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隧洞特殊地层施工技术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引水隧洞特殊地层施工技术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1

引水隧洞特殊地层的施工技术

在断层及其他复杂地层,如在破碎松软、渗水、漏水、流砂等不良地质构造中进行隧洞施工,防止围岩坍塌和衬砌沉陷变形是关键问题。根据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我单位施工经验,采取相应措施:

1一般措施

(1)在思想上重视它。提前开展有关情况的调查,根据调查情况,认真分析研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避免在施工中造成困难,影响工程进展。

(2)采用地质超前预报,对前方的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预报,根据预报结果和已揭露的岩石情况综合判断,对前方的地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缩短开挖进尺,严格控制爆破的单段起爆药量,确保爆破震动速度控制在2.0cm/s以内,同时加强爆破振动速度监测,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4)爆破后要及时出碴,及时进行支护,减少掌子面暴露时间,并根据围岩量测情况大决定该段是否加强支护。

(5)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旁站值班,随时观察了解掌子面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塌方预防及处理

2.1塌方预防

防止塌方是保证安全施工和快速掘进的关键,因此施工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施工前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实施超前地质探报技术,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随时观察和监测有无异常,仔细研究岩体和地下水变化规律,不断修正和完善原设计方案。

(l)勤观测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观察和量测现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变化情况,研究变异规律,据以制订施工对策,在地质构造复杂地段,埋设YST型钢丝收敛计,及时预报岩体稳定情况。

(2)短开挖

岩性不良地段,严格控制进尺,紧跟作业面一次支护快速衬砌,多打孔,少装药,放小炮,保证断面规整,为初期支护创造条件。

(3)强支护

及时支护是消除塌方的重要手段,强支护是预防塌方的主要措施,施工中利用小导管注浆、长管棚、格栅拱等进行强支护。

2.2塌方处理

不同类型的塌方,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案,某些情况还需要几种方案综合处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几种塌方情况,提出以下的措施:

(1)裂隙扩张造成的小塌方:

此类塌方多发生在轻微风化或裂隙较密集的围岩中,主要是由于开挖和支护方法不当造成,常发生在爆破后的几个小时内,虽然塌方数量不大,但威胁工作面的施工安全,施工中拟用加强锚喷法。

(2)塌方体窄长的小塌方

此类塌方多发生在断层破碎带较窄且两侧岩体比较完整的地段,施工中可采用挑梁法安装钢支撑,然后对塌方处锚喷,挑梁法指将型钢穿过临时架立支撑的顶梁直抵掌子面,形成一排挑梁,在挑梁上架设水垛,填塞洞穴。

(3)中等塌方

塌方量较大,塌方范围在10m左右,多发生在两条相邻、倾向相对的断层带或两种岩层交接带。在塌方之前,常有掉块现象,其频率及块度随爆破振动烈度、振动频率和地下水活动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在塌方后,常有较稳定的顶板,继续塌方的可能性不大,一般用锚喷法、插筋排架法、护顶法、管棚法等处理。

(4)大塌方

该类塌方在100m3以上,塌穴高度在10m以上,当洞顶岩层较薄时,易发生冒顶。处理措施为:若塌方堵塞整个隧洞,且对塌方规模和规律还不了解,可采用锚喷法,管棚法等多种处理措施;当塌方段埋藏较浅或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时,从洞内处理难以保障安全,可采用灌浆法和环行导洞法综合处理。

由于地下工程塌方情况十分复杂,塌方处理也无一定模式,具体要视现场情况研究决定。但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以便做到未雨绸缪,一旦发生塌方,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把损失减到最小,现对以上几种塌方形式提出如下处理方法,见表4-3。

表4-3塌方处理的主要方法

序号处理方法适用条件主要施工程序

1喷锚法小塌方或边墙塌方处理,亦常作为综合治理方法之一处理大塌方①搭设作业平台;②清理岩面;③安装锚杆;④挂钢筋网;⑤喷混凝土;⑥安装锚索(需采用锚索支护时)

2对顶支撑法塌穴面前沿机顶拱发生小塌方以后,边墙和掌子面均无法找到底梁支点位置时的塌方①加固塌方两端;②安装钢顶撑;③塌穴喷锚;④出渣(塌穴高度大时,重复①~③程度;⑤分段衬砌;⑥塌穴回填及加固

3挑梁法掌子面前沿顶拱发生小塌方以后,边墙和掌子面均无法找到底梁支点位置时的塌方①将圆木或型钢穿过原支撑或临时架立支撑的顶梁直低掌子面,形成一排挑梁;②在挑梁上架设木垛,填塞塌穴;③出渣

4插筋排架法塌方堵塞全部工作面、塌穴情况不明的大塌方,或冒顶事故的塌方,也是实现护顶法,混凝土纵梁法和环形导洞法等处理方法的重要施工程度之一。①紧贴掌子面架设钢支撑;②在顶拱设计开挖线以外按一定角度(3°~10°)钻孔;③安装钢筋支架形成掌子面超前支护;④在钢筋支架保护下塌方体出渣;⑤喷混凝土;⑥按①~⑤程序继续施工

5护顶法塌方堵塞高度超过掌子面顶部的顶拱塌方①由地表钻孔或开挖旁通洞进入塌穴上部空腔;②找平塌穴下部塌渣;③灌注水泥砂浆护拱或浇筑混凝土护拱;④出渣并作临时支护;⑤护顶(或衬砌);⑥回填护顶以上塌穴

6导洞灌浆法埋置深度较大的地下工程塌方①导洞开挖;②在导洞内钻孔灌注;③分段扩大;④分段衬砌

7钢管棚架法大、中型地下工程大塌方及冒顶事故①水平钻孔;②埋设钢管;③在钻孔内和钢管内灌浆(某些情况下可不灌浆);④塌方段分段开挖出渣;⑤塌方段分段衬砌

8环形导洞法大型地下工程的大塌方或冒顶事故①由下而上开挖导洞群并回填混凝土,完成边墙顶拱环形支护结构(亦可结合建筑物作为永久衬砌);②中央核心塌体出渣;③抑拱衬砌

3防护措施

根据现场详细地质情况,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

3.l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断层破碎带视岩性及涌水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果断层破碎和涌水不严重,拟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法施工,否则,采用微台阶法开挖、小导管超前注浆,工艺流程见图:

施工准备--喷砼凝土封闭开挖面--钻孔打小导管--注浆--开挖0.5~1.0m

小导管一般采用φ32mm的有管,钢管长度采用3.5~6.0m,钻孔直径比管径大20mm,钢管应沿隧洞开挖轮廓线布置向外倾斜,外插角α一般为5°~10°,处理坍体可适当加大。

导管插入钻孔后外露一定长度,以便连投注浆管,并用塑胶泥将导管和周围孔隙封堵。注浆压力根据地层致密程度为0.5Mpa-1.0Mpa。纵向前后相邻两排小导管搭接

的水平投影长度b不小于1m,渗入性注浆导管环向间距a通过试验确定,但不得超过0.4m,如果地下水丰富,渗入性注浆先用排管式排管C=0.35m。

注浆前用喷砼封闭掌子面,以防漏浆,对于强行打入的钢管,先冲清管内积物,然后注浆,注浆顺序由下而上,浆液用人工拌和。

水泥浆水灰比为1.5:1,1:1,1:0.8,三个等级,浆液由稀至浓逐级变换,即先注稀浆,然后逐步变浓直至0.8:l为至,考虑到注浆后需尽快开挖,注浆应用普通水泥或早强水泥,拌浆时可掺入减水剂。

渗入性注浆按试验所确定的压力及注浆量施工,小导管注浆的孔口最高压力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防压裂工作面,同时,若孔口压力已达到规定值,即每根导管内已达到规定注入量时,就可结束。若孔口压力已达到规定值,但注入量仍不足,亦应停止注浆。注完浆的钢管要立即堵塞孔日,防止装液外流。

注浆结束后,必须检查钻孔,检查注浆效果,如未达到要求,应进行补孔江装。注浆后,等待8小时后方可开挖,开挖长度应根据长度而定,但必须留下3~5米的止浆墙。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4-7:

3.2管棚法

用潜孔钻机钻眼,采用φ108钢管,管长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而定,一般为10-20m,管内灌注砂浆(图4-8),并采用钢支撑复合支护。

双排管图4-7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4-8管棚法施工布置图

3.3格栅拱喷砼复合支护法

格栅拱由四根φ22或φ25螺纹钢,20×20cm正方形间距布置,外弧杆与内弧杆之间用φ10钢筋交叉焊接成整体,根据断面大小将榀分成四部或五部,中间用法兰连接。两榀间距为70cm,两榀之间用φ22螺纹交叉连接,采用超前锚杆或径向锚杆固定,最后进行喷浆(图4-9)

图4-9格栅拱喷检复合支护施工布置图

篇2: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土方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本工程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地质报告可以知道该工程位置土质较好,拟机械开挖的为○1层杂填土与○2、○3、○4层粉土,地下水位也较深(-27.670m)。长江路一侧采用放坡(1:0.75)的方法进行土方机械开挖,基底尺寸为基础最大外围尺寸增加一米,布置排水沟的同时兼做施工工作面。其它三侧为钢筋砼护壁桩,已由省桩基公司施工完毕,机械挖土时沿护壁桩下挖。整个基槽底外侧挖一宽400mm深200mm的排水沟,排水沟坡度0.5%,根据基础特点,躲开桩帽100米左右设一处1000*1000*1000mm集水坑,遇雨使用污水泵强制排出基槽外,避免基槽被水浸泡。

综合考虑基础底板下的桩帽承台、承台梁及独立基础、基础梁的底标高相差较大,因此机械开挖至基础底板垫层底,楼梯间下的大承台处机械开挖至承台下垫层底,然后进行基础桩人工开挖,待桩施工完、试桩完毕后再进行基础梁、承台、独立基础的人工挖土。

根据施工部署,基础土方机械开挖分两次进行,20**年进行A、B区基槽土方开挖,10月份进行C区基槽土方机械开挖。与C区交接处按现有图纸进行划分留施工缝:A区基槽底边线距○AA上最大基础外边1000mm,B区基槽底边线距○BA上最大基础外边1000mm。与C区邻接一侧也采用1:0.75的边坡放坡,开挖平面示意见图10。如与C区基础交叉,在基梁的1/3跨处断开,相应土方开挖底边线外移至施工缝处外1000mm,待A、B区施工到地面以后先用铲车推土直接回填,保证A、B区主体施工阶段的场地需要,10月份进行C区基槽土方机械开挖(图11)时再挖开。回填土前要用五彩布把预留的钢筋甩筋及砼施工缝处进行覆盖,尽可能避免污染及钢筋锈蚀。

通过场内地坪标高抄测,平均地表标高在-0.750m左右,土方最大挖深约7.35m,最小挖深5.3m左右。长江路一侧采用1:0.75的边坡,其它三侧沿护壁桩进行机械开挖。开挖前根据不同挖深及边坡计算出各部位放坡宽度,用白灰洒出开挖边界线。开挖时除楼梯间部分大承台分二层进行外,其它均一次挖到位,第一层挖深5m,第二层根据不同位置的标高定出挖深值,由控制线测放出它不同挖深处的分界后,按线进行挖土。

为防止机械破坏槽底,机械挖土时预留30cm厚土层由人工清槽,以防破坏坑底原状土。

挖土时要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挖一层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20mm。

因本工程占地面积大,土方工程量大,采用三台反铲挖掘机同时进行,配合自卸汽车运土。三台挖掘机平行排开,从○B6轴一侧灰线处开始退着开挖,均布倒退挖土装车,配合一百多辆卡玛斯自卸汽车外运土方,运到10公里以外的二出口处或靠河寨。机械挖方总共约55818m3,剩余的桩、承台、独立基础及梁人工挖,人工挖方量约4447m3。机械挖方全部外运,人工开挖时预留1500m3土方,存放在现场东南角处(12.5m×40m×3m),后期用做室外回填用,其它全部外运。

标高控制: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由测量人员跟班作业,控制好标高,机械开挖时,槽底跟随工人同时清底,一次成活。人工清坑时严格控制标高,决不允许超挖。

当坑底局部有软弱土层时,通知监理公司、设计单位有关人员到现场验槽勘察,并商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基坑清理到位后,报请有关部门进行验槽。验槽合格后方能进行桩的开挖。

篇3: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A区住宅及B区办公部分采用桩基、承台筏板基础,C区车库部分采用独立柱基加基础底板。A、B、C区基础底板厚均为250mm,顶标高为-5.700m。两种不同的基础,分段进行施工。

(1)大直径扩底桩

本工程A区住宅及B区办公均为桩基础,总计174根桩,四种桩型、14种扩头尺寸:

序号桩型桩身直径d(mm)扩头直径D(mm)A区数量B区数量

合计174根10668

基坑验槽完毕后,利用坑外的控制点在坑底测放出各轴线,定出桩位中心线,进行人工挖土扩孔。

考虑桩布置较密(最小中心距只有2.45m),桩扩头尺寸又大(扩大头直径最大3.8m),为避免人工挖孔时扰动塌方,采取间隔施工的办法,必须等桩砼浇筑完毕后才能开始周边相邻桩的挖扩孔。桩施工顺序见图12:

桩采用人工挖土成孔扩底。挖土时先找准中心线,然后自上而下逐层用锹镐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锤、钎破碎。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挖周边,允许尺寸误差5cm,扩底部分采取先挖桩身圆柱体,进入粗砂持力层经有关人员共同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按扩底尺寸从上到下削土修成大头锅底形。在孔上口安支架,用手摇辘轳提升钢丝箩筐把桩内弃土吊至地面上后,塔吊吊运至坑上运出。

为防止坍孔和保证操作安全,事先制作部分钢套筒。钢套筒的构造见附图13:高1m,每节由三片组装而成,使用螺栓进行现场连接。面板使用2mm厚钢板,内横向焊接三道L50角钢肋,纵向焊接二道L50加强肋。如土质不好或遇软弱土质、夹砂层时,就安装一节钢套筒护壁,螺栓连接固定好后再继续向下挖土,够一米高后马上安装第二节钢套筒护壁,循环进行支护,直到穿过软弱土质或夹砂层为止,避免人员伤亡。

在扩大头端开挖遇坍方时,可边挖边用500mm高同扩头尺寸的钢筋密肋圈加五彩布支护,木方支顶,随挖随进行支护,并随时注意观察土质的情况变化。

桩身开挖时,在上口设十字控制点,吊大线坠作中心线,用水平尺杆找圆周。

桩孔挖完后,立即对桩中线、桩深、桩尺寸和持力层等进行验收,桩径允许偏差±50mm,桩位允许偏差≤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200,桩端进入○13层中砂持力层不小于800mm。合格后立即进行桩底碎石投放及注浆管的安装埋设,要求ZH-4安装4根注浆管,ZH-3安装3根注浆管,ZH-1、2安装2根注浆管。注浆管底铺20cm厚碎石,上覆盖10cm-20cm碎石,表面抹5cm厚干硬性砼,然后再用塔吊及汽车吊吊放钢筋笼,浇筑砼。整个钢筋笼用钢管悬挂在桩壁上,借自重保持垂直度正确。砼垂直泵送灌入桩孔内,连续分层浇筑,振捣密实,每层厚度不超过1.0m。根据压浆工艺和试锚桩需要,桩砼中均掺加高效早强泵送剂,掺量1.5-3%。试锚桩建议提前确定,要求试桩方案先制定出来,确定出试锚桩的桩顶标高及预甩筋设计要求,按要求先进行试锚桩施工。

待桩砼强度达到50%时,用泥浆泵配置0.7---1水灰比的水泥浆,将配置好的水泥浆用高压注浆泵注入桩底,完成桩底压浆。

桩底压浆部分精选专业施工队伍进行,详细施工方案见单体设计。

(2)承台筏板基础

CTA-1、CTA-2、CTA-3、CTA-4截面尺寸较大,按大体积砼进行施工。基底土人工清理到位后,进行素砼垫层的施工,随打随抹压,利用基底每隔2m设置的木桩抄平,拉线找平。四周在垫层上砌筑240厚红砖墙,外侧挡土,内侧作为承台的砖模(抹1:3水泥砂浆20mm厚)。考虑承台底与基础底板顶高差较大(CTA高1.5m、2.3m),如放坡挖土,留出支模操作空间的话,势必大面积扰动基础底板下的原状土,对结构不利,因此拟定采用砖模。

垫层上用细石砼抹出间距1m的35mm高筏板钢筋砼保护层肋条,然后按图纸进行钢筋绑扎--砼浇筑。筏板属大体积砼,采用分层连续浇筑,为保证砼上下层充分结合形成整体,同时避免出现裂缝,施工时掺加粉煤灰来降低水化热,并控制完成浇筑层的时间。筏板砼浇筑完后,表面喷洒养护膜,成膜后立即用草袋子、黑色塑料膜覆盖,并在不同深度处设测温孔,定时测温,记录大体积砼内部水化热发展变化情况。要求砼内外最高温差不大于25℃,内部温差不大于20℃,温度陡降不大于10℃。

(3)承台、独立柱基及基梁的施工

根据测放出的基础定位线进行人工挖土,到设计标高后后进行素砼垫层的施工,待垫层强度可上人施工后进行周边120厚红砖模的砌筑抹灰(采用砖模的理由同上)。

按设计要求进行承台、独立柱基及基梁的钢筋绑扎、砼浇筑。因基底标高不同,砼浇筑时从最低处开始浇筑,砼浇筑完表面收水后即喷洒氧化养护膜。

(4)基础底板的施工

基础底板厚250mm,顶标高为-5.700m。承台、独立柱基及基梁垫层、砖模施工完后,进行基础底板下的回填土施工。考虑须回填处均是小面积及缝隙,使用粘土回填的话不易夯实,同时施工速度慢,易给同步施工的钢筋绑扎造成污染。采用回填中粗砂,分层夯实后进行100mm厚C10素砼垫层的施工,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基础底板钢筋绑扎、砼浇筑。

4、地下围护墙及消防水池施工

地下围护墙及消防水池为抗渗砼,墙厚300mm、350mm,其支模、钢筋绑扎与砼浇筑施工可分两次进行:底板与面上300mm高范围内的墙体一次完成,考虑地下一层层高(4.5m)较高,上部墙体在顶板下留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留成企口型式,重直施工缝亦留成凹缝。二次浇筑砼前清除缝内杂物,并用水冲净后浇筑砼。

因是抗渗砼,支模时使用的对拉钢片加设止水环。砼浇筑分层进行,浇筑完毕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模板拆除后立即喷洒氧化养护膜防止水分散失,从而防止或减少收缩裂缝的出现。

围护墙施工完毕后,尽快进行防水层及室外回填土的施工,避免长期暴露。回填时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对称、均匀地进行,选用不含杂质的粉质粘土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厚度250mm,使用蛙式打夯机分层碾压夯实,要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6。

篇4: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1)钢筋调直

使用钢筋调直机对ф6、ф8、ф10盘圆进行调直,质量要求: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2)钢筋切断

根据设计图纸编制钢筋下料单,按下料单并综合考虑现场原料长度,同规格钢筋长短搭配切断下料,以减少短头,降低损耗。断料顺序为先长料,后短料。

下料时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的档板。同时避免用短尺量长料,以防止量料时产生累计误差。

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等必须切除,若发现有的硬度与该批钢筋有较大的出入,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并查明情况,根据进一步试化验结果决定处理办法。

质量要求:(a)切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b)钢筋长度应力求准确,允许偏差±10mm。

(3)钢筋制作

钢筋的制作应按柱、墙、梁、板的顺序进行,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使用弯曲机进行制作。

Ⅰ级钢筋末端作1800弯钩,其弯曲直径D≥2.5d(d为钢筋直径),平直部分长度≥3d;Ⅱ级钢筋末端需作900或1350弯折时,弯曲直径D≥4d,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5d。

钢筋弯曲前,按下料单在操作平台上划线标记出弯曲点位置,划线时注意根据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

质量要求:(a)钢筋形状正确,在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b)钢筋末端弯钩的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c)钢筋弯曲点处严禁有裂缝,对Ⅱ级钢筋不能弯过头再弯回来;(d)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为: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mm,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5mm,箍筋边长±5mm。

桩的螺旋形箍筋用手摇滚筒成型,滚筒直径比螺旋筋内径略小即可。因为桩端中砂持力层埋深不同,桩长也不一致。桩钢筋笼制作先参考地质报告土层深度情况知道大致桩长为14-16米,每种直径的桩按最大桩长16米制作十个钢筋笼备用,再制作十个15米桩长的钢筋笼,先成孔的根据实际桩长从制作好的钢筋笼中选用(只能长,不能短),然后再根据已经成孔的实际平均桩深制作钢筋笼,保证钢筋笼的长度。

(4)钢筋的连接

基础桩钢筋竖向接头,直径小于22mm的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搭接长度为36倍钢筋直径,在搭接长度内绑扎三点,两端及中间各一点。直径大于或等于22mm的均采用单面电弧搭接焊连接,安排四台焊机设备,焊缝长10d。施工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试焊、抗拉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结构施工。对焊工要求持证上岗,保证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焊接时在垫板或形成焊缝的部位进行引弧,不得烧伤主筋。焊接过程中及时清渣,保证焊缝表面光滑。要求焊缝厚度不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不小于主筋直径的0.7倍。

搭接焊前,焊接端先预弯,要求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焊接时先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与搭接端部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0mm。端头收弧前填满弧坑,并使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的始端和终端熔合。

基础桩纵筋保护层为50mm,承台及消防水池底板上皮50mm,水池顶板上皮25mm,其它为50mm。

柱、墙竖向钢筋每层接头一次。直径大于或等于18mm的柱、墙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具体工艺及质量要求如下:

A、除净焊接钢筋端部120mm范围内的铁锈杂质。

B、检查网路电压波动情况,应保持在380V以上。

C、检查夹具是否同心。

D、夹牢钢筋,先夹下钢筋,然后将上钢筋扶直夹牢,上下钢筋需保持同心,轴线偏差不得大于2mm。

E、在两根钢筋接头处,安放引弧导电圈。

F、检查焊剂是否合格,将合格的焊剂装满在焊剂盒内。填装前应用石棉布环绕塞封盒的下口,以防焊剂泄漏。

G、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根据钢筋的直径不同选择,具体焊接参数见下表:

H、正式施焊前,对工艺进行试验,求得最佳参数时进行试焊。

钢筋直径

(mm)焊接电流

(A)焊接电压(V)焊接通电时间(S)

电弧过程电渣过程电弧过程电渣过程

16200~25035~4522~27144

18250~300155

20300~350175

22350~400186

25400~450216

同批钢筋试焊合格后,再进行工程的钢筋连接。

I、施焊时必须注意事项:

①钢筋焊接的端头要直,端面要平。

②上下钢筋要对正压紧,焊接过程中严禁搬动钢筋,以保证钢筋自由向下正常落下,预防出现假焊接头。

③焊接设备的外壳必须接地,焊接操作人员要穿绝缘鞋。

J、施焊时如发现裂纹、未熔合、烧伤等焊接缺陷,应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K、质量要求:

①外观逐个检查,从每批接头中随机抽取三个试件做拉伸试验,以300个同类型接头为一批。

②四周焊包应均匀,不得有裂纹,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

③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过0.1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得大于2mm。

④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0。

⑤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切除重焊。

直径大于或等于18mm的梁内水平钢筋采用单面电弧搭接焊连接。对于直径<18mm的水平、竖向钢筋,除图纸给定连接方式外均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根据砼强度等级及钢筋种类的不同,最小搭接长度亦有所变化,应符合下表要求,或按图纸中标明的搭接长度施工。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

序号钢筋种类砼强度等级

C15C20-C25C30-C35≥C40

1Ⅰ级钢筋45d35d30d25d

2Ⅱ级钢筋55d45d35d30d

说明:1、当Ⅱ级钢筋直径d>25mm时,其Ld应按上表数值乘以系数1.1取用。

2、抗震要求的框架梁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相应增加,一、二级抗震等级按上表数值乘以系数1.15取用。三级抗震等级按上表数值乘以系数1.05取用。

3、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细钢筋的直径为准。

4、纵向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为表中数值的0.7倍。

(5)钢筋的绑扎

钢筋的绑扎顺序同制作,亦按柱、墙、梁、板的

顺序进行。

(a)柱、墙钢筋绑扎:绑扎前应先根据砼板表面上弹出的构件500mm控制线进行甩筋的定位校正,无误后再按设计要求的种类、型号、间距进行接筋、绑扎。为了绑扎间距准确,墙水平筋可先在两端两面纵筋上划点;柱箍筋,在两根对角线主筋上划点,然后按点均匀分布进行绑扎。钢筋接头位置:受压区同一截面的接头不大于50%,受拉区同一截面不大于25%。

柱两端箍筋加密,加密高度按《03G101-1规范》,柱箍筋均为封闭箍,弯钩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绑牢。梁柱节点处柱箍筋正常设置,穿梁筋时可以先把梁底筋上的柱箍筋解开绑扣上移至梁上层筋下,带拐的梁筋穿完后再把上移的箍筋恢复原位绑扎好。梁钢筋放在柱纵向钢筋内侧。

墙的两层钢筋网间,交叉错开布置间距1m的φ10mm钢筋撑铁,以固定钢筋网间距。拉结筋同时钩住水平及竖向筋。钢筋的弯钩朝向砼内。

砼保护层:柱采用上、下部焊支筋的方法,墙在两层钢筋网间,交叉错开点焊间距1m的φ10mm钢筋撑铁,外侧漏出尺寸同保护层,固定钢筋网间距的同时确保保护层。对有抗渗要求的墙体在钢筋网外侧绑扎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

(b)梁、板钢筋绑扎:先绑扎梁筋,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计算出每个柱距内梁所需箍筋数量,如数靠柱立着摆放在梁断面上。摆放箍筋时,要注意弯钩朝向,必须一左一右错开分布。梁主筋从梁端逐根穿插就位,穿插时注意钢筋与箍筋的位置。穿插就绪后,首先把每一柱距内两端箍筋与梁主筋绑扎起来,再按图纸要求箍筋间距在架立筋上用粉笔划点,按点绑扎箍筋。绑扎完后在主筋底间距1m绑扎200mm长钢筋短头(直径同保护层),来保证砼保护层厚度。

梁筋在绑扎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无特别注明时,次梁钢筋置于主梁钢筋之上。

②井字梁内纵筋,短边方向置于长边方向之下。

③梁箍筋间距要准确,加密区尺寸严格执行设计及规范要求。

④梁柱交汇处梁内柱箍筋避免漏放,施工时着重检查。

梁内非预应力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预应力钢筋的穿插施工,优选专业队伍进行施工。

定位:梁内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曲线形式布筋,为保证其各点的矢高符合设计要求,在预应力筋底部采用Φ12横筋架设,根据设计坐标,在梁骨架或箍筋上画出各个控制点的准确位置,然后焊接固定。

穿筋:因每根梁的断面尺寸、预应力筋根数、箍筋肢数等不尽相同,预应力筋在梁主筋空隙处穿过,考虑到预应力筋的对称性,便于集中绑扎、合理安放承压板等因素,事先确定出分布在每一箍筋空格内的根数。要根据梁的宽度和承压板的尺寸,以及梁张拉端的矢高要求,对预应力梁的张拉端进行合理排列。从梁的预应力固定端侧开始一根一根地按定好的位置穿筋。

绑扎:在每一空格内的预应力筋用22#线绑扎成束,并绑扎于各控制点的横筋上,以固定其矢高。

配件安装:在张拉端安放承压板,焊接牢固,保证平面为竖直方向。每一根筋的两端各安放一个弹簧,为保证弹簧不移位,用22#线绑扎固定。也可直接卡固于较密集处的非预应力筋上。

张拉:当砼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值的75%时即可张拉,张拉控制应力设计给定,按0→δcon的程序进行张拉。张拉工艺如下:

凿砼--剥皮--量原长--套锚具--开泵张拉--量张拉后长度--填写张拉记录。

锚固区防腐:伸长值校核无误后,用砂轮锯切掉预应力筋的多余长度,使其露出锚具的长度为30mm,然后涂刷防腐涂料,在锚具上方内涂专用防腐油脂的塑料保护套。

质量要求:①预应力筋进场,认真核对筋号、筋长。

②布筋时,保持平行走向,防止相互扭绞。集束布置的预应力筋在张拉端和锚固端按具体位置分开摆放。张拉端的外露长度应满足张拉机具要求。

③铺放各种管线,不应改变预应筋的位置。

④施工中发现预应力筋的外皮破损,应用水密性胶带缠绕,搭接宽度为胶带宽度的1/2。

⑤张拉时用实际伸长值同计算伸长值进行校核,张拉允许误差值在-6%--+6%范围内。

⑥在张拉过程中,钢丝发生断裂或滑脱的根数不应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量的3%,且一束钢丝只允许一根。

⑦张拉工作未完成前严禁拆除底部支撑,待该层张拉完后方可拆除。

⑧预应力筋在张拉端的内缩量不应大于5mm。

⑨对砼施工的要求:砼浇筑时设专人看守预应力筋,出现位置、矢高变动随时调整。严防氯化物对无粘结预应力筋侵蚀,不能掺入含有氯离子的外加剂。振捣时振捣棒严禁与预应力筋外包皮相接触,保证砼密实。尤其承压板周围一定要振实,不得有蜂窝、孔洞。

梁的预应力与非预应力筋均绑扎完毕后开始板筋绑扎。先在模板上划线,按线排放上、下层钢筋网。为保证板的上皮筋位置,设置1m×1m间距的φ10""形钢筋马镫架立。板筋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朝下。

考虑板的配筋设计直径小,又多为负弯矩筋,人一踩踏即发生弯曲变形,给半成品保护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现场工期紧,板筋绑扎时各配套工种穿插进行,往往都是交叉作业,施工面上作业人员杂,所以钢筋的破坏变形不可避免,且非常严重。为保质量在板负弯矩筋的两端各增设一道Ф12通长钢筋取代Ф6分布筋,利用粗钢筋的刚度来保证板负弯矩筋的位置,保证顶板的钢筋绑扎质量。

砼浇筑时搭设人行通道,水平泵送管道架在预制马镫支架上,不能直接放置在顶板钢筋上,以免泵送时管道的振动使钢筋移位。砼工必须在人行道上行走,严禁踩踏钢筋,通道随打随拆。

(c)基础钢筋绑扎

基础钢筋的绑扎工艺及操作要点同上。为保证板的上皮筋位置,250mm厚的基础底板设置1m×1m间距的φ12""形钢筋马镫架立;高度较高的大体积承台(CTA-1、2、3、4)板绑筋时,增设间距2m的Φ25横向、纵向架筋,与主筋点焊固定,来保证上层钢筋的位置。

基础梁纵筋贯通承台且伸至边支座桩外侧,箍筋排列至桩内100mm。桩纵向钢筋与加劲箍筋的交接处均应焊牢。

(6)钢筋成品堆放

加工制作好的箍筋、受力钢筋等按不同规格、不同品种分别堆放,做好成品使用部位编号及标识。

篇5: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1)柱子模板

方形、矩形柱使用组合钢模板配合阳角模,圆形柱使用定型钢模,两个半圆片之间用螺栓连接;柱箍为2Φ48×3.5钢管,间距500mm加固。柱口上部用紧线器拉紧锚牢找正,或用钢管加早拆U型托斜撑在地面上顶牢。底部在距柱边200mm左右处砼板内预埋钢筋头用木方顶撑。每块模板缝间设对拉钢片拉紧。

(2)地下围护墙及消防水池模板

采用通用组合钢模散装、散拆,钢模立配,板缝间设止水型对拉钢片,用钢管做楞加固。地下围护墙及消防水池均为抗渗砼,在对拉钢片上加设止水环。加固用水平钢管Φ48×3.5间距400mm,内外侧竖向钢管2Φ48×3.5间距700mm,使用钩头螺栓连接,并用斜支撑钢管顶撑校正垂直。

(3)楼梯间、电梯井墙模板

考虑楼梯间剪力墙外侧与梁、板、楼梯交接,变化较多,使用组合钢模散装散拆,板缝间设对拉钢片,水平内钢楞Φ48×3.5间距400mm,竖向外钢楞2Φ48×3.5间距700mm,使用钩头螺栓连接。底部用楼板内预埋的钢筋头加木方顶撑固定根部,上口用钢管加早拆U型托顶撑。

以上对拉钢片设置数量均为:1500mm长钢模每缝设4片,1200mm钢模每缝设3片,钢片规格为50mm宽,1.5mm厚,长度为构件厚+125mm。

墙上预留洞口,较小的用竹模板预先制作衬模现场安装,安装时上下左右四面用钢筋支撑焊牢,防止移位,内外侧通过墙身模板夹牢。较大的门窗洞口处使用钢模预制衬模框留洞。

(4)梁、板模板

梁底及侧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梁与梁及梁与柱交接处配以阴角连接。板使用竹胶大模板,压帮铺设。梁钢管支撑间距800mm,(跨中1/3部分间距600mm),楞方间距500mm。对于层高4.5m以上的截面较大梁采用门式支撑,楞方间距500mm。考虑梁跨度较大,支梁底模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梁支模断面及早拆、桁架示意见图12、13。

板竖向钢管支撑网格间距750mm、2000mm,支撑上钢木混合,使用桁架或100×100mm楞方间距750mm,使用60×90mm或100×100mm肋方间距400mm,竹模板铺设在肋方上,边角局部使用3寸钢钉固定。

前期一次性投入三层的模板及钢管、桁架、早拆柱头使用量,确保周转使用,不耽误主体的施工。

如大跨度板厚200mm,具体支模方法:Φ48×3.5钢管立柱区格面积0.75×2=1.5m2,各立柱中部设置双向水平钢管拉结,上部布置单向水平钢管、单向桁架或100×100mm楞方,竹胶模板铺放在肋方上。板支模时,先在砼顶板上进行竖向钢管及水平连接钢管的支撑系统搭设,安放早拆柱头,拉线调整标高后安放楞方,按间距750铺放桁架,竹胶模板直接铺放在桁架顶肋方上。竹模铺好后,要进行板面标高及平整度的抄测,如不平,调整早拆柱头的螺旋卡板进行调平,经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为防止竹模接缝处漏浆,接缝处用胶带粘封。

因为正式详细图纸没有到位,本施工组织设计没有进行各部位的模板匹配,待详细图纸下来后施工前另做详细单体模板设计。

拆模:梁板拆模前应做同条件养护试块试验,当强度满足要求,预应力筋也张拉完毕时方准拆模。梁板拆模前砼应达到的强度为:

板跨≤2m时,达到设计强度的50%方可拆模。

2m<板跨≤8m时,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模。

梁跨≤8m时,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模。

梁、板跨>8m时,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模。

悬臂构件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模。

预应力梁必须待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方可拆模;张拉时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

模板拆除后,设专人对模板进行清理,铲除粘带的砼残渣,刷好隔离剂,按规格堆放整齐,以备周转使用。对有损坏处应立即进行修复,以免影响结构表面的平整度。对拆除下来的桁架及早拆柱头,更要精心管理,不能从高处直接下扔,以免摔变形,影响使用,要设专人负责清收、管理。对竹胶模板更要轻拆慢放,来增加周转次数,降低成本。

本工程要求天棚、地下室、地下消防水池、管道间、电梯间均达到清水砼的质量,地下室地面一次成活,不抹灰,力求外观平整光滑,内部满足强度要求。

所有模板安装前均需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轴线控制线在砼板面上定出柱、墙的500mm控制线,作为竖向结构的定位依据。

2、在柱、墙模板面上用鲜明记号笔标出结构1m线位置,作为梁、板支模高度的依据,梁的位置根据轴线定出。等模板拆除后,在柱、墙砼表面弹出地面结构1m线。

3、安装前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为了竖向结构根部的固定,需在下层板面施工时预埋顶撑锚固用钢筋头、环。

5、模板均应涂刷隔离剂。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