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安全教育常规制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小学安全教育常规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0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国办发[2007]9号)和省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常规。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小学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小学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主要内容

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设置教育内容。对不同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可以根据地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2.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2.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意识;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2.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

(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2.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了解影响家乡生态环境的常见问题,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学会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三、实施方式

学校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

(一)自2008年秋季开学起,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要按照《福建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必修课程课时安排表》和《福建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调整课程安排,将安全教育作为必修地方课程,并要开足开好。

(二)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

(三)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安全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利用班队、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以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五)学校要建设符合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六)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协调承担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

(七)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家长强化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安全教育的科学方法,主动寻求家长和社会对安全教育的支持和帮助。

四、保障措施

(一)学校要保证安全教育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段的课程方案和本常规的要求,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地方课程时间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完成本常规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要安排必要的时间,开展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

(二)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安全教育的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凡进入小学校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经审定后方可使用。大力提倡学校使用公用图书经费统一购买,供学生循环借阅;重视和加强安全教育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水平。

(四)要重视对安全教育活动的评价和督导。重点应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把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篇2:A小学安全教育常规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国办发[2007]9号)和省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常规。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小学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小学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二、主要内容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设置教育内容。对不同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可以根据地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1.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2.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1.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2.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意识;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1.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2.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1.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2.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了解影响家乡生态环境的常见问题,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学会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三、实施方式学校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一)自2008年秋季开学起,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要按照《福建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必修课程课时安排表》和《福建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调整课程安排,将安全教育作为必修地方课程,并要开足开好。(二)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三)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安全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利用班队、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四)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以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五)学校要建设符合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六)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协调承担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七)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家长强化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安全教育的科学方法,主动寻求家长和社会对安全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四、保障措施(一)学校要保证安全教育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段的课程方案和本常规的要求,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地方课程时间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完成本常规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要安排必要的时间,开展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二)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安全教育的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凡进入小学校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经审定后方可使用。大力提倡学校使用公用图书经费统一购买,供学生循环借阅;重视和加强安全教育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水平。(四)要重视对安全教育活动的评价和督导。重点应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把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篇3:某学校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学校安全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重点分层次地确定安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利用学校教育阵地,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

一、对学生的教育

(一)教育目标

主要是让孩子初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知道在校内、外的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常见事故,掌握在危险情况下的避险方法,初步具备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二)教育内容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意识教育。

(2)交通安全教育。遵守交通规则,识别交通信号、标志,初步掌握安全乘车、乘船、乘机的知识,知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其他报警方式。

(3)消防安全教育。了解火灾类型和起火原因的简单知识,养成不玩火、不抽烟、不随便燃放烟花爆竹,不带火种进山林等良好习惯,知道或火灾报警方式。初步掌握轻微火情的扑灭办法和在公共场所、山林火灾中逃生的自救常识。

(4)食品卫生教育。不吃腐烂食品,不随便买零食,懂得简单的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知道医疗急救电话。

(5)简单的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教育。

(6)防地震及它自然灾害的安全教育。

(7)知道和处置常见动植物伤害的简单知识。

(8)饮水卫生知识。

(9)预防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10)纪律教育。要公众或集体场合,听从老师指挥,不乱走、乱跑、不拥挤打闹。

二、对班主任及其他教职员工的培训

(一)教育目标

教育他们关心爱护学生,认真履行保护学生安全的职责,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使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依法治“安”的法制观念,熟悉并自觉遵守涉及安全的法规、规定,熟练掌握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具备准确分析安全与危险的判断能力,在紧急状况下组织学生逃生避险的应急能力。

(二)教育内容

(1)责任意识教育。校长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主要责任人,其他教职员工是相关责任人。

(2)法制意识教育。

(3)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安全乘坐交通工具,不在交通危险地区搞活动,在交通事故中迅速组织学生自救。

(4)消防安全教育。掌握各种防火知识并能有效告知学生,了解不同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在火灾中迅速组织学生逃生避险。

(5)食品卫生和防疫教育。分辨常见传染病并了解其预防办法,掌握简单的农药及其他化学品中毒抢救方法。

(6)保护学生在劳动、体育、竞赛时人身安全的知识教育。

(7)组织学生在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时迅速逃生避险,实行自救自护,并求得援助的安全知识和能力的教育。

(8)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师德教育。

(9)保持和调适自身及学生健康心理的常识。

三、实施途径

在实施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与家庭密切配合,争取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防疫、劳动、旅游、林业、保险等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共同完成好教育任务。主要实施途径有:

1、安全教育日(每年3月份最后一个星期一)。规定学校安全教育周或安全教育月。集中对师生进行教育和培训。

2、周、班会和活动课。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和演练,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收到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效果。如请外来的专家开讲座,搞模拟演练,看表演,举办作文、书法、绘画、演讲等比赛,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办专刊等。

3、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渗透教育。

4、学校将按上级规定,每年分期分批派出相关人员到县参加各种培训,提高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篇4:S学校安全教育制度

1.经常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游泳安全、使用燃气安全、用电安全、校内外活动安全、假期安全、防范传染病等,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遇险自救能力。

2.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保持健康开朗的心理状态。关心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

3.根据不同季节特点,明确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春季安全教育的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教育、火灾预防教育、春游等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夏季安全教育的重点:洪水、暴雨、雷击、台风等灾害天气预防教育、溺水预防教育、食物中毒预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性侵犯预防和应对教育、用电安全教育;秋季安全教育的重点:运动受伤预防教育、建筑安全教育、消化道疾病预防教育;冬季安全教育的重点:防寒保暖教育、煤气中毒预防教育、户外冰雪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和冰面溺水预防教育、火灾预防教育、雪雾天气交通安全教育。

4.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和说教上,一定要进行实际演练。通过安全演练,增强教育效果。

5.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比如学校对学生进行溺水预防的安全教育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教育学生不要到不安全的水域去游玩,二是教会学生游泳,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

6.安全教育要明确教员,列入课程,确定时间,编写教案,纳入考核,防止安全教育走过场。

7.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要以学校常规安全知识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展防安全事故方面的知识教育,特别要加强防交通、防溺水、防火灾、防拥挤踩踏等事故知识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安全专题教育,通过安全教育日、专题报告、安全知识讲座和学科教学、班团队活动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篇5: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制度

一、学校安全教育要以学生为主,同时对教职员工开展教育。

二、学校安全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交通安全教育;

2、游泳安全教育;

3、消防安全教育;

4、饮食卫生安全教育;

5、用电安全教育;

6、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教育;

7、校内及户外运动安全教育;

8、防地震及它自然灾害的安全教育。

9、网络安全教育;

10、防中暑、防煤气中毒的安全教育;

11、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逃生等安全防护教育;

12、心理健康教育;

13、突发疾病救治常识教育。

三、学校应在每学期初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各种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四、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确定各年级段安全教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教育。

1、幼儿园安全教育目标:使幼儿初步学习处理日常生活中危急情况的办法,接受成人有关安全的提示,学会避开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和保护自己。

2、小学安全教育目标:使学生初步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安全知识,熟记常用的报警、救助电话,具备初步的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掌握紧急状态下避险和自救的简便方法。加强交通法规教育,提倡步行上学,禁止未满12周岁的学生骑车上学。

3、初中安全教育目标:使学生树立安全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安全法规,保护公共安全设施;熟悉学校、家庭、社会中须知的安全知识,掌握事故发生后请求救助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危险判断能力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4、高中安全教育目标:使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自觉维护公共安全,懂得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掌握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抵御暴力侵害能力。

五、学校应根据有关法规和学校的布局状况,并在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师生进行应急撤离、疏散、逃生演习。

六、学校要根据地域、环境特点,把放假前、开学初、冬夏季来临前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时段,重点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卫生、校内外活动安全和防中暑、溺水、煤气中毒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并传授发生意外事故的自救、自护知识和基本技能。

七、学校应利用每年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针对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根据教育主题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八、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碍的疏导工作。

九、学校要积极发挥校外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每学期都要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制安全讲座和考试。

十、学校应加强校园安全法制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和设施,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安全法制教育课必须做到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建立稳定长效的安全法制教育机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