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时现场人员行动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火灾时现场人员行动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12

发生火灾时,现场人员应采取什么行动

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根据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火灾瓦斯流经的地区、由于火风压造成火灾瓦斯逆流的地区以及可能发生爆炸的地区等)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如果火灾范围大或是火势猛,则应在撤出灾区人员、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稳定风流,控制火势发展,防止人员中毒和预防瓦斯或煤尘爆炸的措施,并随时保持和地面指挥部的联系,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行事。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抢救,同时人身安全有受到威胁的可能或是其它地区发生火灾,接到撤退命令时,就要立即进行自救和组织避灾。确定控制风流的措施,是控制火势,减小灾情的重要方法。控制风流的方法有:正常通风;减少风量;停风或短路;反风。

一般不能轻易采用停风或减风,特别是当火灾发生在瓦斯矿井时,由于停风或减风会使井下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增加,有造成瓦斯爆炸的危险。停风或减风还使巷道中分配的扇风机风压降低,更容易受火风压的影响。

当火灾发生在总进风流中(进风井口、井筒内、井底车场或总进风道等)时,应进行全矿性反风,以防止烟气流入井下各生产巷道。

火灾发生在总回风道中(总回风道、回风井底、回风井内或回风井口)时,必须维持原风流方向,才能使烟流不侵入井下。

井下机电硐室发生火灾时,通常应迅速关闭防火门或修筑临时密闭墙,以隔断风流。

由于火风压的作用而产生风流逆转时,应在火源的进风侧修筑临时密闭墙。这样可以迅速减弱火势,从而减少火风压的作用。

篇2:化工工业防火措施

化工工业如何防火

一、基本情况

化工工业的出现,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进程中提供了新的方法、途径和手段,是社会生产技术发展史上值得为之骄傲的一个辉煌。化工生产技术的大量应用,物质文明也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化工产品在人们的吃、穿、住、行中无所不及、息息相关。在社会生活中,化工产品已是不可或缺,也是不可替代的了。

化工生产泛指化学工业生产,主要是石油化工提炼,及其衍生物化合生产。石油化工生产的生产链相当冗长,其衍生物亦十分繁多,但生产工艺不乏高温、高压;蒸溜、裂解等,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其初始产品到终极产品绝大多数列入危险物品之列,因此整个化工行业,整个化工生产过程,甚于包括运输、储存,与安全的相关度都极大,因此化工业是风险防范的重点。

二、行业特点提示

化工生产中,无论原料还是产品,从固体物质到液体、气体物质,基本上都具有火灾危险性,有的有腐蚀性,有毒性,生产、运输、储存的安全要求都很高,尤其是提炼生产中,装置硕大,管道交错,采用高温高压,对原料进行蒸溜、裂解,或者融溶、催化、化合,再或低温、低压,这一切,基本上都是通过管道到道管的封闭运行,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靠仪器仪表反映其情况,对设备的要求就非常高,因此,自动化程度也相对较高。

三、行业危险要述

化工生产的危险性相当之大,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有化学物品大火发生。

化工生产的危险性主要是火灾危险、毒害危险、污染危险。火灾危险的形式表现得相当完整,包括燃烧、自燃、爆炸。由于化工生产中多带高温、高压,产生有害有毒的气体、液体,对设备的腐蚀较严重,设备的维修保养任务就显得繁重。另一方面,化工生产一旦投产投料就要连续运转,又对维修保养和紧急情况处理增加了难度。所以设备、管道、接口、阀门上出现问题是一个非常具有动态特征的现象,同时又典型地显示了化工生产安全行业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对此,风险防范工作也应有明显的对应性,即不间断检查、保养、维修,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相信前一次的检查结果,每次都要有认真的记录,数次以后,将前后数据作比较,从中捕捉即时阶段的隐患。

1.行业流程危险分述

化工生产是公认的,最具危险性的行业这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化学物品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间接影响实在难以计算。1999年印度化学品厂大火的后期遗害,至今仍在。化工生产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火灾危险,毒害危险,污染危险。火灾形式亦多样,除表现为燃烧以外,多表现为爆炸。毒害危险也有急性和慢性,且经常是大范围的。污染危险又有接触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如此众多的危险集于一个生产行业,实不多见。

化工生产囿于生产工艺限制和经济效益的考虑,大型企业并不少见,也正因为如此,化工企业往往具备了发生大规模事故的基础。

A、火灾形式多样

爆炸,是化工行业火灾的显着特点。一方面是因为化工原料都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化工生产装置也会因超温超压发生爆炸。日本的统计资料反映,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的爆炸概率为32.4%,这与其他国家有关资料中的记载差不多。

大面积流淌性火灾。这是化工行业火灾的又一特点。化工生产的上游生产几乎都是液体原料。液体原料由于种种原因发生漏料、冒料、跑料,就可能引发流淌火灾,或火灾发生后容器破损形成流淌火灾。特别是贮罐发生问题,极易形成流淌火灾。

立体火灾。由于原料易泄、易淌、易流,设备又多为竖直筑架,管道纵横交错,孔洞缝隙互为贯通,有火灾发生时就易形成立体燃烧。立体燃烧对灭火来讲难度较大、造成的损失也较大,往往使设备受重创,直至报废。危险传递速度快。原料在设备内是受压受热的,发生险情后,往往会有跑料、喷料现象,受压的原料在冲出装置、管道时量大,喷射距离远,可在短时间内对附近构成威胁。

B、物料。

化学物品的理化性质涉及危险物品中7大类,其物质形态包括固、液、气态三大类,生产和储存要求十分苛刻,要防火、还要防水、防腐、防震、防撞、防氧化、防静电等。

C、设备。

化工生产的设备要求很高。有的要求耐腐蚀,有的要求耐高压、耐高温、抗撞击,大多数要求防静电积聚,而这些情况在设备运行会出现突发性发作,如:气态物料的输送管道一般都是金属管道,极个别用塑料管、橡胶管。导管管材因受腐蚀,或遭意外撞击,热胀冷缩,振动疲劳,自然老化等因素干扰,就可能造成大量气体外泄。密封垫圈老化,损坏,联接处也会发生漏气。漏出的气体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险情。泄漏的气体如果是无色无味,有毒的,就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化工生产中压力容器较多,反应炉,裂解炉等还需加热,一些附件,如温度计、压力计、窥视窗,泄压阀等,貌似无足轻重,也要精心维护。

D、仓库。

化学物品仓库有其特定要求,不同种类物品有不同设计要求,不可错位存放,更不许混存混放。深圳清水河化学物品仓库“8.5”大爆炸事故的主要教训就是混存混放。

E、运输。

化学物品运输从运输车辆到装卸工具都有严格规定。在生产区域内的运输工具要严格要求防止产生火花。对外运输车辆要专车专用,并作相应处理。否则导致阳光曝晒受热,静电积聚放电,阀门损坏泄漏,意外撞击破损,造成漏料发生化学反应等都会引发灾难性后果。

2.行业危险源

化工行业的危险源很难一一叙清,但有一句话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即“可以说,所有点火源都能对化学危险物品起作用。”

A明火。化工生产严禁明火是最起码的。明火的温度一般都在七八百摄氏度以上,而化学物品中许多物料只要有一二百摄氏度就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引发灾难。

B撞击。撞击有时可能是轻微撞击产生的能量,也足以引发一些敏感度较高的化学物料的激剧氧化反应。

C磨擦。磨擦既能产生静电,也会产生热量,这二点,对大多数化学物料来讲都是不可接受的。磷在轻微的磨擦中生火,这在日常生活亿万次地演示着。

D热能。因为化学物品对热的反应敏感,所以除明火外,传导热、聚焦热,也能引起物料剧烈反应。

E静电。化工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中都容易产生静电,而由于静电的电位差高,虽放电时间短瞬,对化学物品而言,已绰绰有余了。

F高压。化学生产中有许多是反应过程,在高压下发生反应,或在高热下发生反应。高热必然产生高压,压力过高,会导致物料的过激反应,甚至导致爆炸,燃烧。

3.常见的事故原因

投料过量。由于量器、测量仪的损坏,或人员失职,导致过量投料,造成反应异常剧烈,引发事故。

设备。设备失修损坏,质量问题损坏,设计不合理和其它原因

损坏,导致跑料、漏料、冒料,超温、超压、超量;

误操作。操作中误动作或不动作,造成物料配比失调,反应失常。

违章。化工生产的作业制度十分严密,然而由于种种因素,违章现象频频出现,违章引发的事故也屡见不鲜。

篇3:丙烯泄漏应急处置及防护措施

丙烯泄漏的应急处置及防护措施

一、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二、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三、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四、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五、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00

TLVTN:ACGIH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收货部制度

篇4:硫酸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硫酸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腐蚀性物品根据其化学性质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他腐蚀品,其危险特性主要体现在强烈的腐蚀性,极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和对其他物品的破坏。腐蚀性物品事故处置中,必须采取措施作全身性防护,严禁皮肤直接接触。

一、硫酸泄漏事故的特点

(一)硫酸的理化特性

硫酸属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分子式为H2S04,纯硫酸是无色、无臭、透明、黏重的油性液体。硫酸的结晶温度是随着H2SO4含量的不同而变化,但无规律性。92%硫酸为-25.6℃;93.3%硫酸为-37.85℃;98%硫酸为0.1℃;100%无水硫酸则为110.45℃;20%发烟硫酸为2.5℃,65%发烟硫酸为-0.35℃。

硫酸的沸点,当含量在98.3%以下时是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的,98.3%硫酸的沸点最高,为338.8℃。发烟硫酸的沸点是随着游离S04的增加,由279.69C渐至44.7℃。当硫酸溶液蒸发时,它的浓度不断增高,直至98.3%后保持恒定,不再继续升高。

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有差别。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与碳、硫等共热时,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硫酸能直接和金属反应生成该金属的硫酸盐。浓硫酸在高温时能使银等金属氧化成金属氧化物;浓硫酸与氢能还原成so2、S,甚至H2S。浓硫酸对金属铁有钝化作用。稀硫酸无氧化性,不能溶铜、银,但可与锌、镁、铁等金属反应,被置换出氢并生成硫酸盐铁和稀硫酸发生反应。铅能耐稀硫酸,但不能耐浓硫酸。浓硫酸和稀硫酸均能与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

(二)泄漏事故特点

1.造成人员伤亡

硫酸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危险化学品,如果将浓硫酸溅到衣服上,它会立即使衣服的纤维素碳化,使衣服上出现小洞。如把硫酸溅到皮肤上,能迅速灼伤人体皮肤。

硫酸可经过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被迅速吸收,对人的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硫酸进入人体后,主要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可造成局部坏死,严重时则会夺去人的生命。人吸人酸雾后可引起明显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重者可迅速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如吸人高浓度酸雾时则可引起喉痉挛和水肿而致人窒息,并伴有结膜炎和咽炎。

2.腐蚀设备设施

浓酸酸既是一种强腐蚀剂,同时也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当硫酸容器或储罐发生泄漏,大量的硫酸流经之处,都会对硫酸后接触到的机器、设备、设施等造成严重腐蚀和氧化,有的会造成致命的损坏并无法修复。

3.严熏污染环境

硫酸的酸性和强腐蚀性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大量硫酸泄漏之后,浓烈和具有强刺激性的酸雾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如果人或动物呼吸后,则会引起明显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重者可迅速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浓度时可引起喉痉挛和水肿导致窒息,并伴有结膜炎和咽炎。

大量泄漏的硫酸流散到农田,则对农田造成污染,严重影响耕种,甚至造成农田不能使用。如果流散到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则造成水污染,严重时该水域的水未经处理不能使用。如果流散到公路、水渠等处,则对路面和水渠造成严重污染和腐蚀损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二、硫酸泄漏事故的处置

硫酸虽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但其本身和蒸气不易燃烧。因此在硫酸泄漏事故处置中,应采取科学、稳妥、积极、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严密控制泄漏的波及范围和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一)侦察灾情

救援人员到场后,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内部侦察或仪器检测等方式,重点了解掌握以下情况:

(1)泄漏硫酸的浓度及相关理化性质;

(2)硫酸泄漏源、泄漏的数量及泄漏流散的区域;

(3)硫酸泄漏的储罐或容器数量,能否实施堵漏,应采取哪种方法堵漏;

(4)现场实施警戒或交通管制的范围;

(5)现场是否有人员伤亡或受到威胁,所处位置及数量,组织搜寻、营救、疏散的通道;

(6)硫酸泄漏及事故处置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或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7)现场的救援水源,风向、风力等情况。

(二)设立警戒

根据泄漏事故现场侦察和了解的情况,及时确定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控制无关人员和机动车辆出入泄漏事故现场。

现场警戒工作一般由到场的公安。交警人员负责,在企业内部由保安或保卫人员承担。硫酸泄漏发生在公路上,要及时对事故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停止人员和车辆通行。

(三)疏散救人

救援人员应对硫酸泄漏事故警戒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及时组织疏散,疏散工作应精心组织,有序进行,并确保被疏散人员的安全。对现场伤亡人员,要及时进行抢救,并迅速由医疗急救单位送医院救治。

1.疏散组织

事故现场一般区域内的疏散工作由到场的政府、公安、武警人员实施,危险区域的人员疏散工作由救援人员进行。

2.疏散顺序

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应有序进行,一般先泄漏源中心区域人员,再泄漏可能波及范围人员;先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等人员,再行动能力较好人员;先下风向人员,再上

风向人员。

3.疏散位置

从事故现场疏散出的人员,应集中在泄漏源上风方向较高处的安全地方,并与泄漏现场保持一定的距离。

4.现场急救

对受到硫酸及酸雾伤害较重人员,应在事故现场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抢救。

(1)吸入硫酸蒸气者要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安静及保暖。吸入量较多者应卧床休息、吸氧、给舒喘灵气雾剂或地塞米松等雾化吸入。

(2)眼或皮肤接触硫酸液体时,应立即先用柔软清洁的布吸去再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

(3)口服硫酸者已出现消化道腐蚀症状时,迅速送医院救治,切忌催吐。

(4)急性中毒者要迅速送医院救治。

(四)筑堤围堵

硫酸泄漏后向低洼处、窨井、沟渠、河流等四处流散,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沿途的土地、设施、路面等造成严重腐蚀,扩大灾害损失。因此,救援人员到场后,应及时利用沙石、泥土、水泥粉等材料筑堤,或用挖掘机挖坑,围堵或聚集泄漏的硫酸,最大限度地控制泄漏硫酸扩散范围,减少灾害损失。

(五)关阀断源

输送硫酸的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后且阀门尚未损坏,可采取关闭管道阀门,断绝硫酸源的措施制止泄漏。关闭管道

阀门时,必须在开花或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进行。

硫酸容器、槽车或储罐发生泄漏,如果采取关闭阀门的措施可以制止泄漏,则应在开花或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迅速关闭阀门,切断硫酸源。

关阀断源,一般应由事故单位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实施。如需救援人员实施关阀,则应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在搞清所关闭阀门的具体情况后,谨慎操作。

(六)器具堵漏

针对硫酸泄漏容器、储罐、管道、槽车等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堵漏器具,并充分考虑防腐措施后,迅速实施堵漏。

(1)储罐、容器、管道壁发生微孔泄漏,可用螺丝钉加赫合剂旋人泄漏孔的方法堵漏;

(2)管道发生泄漏,不能采取关阀止漏时,可使用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袋等器具封堵,也可用橡胶垫等包裹、捆扎等;

(3)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高压注射密封胶进行堵漏。

(七)输转倒罐

硫酸储罐、容器、槽车发生泄漏,在无法实施堵漏时,可采取疏转倒罐的方法处置。

倒罐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倒罐时使用的管道、容器、储罐、设备等要认真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一般由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具体操作实施,救援人员给予积极配合。

倒罐时要精心组织,正确操作,有序进行,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特别要做好操作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造成人员伤亡或灾情扩大。

倒罐结束后,要对泄漏设备、容器、车辆等及时转移处理。

(八)稀释冲洗

硫酸与水有强烈的结合作用,可以按任何不同比例混合,混合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硫酸时要避免直接将水喷入硫酸,避免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灼伤现场救援人员

皮肤。

对泄漏硫酸进行稀释时,要选用喷雾水流,不能对泄漏硫酸或泄漏点直接喷水。

如泄漏硫酸数量较少时,可用开花水流稀释冲洗,当水量较多时,硫酸的浓度则显着下降,腐蚀性相应降低。

在稀释或冲洗泄漏硫酸时,要控制稀释或冲洗水液流散对环境的污染,一般应围堵或挖坑收集,再集中处理,切不可任意四处流散。

(九)中和吸附

硫酸泄漏流入农田、公路、沟渠、低洼处等,可用碱性物质,如生石灰、烧碱、纯碱等覆盖进行中和,降低硫酸的腐蚀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进行碱性物质覆盖中和时,操作人员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特别要保护好四肢、面部、五官等暴露皮肤,避免飞溅的硫酸造成伤害。中和结束后,要对覆盖物及时进行清理。

对于泄漏的少量硫酸,可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物覆盖吸附,搅拌后集中运往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十)清理转移

硫酸泄露事故处置结束后,要对泄漏现场进行清理。清理工作由当地政府组织,公安、环保、救援等部门参加。

1.清理覆盖物

对处置硫酸泄漏使用的所有覆盖物进行彻底清理,把覆盖物集中运到相关单位进行处理,或运到环保部门指定的倾倒场处理。

2.洗消污染物

对泄漏硫酸污染的机器、设备、设施、工具、器材等,由救援人员作用碱性的开花或喷雾水流进行集中洗消,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对受污染的公路路面等也可用碱性水溶液进行冲洗,最大限度地减小泄漏硫酸的损害。

3.转移泄漏物

对泄漏硫酸污染的机器、槽车等可移动的设备,要组织力量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妥善处理。对倒罐后的硫酸也要及时转移到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硫酸泄漏事故处置结束后,现场不能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三、硫酸泄漏处置要求与注意事项

(一)加强现场警戒

根据硫酸泄漏后流散的情况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现场警戒区域要适当放大,特别是酸雾飘散的下风方向更要加强警戒,及时疏散警戒区域内的人员至安全地带,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防止酸雾对现场人员的侵害。

(二)强化个人安全防护

凡参加堵漏、倒罐等进入一线的抢险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执行关阀、堵漏、筑堤、回收、稀释任务的救援人员要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着救援防化服,戴防酸手套,不得有皮肤暴露,尤其是面部和四肢,避免飞溅的硫酸造成伤害。如不甚接触硫酸,要及时用水冲洗,或用碱性溶液进行有效处理,必要时迅速进行现场急救或送医院救治。现场执行其他任务的抢险救援人员,也要做好安全防护,特别是处于下风向的人员,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硫酸蒸气对呼吸道的侵害。

(三)选择上风向较高处设置阵地

现场水枪阵地一般应设置在硫酸泄漏源上风向的较高处,或侧上风向,防止酸雾对救援人员的直接伤害。救援车应停放在距硫酸泄漏源一定距离的较高处,如事故现场场地有限,则到达现场的救援车较多时,救援车应集中停放在远离泄漏源处,采取接力供水方式向处置现场供水,以防不测。

(四)选择喷雾射流稀释硫酸

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在与水结合后产生大量的热,如用密集射流直射硫酸,则会使硫酸飞溅,对救援人员造成直接威胁。救援人员如用水稀释硫酸,必须避免水流直射硫酸,即便使用喷雾射流,也不可直射硫酸,避免飞溅起的硫酸伤害救援人员。

(五)精心组织现场急救

事故现场如有受伤者,救援人员要迅速组织急救。现场急救一般应由到场的医护人员进行,救援队员给予配合。如果医护人员未到场,救援队员则要进行简单急救,或迅速送医院救治。现场急救应根据受伤者的伤势情况和伤者的多少有序进行,一般应先抢救危重受伤者,再抢救轻微受伤者;先抢救行动不便的受伤者,再抢救有一定行动能力的受伤者。急救工作要精心组织,避免混乱。

(六)及时堵漏,控制灾情

对持续泄漏的硫酸储罐、容器、管道等设备,救援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器具堵漏、筑堤围堵、挖坑聚集等有效措施,拦截、阻止、控制硫酸的流散,特别是向重要设施、设备、场所、水域等地方的流散,有效减少硫酸对沿途的强烈腐蚀、破坏及污染。

(七)由环保专家指导防污

对较大硫酸泄漏事故,救援人员在实施抢险的同时,要及时通知环保部门的有关专家到场,具体指导防止环境污染事项,以及要采取的措施。事故处置中一般由环保专家提出意见,现场指挥部决定实施,并指派相关部门具体落实,救援人员给予配合。严防泄漏硫酸对现场及周围环境的污染。

(八)集中处理稀释水流

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救援人员使用的稀释水流,因受到硫酸污染,切不可任其到处流淌,要采取筑堤、挖坑、人工回收等措施尽量集中或回收,然后进行物理或化学中和处理,避免造成次生污染,扩大事故灾情和损失。

篇5:液氨泄漏处置措施

液氨泄漏的处置措施

a)巡检岗位立即切断泄漏源;

b)若不能切断泄漏源,班长立即向值班调度、消防救护队和车间主任报告,组织清点人员,搜救伤亡人员,疏散无关人员;

c)组织人员配合消防队和检修人员对泄漏点进行处理;

d)若处理无效泄漏增大无法控制或液氨泄漏造成现场情况不明,班长立即组织工艺系统紧急停车:

主控按下甲铵泵、氨泵紧急停车按钮和系统停车按钮,并向调度汇报通知停送液氨,工艺人员在主控室完成系统封塔停车操作,打开PV-203放空防止PIC-203超压;

e)若液氨泄漏扩散至压缩厂房及操作室,班长立即组织全系统紧急停车,压缩机组停下后,压缩岗位人员戴好空呼或氧呼撤离压缩岗位;

f)若现场大量氨泄漏,致使现场和操作室情况不明,班长立即组织全系统紧急停车,切断原料,高压系统封塔,主控两人穿好防化服完成DCS封塔停车操作,其余人员佩戴好空呼或氧呼撤离。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