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热电公司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某某热电公司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5

(粉尘、煤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粉尘(煤尘)2?术语2.1生产性粉尘: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2.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2.3接触生产性粉尘(煤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煤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2.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2.5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2.6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2.7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2.8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2.9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3危害程度:粉尘(煤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4职业健康卫生标准10%≤游离SiO2含量≤50%;50%<游离SiO2含量≤80%总尘PC-TWA(mg/m3)呼尘PC-TWA(mg/m3)10.70.70.30.50.25?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5.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5.2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5.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检查。5.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5.5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5.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5.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5.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5.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5.10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高温2?术语2.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的作业。WBGT: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摄氏度。2.2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2.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3?危害程度: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3.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3.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3.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3.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3.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4?作业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表1?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一二三四100%3028262575%3129282650%3230292825%33323130表2?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工作地点温度(℃)轻度劳动中等劳动重度劳动30~32807060>32~34706050>34~36605040>36~38504030>38~40403020>40~42302010>42~442010105?职业卫生操作规程5.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5.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5.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5.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5.5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5.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5.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5.8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5.9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安装空调或风扇。5.10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5.11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侧,并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噪声2?术语2.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2.2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3?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4?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但最高不能超过115dB(A)5?职业卫生操作规程5.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5.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5.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5.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5.5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5.6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5.7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5.8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5.9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5.10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一氧化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一氧化碳2?术语2.1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有毒性的气体,分子式CO,分子量28,是有机物氧化或燃烧的中间产物2.2煤气设施:所有流经煤气(特别是高压煤气)的设施,包括与其相连的其他介质(如蒸汽、氮气、水等)的管路,设备到与煤气介质第一个切断装置都视为煤气设施。2.3隔断装置:凡在系统无异常状况下,处于关闭、封止状态,其承受介质压力在设计允许范围,具有煤气不泄露到被隔断区域功能的装置。3?危害程度:3.1一氧化碳的特性: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20倍,而且CO与血红蛋白结合以后分离的速度极慢。3.2一氧化碳中毒的实质与危害:人体吸入CO后,大量的血红蛋白与CO结合就失去了与O2结合的机会,使身体各组织缺乏O2的供应,而发生的呼吸障碍,这就是煤气中毒。中毒后病人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会有强烈虚脱感、呼吸及脉搏加速、意识模糊,身体无法自主移动,全身无力;脸色潮红、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痉孪,严重者导致心跳停止而致死忘。4?有害物质工业卫生允许值:名称工业卫生允许值(mg/m3)CO305?职业卫生操作规程5.1岗位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5.2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5.3应经常性的对现场进行一氧化碳浓度的监测5.4特殊设备内部作业时,应取样进行一氧化碳、氧气含量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进塔(器)或动火前30分钟。作业中应根据情况经常进行测定。5.5当空气中CO浓度小于24PPm时可连续工作;24~4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40~8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80~16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大于160PPm时,禁止入内工作。当作业人员进入容器内作业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设专人监护,防止煤气中毒、窒息。5.6发生煤气中毒事故时,救护者在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后,将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立即采取现场急救措施。5.7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直接送往附近医务室急救。5.8毒较重者,如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立即组织现场抢救,通知煤气防护人员、急救中心赶到现场急救。5.9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同时通知煤气防护人员、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急救。5.10中毒者可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就近医院抢救,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有医护人员护送。5.11当发生多人煤气中毒事故时,应先将中毒者全部抢救出危险区域,再分轻重进行急救。

(焊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焊接2.术语2.1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2.2电焊烟尘: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高温蒸气。烟尘颗粒小,极易吸入肺中。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电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2.3?氮氧化物:有剌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后,会进入肺中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剌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2.4?氟化气:无色的腐蚀性气体,毒性剧烈。可由呼吸系统和皮肤吸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同时能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

2.5电弧光辐射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红斑症。眼部长期接触红外线照射,会造成红外线白内障。3.焊接作业安全规范3.1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规范3.1.1在氧气瓶嘴上安装减压器之前,应进行短时间吹除,以防止瓶嘴堵塞。严禁使用未装减压器的气瓶。3.1.2氧、乙炔瓶嘴部和开瓶的扳手上不得有油污。3.1.3氧、乙炔瓶应距明火10m以上,氧、乙炔瓶之间的距离应在5m以上。3.1.4氧、乙炔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不得靠近火源与其他热源。3.1.5焊割炬点火前应检查连接处和各气阀的严密性。对新使用的焊炬和射吸式割炬还应检查其射吸能力。3.1.6焊割炬点火时应先开乙炔阀,后开氧气阀,嘴孔不得对着人。3.1.7焊炬、割炬的焊嘴因连续工作过热而发生爆鸣时,应用水冷却,如因堵塞而爆鸣,则应停用,剔通后方可继续使用。3.1.8在易燃易爆生产区域内动火,应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3.1.9气焊与电焊在同一地点作业时,气瓶应垫上绝缘物,以防止气瓶带电。3.2手工电弧焊操作安全技术由于手工电弧焊利用的能源是电,同时电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高温和弧光,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尘埃。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触电、弧光和电热伤害、有毒有害气体侵蚀、火灾与爆炸等不安全因素手工电弧焊操作安全要求:3.2.1在下雨、下雪时,不得进行露天施焊。3.2.2在高处作业时,不准将焊接电缆放在电焊机上,横跨道路的电焊线必须有防压措施。施焊前应先检查周围不得有易燃易爆品,并系好安全带。3.2.3二次线不宜过长,一般应根据工作时的具体情况而定。3.2.4在施焊过程中,当电焊机发生故障而需要检查时,须切断电源,禁止在通电情况下用手触及电焊机的任何部位,以免发生事故。3.2.5严禁将焊接电缆与气焊的胶管混在一起。3.2.6在容器内焊接时,应使用绝缘防护用具,通风、照明应良好。3.2.7在焊接时,不可将工件拿在手中或用手扶着工件进行焊接。3.2.8.露天装设的电焊机应设置在干燥的场所,并应有棚遮蔽。3.2.9电焊机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不得多台串连接地。3.2.10严禁将电缆管、电缆外皮或吊车轨道等作为电焊导线。电焊导线不得靠近热源,并严禁接触钢丝绳或转动机械。

篇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1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贯彻执行卫生部《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管理规定》和《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以及《淄博市职业病防治监督办法》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法制意识,高度重视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

1.2搞好防尘防毒工作,必须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群策群力、科学性的综合治理。必须坚持生产副总和总工程师主管,安全环保、卫生共同配合一起抓。

1.3日常生产中要把安全、健康和关心生产统一起来,切实的把防尘防毒工作列入日程中去,生产与摿椒工作也必须进行撐逋,在设计新建项目或技改项目中也必须进行撊。

1.4要按国家规定,在每年安排生产计划时,一定要考虑生产中要完善的防尘防毒所采取技术措施所需要的经费、设备、器材等。

1.5凡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噪音,振动、幅射等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备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或隔离摇控操作等措施。

1.6工业撊的治理和检测应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防尘、防毒、噪音、振动、幅射等治理和检测应接受职防部门的监督指导。

1.7有粉尘有毒物的车间、岗位,应有冲刷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要平整,易于冲刷、排水沟要保持通畅。

1.8加强计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杜绝跑冒滴漏,在有尘毒的车间要求泄漏率在千分之三以下,对排毒防尘的通排风装置要有专人管理,不准擅自移置他用或拆除。

1.9有毒有害岗位的防护器材专用柜,如防毒面具、防护衣、胶鞋、长胶手套等,应有专人保管,车间内设的更衣室、更衣柜等设施应加以保护,制订管理制度,确保安全使用。

1.10公司应对有毒有害岗位的员工定期安排体检,对患有职业中毒病者,应给予治疗,对职业禁忌过敏人员调换工种。生产岗位发生急性中毒时卫生人员应立即奔赴现场及时抢救。

2.操作规程

2.1由安全处具体负责厂职业卫生的管理。

2.2对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做好劳动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了解生产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性和可防性,人人参与劳动卫生工作,控制和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2.3由质管处负责每月对有毒有害岗位职业有害因素进行监测一次,对出现不合格结果的单位及时通知其限期整改。

2.4公司每年一次对有毒有害岗位员工安排职业健康查体,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对患有职业中毒病者,给予监护治疗。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禁忌作业。对离岗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人员予以治疗。

篇3:职业卫生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规程

1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20**),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有效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员工健康,促进本公司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作业点及操作室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检验。

3职责与分工

安全科及公司医务室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其他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

4内容与要求

4.1公司以办公室、医务室、安全科为基础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配置专职管理人员。

组长:办公室主任

副组长:安全科长卫生室主任

组员:办公室、安全科、卫生室成员。

4.1.1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并对从事能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发放《职业病危害告知》,进行上岗前培训,做好职业卫生的预防和防护工作。

4.1.2每位新进厂员工必须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无职业病史健康证明。

4.1.3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员工,应由医务室负责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监护台帐。

4.1.4对从事接触性有毒、有害物质及腐蚀性较强化学品作业的人员,应加强预防措施。

4.1.5对已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4.1.6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开发区安监局和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并积极协助调查处理。

4.2生产作业场所运用先进技术或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改善劳动条件,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3涉及有害作业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并按规定做到“三同时”,涉及有害作业项目应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进行职业卫生审查验收。

4.4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必须符合:

4.4.1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4.4.2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隔离。

4.4.3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4.4.4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区域警示线,配备有效的应急防范设备的救护、抢险用品,并设置通讯报警装置。

4.4.5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4.5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及时足额落实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并督促员工合理正确的使用,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经常性维修、检修,定期检测,确保正常使用。

4.6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4.7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向职工公布。

4.8需对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进行维护和检修时,应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制订职业中毒防护措施,确保检修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9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安排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将体检结果告知员工。涉及危害作业的人员,离开企业时,企业应将《职业健康档案》复印件无偿提供给员工。

4.10对职业病患者、观察对象、职业禁忌症按规定复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4.11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上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5相关记录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6本制度自2009年12月1日起执行,原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2007年版同时作废。

篇4:电池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电池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目的和范围

为了强化劳动保护用品在员工工作时的保护作用及维护员工利益,和职业卫生管理及操作规程。

2、职责

2.1制造部为归口管理部门;

2.2各车间及相关环节为配合部门。

3、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方法

3.1在册员工应每两年发放两套冬装和两套夏装工作服;

3.2工作服发放规定:5月1日后发夏装,10月1日后发冬装。

3.3每月1日按工序的需求发放劳保用品时,员工应签字,确定领用时间及数量。

3.4具体各工种发放劳保用品标准见附表。

3.5套板、卡盒、配板、入槽、取盒、烧焊工序每年发放布围裙两根,围裙佩带

时间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

3.6操作规程:

3.6.1生产员工在生产车间,从事工作时必须佩带劳保用品,在饮用食物时需先洗手,每天更换口罩、手套,车间内部检查时,第一次检查到未佩带劳保用品的、或未更换清洁的口罩、手套,指出纠正,给予批评,并上墙通报,第二次检查到未佩带者,给予考核5元/次并上墙通报。

3.6.2公司组织检查时,发现有员工未按规定佩带劳保用品,按5元/人计算对车间负责人进行考核。

篇5:石油销售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石油销售公司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石油HB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B公司"或"公司")职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HB公司各部室以及所有从事劳动的员工。

第二章管理

第三条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公司要依据国家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和各种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和限制,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第四条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的必须结合本制度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

第五条公司护要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制定相应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个体防护等措施,将职业危害降低到标准以内,力争消除。

第六条对长时间在职业危害环境中各自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第三章附则

第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