系搭设,包括支撑立杆、连接横杆、可调顶托,立杆间距@≤900,下垫脚手板。

4.3沿梁长度方向铺100×100mm方木,长度为1200mm,@≤700(或用钢管@≤700mm)然后铺梁底模板,调正标高,当梁跨≥4m时,按设计要求起拱1.5‰。

4.4安装梁侧面板,竖楞斜撑、锁口木方@≤700mm。当梁大于600mm加穿墙螺栓加固。

4.5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将梁模板内加杂物清理干净。

4.6竹胶板拼缝用海绵条嵌塞,并用胶带封严。与柱子砼接缝处的模板,粘贴海棉条。模板同柱面紧贴,保证模板下口不漏浆。

4.7墙梁节点

4.7.1墙模板在梁所在位置开梁窝。

4.7.2墙面板开梁窝尺寸同梁截面。

4.7.3梁窝处加50×100mm方木木肋加强带,加强肋位置比面板外退15mm。

5、顶板支模施工方法

顶板支撑采用碗扣件和U托,;立杆间距1200、900;横杆随立杆满堂红设置,在底部300mm高处设扫地杆,扫地杆上1.2m处设一道横杆,再向上横杆竖向间距均不大于1.2m。

5.1施工准备

5.1.1墙、柱四面上弹好建筑1m控制线。

5.1.2弹好顶板下皮线。

5.2施工方法

5.2.1工艺流程

碗扣架搭设→安装顶托→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调整标高→铺面板→检验模板上皮标高及平整度

5.2.2主龙骨使用100×100mm方木,龙骨垂直于多层板长方向布置。间距1200mm,主龙骨悬挑长度小于300mm。

5.2.3安装次龙骨,次龙骨立放于主龙骨之上,垂直于主龙骨方向,间距中到中200mm。钢筋用钉子固定。

5.2.4可调顶托调整次龙骨顶面标高,由建筑1m线上反至模板板底。

5.2.5铺面板,面板采用12mm多层板,板长边平行次龙骨方向铺设。板与墙体的拼缝要加海绵条,铺板顺序由一个方向依次向前铺设,板与板要顶紧,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新板与新板拼缝不使用海绵条。保证两块板接缝处必须有一道次龙骨(50×100方木)。

5.2.6跨度大于4m的板,板中央起拱2‰。与梁接触板边随梁起拱。

5.2.7后浇带两侧的顶板模板要全部支到位。

6、楼梯支模

采用现场加工的木模板。楼梯间踏步板底模采用12mm厚多层板,用50mm×100mm方木、100mm×100mm方木及Φ48钢管组成支撑体系;踏步侧模采用12mm厚多层板,三角撑钉牢加固;墙体混凝土先浇,楼梯休息平台筋则预留贴模箍,墙模拆除后剔出扳直与梯板筋焊接,楼梯混凝土与上层梁板一同浇筑。休息平台施工要将墙体剔进50mm。在浇筑墙体混凝土时在楼梯梁位置预留木盒,待墙体模板拆除后,再进行楼梯施工。7、模板的拆除

7.1墙柱模应遵循“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原则。

7.2墙模先拆除穿墙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拉杆和斜支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再用塔吊吊离。

7.3拆模前必须要有拆模申请、现场试验员提供的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并经技术负责人签字同意。

7.4拆除梁帮斜撑、横管、立管→拆除梁侧模-→下调顶板模支柱顶托螺旋2-3cm使模下降→分段分片拆除顶板模板、木楞及支柱→拆除梁底模及支撑系统

拆模时砼强度要求:板跨度小于等于2米要求达到设计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50%及以上;板跨度大于2米且小于等于8米要求达到设计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及以上;板跨度大于8米要求达到设计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00%及以上;梁跨度小于等于8米要求达到设计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及以上;梁跨度大于8米要求达到设计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00%及以上;

8、模板的质量标准:

8.1主控项目

8.1.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模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8.1.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8.2一般项目

8.2.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8.2.2?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2预留洞中心线位置5尺寸+5.08.2.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3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3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基础±5钢尺检查柱、墙、梁±3钢尺检查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3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5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22m靠尺和塞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项目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门窗洞口中心线位移3拉线尺量宽、高±5对角线6插筋中心线位移5尺量外露长度+10、0九、成品保护:1、保护模板自身的整洁零件的齐全,堆放合理,保持面板不变形。2、模板调运就位时要平稳、准确。3、拆除模板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防止混凝土墙面出现裂缝。4、模板与墙面粘结时,禁止用塔吊拉模板,防止将墙面拉裂。5、模板安装过程中,严禁随意割断成品钢筋,不得碰丢保护层块。6、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护模,确保浇筑的顺利进行。7、碗扣架杆件应向下传递,严禁往地面上抛扔拆下的方木和多层板不准随意裁割十、注意事项1、梁板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梁身不平直,梁底下坠,梁侧面鼓出,梁上式尺寸偏大,板中部下坠。防治办法是:梁板模板应通过设计确定龙骨、支撑的尺寸反间距.使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强度及刚度,防止浇混凝土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撑的底部应支在坚实地面上,垫通长脚手板防止支撑下沉,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防止挠度过大。梁模板上口应有拉杆锁紧,防止日变形。2、洞口模板密封不严密,造成跑浆。洞口模板固定不牢固,造成位移。十一、安全环保措施:1、模板安装必须按模板的施工设计进行,严禁任意变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2、进入现场戴安全帽,高于2m作业,应系好挂好安全带,现场严禁吸烟。3、模板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4、下层楼板结构的强度,当达到能承受上层模板,支撑和新浇混凝土的重量时,方可进行。否则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系统下能拆除,同时上下支柱在同一垂直线上。?5、如采用悬吊模板,其支撑结构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6、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7、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8、模板放置时,下面不得压有电线和气焊管线。9、模板组装或拆除时,指挥、拆除和挂钩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方可操作,严禁任何人员随模板起吊。10、工作前应事先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搬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从空中滑落。11、遇五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有雨、霜时应先清扫施工现场,不滑时再进行工作。12、拆模时必须有专人看护,作业范围内不准有其他施工人员,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间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堆放。13、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模板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和撬落或拉倒。15、拆模间隙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16、拆除4M以上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设防护栏杆。拆除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和撬落或拉倒。17、每人应有足够的工作面,数人同进操作时应科学分工,统一信号和行动。18、在卸料平台上堆放材料时,应严格按平台上所标注的重量控制,不得超重。19、平台上起吊前,平台上的人员必须离开卸料平台。20、起吊时应先稍微移动一下,证明确属无误后,方允许正式起吊。21、废弃的脱模剂、海绵条、胶粘剂等应按收集放到指定的位置。22、清理模板的垃圾应装入容器运出,不得从施工洞口向下抛撒。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