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公司样衣制作控制工作程序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服装公司样衣制作控制工作程序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11

1.目的

对样衣的制作全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制作的样衣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样衣的制作、修改、交付和确认全过程。

3.职责

3.1业务部

3.1.1负责与顾客的联系,明确顾客要求;

3.1.2负责传送资料(客人做衣资料、更改资料、样衣)给技术科;

3.2技术科

3.2.1负责样衣纸样的制作;

3.2.2负责整理客人资料,编写样衣生产制造通知单;

3.2.3主持样衣制作前的产前会,传达客人要求;

3.2.4负责样衣制作完成后的工艺技术、质量要求的确认。

3.3工艺科

3.3.1接收技术科提供的样衣制作资料;

3.3.2根据样衣进行工艺分析和提出制作工艺的合理简化;

3.3.3负责样衣制作前纸样、原客人样衣、样衣生产制造通知单、裁片、辅料相互间的核对;

3.3.4参与纸样师主持的样衣制作产前会;

3.3.5负责样衣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完成后的检查工作;

3.3.6负责样样衣传送工作。

3.4前准备部

3.4.1负责样衣布料的裁剪工作;

3.4.2负责提供样衣的配套辅料。

3.5后整部

3.5.1负责样衣的手工、大烫、包装等工艺制作;

3.5.2负责样衣后整工艺技术、质量要求的确认。

3.6质检部

3.6.1负责样衣制作完成后的成品检验。

4.工作程序

4.1业务部将顾客的相关详细地记录在"样衣生产通知单"上,并经主管签字确认后,交给技术科,通知制作纸样。

4.2技术科接收"样衣制作通知单"后,及时安排纸样人员制作样衣纸样,并由纸样人员编写"样衣生产制造通知单",编写完成后交技术科主管审核无误后,纸样人员将"样衣生产制造通知单"、纸样、样衣等资料交给裁床,通知开裁样衣,将样衣制作资料交工艺科,通知制作样衣。

4.3工艺科接收技术资料后,由工艺科主管负责组织工艺技术员、车办组长进行样衣制作工艺分析,决定各工序的工艺方法及可应用之辅助工具。

4.4裁术收到纸样人员的"样衣生产制造通知单"、纸样、样衣等资料后,开裁样衣。

4.5裁床裁完样衣后,交辅料仓库配此款所需要的辅料。

4.6辅料仓配好辅料后,通知工艺科车板组领取样衣裁片、辅料。

4.7车办组长确定车办制作人员后,组织召开样衣制作产前会,由纸样人员主持,工艺技术员、QA、车办工参与,传达客人要求。

4.8车办工在做办前对纸样、裁片、辅料、原样衣、样衣生产制造通知相互之间进行核对。

4.9工艺技术员、车办组长在样衣制作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及成品检查,监督车办工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完成样衣的制作。

4.10车办组收发员对检查合格后的样衣送后整部做手工、大烫、包装等工艺。

4.11后整部接到样衣及有关资料后安排工人做手工、大烫、包装等工艺,并在样衣制作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4.12后整部做好样衣的后整工艺并检查合格后,通知车办组收回样衣及有关资料。

4.13车办组长收回做好后整工艺的样衣后,全面核对工艺质量要求,然后交工艺技术员审核,无误后交纸样人员确认。

4.14技术科审核无误后,由车办组长送交质检科进行工艺、质量检查。

4.15质检科检查合格后,由车办组长送交业务部,业务部全面核查后交给顾客确认,如顾客确认不合格,则须按其批语重新进行样衣生产或修改,直至顾客重新确认合格。

5.质量记录

5.1《样衣制作通知单》

5.2《样衣生产制造通知单》

篇2:OHS体系审核过程控制程序

OHS体系审核过程的控制

在现场审核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的全过程

这包括:

(1)控制审核进度和计划

实施计划时,应适当控制进度,既不敷衍了事,也不能故意往后拖延,影响计划实施。计划是双方商定的。除特殊情况不应轻易改变审核计划,随便增减审核人员、部门和时间。

(2)控制气氛

从首次会议到末次会议,审核组长都应保证审核在和谐和合作的气氛下进行,避免产生争执。

(3)控制纪律

对于审核组员的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或倾向,审核组长必须严加管束。

(4)保证公正性、客观性

审核组长应提醒组员时刻保持客观态度,不要把主观猜测和臆断做为审核证据。

在做出审核结论之前,审核组应经过认真的讨论,保证结论的公正性,客观性。

2.要科学地选择样本

选择样本时应考虑到OHS的复杂性。一般来讲,一个组织的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和重大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在审核中都应涉及到。在对文件、数据抽样时要体现随机风险性,如在一年的数据中每个月都要取若干个数据,这样抽样具有代表性。审核员在抽查和与员工面谈时,为了表示对受审核方的尊重应征得受审核方部门领导或陪同人员的同意。

3.充分利用检查表

在准备阶段,审核员已经编制检查表,并且在编制检查表的过程中已经审阅了组织的OHS管理文件,已经有了针对性。因此在现场审核时应充分利用检查表,轻易不要偏离检查表提问题。当然也要注意不能过分依赖检查表,检查表中的问题往往只给一个线索,真正找出不符合项还需要进行跟踪提问。

4.对不符合项,应追根寻源

有些问题光从表面现象判定不符合是不够的。比如某组织重伤率下降10%的指标未实现,就不能简单地被判定目标与指标3.3.3不符合。这一条款仅要求根据有关因素来确定目标、指标,而目标、指标没有实现可能原因很多。有可能缺少OHS管理方案,有可能员工没有经过培训,也有可能缺少运行控制程序或出现偏离目标、指标时没有采取不符合与纠正措施等。同样,当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时也不能简单判断3.3.2法律和其它要求不符合,因为这一条款只规定要有获取和识别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程序,并不一定构成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原因。真正不符合的原因要做更进一步的调查,以确定是在哪一条款(环节)上出现不符合。

5.与受审核方共同确认事实

当发现不符合时,审核方应尽量征得受审核方的认可,并使受审核方同意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受审核方确实有真实的客观证据能够推翻某个不符合项,审核方应撤消该项不符合报告。在其它情况下,当双方有争执时,审核方则应尽量耐心说服受审核方,并强调审核是针对体系,而不是针对人。

6.始终保持审核员应遵守的原则

审核员在整个审核过程中都应保持客观、公正、认真、明确、有礼貌和为受审核方保密的原则。

7.关于客观证据

应收集充足的证据,以便判定受审核方OHS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审核准则。审核证据的收集来自面谈、文件审阅和对现场活动与情况的观察。应随时对偏离OHS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表现作出记录。

在实际审核中以下几方面可做为客观证据:

(1)现场观察及文件审阅中存在的客观事实

(2)访问时,对被审核的OHS活动负有责任的人的谈话可以成为客观证据,但还应注意,面谈取得的信息应通过独立的来源予以核实。独立的来源包括观察、记录和现有的测试结果。对无法核实的信息应给以标识。传闻、陪同人员或与被审核的OHS活动无关人员的谈话不能做为客观证据。

8.审核的方式

在现场审核中要注意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选择审核方式。在实际审核中经常用的方式有三种:

(1)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

所谓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指先到信息比较集中的部门了解总的情况,然后在此部门选择一批样本到使用这些样本的各部门去调查。采用这种审核方式的典型例子是对不符合情况的调查,先到OHS管理者代表处或安全处查询以往的不符合报告记录,然后抽样到各部门查不符合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是否有预防措施。

所谓自下而上的方法是指先在许多部门调查研究,选择一批样本到某一集中管理的部门去审核。这类方式的典型例子是对培训的审核。审核员先到各部门查询员工接受培训的情况,然后到人事处或工会查询所取样本是否有培训记录。

(2)正向和逆向的审核方法

正向和逆向的审核方法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把组织的活动、危险因素、OHS影响(工伤、职业病情况)看做一个顺序,从活动到因素到影响就是正向。从影响到因素到活动就是逆向。另一方面按体系五大要素看做一个顺序,从OHS方针一―计划―一实施与运行一―检查与纠正措施一―管理评审是正向,反之是逆向。

(3)按要素审核和按部门审核的方法

不论是按要素还是接部门审核,在初次审核以及第一年的内部审核中,OHS管理体系的十七个要素都要审到。按要素是指针对某一要素去审相关部门,最后所有要素都要涉及到。按部门审是指针对某一部门审有关要素,最后所有相关部门和所有十七个要素都要审到。按要素审,往往一个要素涉及许多部门,审核组要访问许多部门才能完成一个要素的审核。而每一个部门要重复接受多次审核才算完成了受审任务。这种做法效率低且影响各部门的生产或业务工作。按部门审核时,审核组对涉及到的各个要素一次审核清楚,不必反复去部门走访,比较实用和受到被审核方欢迎。但最后还要按要素把各部门审核结果集中整理,得出总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审核采用按部门审核的方法较为普遍,但有时两种方式都采用。

篇3:OHS体系运行控制程序

OHS体系运行控制

组织应确定控制危险和相关因素的运行程序和活动,并应对这些活动与维护工作加以规划,使之符合下列条件:

(1)考虑到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

(2)在程序中规定运行标准;

(3)对于组织所购买和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标识的职业安全健康危险,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

(4)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安全健康危险,对于作业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作业组织的设计,包括人力的配置等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

1.理解要点

OHSMS标准要求组织确定与风险有关且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作业和活动,建立相应的文件化的程序,并予以有效控制,确保其运行不偏离OHS方针、目标和指标。

运行控制是指按照目标、指标及有关程序控制OHS管理体系的运转,保证各方面是正确而有效地运行着。组织对具体生产操作,尤其是那些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活动,应予以规范和控制,制定相应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明确规定运行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容易引起差错的活动要形成文件化的程序。如生产操作的关键部位和工序应制定严格的作业指导书,告诉操作人员怎样才是正确的操作,不正确的操作可能造成怎样的危害。

组织不仅要对自身的危险因素予以考虑,也要对相关方的危险因素给予关注。这就要对承包方、供方提出要求,制定程序,使他们的行动符合组织OHS方针和其它要求。即有责任对承包方提出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要求承包方按照组织的OHS方针和程序规定从事作业活动。在承包方的行为出现错误时,组织应以合同的约定对其实行纠正、处罚、撤销合同等管理措施。如为组织运输货物的运输公司,应遵守组织不得在早晨6点以前来厂提货的要求,以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运行控制是OHS管理体系实际的运作过程,也是逐步实现目标、指标的过程,其三个要素是控制、检查、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运行(作业)控制的内容包括:

作业场所危险辩识、评价;

产品和工艺设计安全;

作业许可制度(有限空间、动火、挖掘等);

设备维护保养;

安全设备与个人防护用品;

安全标志;

物料搬运与贮存;

运输安全;

采购控制;

供应商与承包商评估与控制等。

2.审核要点

1)组织是否列出OHS控制点。

2)在与重大危险因素有关的操作岗位和场所,是否确定和制定了文件化的安全操作程序。

3)这些程序中是否详细规定了运行标准,使用设备和应达到的规范要求。

4)是否对在用的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正常、有效的维护保养。

篇4:OHS管理体系文件资料控制程序

OHS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控制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从而确保:

(1)它们能够被恰当定位;

(2)对它们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键岗位,都能得到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4)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5)法律、知识性文件和资料,予以适当标识并保存。

1.理解要点

对OHS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如文件的标识、分类、归档、保存、更新、处置等等,是文件控制的主要内容。文件的保存要有一定场所,有专人保管,并有一套机制保证文件的时效性。过期作废的文件要及时收回处置,新的文件要及时到达使用者手中,文件控制是对整个体系所有文件的控制和要求,为了实施对文件和资料的控制,除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外,还应有适当的支持文件。组织可结合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制订如受控文件登记表、文件修改登记表、收发文件登记表等。文件控制在ISO9000系列中已有较严格的要求,可参照执行。

另一方面,OHS管理体系着重在体系的运行和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而不是建立过于繁琐的文件控制系统,在建立体系和运行体系中要注重实效。

2.审核要点

1)组织是否制定和保持了控制文件的文件化程序,是否对有关的文件包括相关方的资料都实施了控制(如:是否建立OHSMS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设计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工艺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等)。

2)是否能保证体系运行的各个重要岗位,都能及时得到相应文件的现行版本。

3)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而保留的已作废文件,是否都进行了适当的标识和管理。

4)文件的收发、复制、归档是否都有编号,有责任人员签字。

5)文件更改、修订是否有原审批部门审批。

6)文件发布前是否由授权人员审批其适用性。

7)文件修订时,是否制定了相应记录和更改清单或一览表。

篇5:OHS管理体系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

OHS管理体系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实施程序应包括: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是由组织还是由外部所提供的设施。

组织应确保在确立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时,对这些危险评价的结果及控制的效果进行考虑,并将此文件化并保持最新。

组织所采用的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的方法应该:

――依据其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进行确定,以保证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确定危险级别;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危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和开展运行控制,提供适宜信息;

――提供必要的监测活动,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1.理解要点

标准要求组织有一个或多个程序,程序的作用是便于辩识(确定)、评价危险因素,实施控制措施,特别是对重大危险因素。这一条强调的是对程序要求,不是对危险因素本身的要求。程序应能够满足确定危险因素及判断其重要程度,并在出现新问题时及时更新,等要求。

对于尚未建立OHS管理体系的组织,首要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评审,评审的目的是了解组织的OHS管理现状。初始评审的内容包括:

法律、法规要求;

危险因素识别和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

对所有现行OHS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

对以往事件、事故调查以及纠正、预防措施的评价。

实施初始评审后,组织将对自己的活动、危险因素、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及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其中最重要的是危险因素,尤其是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和评价。

危险因素的考虑应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

三种状态是: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组织生产过程许多是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运行生产的,是正常状态。生产车间的开车、停机、检修等情况下,危险因素与正常态有较大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发生火灾、爆炸、洪水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应有相应的计划、措施,以保证其影响的最小化。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组织在对现场的、现有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时,也要看到以往遗留的危险以及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危险性。组织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拓开思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使危险因素得到控制。

七种危险因素类型:(1)机械能;(2)电能;(3)热能;(4)化学能;(5)放射能;(6)生物因素;(7)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危险控制措施包括:消除、限值、处理、转移等。组织的OHS方针、目标和指标应建立在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相关的重大危险影响的基础之上,危险因素的辩识、评价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该过程也包括明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组织自身业务发展、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及相关方要求等方面的影响,为此,OHSMS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组织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常用的危险辩识、评价方法有:(1)安全检查表;(2)预先危险分析(PHA);(3)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4)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5)事件树分析(ETA);(6)故障树分析(FTA);(7)危险指数方法;(8)风险概率评价法(PRA)等。

2.审核要点

1)组织的活动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什么,是否已列出重大危险清单。

2)组织识别危险因素的程序是否正确,能否满足和适应现场的生产需要。

3)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是否产生某些重大风险,有无进行风险分级。

4)组织是否具备新项目OHS预评价的程序。

5)组织的现场是否有特殊的OHS要求。

6)组织危险因素识别程序是否考虑了供应商和合同方的影响。

7)对活动、产品或服务的任何可能的更改或补充,将如何改变危险因素和与之相关的影响。

8)是否根据危险评价结果,制订了具体的危险控制措施计划。

9)如何考虑其影响、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次的情况来评价什么是重大事故因素。

10)如何监测危险辩识、评价、控制,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