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检察院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2

混凝土的施工顺序:

①、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配,保证结构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施工和易性和坍落度要求。不能任意套用配合比,每种设计配合比试块应制作三组以上,供检验或较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得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中使用,但以后仍必须以标准养护28天的检验结果为准,并根据此调整配合比。

②、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进行配制,并挂牌公布,原材料按重量比进行投料,不得超过规范规定。装料顺序为石子→水泥→

砂,搅拌要均匀,拌制时间随混凝土要求的和易性不同而异。

③、混凝土运输应保持其质匀质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运至浇筑地点时应有规定的坍落度。

④、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分段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形式,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抽,插时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移动间距为30cm为宜。平板振动器的移动能保证振动器的水平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⑤、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间歇期应尽量缩短,超过2小时以上应按施工缝处理。浇筑时应派专人观察模板,预留洞口,预埋件、钢筋等有无移动、变形及堵塞现象,发现问题应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⑥、梁板混凝土浇筑,先浇梁混凝土,第一层下料慢些,使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用赶浆法使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抽向前推进。振捣时,要注意避免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⑦、浇筑板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不断移动标志控制混凝土的厚度,振捣完后,用刮尺刮平,搓板压实、压平。

⑧、框架结构浇筑柱混凝土,或新浇混凝土与上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灌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的下料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构造柱浇筑厚度不得超过300mm。柱的水平缝留置于主梁下面。

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时,大断面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板下2~3cm处。

施工时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施工缝不能随意留置。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方可继续浇筑。施工前应湿润,清除水泥薄膜及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排出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水泥:水=1:0.4)或与混凝土成份相同水泥砂浆一层,厚度为10~15mm。施工缝要振捣细致,使其结合紧密,确保接缝质量。

楼梯混凝土浇灌按楼梯段由下至上,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灌,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搓平。

施工缝位置根据结构情况留在梯段1/3范围内,按设计选用图集预埋铁件。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湿润状态,常温下浇水不少于2次。养护用水与搅拌用水相同,并不能少于7天养护期。

对于结构混凝土强度试件,为保证试件强度真实性、代表性,会同现场监理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每一个工作班不少于一组,并认真做好管理工作,成型、编号、养护派专人负责。为提高试块强度代表性,试块放置在现场标准养护室内进行养护,并做好温度、湿度记录。

混凝土施工前,要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提前一天对模板浇水湿润,但浇筑时模板内不得有积水。

篇2:混凝土抹灰面刷乳胶漆施工工艺

混凝土及抹灰面刷乳胶漆施工工艺

一、材料要求

1.涂料:设计规定的乳胶漆,应有产品合格证及使用说明。

2.调腻子用料:滑石粉或大白粉、石膏粉、羧甲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乳液。

3.颜料:各色有机或无机颜料。

二、主要机具

一般应备有高凳、脚手板、小铁锹、擦布、开刀、胶皮刮板、钢片刮板、腻子托板、扫帚、小桶、大桶、排笔、刷子等。

三、作业条件

1.墙面应基本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大于10%。

2.抹灰作业全部完成,过墙管道、洞口、阴阳角等处应提前抹灰找平修整,并充分干燥。

3.门窗玻璃安装完毕,湿作业的地面施工完毕,管道设备试压完毕。

4.冬期要求在采暖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不低于5℃。

四、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清理墙面→修补墙面→刮腻子→刷第一遍乳胶漆→刷第二遍乳胶漆→刷第三遍乳胶漆

2.清理墙面:将墙面起皮及松动处清除干净,并用水泥砂浆补抹,将残留灰渣铲干净,然后将墙面扫净。

3.修补墙面:用水石膏将墙面磕碰处及坑洼缝隙等处找平,干燥后用砂纸凸出处磨掉,将浮尘扫净。

4.刮腻子:刮腻子遍数可由墙面平整程度决定,::一般情况为三遍,腻子重量配比为乳胶:滑石粉(或大白粉):2%羧甲基纤维素=1:5:3.5。厨房、厕所、浴室用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水=1:5:1耐水性腻子。第一遍用胶皮刮板横向满刮,一刮板紧接着一刮板,接头不得留槎,每刮一刮板最后收头要干净利落。干燥后磨砂纸,将浮腻子及斑迹磨光,再将墙面清扫干净。第二遍用胶皮刮板竖向满刮,所用材料及方法同第一遍腻子,干燥后砂纸磨平并清扫干净。第三遍用胶皮刮板找补腻子或用钢片刮板满刮腻子,将墙面刮平刮光,干燥后用细砂纸磨平磨光,不得遗漏或将腻子磨穿。

5.刷第一遍乳胶漆:涂刷顺序是先刷顶板后刷墙面,墙面是先上后下。先将墙面清扫干净,用布将墙面粉尘擦掉。乳胶漆用排笔涂刷,使用新排笔时,将排笔上的浮毛和不牢固的毛理掉。乳胶漆使用前应搅拌均匀,适当加水稀释,防止头遍漆刷不开。干燥后复补腻子,再干燥后用砂纸磨光,清扫干净。

6.刷第二遍乳胶漆:操作要求同第一遍,使用前充分搅拌,如不很稠,不宜加水,以防透底。漆膜干燥后,用细砂纸将墙面小疙瘩和排笔毛打磨掉,磨光滑后清扫干净。

7.刷第三遍乳胶漆:做法同第二遍乳胶漆。由于乳胶漆膜干燥较快,应连续迅速操作,涂刷时从一头开始,逐渐刷向另一头,要上下顺刷互相衔接,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避免出现干燥后接头。

五、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材料品种、颜色应符合设计和选定样品要求,严禁脱皮、漏刷、透底。

2.基本项目:属中级油漆基本项目标准。

1)透底、流坠、皱皮:大面无,小面明显处无。

2)光亮和光滑:光亮和光滑均匀一致。

3)装饰线:分色线平直,偏差不大于1mm(拉5m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

4)颜色刷纹:颜色一致,无明显刷纹。

六、成品保护

1.涂料墙面未干前室内不得清刷地面,以免粉尘沾污墙面,漆面干燥后不得挨近墙面泼水,以免泥水沾污。

2.涂料墙面完工后要妥善保护,不得磕碰损坏。

3.涂刷墙面时,不得污染地面、门窗、玻璃等已完工程。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透底:产生原因是漆膜薄,因此刷涂料时除应注意不漏刷外,还应保持涂料乳胶漆的稠度,不可加水过多。

2.接槎明显:涂刷时要上下刷顺,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若间隔时间稍长,就容易看出明显接头,因此大面积涂刷时,应配足人员,互相衔接。

3.刷纹明显:涂料(乳胶漆)稠度要适中,排笔蘸涂料量要适当,多理多顺,防止刷纹过大。

4.分色线不齐:施工前应认真划好粉线,刷分色线时要靠放直尺,用力均匀,起落要轻,排笔蘸量要适当,从左向右刷。

涂刷带颜色的涂料时,配料要合适,保证独立面每遍用同一批涂料,并宜用一次用完,保证颜色一致。

篇3:室外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操作细则

1.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水准点的要求,每隔200-300m设一个临时水准点。道路中心桩桩距在直线段一般为20m,曲线段为10m。地形变化处可视实际情况适当加密,并在施工过程中妥善保护。

2.路基施工前应复验沟槽回填质量。如未达到规定要求,应采取补救措施。

3.挖土应由边到中,利于排水,分层循序进行。挖土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纵、横坡度,以利排水。不得挖成坑塘,严禁掏空挖土。

4.路基超挖,应用合适的筑路材料填补压实。

5.路基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冻土块,也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超过100mm粒径的土块应打碎,填土必须分层压实,在压实前应仔细整平,作出路拱。

6.压路机碾压时,应先轻后重、先稳后震、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轮迹要重叠,重叠宽度二轮压路机为300mm,三轮压路机为后轮宽度的一半。

7.土路基压实后不得有松散、弹簧、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

8.碎石基层宜采用8-10T压路机,碾压速度一般不超过30m/min,自路边向路中,重叠宽度≮300mm。

9.立模应在浇筑砼前一天支立完毕,浇筑砼前模板内侧应涂布有效地隔离剂(脱模剂),路面制模时的坡度和道路侧边设置的落水伽俐应对应,以杜绝积水现象。

10.路面砼浇捣时的塌落度应控制在20-40mm以内,面层必须随捣随光,且严格掌握收手时间进行压光和抽纹工作。砼抹面工作分二次进行,抹面时严禁砼表面洒水或撒水泥,最后成型砼板表面宜有2-5mm厚度的水泥砂浆层.

11.宽度5m以上的道路分二次制模浇捣,做成双坡,路脊明显成一线。

12.模板拆除根据气温,一般平均气温5°C,拆模时间为72小时;平均气温10°C,拆模时间为60小时;平均气温15°C,拆模时间为48小时;平均气温20°C,拆模时间为36小时;平均气温25°C,拆模时间为24小时;平均气温30°C以上,拆模时间为18小时。

13.锯缝缝宽一般为5-8mm,锯缝时间自水泥砼成型后开始计算,一般平均气温5°C,,适宜锯缝时间为4天;平均气温10°C,适宜锯缝时间为3天;平均气温15°C,适宜锯缝时间为2天;平均气温20°C,适宜锯缝时间为1.5天;平均气温25°C,适宜锯缝时间为1天;平均气温30°C以上,适宜锯缝时间为1-0.5天,需实测试锯确定。

14.伸缩缝用黑色建筑油膏嵌填(注意软化温度,以防污染),伸缩缝挺直成一线,宽窄一致。

15.路面养护是道路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路面浇捣后达到一定的强度应浇水养护,并覆盖草袋,不得在养护期内上人或堆放材料。

16.完成后的路面应保持路面清洁,且有专人清扫,保持小区道路的整洁。

17.道路侧石施工时,根据道路的坡度,接通线施工。侧石与路边缘的伸缩缝应大小一致,侧石与侧石之间的接缝必须平齐,缝宽为10mm,用1:2水泥砂浆嵌填密实。成型后的道路侧石应刷黄、黑相间的调和漆二度以形成和路在高差的明显标记。

18.彩色人行道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纵横缝顺直,排列整齐,缝隙均匀,灌缝饱满,不得有积水或翘动。

篇4:某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交底

一、打桩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分的性能,以保证正常运作;

2.除按本规程第3章检查所用管桩桩身质量外,尚应检查管桩的生产日期和蒸养的PC桩应不小于28d的龄期方可施打;

3.根据施工图绘制整个工程的桩位编号图;

4.由专职测量人员分批或全部测定标出场地上的桩位,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

5.在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便观察桩的入土深度及记录每米沉桩锤击数。

二、顺序应综合考虑下列原则后确定:

1.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及周围(构)筑物的关系。

A、桩较密集且距周围建(构)筑物较远、施工场地较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

B、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构)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

C、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构)筑物时,宜从毗邻建(构)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及远地进行。

2.根据桩的入土深度,直先长后短。

A、据管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

B、据高层建筑塔楼(高层)与裙房(低层)的关系,宜先高后低。

三、桩的施打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节管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并宜用长条水准尺或其他测量仪器校正;必要时,宜拔出重插。

2.管桩施打过程中,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应重合。当桩身倾斜率超过0.8%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3.在较厚的粘土、粉质粘土层中施打管桩,不宜采用大流水打桩施工法,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打到底,尽量减少中间休歇时间,且尽可能避免在接近设计深度时进行接桩。

4.桩数多于30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承台边缘桩宜待承台内其他打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

5.打桩时应由专职记录员及时准确地填写管桩施工记录表,并经当班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代表)验证签名方可作为有效施工记录。

6.4.4焊接接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m.

2.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

3.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4.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5.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

6.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不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

6.4.5遇下列情况之一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设计、监理等有关人员研究处理:

――贯入度突变。

――桩头混凝土剥落、破碎。

――桩身突然倾斜、跑位。

――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总锤击数超过本规程第6.4.6条规定值。

――桩身回弹曲线不规则。

6.4.6每根桩的总锤击数及最后1m沉桩锤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P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000,最后1m沉桩锤击数不宜超过250。

2.PH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500,最后1m沉桩锤击数不宜超过300。

6.4.7送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符合本规程第6.4.8条规定的桩外,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0m。

2.当桩顶打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立即送桩。

3.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参考同一条件的桩时的最后贯入度予以修正。

6.4.8送桩深度超过2m且不大于6.0m时,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打桩机应是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或步履式柴油打桩机;

2.桩端持力层顶面埋深标高应基本一致,且持力层厚度不少于4m,或持力层上面有较厚的全风化岩层、硬塑~坚硬粘土层或中密~密实砂土层;

3.具有拔出长送桩器的能力。

6.4.9打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在下列条件下测量:

1.桩头完好无损;

2.柴油锤跳动正常;

3.桩锤、桩帽、送桩器及桩身中心线重合;

4.桩帽衬垫厚度等正常;

5.打桩结束前立即测定。

6.4.10测量最后贯入度时,宜用收锤回弹曲线测绘纸先测绘出管桩的回弹曲线,再从回弹曲线上量出贯入度。测绘结果应附在同一桩号的管桩施工记录表上。

管桩手锤回弹曲线测绘纸格式见附录D。

6.4.11桩打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分应小心保护,严禁施工机器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送桩遗留的孔洞,应立即回填或做好复盖。

6.4.12截桩头宜采用锯桩器截割,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板拉截桩。

6管桩基础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7.1收锤标准

7.1.1除设计明确规定以桩端标高控制的摩擦桩应保证设计桩长外,其他管桩应按设计、质检、施工等单位共同确定的收锤标准收锤。

7.1.2收锤标准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桩的规格和长短、锤的大小和落距(冲程)等因素,综合考虑最后贯入度、桩入土深度、总锤击数、每米沉桩锤击数几最后1m沉桩锤击数、桩端持力层的岩土类别以及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桩土弹性压缩量等指标后给出。

收锤标准应以到达的桩端持力层、最后贯入度或最后1m沉桩锤击数为主要控制指标,其他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作为参考指标。

7.1.3一级及地质条件复杂的二级管桩基础的收捶标准控制指标应通过试打桩确定,其他管桩基础的收锤标准控制指标宜通过试打桩确定。

未经试打桩且有应用经验时,最后贯入度可参考本规程附录C及Hilley(海利)打桩公式的计算结果等,并综合考虑相近桩基条件的打桩经验后确定。

7.1.4试打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打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应有代表性。

2.试打桩应选在地质勘探孔附近。

3.施打条件应与工程桩一致,并应符合本规程6.4节的有关规定。

4.宜用符合本规程第5.2.5条规定的高应变动测法配合测试;必要时应进行静载试验,有条件时静载试验宜加载至桩的极限荷载。

7.1.5正常情况下,最后贯入度不宜小于20mm/10击;当持力层为较薄的强风化若层且上覆土层较软弱时,最后贯入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15mm/10击。

7.2质量检查

7.2.7管桩基础的工程桩成桩质量检查包括桩身垂直度、桩顶标高、桩身质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2.截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

3.桩顶平面位置偏差符合表7.2.1的规定。

4.配置封口型桩尖(十字型或圆锥型)的工程桩桩身质量检查,可采用直观法检查,即在收锤后立即将低压电灯泡沉入管桩内腔用灯光照射作检查。

表7.2.1管桩顶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

7.2.2管桩基础的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方法应采用静载试验或高应变动测法,并应符合本规程第7.2.3~7.2.5条规定。

2.静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本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高应变动测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06的有关规定。

3.工程桩不宜用作静载试验时的锚拉桩。

4.试桩顶部应采用有效措施加固。

7.2.3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管桩基础工程,若检测手段采用静载试验,检测桩数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总桩数的0.5%,且整个工程不应少于2根。

1.施工前已按本规程第6.1.8条规定进行试打桩;

2.施工中实行监理制度;

3.采用收锤回弹曲线测绘纸测定最后贯入度;

4.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

5.大多数工程桩送桩深度不超过2.0m.。

7.2.4除本规程第7.2.3条规定以外的管桩基础工程,若检测手段采用静载试验,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的不应少于2根,其他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

7.2.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管桩基础工程,可采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

――工程桩施工前,已按本规程6.1.8条规定进行试打桩,且试打桩时采用高应变动测法配合测试并作静载试验的管桩基础;

――地质条件不太复杂的二级管桩基础;

――三级管桩基础。

7.3工程验收

7.3.1管桩基础工程验收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基本一致时,可待全部管桩施打完毕后一次性验收。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现场标高需要送桩时,在送桩前应进行质量评定;待全部管桩施打完毕并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进行竣工验收,绘制打桩工程竣工图。

7.4.2管桩基础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

1.桩基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包括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通知书等;

2.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基线复核签证单;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4.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包括实施中的变更文件及资料;

5.管桩出厂合格证及管桩技术性能资料(产品说明书);

6.打桩施工记录汇总,包括桩位编号图、现场绘制的管桩收锤回弹曲线;

7.打桩工程竣工图;

8.成桩工程竣工图;

9.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

10.质量事故处理资料。

1、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2、起吊预制桩:先栓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启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入插下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出去索具。

3、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垂1~2次,桩入土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4、打桩: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1)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2)打桩顺序

5、接桩:

1)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焊缝应连续饱满。

2)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0.1%桩长。

3)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6、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7、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

篇5:高标号混凝土工程施工措施

高标号混凝土工程施工

1C60高标号混凝土的配置

本工程局部将采用C60混凝土进行结构的施工,C60混凝土在一般工程中为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以认为在一般技术条件和材料性能上满足C60的混凝土强度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在高强度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上,如不能很好的把握,将对工程质量造成隐患。所以说,C60混凝土的应用不但在技术上、材料上和施工管理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反映施工企业能力的一个考核指标。

针对本工程C60混凝土的应用,我们已有充分准备。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水化热问题、混凝土强度问题、各种原材料的选用问题,以及混凝土的泵送问题,具体考虑如下:

(1)原材料选用

水泥:采用PO。52.5水泥;

粉煤灰:用一般的二级灰,在掺量的问题上按10%进行取代,粉煤灰的取代系数K=1.3;

外加剂:选用SF高效缓凝泵送剂,其减水率>25%,缓凝效果较好,能满足施工要求;

砂石:砂石均采用优质砂石,一定要求碎石采用5-25连续级配,碎石的含泥量≤1%,泥块含量≤0.5%,压碎指标值≤20%;砂的细度模数MK≥2.6,级配良好,含泥量≤3%,泥块含量≤1%。

FS矿粉:在试配中采用的矿粉,其细度大于400目、活性较好,各种指标均能达到规范要求。

(2)水化热导致的升温问题

采用掺入粉煤灰或矿粉的方法,减少每m3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的放出量;

采用高效缓凝泵送剂,由于其减水率≥25%,从而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同时使用缓凝泵送剂,使放热峰值后移;

(3)混凝土的强度保证问题

根据我们多次施工C60及以上混凝土的成功经验,经过近20次试拌实验,各结果混凝土强度等级均能达到要求。

(4)混凝土的泵送问题

设计过程中考虑砂率为40%,采用5-25mm碎石。由于C60混凝土的生产要比普通混凝土的生产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搅拌站生产时,除了上述对原材料的一系列要求外,还需把如下几点作为考察内容:

搅拌站的计量:静态计量及动态计量均要符合要求;

搅拌站原材料要按要求进料,尤其是水泥;

搅拌站要严格控制坍落度及砂石含水率,以及作相应调整;

搅拌站中的砂石料不能离析。

2、C60泵送混凝土施工

C60泵送混凝土由于水泥含量较高、和易性比较好,因此在泵送中主要考虑泵送时间的控制和不使混凝土离析。施工中振捣应适时,混凝土下落入槽时应注意集中和均匀下料,接头处特别注意振动棒的插入深度和连续性。

C60混凝土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养护。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初凝后强度值上升快,收缩率大,因此养护将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施工时将采取下列措施:

保水:对于竖向混凝土表面,当混凝土浇捣完约12小时后,模板将拆除,在拆除时及时用塑料薄膜粘贴或用无水养生液进行混凝土表面封闭,以达到保水的目的。在养护期间,派专人随时检查,修复脱落的保水面层。

浇水:当模板拆除后,及时浇水养护,为保证竖向混凝土表面湿润,采取表面挂麻袋的方式不断浇水达到养护目的。平面混凝土可采取连续浇水的方式进行养护,当阳光较强是必须进行覆盖草袋、麻袋进行养护。

当浇注、养护按照规定进行,结合气候实际情况增强措施,C60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