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基坑开挖施工方法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施工方法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1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1、基坑开挖步骤

基坑由中间向两端分别纵向分段竖向分层开挖,每段基坑的开挖长度与主体分节相对应。为了有利于基底排水,开挖面比主体施工段超前6.0m,开挖面坡度定为1:1。

2、基坑开挖方法

基坑开挖前,设置井点降水,以利开挖人员和机械作业及土体装卸运输。顶层2m以内用挖掘机开挖,开挖过程中坑内用装载机配合,将远离挖机的土方推至挖机的工作范围内。2m以下的土方放坡开挖,人力配合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土。若白天土方不能外运,可将土方存于临时堆土场。

1)基坑开挖前必须查明现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等情况。地面以下1.5m、基坑底面以上0.5m范围的土层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以保证未查明的地下管线不受破坏、基坑土层不被扰动。如有管线不能改移,应采取可行的加固保护措施,确保施工期间管线的安全及正常使用。有关地下管线的迁改和加固保护措施,须征得有关管理部门、业主等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

2)基坑开挖前应先对软土层进行加固处理,用φ500粉喷桩、φ800碎石桩。

基坑开挖过程边挖边护坡,当开挖深度1~2m开始护坡施工,并做好边坡泄水孔的预留。为保证泄水孔的畅通,泄水孔的制作采用防堵疏水材料。

3)基坑开挖施工至基坑回填期间,基坑坡面的边坡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离基坑边5m)的堆载(包括土方、施工机械、材料等)不得大于20KPa。

4)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0.5m时,及时进行基坑检查和验收,然后人工挖除剩余土方,严禁超挖及扰动基底土层,并立即施工混凝土垫层。

5)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做好基坑内的排水工作,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避免钢筋和新浇筑混凝土浸泡水中。同时基坑边坡应进行覆盖避免雨水冲刷。

6)基坑开挖的施工、监测和检测遵照《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及有关规范、规程执行。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工作,确保基坑和周边构筑物的安全。

3、地表及基坑排水

(1)地表排水

为防止地表雨水冲刷基坑,造成坍方,在基坑开挖前基坑四周地面设排水明沟,同时设置集水井,让地表水集中排放,地面排水沟及集水井断面图见下图。

(2)基坑排水

第一段基坑开挖完毕后整个开挖区的地下水位会大幅度下降。在坑底纵向设两条排水盲沟,在坑底前方左、右设二个积水井抽水。纵向排水盲沟沟底坡度为0.3%,施工时及时抽水,以免浸泡基底。

盲沟施工时先按设计坡度和尺寸开挖到位后,沟底审底、两壁拍平,铺设滤水层。底部开始先铺5cm粗砂滤水层,再铺5cm厚小石子滤水层,同时将小石子滤水层边缘与土之间的粗砂滤水层铺好;在铺设中间的软式水管时,应分层铺设两侧的小石子滤水层和粗砂滤水层。盲沟出水口应设置滤水篦子。盲沟断面图见下图。

(3)基坑排水应注意从基坑抽上的水先抽到沉淀池,经过三级沉淀,水中泥砂含量达到要求后再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或就近排水沟。

(4)基坑排水示意图:见下图(略)。

篇2:道路工程基坑开挖技术措施

道路工程基坑开挖技术措施

1、基坑开挖技术措施

1)基坑土方开挖前,承包商应根据工程具体特点、施工条件和施工管理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上报监理审批。

2)基坑开挖前应了解工程的薄弱环节,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挖土程序、挖土速度进行挖土,并备好应急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土方开挖前应做好基坑内、外的降水、排水施工,且进行试运转正常后,方可开挖土方;应尽量避开雨季开挖土方,如需在雨季中开挖,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4)应严格按照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认真组织全过程施工,未经监理和设计人员的同意,承包商不得任意更改设计与施工方案。

5)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建立工程监测系统,做好对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施工人员,实行信息化施工。同时,应经常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标高、基坑平面尺寸等复测检查。

6)根据设计提供的支撑形式、轴力和有关参数,进行支撑的设计、加工、购置或租赁。

7)为保护基坑底土体的原状结构,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挖土机械的类型,在坑底以上保留200mm土层由人工挖除。

8)最后一层土开挖后,应立即浇灌混凝土垫层,避免基底土暴露时间过长。

9)基坑支护结构的横撑,必须在土方开挖至基设计位置后及时安装,应保证支撑与墙面垂直,并按设计要求对墙体施加预应力。顶紧后采用支托或吊拉的可靠措施固定牢固,严防支撑因墙体变形和施工撞击而脱落。

10)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土层界面,需经监理、业主确认作好记录、绘制地质素描图。

11)在挖某一块土时,在靠近围护结构处应留一定宽度和厚度的被动土区后开挖。

12)基底检查与处理

a.基坑开挖完成后,必须及时会同设计、业主、市质监总站、承包商、监理等单位共同检查基底的地质情况,土质与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符,进行基底验槽,并办理隐检手续,及时进行垫层施工,以防止基底软化或岩层进一步风化;

b.通过施工变形监测,分析判断基底围护结构是否基本稳定;

c.基坑底如出现超挖300mm以内时,可用原状土回填压实,密实度不得低于原基底土,或者用与垫层同标号的混凝土回填或用砂石料回填压实。超挖在300mm以上时,必须会同设计、监理共同研究后决定。

13)基底检查处理后,应及时进行封底垫层施工,为保证封底混凝土质量,一般宜采用排水封底垫层施工方法:

a.当坑内有水,应在坑内做排水沟、集水井抽干水;

b.如坑底渗水较大,且有一定的动水压力时,应采取抽排水在减压的情况下铺基坑垫层和浇筑封底混凝土;

c.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达70%以上后,方可停止抽水,采用特殊措施封闭集水井;

d.有围护结构和有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基坑封底后,不应立即停止降水,应等整个结构施工完毕后方可停止防水。如需提前停止降水时,封底混凝土与围护结构间应有足够的强度和承受力来抵抗底板的上浮,以保证混凝土不致破坏。

2、基坑开挖阶段应急措施

(1)、边坡渗水与漏水

土方开挖后边坡出现渗水或漏水,对基坑施工带来不便,如渗漏严重时则往往会造成土颗粒流失,引起支护墙背地面沉陷甚至支护结构坍塌。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水或漏水时处理方法如下:

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时,采用坑底设沟排水的方法。

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砂带出,造成施工困难,且对周边影响不大的情况,采用"引流-修补"方法。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边坡支护上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mm,使其穿透支护体进入边坡土体内,将水从管引出,而后将边坡的薄弱处用防水混凝土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封堵的混凝土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面方法再进行"引流-修补"。如果引流出的水为清水,周边环境较简单或出水量不大,则不作修补,只将引入基坑的水设法排出即可。

对渗漏水量很大的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漏水位置离地面较浅,可开挖至漏水位置下50~100cm,在墙后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浆液中掺入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继续开挖。

(2)、防止侧向位移发展的措施

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发生一定的位移是正常的,但如位移过大,或位移发展过快,则往往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如发生支护体背后土体的沉陷,应着重加固坑底部位,具体措施有:

(1)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

(2)进行坑底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抗力;

(3)垫层随挖随浇,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开挖到底后及时浇筑垫层;

(4)加厚垫层、采用配筋垫层或设置坑底支撑。

如开挖后发生较大变形后,可在坑底加厚垫层,并采用配筋垫层,使坑底形成可靠的支撑,同时加厚配筋垫层对抑制坑内土体隆起也非常有利。减少了坑内土体隆起,也就控制了支护下段位移。必要时还可在坑底设置支撑,或在坑底浇筑钢筋混凝土暗支撑(其顶面与垫层面相同),以减少位移,此时,在基坑底设置围檀,否则单根支撑对整个支护体的作用不大。

如果产生较大侧向位移,则应加强支护体,如在其后设树根桩或钢板桩,或对土体进行加固等。

篇3:基坑开挖常见事故对策补救办法

基坑开挖常见事故、对策及补救办法

深基坑工程施工常出现的事故有:边坡失稳;基底隆起;基坑渗流破坏;基坑突涌;周围地面及邻近建筑物沉陷、倾斜、开裂等问题。如不及时采取应争措施,将导致周围地面沉陷破坏,邻近建筑物的倒塌,地下设施的断裂破坏等,不仅影响工期,而且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周围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因此,深基坑施工中,要特别重视监测周围建筑物、地下设施的安全,预先做好防患准备;当事故出现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加以阻止或补救。

1、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1)勘察设计的失误

勘察不准确,设计参数取值安全储备不够,计算错误,或忽视基坑的稳定性等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方案的选择、设计与评审工作。

(2)水处理不当

水是透发深基坑工程事故出现的另一个高频率因素,特别是高地下水位的砂质土地基更为敏感,由于止水、截水、降水、排水不当或失效而造成的工程事故,不仅量大而且影响范围广,有的大工程基坑因降水不当,引起周围百米外地面和建筑物、管网等沉陷、变形、断裂,甚至危及邻近房屋基础的安全。

另外,基坑顶周围地面排水不当,或遇台风、暴雨、洪水冲刷等因素,也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对水慎重处理。

(3)施工因素

当施工组织设计欠妥,开挖顺序不当,开挖速度太快;先打桩后即开挖土方;开挖分层过大;土方超挖;施工机械行走震动过大;基坑周围地面堆载土方、机械、材料等超过设计荷载;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未及时封底处理,暴露时间过长;

在已完成的基坑内施工人工挖孔桩、冲钻孔灌注桩等工程桩,形成临空面,降低了被动土区的反压力;施工质量低劣或方法不当,造成锚固结构等失稳;相邻基坑施工对本基坑结构的影响等因素,都会引起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存在施工方法的错误,质量问题,管理问题,是很常见的原因。

(4)其他方面

如盲目降低造价,造成锚固结构简易,安全系数小,施工质量低劣;工程监测布点不合理、太少,及监测系统失灵等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2、事故预防与对策

(1)跟踪事故苗头

预防和阻止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首先抓事故苗头的出现。根据基坑工程的重要性,设置不同等级的事故苗头预报装置与监测系统。对特别重要的工程要多埋设有孔隙水压力探头、土压力盒、钢筋应力计、测斜仪及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系统。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巡视肉眼观察。

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周围土体产生位移,需预先计算基坑外土体在基坑开挖后所形成的位移,确定事故苗头泊监控指标。除了必要的理论计算和仪器监测外,在施工全过程中,应经常进行现场巡视观察。观察基坑开挖后的位侈、地表与坡顶有无出现裂缝、临近地面或建筑物有无沉陷、坑底有否回弹隆起、坑壁坑底有无渗漏、涌流、流砂等,以便及时发现事故苗头。

(2)事故苗头预防与应急措施

杜绝事故关键在于做好预防,一旦出现事故苗头,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阻止事故的发展扩大。根据事故苗头出现的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

(1)锚杆结构失稳发生较大向内凸变形

原因分析:首先在坡顶或桩后卸载,坑内停止一切作业,在坑内增设锚杆,其它应急措施根据出现事故苗头的原因,因地制宜地选用。

防治措施:除了勘察设计上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还应该在一工前准备适量的内撑杆件(如钢管、槽钢、工字钢等)砂石袋作为备用,一旦出现事故苗头,即可及时处置。

(2)边坡失稳

原因分析:基坑开挖后,如边坡土体中的剪应力大于土的抗剪强度,边坡就会滑动失稳。所以当出现边坡失稳苗头时,分析研究引起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措施。一般在可能的条件下,首先尽快降低坑外地下水位,进行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坡区段的监测和保护,严防事故的继续扩大;其次在坡脚堆筑砂石袋,或在未滑部位打钢板桩、钢管、木桩等以挡土,并尽快灌筑封底混凝土。

防治措施:其预防首先是边坡设计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严格按规定坡度放坡,做好降水、排水和边坡保护设计与施工;其次在坑内和坡顶做好排水沟、集水井,将渗透水、地面水、雨水排出场外,防止浸泡基坑和边坡;接近边坡处的土方开挖速度要放慢,严禁坡脚掏土和超挖;严格控制地面荷载,严禁在坡项堆土、堆材料设备等。

(3)基底隆起

原因分析:基坑土方开挖后,土体中的压力减小了,土的弹性效应和坑外向坑内方向挤压,会使基坑底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隆起的大小与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基底面积大小、基坑有否积水、底部有无较大小压力的滞水层,基坑暴露的时间、开挖顺序、开挖速度及所选用的施工机具等因素有关。对于小基坑,开挖深度浅的,隆起和再压缩变形都比较小,可忽略不计。对于深基坑,或大面积开挖,特别是大型深基坑的粘性土、膨胀土遇水易膨胀造成底板上凸、开裂,甚至箱形基础、工程桩上拔、断裂等变形。为此施工时要考虑采取防止基坑土回弹变形过大的措施。可采取分段开挖,分段施工垫层,土方挖到设计标高时,减少暴露时间,最好随即浇灌混凝土垫层,加快基础底板的施工进度;做好排水,防止坑内浸水。

在基坑设计时,可增设桩基及插入深度等,预防基坑隆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换重法进行施工与安装,以控制标高。

防治措施:当发现由于基坑隆起过大,将危及结构安全时,一方面在基坑外卸载;另一方面在坑底加压重,堆砂石袋或其它压重材料,或用快凝压力注浆或高压旋喷对基底土体进行加固等;当条件允许时,可在坑内、坑外周围进行深层降水减压,以减小底板的上浮力。

(4)渗流破坏

渗流破坏现象在地下动水压力作用下引起的,由于破坏现象不同,分为流砂和管涌两种。

a.流土

当出现流水现象时,根据不同条件,采取以下措施,抑制浪土的产生和扩大:

防治措施:①流土不严惩时,放慢开挖速度,使地下水平稳降落,水力坡度逐渐减小,直到接近或小于临界水力坡度。当出现较严重流砂时,立即停止挖土,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②因围护桩间距过大产生流砂、流土,而引起地面下沉,应立即停止开挖;采取被桩;或在桩间加挡土板等堵封。

③分别采用各类井点降水,降低基坑内外地下水位。

④条件允许时,适当积累基坑内水,保留一定水深,减小坑内外水头差,以达到减小地下水水力坡度。

⑤在基坑四周设置止水帷幕或支挡结构,使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增长,从而达到减小水力坡度。

⑥采用冻结法,使基坑周围一定范围内土体冻结,封冻地下水流动。

⑦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使最高水位不高于坑底的0.5m。

⑧当基底为砂层,土压力和水压力都较大,地下水丰富,混凝土难于固结,采用化学灌浆快速凝固,进行抢险。

b.管涌

原因分析:在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下,土层某些较细小颗粒被渗透水流带走,使渗流出口处形成空洞,空洞又使渗流途径缩短,水力坡度增大,渗流集中,逐渐形成水流集中管道口,渗流及其携带的泥沙从已形成的管道涌出,称之为管涌。管涌使土层变松,孔隙增大,强度降低,导致坑壁失稳。

防治措施:防治管涌常采用降低水力坡度和在管涌出处增设反滤层。具体应急措施基本与流土相同。

(5)坑底突涌

原因分析:由于基坑开挖减小承压含水层上覆不透水层的厚度,致使承压水顶裂或冲毁基坑底板,进行基坑,产生突涌现象。突涌不仅给基坑施工带来困难,且降低成了革基的强度,危及围护的安全。

防治措施:当出现突涌时,采取降压井降低承压水头,其余应急措施与流砂处理方法基本相同,首先停止坑内抽水,在采取降低承压水头措施的同时,采取快凝压力注浆或灌筑快凝混凝土等堵住涌口。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前应检查地下承压含水层标高,然后采取降压井降低承压水头,同时止水帷幕墙要进入不透水层,以防止管涌、突涌的出现。

(6)周围地面沉降

原因分析:深基坑施工,因基坑外降水过大过快,或坑内流砂、管涌、围护结构倾斜变形引起周围地面沉降,危害性很大,可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防、结构裂缝、甚至倒塌,地下管网断裂、道路沉陷破坏等。

当出现周围地面沉降时,根据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首先停止坑外降水,采取回灌措施或在围护结构外围施以压力注浆或深层搅拌桩、钢板桩进行隔水。有流土、管涌根据上述4)、5)方法采取抢救。如围护结构、支撑变形,进行加固。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围护结构,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根据土质情况设置止水帷幕墙,对围护结构周围进行止水处理,坑外设置若干回灌井、观察井,或在周围建筑物与围护结构间设隔水墙,防止因降水而影响原有建筑物稳定。同时建立监测系统,在施工全过程进行对周围地面、建筑物等变形监测,发现苗头,立即进行回灌和其它相应措施。

(7)其他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除了上述6个问题外,还可能出现其他问题,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a.施工偷工减料或造价太低,造成深基坑施工质量低劣,引发基坑工程事故。出现此类问题时,首先视情况停止挖土和降水,再根据基坑深度、土质和地下水位等条件进行补桩、注浆或其他措施,支撑质量低劣,要增加支撑或加固支撑。同时严格执行施工质量监督制度,由有施工资质的单位来承担施工任务。

b.设计安全储备不足,桩入土深度不够,是导致结构倾斜或踢脚失稳的原因。

当出现苗头时,首先停止基坑开挖,对已开挖而未发生踢脚失稳段,在坑底围护桩墙前堆砂石土袋或土料反压。同时在桩顶适当卸载,再根据失稳原因进行被动区土体加固,也可在围护结构墙内侧补打短桩等。

c.侵入相邻场地和建筑物下部,影响施工基础安全的锚杆,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取人工切断、机械抓斗铲除、拆卸锚杆等方法处理。

d.相邻基坑施工互相影响,因施工振动或挤土效应引起的结构倾斜、上浮、断裂等破损,首先应停止施工或限制施工振动,或改变施工顺序、工艺。对已破坏的结构、工程桩采取有效处理和加固措施。

e.在较高水位场地,错误地采用喷锚、土钉墙等护坡,由于基坑开挖使已加固的土体边坡滑坡损坏。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坑外降水或重新设计和施工其它形式的围护结构,方可进行土方开挖施工。

f.基坑土方超挖,引起围护结构损坏,应暂停止施工,回填砂石方或在桩前堆载,保护围护结构稳定。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3、事故补救方法

深基坑工程特别是倒塌事故,其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当事故发生后马上采取紧急措施,阻止事故的延伸,防止临近建筑物倾斜加剧或倒塌,防止高压电杆倾斜,地下通讯线路、煤气管道、压力管道、自来水干管等断裂,必要时,切断电源、水源、气源。

事故的补救办法有:

1)减载削坡

在深基坑外,把地面外荷载卸除,或尽可能削坡,或阶梯型减载。也可用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加强墙背土体,提高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

2)加强内支撑

在软土地区内顶撑特别有效。当基坑尺寸过大时,先在坑中心部分,用混凝土封底并浇灌底板,建成中心岛。坑内四周回填土(或土体)留作反压平衡土体,设置坑壁与中心岛的斜撑后,再挖去平衡土体。

3)加设锚杆、土钉

当坑壁和坑底浅部有好的拉锚持力层时,分层逐步随挖土深度加设锚杆、土钉。

4)降水

当场地开阔时,采用降水方法,降低墙背肖位,减少水压力,利于深基坑稳定。

5)加固与止水

在围护结构严重渗漏及基坑内流土、管涌、突涌部位采取快凝的压力注浆法加以阻止。注浆时,保持在灌浆点处,做到地下水基本没有流速,否则会被流失,起不到加固与止水效果。

6)尽快浇捣混凝土垫层

为了尽快提高稳定性,深基坑垫层尽量采用混凝土垫层,分条相间开挖和浇筑,并适当加厚。

7)稳定周围地面土体

当出现周围地现及建筑物下沉或倾斜时,一方面采取措施加固或拆除已有的建筑物,以确保安全;另一方面根据发生事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回灌或防渗或注浆等加固措施,以稳定地面土体和周围建筑物地基。

篇4:高层建筑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法

高层建筑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的顺序

地下室采用挖土机械大开挖,一次降土至设计垫层底标高向上0.30m,预留30cm人工清土,其余塔楼(131、133、130、134#)为桩承台基础,采用挖机逐个开挖,开挖过程中人工清土随挖机跟进,随挖随清,余土用汽车外运至弃土区。

1、地下室开挖:

施工放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随即进行边坡支护施工)→至地下室垫层底标高向上300mm(22.9)

2、桩基施工完成后进行承台及地梁土方开挖:

施工放线→机械开挖土方至承台底以上10cm→人工挖土方、清平土方至基底→锯桩头→清基底→浇砼垫层

2.场地情况及施工顺序

C组团现场地自然地坪标高平均为24.5,承台面(底板面)标高为-4.95,即23.2(±0.000相对绝对标高28.15),地下室承台厚多数为1200mm,132#塔楼部分承台厚有1500mm、1700mm及1800mm等,底板厚度450mm。先进行地下室周边桩基施工(即131、133#楼),再将桩机转移到地下室(135#)位置集中进行地下室桩基施工,桩基施工完成并检测合格后开挖地下室土方,土方开挖一次降土至标高22.9位置(垫层底标高向上300mm),平均挖深约1.6m,桩头土方由小挖机及人工配合清理。

3.施工方法

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根据现场开挖情况,现场土质较差,土方开挖放坡在场地容许的条件下按1:1进行放坡。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其放坡的灰线进行开挖,挖土单位必须和施工单位密切配合,严格控制标高。

根据现场土质情况,承台土方开挖边坡采用1:0.5的坡度放坡(超送桩承台土方开挖边坡视现场情况确定),承台底开挖宽度每边应比承台宽出300mm(电梯井承台底开挖宽度每边应比承台宽出500mm),开挖完成后马上进行垫层砼的浇筑,后紧跟承台砖胎模的砌筑,单桩承台采用180mm厚砖胎模、两桩及以上承台采用240mm厚砖胎模,电梯井承台砖胎模每隔2m加砌480mm砖柱,砖胎膜完成后对承台四边进行土方回填,土方回填至砌筑的砖胎模高度,每次回填高度不得超过50cm,人工打夯机夯实,夯实系数达到94%。承台砖胎膜外侧若回填空间过于狭窄,可用砂、碎石进行回填。

4.注意事项

1、如果由于桩头超送必须超挖时,应会同甲方、监理、桩基施工单位对超挖后的回填及承台施工协商处理办法,报设计院出具设计方案。

2、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土方及时用机械挖走。

3、土方开挖时应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4、接桩焊接前,桩头泥浆应清理干净,焊接时必须保证焊接质量,焊缝饱满、焊渣清理干净。

5、开挖承台后应认真与桩图核对,确认桩的数量与位置正确,发现问题需及时报甲方、监理。

5.雨季施工措施

a、下雨停止土方开挖,开挖完成后的承台立即进行垫层砼的浇筑、砌筑砖胎膜;

b、基坑排水:在基坑内沿坑底较低处向外挖设几条排水沟(以能满足雨水及时排水不出现大面积积水为止),将雨水及时排入集水井中,全天候24小时不停地抽水;

c、沿基坑外侧四周的承台用砖胎模,砌筑后立即回填;以降低土方外露的高度,防止塌方;

d、下雨时有专人负责观测基坑边坡的稳定情况,基坑有变形即准备采用塌方处理措施进行处理。

e、下大雨时需用塑料薄膜覆盖边坡土方,以防止雨水洗涮边坡土方造成土体滑坡。

6.基坑支护与降排水

1、基坑支护

以1:1的比例放坡进行土方开挖,边坡需用挖机修平整,完成后马上采用1:3水泥砂浆50mm厚加挂钢丝网(网眼20mm,规格1目)对边坡进行抹灰防护,并且将水泥砂浆防护层沿坡返上平面50cm,防止雨水对边坡土体的冲刷,加挂钢丝网需在边坡上埋设

篇5:高层大厦基坑降水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高层大厦基坑降水和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方法

1、基坑降水

本工程基坑属于深基坑,坑底标高为-10.7m,局部-10.8m、-12.0m;浅基坑部分标高为-9.20m,局部为-10.10m、-10.69m、-11.4m;自然地坪-0.30m。本工程基础采用正、逆施工方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主楼为正施工,裙房为逆施工。

基坑降水采用大口井,在基坑范围设置16m深降水井23个,12m深降水井3个,间距14-16m,直径均为Ф600。其中正施工部分设8个井点,逆施部分设18个降水井点;并在基础的西、南两面相应设置了测试点和观测井各两个,用以观测基坑降水过程中地连墙的位移情况及地连墙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以便于针对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详见井位平面布置图)

(1)、管井施工

管井采用潜水钻机成孔,先根据井点平面位置放出井位,由钻机成孔,成孔时严格控制井孔垂直度,成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沉渣和井壁泥皮,然后下无砂混凝土管,在井管周围回填粒径3-15mm砾石作过滤层。地面下0.5m以内用粘土填充夯实。

(2)、降水运行

降水安排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后开始进行,至±0.00以上结构施工完为止。在土方开挖前降水时间不少于10天,降水时选用扬程为25m的QY-25型潜水泵,每井设一台,共26台,另备用4台。

沿地下连续墙外轮廓线设600mm宽排水沟,沟壁、沟底用红砖铺设,坡度5‰,在现场东南角设沉淀池,井内水及时抽出后排入沉淀池内,经沉淀后,再用水泵抽走,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降水正常运行后,要作好水位升降记录,并设专人负责,24小时值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及时研究处理。

(3)废井处理

降水结束后,拆除水泵,用砂石料将并填实。

(4)注意事项:

a、潜水泵安装严格按出厂说明书进行,并严格按现场用电规定接线,防止漏电伤人。

b、潜水泵入井时应仔细居中下沉,防止碰坏井壁。

c、降水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泵体工作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排除障碍后,方能继续运行。

d.经常检查供电线路是否正常,尤其在大风大雨后,必须全面检查线路后,才能启动水泵。

2、土方开挖:

本工程土方开挖具有基坑深,土方量大,场地小等特点,因此土方开挖本着多快好省原则,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精心安排工作面,保证机械连续作业。

(1)机械配备:

选用两台0.8m3日产小松挖掘机,最大挖掘深度可达6m,配备8台15T自卸车(视运在情况可适当调整),配备带风镐头的挖掘机一台,小空压泵四台(带风镐头八个)。

(2)、准备:

按平面图放出基坑开挖边线,注意定位桩的保护,坡道及现场出入口处应安警灯,保证足够可见度;地连墙上口焊设临时围护栏杆,以保证施工安全。

根据平面图,在降水期间挖出原支护环梁,利用带风镐头的挖掘机及空压泵人工配合清除。

(3)、开挖方案:

土方的开挖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控制挖到-3.50m,第二步挖土深度为3.0m,第三步开挖至槽底,应留200mm土层由人工清槽,地连墙边缘处土体挖土坡度及深度以设计院提供的数据为准.开挖时间控制:正施土方开挖时间为30天;剩余土体为逆作法时开挖。

(4)具体施工方法:

①、土方开挖在降水10天左右进行,具体根据降水情况确定,第一步开挖至-3.50m,地连墙处不留设平衡土体。为确保地连这墙体稳定,本工程选择两个部位对地追堵位移情况进行监测:D轴、北地连站处为第1点;④轴与东地连这处为部点。每个部位采用竖向测斜仪进行变形观测,观测点在垂直方向从地面直到地下连续墙的底部共设10个测点,自第一步挖土至逆作法地下二层底板完,应连续观测,并专人负责,认真填写水平位移表,确保围护结构安全。在位移监测的同进也要进行地下水位的观测。

②、土方开挖:土方开挖至-3.50m,对于基槽影响车辆通行的原废工程桩用风镐打掉,用汽车吊吊出,然后二、三步土体同时开挖,见开挖示意图。基坑边坡采用机械大致挖出轮廓,人工进行修坡,机械倒土、外运。于坑东北角密设坡道,以便于车辆进出。如第二步土体界面合水率较高,可局部铺设厚15mm钢板,确保不陷车,同时应挖设排水沟,确保基坑表面无积水。挖至槽底标高,破除桩头,验槽,打混凝土垫层。

③、挖土至废桩顶标高各桩较密集部位时,桩间土机械无法开挖,人工清除至垫层底标高,废桩及工程桩桩头由风镐打掉,汽车吊配合吊出.

④、土方开挖过程中,道作法处降水井应注意保护,降水应一直进行。直至逆作法处土方开挖完,地下二层结构施工完毕为止。

⑤、逆作法处土方开挖待零层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进行,地下一层土方采用10t自卸汽车由自行车车库坡道直接运出,地下二层土方由零层板和地下一层板上预留洞口处用垂直提升架倒运至零层板上再外运。施工顺序按设计要求的间隔式开挖法进行.详见开挖顺序图。为确保工期,地下二层土方倒运应24小时进行。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