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程序制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风险管理程序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7

3风险管理3.1范围与评价方法3.1.1评价组织:由公司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生产、技术、设备、电气、安全、工程等相关人员组成风险评价小组,必要时可委托或聘请外部专业评价组织或评价专家。1)公司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主要负责人)副组长:安全主任成员:安全管理员及各部门负责人注1:如因人员变化,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讨论确定新成员组成,并以文件的形式公告。本份文件不再作换版修改。注2:风险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下列要求。①、熟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他要求;②、具备化工专业知识和经验;③、熟悉风险评价方法等。3.1.2.评价范围:①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②常规和异常活动;③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④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⑤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⑥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⑦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⑧丢弃、废弃、拆除和处置;⑨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3.1.3.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时,应根据评价项目的内容和特点选用科学、有效、合理、可行的风险分析方法。本企业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当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有效满足评价目的时,可考虑选用预危险性分析法(PH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故障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等其他分析方法。3.1.4.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时,首先依据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本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本企业与相关方所签署的合同等事项制定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判断方法判定风险程度。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5.2-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表5.2-2事件后果严重性S的判断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停工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25万元部分装置或设备(>2套)停工省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10万元2套装置或设备停工行业内或市区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2万元1套装置或设备停工乡镇区域内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2万元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5.2-3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R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整改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风险轻微或可忽略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3.2风险评价3.2.1风险评价应考虑的因素根椐公司的实际情况,在风险评价时,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对以下过程、场所、设备设备设施等进行评价:a)油漆的生产过程,包括配料混合、分散搅拌、研磨、调漆、检验、过滤、包装、入库;b)成品、半成品的储运过程;c)溶剂物料储存、物料进出(或装卸)过程;d)水电气供输过程;e)工艺参数的偏差等。3.2.2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3.2.3风险评价结束,应提出评价结论。评价结论应明确风险程度等级,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措施建议经审核后纳入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3.2.4根据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结合类比项目的生产实际情况,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⑴火灾爆炸;⑵触电伤害;⑶机械伤害;⑷中毒;⑸车辆伤害;⑹噪声危害;⑺物体打击;⑻其他伤害。其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中毒,发生危险的场所为生产车间和仓库。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和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是有毒物质引起的职业中毒、噪声及“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其中主要有害因素为职业中毒、粉尘危害、噪声危害及高温伤害。依据2008年安全评价报告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该公司的生产和贮存现场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分析评价。分析结果如表所示:危险性单位名称火灾爆炸中毒与窒息伤害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物体打击伤害噪声危害车辆伤害仓库单元√——————√——√生产车间单元√√√√——√——公用工程单元√——√√——√——3.3风险控制3.3.1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经过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程度,再结合拟定的评价准则判断该风险是否在本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对于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须采取控制措施,但需保存风险评价纪录;对于超出本企业可接受范围的风险,必须采取技术、管理、教育或个体防护等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公司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1)应考虑:①可行性;②安全性;③可靠性;(2)应包括:①工程技术措施;②管理措施;③培训教育措施;④个体防护措施。3.3.2根椐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因素,公司对风险的优先控制顺序为:①严禁火源带入②防止雷电③严禁冲击和碰撞④电焊气割、动火、溶剂搅拌拉缸内清理、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按相应的安全作业许可证⑤劳动保护3.3.3相对应的预防性措施为:a、生产车间、仓库有防护墙,能够防止物料泄露、漫延。b、生产车间、仓库设有避雷设施,避雷设施覆盖整个厂区,防止遭受雷击,每个拉缸在使用中都加装静电导线,确保接地;防雷设施按要求定期检查检测,确保有效。c、生产车间、仓库配置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黄沙等。d、加强对危险源的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的监控,严格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三违”现象,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e、定期对生产车间、仓库进行检查,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落实对安全隐患的整改,确保安全生产正常进行。f、要求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的人员严禁冲击和撞击溶剂、油漆、稀释剂等物料桶,使用后要加盖密封,开启桶盖要用铜制开口器。g电焊气割、动火作业、屋面高空作业、临时用电、外来施工维修等作业,需经过审批手续,取得作业许可,安排监护人员方可作业;h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吸取事故教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3.3.4相对应的恢复性措施为:①启动消防水系统和灭火器②启动应急预案3.3.5公司安全办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3.4隐患排查与治理3.4.1隐患排查安全办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定期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依据: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②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③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3.4.2排查范围与方法3.4.2.1安全办对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公司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3.4.2.2安全办应根据公司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需要和特点,制定《安全检查管理制度》,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各种安全检查均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建立隐患排查台帐,并与责任制挂钩。3.4.3隐患治理3.4.3.1根据风险程度,将企业存在的风险分为巨大、重大、中等、可接收、轻微或可忽略五级。(详见5.2.1之表格《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3.4.3.2不同程度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巨大风险须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必要时应停产停业整顿;重大风险应建立档案、制定方案尽快落实治理;中等风险和可接受风险应制订计划在一定期限内改善或降低;轻微或可忽略风险可以不采取措施,但应保存风险分析记录。3.4.3.3安全办应对风险评价出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安全办应建立隐患治理台账。3.4.3.4安全办应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a)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b)评审意见;c)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d)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e)竣工验收报告。3.4.3.5重大隐患项目(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治理方案内容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费用预算、治理时间计划、实施情况检查、验收报告。3.4.4安全办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总经理和当地政府报告。3.4.5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3.4.6预测预警安全办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3.5重大危险源3.5.1辨识3.5.1.1企业应依据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①、物质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本公司危险化学品产贮存场所的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②、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结合本公司采用的设施、设备的情况,对本公司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设施、设备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压力管道:本公司无压力管道,所以该企业不构成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压力容器:本公司无压力容器,所以该厂压力容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可见,工艺设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③重大危险源辨识小结1)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生产贮存场所不构成重大危险源。2)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本公司设备、设施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生产现场物质、设备、设施构成重大危险源时,将按照本制度3.5.2—3.5.3进行登记建档与备案、管理和监控,保留相应的文件制度和记录。3.5.2登记建档与备案3.5.2.1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主要包括:a)物质名称和数量、类别、性质;b)所在位置;c)检测报告;d)管理制度;e)管理人员;f)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方案、演练记录;g)监控检查记录;h)评估报告等。3.5.2.2企业应将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3.5.3监控与管理3.5.3.1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3.5.3.2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安全评估。3.5.3.3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检验,并做好记录。3.5.3.4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行1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3.5.3.5企业重大危险源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3.6变更制定并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1)变更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2)变更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部门主管,并按管理权限报分管的副总审批;重大项目须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讨论,总经理批准实施;3)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4)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安全办组织生产部、变更责任管理部门等应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安全办应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3.7风险信息更新3.7.1风险分析与评价结束,应将评价的结果记录存档,保存期限至少一年。重大风险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具体方案见3.3风险控制),其评价纪录应保存至风险程度达到企业可接受程度后至少一年,并且定期更新。1).不间断的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常规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①危害识别的充分性,危害是否得到了全面识别.②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有效,是否需要补充完善控制措施.③国内外技术的发展,是否需要选择、更新控制措施.●非常规的危险活动包括:拆除、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检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对这类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主要包括:①项目或活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②编写实施方案(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需经领导审批;③存在发生严重事故可能的活动,要制定应急措施,编写应急预案,在活动或施工前演练。3.7.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价:①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它要求.②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③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④有对事故、事件或其它信息的新认识.⑤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3.7.3每年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主要包括:①全面识别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危险性物质、作业过程的危害.②评价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有效,并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③列出重要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和实施方案.?3.8供应商供应部应严格执行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并定期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3.8.1?新供应商的选择3.8.1.1供应部根据公司生产的要求,确定需要采购的原辅料、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等是否符合危险品目录中的危险品,对这些危险品进行学习,了解产品的特性。3.8.1.2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考核,要求各供应商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危险品生产许可证、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危险品技术指导说明书、危险品标签等证明材料。3.8.1.3?汇总后,报总经理审批,技术部对该供应商所供产品进行试用(不需试用的由技术部检测合格,直接由车间使用),根据该产品的质量、性能,使用情况,安全特点、相关资质证明、价格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确认,选定合格供应商。3.8.1.4?把确定好的各供应商分门别类的归档管理,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纳入《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报总经理审批。3.8.2?合格供应商的续用3.8.2.1从该单位确定为合格供应商开始,每年年底汇总后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联合技术、品管等部门对该供应商进行评价,进行动态管理,填写《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3.8.2.2?不符合标准的,取消其合格供应商的资格;能符合公司要求的,给予续用;最后报总经理批准,确定下一年的《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3.8.2.3?根据公司生产的要求,报总经理批准,可以随时增加合格供应商或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相关文件、相关记录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包括各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与任务。2、风险评价记录;3、选用的风险评价方法。4、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评价准则和相关取值标准的内容。5、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6、风险评价报告。7、各级机构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的有关文件;8、风险评价有关会议记录或纪要。9、重大风险清单;10、风险控制措施;11、风险管理培训教育计划;12、风险管理培训教育记录。13、隐患治理制度;14、隐患治理台账;15、隐患治理记录;16、重大隐患治理工作“五到位”落实情况。17、重大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18、重大事故隐患书面报告。19、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有关文件。20、变更管理制度;21、变更管理记录。22、变更的风险分析记录;23、变更风险的控制措施。24、变更实施验收报告。25、变更后风险评价记录或报告;26、变更后作业许可证27、年度评审或检查报告,或者评审记录。28、供应商管理制度;29、合格供应商名录、档案;30、供应商选用、续用、评价记录;31、与采购有关的风险信息。如果是重大危险源还需以下资料32、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33、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评估报告;34、重大危险源档案35、安全监控报警设施台账。36、重大危险源定期评估制;37、定期安全评估报告。38、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记录;39、设备、设施的检验报告或检验合格证。40、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41、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演练记录;42、应急救援器材台账43、重大危险源备案资料。44、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45、重大危险源防护距离存在问题的整改计划、措施,包括防范措施。

篇2: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2.1工程项目实行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从而针对本车辆段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2.2本制度适用于生产机械设备、设施、存储、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施工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本项目工程范围内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信息的更新。2.职责3.1项目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的和范围。3.2副总协助风险管理和评价工作,成立风险管理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风险评审工作。3.3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并组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巡查,主持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3.4项目安质部是风险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3.5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3.风险管理和评价机构(详见附件: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执行经理项目总工成员:工程部安质部办公室4.内容4.1风险分级制。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标准见表4.1.1表4.1.1风险分级风险级别风险名称风险说明1不可容许风险事故潜在的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2重大风险事故潜在的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会造成多人伤亡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者3中度风险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高温作业危害程度达Ⅲ、Ⅳ级4可容许风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重伤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高温作业危害程度达Ⅰ、Ⅱ级者;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但对职工休息和健康有影响者5可忽视风险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4.1.2表4.1.2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后果可能性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轻微伤害543一般伤害432严重伤害3214.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1、单位工程要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作业区域、设备、人员和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见重大危险源清单)。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和生产过程的危险、生产使用的设备及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别6、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级,并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或控制措施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不可承受。9、修订完善并向职工下发、培训、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程序)包括每个操作阶段的程序、操作极限值、安全措施;10、利用事故分析会,每周安全活动日认真分析导致或已导致生产现场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每一事件(包括吓一跳事件),并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事件的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职工充分理解。

图4.2.1风险管理基本流程5.3危险评价结合车辆段施工特点,本着风险评价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原则,有以下几种危险评价方法可供选择:1、LEC评价法:D=LECD-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2、MEC评价法:R=MESR-风险程度M-控制措施的状态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S-事故后果以上两种评价方法详细内容步骤可查阅相关资料。3、直接判断法。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①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②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③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仍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④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4.4风险控制制度1、风险控制措施原则。应优先选择消除风险的措施,其次是降低风险(如采用技术和管理措施或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连锁、防护或隔离措施),再次是控制风险(如个体防护、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教育,以及应急预案、监测检查等措施)。2、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①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②风险评价定为1级、2级风险的危险源。表4.4.1风险控制措施表风险级别风险名称控制措施5可忽视风险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4可容许风险可保持现有控制措施,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但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3中度风险应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实施风险减少措施,如条件不具备,可考虑长远措施和当前简易控制措施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评价,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是否需要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2重大风险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时必须配给大量的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1不可容许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若即便经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应着对以下内容:①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是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②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③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④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⑤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4.5管理制度1、通过风险评价工作确定的危险源(点),造册登记、绘制一览图上墙、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擅自撤消已确定的危险源(点)或者放弃管理2、对所有危险源(点)必须悬挂警示牌并保持警示牌完整无损,因工作需要调整危险源(点)负责人,应在警示牌上及时更正3、各级管理者要按危险源(点)的管理要求实施管理监督工作。在危险源(点)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4、各类危险源应列为各级安全检查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应及时采取临时措施,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情况。5、凡属高压、高空、有毒等危险作业,必须有安全措施和专人负责6、凡在各类危险源(点)发生事故时,必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危险源(点)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如果确属危险源(点)管理失控造成事故,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倍处罚。7、建立健全风险教育培训和交底制度。项目部必须每年组织对全员进行风险源的学习培训和教育,并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技术交底。8、建立风险巡查机制,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每日对风险源进行检查,并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对于新发现的危险源必须及时上报风险管理机构,以确定危险源的级别,迅速制定相应控制措施。9、针对1级、2级和3级风险必须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

篇3: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制度

一、评价目的安全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在建设项目提供安全依据,对未达到安全目标的系统或单元提出安全补偿措施,提高建立项目本质安全程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通过对生产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检查建设项目中安全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检查与生产设施配套的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提出安全改进措施及补救措施,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低职业危害、最优的安全生产投入。二、风险范围1、新增、改建项目的设计、建设、投产、运行、停开机等阶段。2、正常生产操作和异常情况处理。3、各种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原材料的运输、使用等。5、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6、各生产岗位的设施、设备、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废旧设备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三、评价方法分析各生产环节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采用: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等害辨识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四、评价准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标准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断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环境污染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大规模向外污染>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公司内严重污染>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影响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刻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五、风险评价周期1、工作危害分析(JHA):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价。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每季进行一次评价。六、风险评价1、依据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⑴火灾和爆炸,⑵冲击和撞击,⑶中毒、窒息和触电,⑷有害物料污染⑸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⑹人机工程因素,⑺设备的腐蚀、缺陷,⑻对环境的可能影响。2、风险评价时应记录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⑴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⑵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⑶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3、风险度的确定: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的严重性S4、风险等级按风险等级判定准则执行。5、风险控制措施按确定的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六、风险信息更新安全生产部每年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或定期进行风险评价时,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审,以确保及时更新。新上项目或采用“四新”(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项目,在项目实施时,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具体按本文件相关规定执行。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更新:⑴本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改变时;⑵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⑶生产工艺、操作方法的变化;⑷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结果的要求;⑸事故、事件、不符合项出现后的评价结果;⑹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⑺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⑻其他情况需要时。七、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2003]1346号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篇4: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3职责

3.1总经理或总经理委派副总经理组织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本单位目前无重大危险源)。

3.2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副总经理协助风险评价工作,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全公司的风险评审工作。

3.3综合办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各部门确定的风险评价准则,负责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4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控制程序

4.1风险的分级管理

4.1.1公司的风险根据《公司风险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分级。

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作业风险: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综合办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综合办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终审批准。

4.1.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所在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本公司《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

4.1.5风险评价、分析的范围及职责

a.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做安全预评价;

b.项目的建设应由综合办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c.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丢弃、废弃、拆除、处置与开停车等)风险,应由各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d.设备新增或拆除的风险应由综合办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e.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评价,并做好控制记录;

f.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风险,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g.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过程的风险由综合办公室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h.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应由有评价资质的机构进行风险评价。

4.2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4.2.1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方法为工作危险分析法(JHA);

4.2.2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评价方法首选工作危险分析(JHA),其次为安全检查表法(SCL);

4.2.3经副总经理批准的其他风险分析法。

4.3评价准则

?公司定性风险评价采用本公司《风险评价准则》,需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价由风险评价小组采用合适的评价准则。外部评价由相关资质机构自行选用评价准则。

4.4风险评价活动的实施步骤

4.4.1副总经理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小组。组织成员由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评价组织编制评价大纲。

4.4.2各相关部门收集、整理风险评价所需资料,提交评价组织。

4.4.3危险源辨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4.4.4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4.4.5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

4.4.6得出评价结论。

4.4.7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a.火灾和爆炸;

b.冲击和撞击;

c.中毒、窒息和触电;

d.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e.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f.人机工程因素;

g.设备的腐蚀、缺陷;

h.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4.5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

4.5.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4.5.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4.5.3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4.6风险控制的内容

4.6.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情况;

?b.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4.6.2控制措施应包括:

a.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b.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c.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d.人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4.7风险信息更新

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风险评价的频次一般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c.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8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4.8.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等有关规定,识别公司生产区域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公司现无重大危险源。

4.8.2有重大危险源时,管理按照《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执行。

4.9风险管理的宣传、培训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风险的技能。

5相关/支持文件

5.1《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5.2《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5.3《公司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篇5: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制度

1、目的根据标准的要求,规定了与产品安全相关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和方法。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采购过程、产品实现过程、产品销售服务过程以及产品报废处置过程的风险管理活动。3、职责3.1?总经理总经理作为本公司产品风险的责任人,负责:为风险管理配备必需的资源和有资格能适任的人员;规定风险管理职责和权限,授权技术部确定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主持每年的风险管理活动评审;批准《风险管理报告》。3.2技术部技术部作为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为确保在计划的规定阶段完成风险管理活动:负责指定各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负责批准风险管理计划;负责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活动;负责跟踪检查风险管理活动实施情况。3.3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负责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负责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实施风险管理活动;负责跟踪相关活动,包括生产和生产后信息,对涉及风险管理活动的内容,必要时执行相关风险管理活动;对涉及重大风险的,可直接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负责整理风险管理管理文档,确保风险管理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3.4风险管理小组本公司风险管理小组的人员构成: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技术部负责人、检验人员、检验员、生产部负责人、车间主任、采购员4、工作程序4.1风险管理过程概述风险管理活动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综合剩余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受益分析。应记录风险管理活动结果并纳入相关文档。风险管理过程见图1。4.2风险管理活动4.2.1风险管理计划每一个产品都应建立风险管理计划,计划应包括:A)策划的风险管理活动范围:判定和描述高低压电控柜适用于计划每个要素的生命周期阶段;B)职责和权限的分配;C)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D)基于制造商决定风险可接受准则,包括在损害发生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准则;E)验证活动;F)相关的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和评审的有关活动。4.2.2风险管理过程4.2.2.1风险管理计划应经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审批。风险管理小组按照风险管理计划要求,进行初始风险分析(包括初始安全特征、危害判定和初始风险控制方案分析)。此次风险分析的结果应形成记录,作为风险管理文档保存。风险分析的结果还应作为技术输入的一部分,并在对技术输入阶段评审时对此进行评审。项目人员在开始进行产品技术时,必需了解所负责设计和开发部分的风险,并获得相关的风险管理文档,同时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在具体的设计和开发方案中,技术阶段包括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技术。在此阶段项目开发人员应分别采用DFMEA和PFMEA,对涉及有关安全性问题的失效,特别是对风险技术输入阶段尚未识别的风险做进一步的风险分析。技术输出文件其中包括最终确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及相关的设计文档。应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评审,评价采取控制措施后的剩余风险以及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是否会引发新的风险,评审结果应记录在《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记录表》中。设计验证阶段应包括对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和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记录在风险管理文档。技术确认阶段,风险管理小组应结合生产或检验分析最终判断产品的综合剩余风险是否可接受,受益是否大于风险,为产品最终是否可以上市作出初步判断。项目开发人员将根据技术计划安排是否需要试生产,在试生产阶段有关安全性的问题应予以记录,并进行评审以决定是否需要执行相关的风险管理流程。4.2.2.2风险管理报告在产品上市销售前,风险管理小组应对已往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评审,必要时可补充确定评审人员。评审内容包括:对风险管理计划实施情况的评审;对综合剩余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判断;是否已有适当的方法获得相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上述评审的结果应作为《风险管理报告》予以记录,该报告最终由总经理审批通过,作为产品能否进入市场的最终结论依据。4.2.2.3生产和生产后的风险管理公司建立收集和评审高低压电控柜信息的系统时,尤其应当考虑:A)由操作者、使用者或负责安装、使用和维护人员所产生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机制;B)新的或者修订的标准另外,也应当将最新技术水平因素和对其应用的可行性考虑面人,并应注意该系统不仅应当收集和评审本企业类似产品的相关信息(即内部信息),也应当收集和评审市场其它类似产品的公开信息(即外部信息)。4.2.2.3.1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信息收集通常可以从质量管理体系中得到,有关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职能部门见下表: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获取方法或时机责任人法规、标准的变化定期网上收集管代不良事件(内部、外部)定期网上收集不良事件报告质量部通告/召回按通告召回流程质量部监督部门监督抽查定期网上收集监督探查报告质量部客户退货/抱怨信息客户信息汇总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营销部新产品更改新产品更改评审技术部采购产品的质量情况采购产品质量分析质量部制造过程的问题纠正预防措施生产部产品检验结果和留样产品分析每月汇总产品检验等质量信息质量部产品贮存过程的监视结果仓?库4.2.2.3.2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评审相关人员在收到信息后,应及时与风险管理负责人沟通,风险管理负责人将视具体情况召集风险管理小组,执行的风险管理活动,见图3。

对分析结果可能涉及安全性的信息,应方便是否存在下列情况:------是否有先前没有认识的危害或危害处境出现------是否由危害处境产生的一个或多个估计的风险不再是可接受的如果上述任何情况发生,一方面,应对先前实施的风险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评价,作为一项输入反馈到风险管理过程中,并且应对高低压电控柜的风险管理文档进行评审。如果评审的结果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或其可接受性已经改变,应对先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的影响进行评价,必要时进一步采取措施以使风险可接受。然后,应根据前面分析和评审结果,寻找产品改进方向,重复和完善适当的风险管理过程,修改相应的风险管理文档和风险管理报告。4.3风险评价和风险可接受标准本公司虽然针对涉及的产品制定了风险评价和风险可接受标准,但针对每一特定的产品,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时,仍须对此风险可接受标准的适宜进行评价,如不适宜应重新制定。表1风险的严重度水平严重度的分类分类标准S1轻度轻度伤害或几乎没有伤害的可能S2中度中等伤害,须医疗介入S3致命导致一人死亡或重伤S4灾难性导致多人死亡或重伤表2风险的概率等级危害概率的分层事件频次(发生或预期发生)/年/单位产品P1经常发生>1P2有时发生1-10-1P3偶然发生10-1-10-2P4很少发生10-3-10-4P5非常少10-4-10-5P6极少发生<10-5表3风险评价表发生概率严重度S1S2S3S4P1ALARPN/ACCN/ACCN/ACCP2ALARPALARPN/ACCN/ACCP3ALARPALARPALARPN/ACCP4ACCALARPALARPALARPP5ACCACCACCALARPP6ACCACCACCACC注:N/ACC-不可接受区;ACC-可接受区;ALARP-合理可行低水平区4.3.1产品安全标准的应用在有适用的产品安全标准时,应通过符合安全标准的要求来降低产品的安全风险。即使产品有相关的安全标准,也须进行风险管理规定的流程。产品必须在技术阶段输入相关的安全标准,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要求。已上市的产品若发生相关安全标准的变化,应作出评价,必要时进行设计更改以符合标准要求。如果安全标准中规定了结构上的安全规范或规定了安全指标的限制,必须在风险控制措施中引入,并实施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验证。对该风险的初始风险估计可以省略,且采取该风险措施后,可认为损害发生的概率为最低,剩余风险可接受;除非有进一步的数据和资料显示须对风险重新评价。4.4风险管理文档公司对每个产品的风险管理文档实施管理,风险管理文档管理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相关文件5.1风险管理计划QF/JL-07-0015.2产品安全特征问题清单??QF//JL-07-0025.3初始危害分析表QF/JL-07-0035.4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记录表??QF/JL-07-0045.5风险管理报告QF/JL-07-005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