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7

浅谈工程项目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是工程建设永恒不变的主题。工程建设安全文明施工水*映了工程管理的水平。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始末,一个工程项目若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上出了问题,尤其是出了安全事故,往往造成工程停工,工期后延,施工单位在经济、名誉上受到重大打击,致使后期施工受到严重影响,建设单位往往不能实现即定的工程计划目标。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安全文明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提高安全生产工作和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实现工程施工的标准化、规范化,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已成为摆在我们工程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建立、健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要想进行系统的管理,必须首先建立一个项目安全文明管理的机构,建立公司、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三级管理网络,由建设单位公司分管领导任、监理公司总监、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共同组成,这个机构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最高安全管理机构,负责项目施工方案的审核,单位之间安全文明施工问题的协调,并且参加每月进行一次的整个工程的全面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并在月施工协调会上通报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对在期限内未整改完成的项目要进行处罚,并要求再整改,未完成再罚,直至完成。

2、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小组

项目安全管理最高机构下设安全管理小组,由监理单位牵头,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负责人或部门工程管理人员、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参加,负责工程现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在周施工协调会上通报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对在期限内未整改完成的项目要进行处罚,并要求再整改,未完成再罚,直至完成。

二、确定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目标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安全管理机构一样,都应该在开工前的工程协调会上确定,对于海螺集团在建工程,工程管理工作目标应定为:①重伤以上事故发生率为零;②轻伤负伤频率控制在1.2‰次/月以内;③全员安全教育率100%;④安全隐患整改完成率100%;⑤现场有序、清洁、规范。

工程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重点,分清主次,不能平均分配、面面俱到。安全目标应突出重大事故,负伤频率,施工环境标准合格率等方面指标。同时注意次要目标对重点目标的有效配合。

2、安全目标具有先进性,即目标的适用性和挑战性。也就是说制定的目标一般略高于实施者的能力和水平,使之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应是“跳一跳,够得到”,但不能高不可攀,令人望目标兴叹,也不能低而不费力,容易达到。

3、使目标的预期结果做到具体化、定量化、数据化。

4、安全目标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要求

1、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明确文明施工的规划、组织体系、职责。施工总平面布置要考虑文明施工的需要,统一规划,经审核批准后执行。

2、明确划分文明施工责任区,责任落实无死角,并有明显标记,便于检查、监督。

3、材料、设备等堆放合理,各种物资标识清楚,排放有序,并要求符合安全防火标准(含甲乙双方的材料、设备)。

4、施工现场道路畅通,路面平整,施工区域形成围栏或围墙。照明配置得当,保卫人员上岗执勤。

5、现场施工用电及施工用水管道系统要布置合理、安全,场地排水与消防设施完备,满足施工需要。

6、施工用机械、设备完好、清洁,安全操作规程齐全,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熟悉机械性能和工作条件。

7、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安全装备、安全工器具等要逐步实现标准化,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8、施工临建设施完整,布置得当,环境清洁。办公室、工具间等场所内部整洁,布置整齐。有关职责、制度、规定上墙。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措施

为保证安全管理目标实现,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其中教育和检查是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1、教育:要严格进行“三级教育”。要求各参建单位对进场工人进行严格的“三级教育”,提高劳动者发现、认识危险及预防伤害的能力,并养成遵章守的习惯。特别是当前大量使用农民工,他们不具务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防护能力,所以一定要加强对新进场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三级教育”并严格管理,从保证、监督两方面来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

2、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

(1)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1)对现场检查的重点以劳动条件、施工设备、安全卫生设施以及生产人员的行为为主。发现危及人的安全因素时,必须果断的消除。如:警示标志、施工照明、机械状况、三保四口防护、安全用电、施工人员的精神状态、是否存在疲劳作业现象等。

2)对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检查,主要是:

安全文明施工施工是否提到议事日程上,各级安全责任人是否坚持"五同时"。

专职安全人员是否在位、在岗。

安全文明施工教育是否落实,教育是否到位。

工程技术、安全技术是否结合为统一体。

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措施是否有力,控制是否到位,有哪些消除管理差距的措施。

事故处理是否符合规则,是否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

(2)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的组织

1)周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由监理单位负责组织日常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

2)月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工程安全管理最高机构:建设单位分管领导、总监、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以及日常安全管理小组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

(3)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的准备

1)思想准备。发动参建单位所有全员开展自检,自检与制度检查结合,形成自检自改,边检边改的局面。使全员在发现危险因素方面得到提高,在消除危险因素中受到教育,从安全检查中受到锻练。

2)业务准备。确定安全检查目的、步骤、方法、时间。确定检查重点,把精力侧重于事故多发部位和工种的检查。规范检查记录用表,使安全检查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4)安全文明施工检查方法。

常采用看、听、嗅、间、测、验、析等方法。

看:看现场环境和作业条件,看实物和实际操作,看记录和资料等。

听:听汇报、听介绍、听反映、听意见或批评,听机械设备的运转响声或承重物发出的微弱声等。

嗅:对挥发物、腐蚀物、有毒气体进行辨别。间:对影响安全的问题,详细询问,寻根究底。

查:查明问题、查对数据、查清原因,追查责任。

测:测量、测试、监测。

验:进行必要的试验或化验。

析:分析安全事故的隐患、原因。

(5)特殊检查。对预料中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因素的新安装的设备、新采用的工艺、新建或改建的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检查,职在"发现"危险因素为目的。如对有特殊安全要求的手持电动工具,电气、照明设备,通风设备,有毒有害物的储运设备进行的安全检查。

(6)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处理、消除危险因素,避免事故伤害,实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消除危险因素的关键环节,在于认真的整改,真正的、确确实实的把危险因素消除。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投入问题。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方并非不知道发生安全事故的后果,他们担心事故发生,但出于生存、利润与发展的考虑,认为抓安全生产要投入,没有利润,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不怎么抓也没有出什么大事,往往不愿作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不采取有力的措施预防安全事故,而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待安全生产问题。

2、重事前管理。要杜绝平时无人管,出了安全事故人人管。

3、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来看的,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施工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在施工生产活动中进行安全管理,针对生产特点,对生产因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施工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贯彻“预防为主”,要端正对施工生产中不安全因素的认识,端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在安排与布置生产内容时,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明确责任,尽快、坚决地消除事故隐患。

4、坚持动态管理。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施工有关的人共同的事。安全管理涉及到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从开工到施工交付使用的全部过程,涉及全部生产时间和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因此,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

5、形式多样注重效果,全面宣讲安全的重要性。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日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6、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要以人为本。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形成安全管理。

篇2:项目桩基施工管理规程

项目桩基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1.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桩基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桩基工程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预制混凝土桩、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等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工艺流程

4.1预制混凝土桩4.2沉管灌注桩

4.3钻孔灌注桩4.4人工挖孔桩

5.管理过程

5.1事前控制

5.1.1三通一平

根据不同桩基类型对场地地基承载力、供电量的不同要求,做好场地平整及通电的工作,根据桩的布置情况做好通路的工作,对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等需现场拌制砼的桩基工程尚需做好现场通水的工作。

5.1.2图纸会审

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及相关管理规程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5.1.3试沉(打)桩

组织设计、勘察单位到现场,进行试沉(打)桩工作,以确定各种施工参数,如贯入度、持力层岩样等。

5.1.4审批施工方案

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周边环境情况、图纸会审纪要,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科学,并填写《施工方案审批表》。对施工单位的方案重点审查以下几点内容:

a.施工机械的选用是否符合要求

b.施工人员的配备是否到位

c.施工路线的安排是否合理

d.相关技术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5.1.5检查施工人员的上岗证、资质证明及施工机械的检定证书,并根据程序文件的要求填写相关记录。

5.1.6对于需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桩基工程还需检查砂、石、水泥的试验报告是否齐全,试验结果是否合格,是否已出具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根据结果填写相关记录。

5.1.7对于预制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需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原材料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及其所用的焊条是否满足要求,出厂合格证是否齐全,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相应的质量记录。

5.1.8对于沉管灌注桩,需检查桩尖的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其中包括桩尖的混凝土标号、配筋等项内容。

5.2事中控制

5.2.1检查施工单位现场放线情况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5.2.2检查桩的长度,直径或型号、规格等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5.2.3需现场拌制混凝土的,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砂石及水泥需车车过磅,混凝土试块的制作需满足相应的施工规范要求,对于预制桩,需认真检查桩身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的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5.2.4桩身垂直度需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规定的0.5%以内。预制桩用两台经纬仪控制;沉管灌注桩用桩架所附带的线锤控制;钻孔灌注桩需分别用水平尺和线锤控制磨盘的水平度及钻杆的垂直度;人工挖孔桩垂直度可用线锤控制。

5.2.5对贯入度有要求的端承桩,需严格控制最后贯入度,达不到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的需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提出补救方案,并填写相应的质量记录。对于钻孔桩沉渣厚度需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5.2.6严格遵循施工方案设定的打桩路线进行打桩,无特殊情况不得任意更改。

5.2.7其他方面

5.2.7.1对于预制混凝土管桩,需检查两节桩的接头的质量是否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

5.2.7.2对于各类灌注桩需进行钢筋笼隐检,检查钢筋笼的长度、直径、箍筋、吊筋等项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沉管灌注桩的拔管速度需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5.2.8对于垂直度、最后贯入度达不到要求以及灌注桩的充盈系数达不到要求的桩及预制桩的桩头击碎、超送,少送等质量问题的桩,要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尽早提出补救方案。

5.2.9要求施工单位每天提交"打桩日报表"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由分管人员审核后予以签复。

5.2.10现场管理人员需对20%的桩的成桩过程进行记录,填写《桩基工程施工记录》。

5.2.11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安全应作为控制重点,必须符合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5.2.12施工完成后,桩孔必须用粘土回填或采取覆盖措施,防止跌落伤人。

5.3事后控制

5.3.1桩基测试(动测)

桩基工程施工完成后均需进行桩基测试(动测)。测试应包括设计人员指定和随机抽取的桩,数量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5.3.2根据设计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对个别的桩采取大应变动测或静荷载试验。

5.3.3垫层施工完成后,需检查桩偏位情况。

5.3.4对桩偏位、桩身完整性或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桩,需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明确补桩等处理措施。

5.3.5要求打桩单位及时完成桩基工程竣工图。

5.3.6对桩基工程单独分包的项目,施工结束后,需督促桩基施工单位与上部土建单位做好现场平面及标高控制网、点的交接工作。

6.编制依据

6.1建筑施工手册

6.2桩基工程手册

7.相关/支持性文件

7.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7.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7.3不合格控制程序

7.4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7.5工程材料管理工程规程

7.6工程进度管理工作规程

8.质量记录

8.1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特殊专业、工种人员资格证明文件统计表(GT/QR?15-03)

8.2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GT/QR?15-05)

8.3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证明文件检查表(GT/QR?15-06)

8.4工程施工进度(调整)计划审批表(GT/QR?15-07)

8.5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审批表(GT/QR?15-08)

8.6工程施工进度(调整)计划汇报表(GT/QR?15-09)

8.7工程管理日记(GT/QR?15-10)

8.8施工方案审批表(GT/QR?15-11)

8.9工程部通知单(GT/QR?15-14)

8.10工程部整改通知单(GT/QR?15-15)

8.11桩基工程施工记录(GT/QR?15-16)

8.1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篇3:项目基坑维护施工管理规程

项目基坑维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1.编制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基坑维护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基坑维护工程施工全过程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物与构筑物有地下室或地下结构的基坑维护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参加基坑维护方案评审,审批维护施工方案。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管理流程

4.1放坡基坑围护工程

4.2围护结构基坑工程

5.管理过程

5.1事前控制

5.1.1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应满足安全、经济、施工方便及快速等要求。

5.1.2基坑深度超过5m时,设计单位应有围护设计资质,围护方案应经专家组论证。

5.1.3检查围护设计施工图,地质勘察报告,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类型、分布及其结构情况,技术、质量、安全措施及施工监测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资料是否齐全。

5.1.4基坑围护工程施工单位准备情况

5.1.4.1检查施工单位人员及机械设备是否按合同要求进场到位。

5.1.4.2检查施工方案,并通过审核。

5.1.4.3施工单位是否准备好相应的抢险、堵漏材料和设备。

5.1.4.4现场基准点是否已引测至基坑开挖范围外适当位置。

5.2事中控制

5.2.1原材料进场必须提供合格证,并按规范进行取样复试。

5.2.2检查定位是否准确,并进行复核。

5.2.3施工过程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及现行规范执行。

5.2.4对设计有龄期要求的围护结构必须达到龄期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5.2.5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基坑周边的堆载不得超过15kPa。

5.2.6土方开挖必须严格分层进行,施工时应督促施工单位派专人负责观察挖土过程,严禁挖土机械碰撞工程桩,应随时检查围护结构的稳定和是否存在渗漏情况,发现险情即使处理。

5.2.7当采用机械挖土时,要求机械挖土只能挖到离基底20-30

篇4:项目基础施工管理规程

项目基础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1.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基础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基础工程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基础工程(非地下室)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工艺流程

5.管理过程

5.1事前控制

5.1.1认真熟悉图纸,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及相关管理规程的要求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并请设计单位及时予以解答或更正。

5.1.2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将审核意见填写在《施工方案审批表》上,并反馈给施工单位。施工方案中重点审核以下几个内容:

a.人员的配备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b.机械设备的选用是否符合投标文件,是否已准备好;

c.主要材料是否落实;

d.质量保证措施是否有效。

5.1.3检查施工人员的上岗证、资格证明文件、机械设备有效使用证明文件及检测设备校验合格证和有效期,检查结果按程序文件要求填写相关记录。

5.1.4检查所放灰线及标高是否准确无误。

5.1.5检查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否有合格证或质保单,进场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确实无误。

5.1.6检查进场的材料是否做好标识,检查结果写在相关记录上。

5.2事中控制

5.2.1土方开挖检查是否按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放坡,当开挖的基坑(槽)土体含水量大、土质差或基坑较深时,应采用临时性支撑加固。当开挖深基坑时,则须采取半永久性且安全、可靠的支护措施。

5.2.2基坑(槽)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搅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人工清理。

5.2.3土方开挖要注意对工程桩的保护,对于未送至设计桩顶标高的桩,事先应做好标记。

5.2.4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检查是否在基坑四侧或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降水工作应持续至基础(包括地下水位往下回填土)施工完成。

5.2.5弃土应及时外运,在基坑边缘临时堆载时,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及堆载大小应符合要求。

5.2.6基坑挖土完成后,应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验槽,并要求施工单位做好验槽记录。

5.2.7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工程桩进行静载及动测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下道工序施工。

5.2.8对于预制桩,应检查截桩后桩身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对于超送的桩,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接桩,接桩的混凝土是否符合要求。

5.2.9检查垫层厚度及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2.10垫层弹线后,应检查桩位的轴线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如偏差值超过标准要求,应及时请设计处理。

5.2.11钢筋混凝土及砖基工程严格按相关管理规程的要求施工。

5.2.12基础拆模、土方回填前,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基础进行验收、评定,合格后方可开始下道工序施工。

5.2.13填土应由上而下分层,检查是否按规范要求分层回填、分层夯实。

5.2.14墙基及管道两侧应同时均匀回填、夯实,控制墙基及管道中心线不产生位移。

5.3事后控制

基础工程结束后,应对其进行验收和评定,符合要求后根据验收结果填写《分部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6.编制依据

6.1建筑施工手册

6.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

6.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

7.相关/支持性文件

7.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7.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7.3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8.质量记录

8.1工程管理日期(GT/QR?15-10)

8.2施工方案审批单(GT/QR?15-11)

8.3检验、试验报告检查表(GT/QR?23-01)

8.4分部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GT/QR?23-02)

8.5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GT/QR?23-03)

8.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篇5:项目地下室施工管理规程

项目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1.编制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地下室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地下室工程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地下室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规程的指定、修改、分发及解释;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工艺流程

5.管理过程

5.1事前控制

5.1.1地下室施工应在桩基工程结束后方可施工,如为砼灌注桩,则桩身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时方能进行土方开挖。

5.1.2应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仔细、系统阅读设计文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公司相关部门进行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并形成纪要。对大型设备吊装孔洞在图纸会审中重点审核。

5.1.3审核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完成审批程序,应特别注意施工方案中有没有涉及地勘报告中提示的特殊地质情况给施工带来影响。

5.1.4协助监理公司检查施工单位在投标书、施工合同及施工组织设计中承诺的人员、设备、材料的进场情况或组织准备情况。

5.1.5审查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情况,包括施工用电、施工照明、施工场地及通道,以及防冻、防高温、防洪等应急措施落实,同时应协助监理公司督促施工方建立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检查质量检测、试验和计量用的仪器、设备和仪表是否满足使用需要。

5.1.6会同监理单位对总包单位建立的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核,如桩基工程单独发包,则需组织桩基施工单位和总包单位进行现场交接。

5.1.7督促施工单位绘制钢筋翻样图和模板翻样图。

5.1.8对甲供材料(如钢材、水泥),需编制材料供应计划,填写采购计划表,并根据施工场地布图检查、落实水泥筒位置,钢筋堆场等。

5.1.9对需要进行检验的材料应督促施工、临理及时取样送检。砼使用前,应提前进行配合比等相应试验。

5.1.10根据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地下室进度计划,报公司相关部门。

5.2事中控制

5.2.1施工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可按下表组织实施。

表1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要求控制手段

围护工程详见《基坑围护工程管理规程》

土石方工程开挖范围及边线高程土方回填测量测量测量

地下室及现浇钢筋砼工程位置(轴线及高度)外形尺寸、断面尺寸钢筋规格、数量、位置、接头砼强度地下管线预埋孔洞及套管预埋变形缝及后浇带柱、墙等垂直构件的插筋位置砼浇捣测量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审核配合比、现场取样制试块、审核试验试块现场检查、量测现场检查现场检查现场检查

表中所例控制手段:

观察----指以"目视""目测"进行的检查监督。

现场检查-----指现场视、观察及测量方式进行的检查监督。

量测-----指用简单的手持式量尺、量具、量器进行的检查监督。

测量------指借助于测量仪器、设备进行的检查。

试验-----指通过试件(块)、取样进行的试验,或通水、通电、通气的试验等。

5.2.2主要原材料检验与测试项目

表2

序号试验名称检验与试验内容备注

1水泥试验出厂质量证明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按要求进行复试

2钢筋试验出厂质量证明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按批量进行复试、检查化学成分

3钢筋焊接试验焊条合格证、焊接试验报告(抗拉强度、断点位置)按要求进行复试

4砖试验出厂证明书(抗折、抗压)对承重结构按批量进行复试

5砂、石试验颗粒级配、密度、容量、含泥量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试验

6土壤性质试验土壤分类、含水量、最佳容量、干容量试验根据施工实际进行试验

7防水材料试验出厂质量证明书(抗拉强度、耐热度、柔度等)进场复试

8商品砼合格证、试块报告、坍落度、入模温度进场复试

5.2.3现场检验项目

表3

序号分项、分部工程名称主要质量控制方面的检验项目

1土方工程复核标高、平面位置及尺寸,检查基底土质、回填土密度。

2砌体工程检查砂浆的配合比,检查砌体的组砌方式及质量。

3模板工程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标高及垂直度和平整度、检查模板的固定是否牢固,检查施工进度上模板拆除时间,检查预留孔洞的留置是否正确。

4钢筋工程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接头及焊接、绑扎方式,检查预埋件数量和位置。

5砼工程检查砼的搅拌,振捣质量,检查砼的成型质量

6防水工程检查基层情况和防水层成型质量

5.2.4大体积砼的施工控制要点

当地下室体量较大,底板采用厚板基础,属于大体积砼时,需要大体积砼作为控制重点。施工前,应督促施工单位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经设计、监理及甲方批准后方可实施。大体积混凝土应通过行之有效的MS等微膨胀剂,补偿砼收缩,同时应做好保湿养护。

5.2.4.1砼浇捣前质量控制

a.水泥:要降低砼的水化热,应尽量降低砼中的水泥用量,优先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

b.黄砂、石子:黄砂采用优质的中砂,石子采用5-30粒惊经连续级配的碎石。

c.外掺料:根据级配,采用磨细粉煤灰等外掺料。

d.外加剂:(1)采用高诳缓凝减水剂。(2)掺加膨胀剂。

为使配合比符合实际情况,确定砼配合比的试块均提前28天以上制作,配合比的最终确定,需待28天强度合格后。

5.2.4.2砼浇捣过程质量控制

a.大体积砼应采用商品砼,应对砼的供应制定方案,以确保有足够的砼供应量,保证大体积砼的顺利施工。

b.浇筑时应在室外温度较低时进行,事先应测试砼的出料温度,不宜超过28℃。

c.根据泵送砼的自然流淌坡度约1:5,砼的浇筑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施工,分层厚度控制在50cm之内,砼卸料处,保证上部砼的密实,后道布设在坡脚上方,确保下部砼的密度,随着砼的逐渐推进,振捣捧也相应跟上。振捧的落点间距宜控制在0.4m左右,振捣时间

20∽30s,并且在间隔30min后要进行二次振捣。

d.在电梯井、承台、集水坑等到底部下凹较多的部位,先将该处下凹坑用砼浇到与底板标高基本持平后,再循序推进浇筑。

E.浇筑在砼初凝前用木蟹打磨压实,并进行二次光面,以闭合收缩裂缝。

f.砼坍落度,由专人负责每二小时测定一次,每车砼到现场均应进行目测。

g.砼浇筑后应注意测温和保温、保湿养护,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内外温差控制不宜超过25℃。一般砼浇筑后三天内达最高温度,以后逐日降温,因此最初三天时间内不准在底板上加载任何东西,必须在三天后才允许立模扎筋,但养护草包不准移去,也不能随意掀开,仍要继续养护14天。

5.3事后控制

5.3.1各分项工程结束后,应督促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分项工程质量及时进行评定。

5.3.2在地下室工程结束后,应组织分部工程验收和评定,质量等级由评定小组核定。项目工程部需填写《分部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6.编制依据

6.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

6.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6.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

6.4混凝土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

7.相关/支持性文件

7.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7.2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7.3工程材料管理工作规程

7.4基坑围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7.5钢筋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7.6混凝土工程施工规程

8.质量记录

8.1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审批表(GT/QR?15-01)

8.2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GT/QR?15-05)

8.3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证明文件检查表(GT

/QR?15-06)

8.4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审批表(GT/QR?15-08)

8.5工程管理日记(GT/QR?15-10)

8.6施工方案审批表(GT/QR?15-11)

8.7检验、试验报告检查表(GT/QR?23-01)

8.8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GT/QR?23-02)

8.9分部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GT/QR?23-03)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