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绩效评定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安全绩效评定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7

1、为了完善项目部安全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管理,明确项目部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管理的职责、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报告与记录等要求,保持与公司相关文件一致,特制定本制度。

2、项目部安全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由安全文明生产领导小组主持,成立绩效评定小组,各部门、各施工队负责人参与配合进行。

3、项目部安全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公司安全绩效评定指标,并接受公司安全绩效评定小组的领导和检查。

4、项目部安全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管理的评定对象包括部门、施工队和员工个人。

5、安全环保部负责收集项目部安全绩效综合评定相关资料。包括:事故报告、安全月报、安全检查记录、被评定部门、施工队及个人提供的自评资料,上次检查或评定时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收记录等。

6、项目部根据公司要求,一般每年年底组织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的综合评定,对各部门、各施工队及项目部员工进行安全绩效评定。如果发生人员死亡事故,项目部必须立即进行安全绩效评定。

7、安全绩效评定人员根据安全环保部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安全绩效评定,按照公司安全部提供的表格式样如实填写安全绩效评定表。必要时补充相关资料。

8、项目部应该把安全绩效评定与安全检查结合在一起进行,在安全绩效评定的同时检查安全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向被评定单位提出整改和预防措施,同时在评定过程中,要对前一次评定后提出的整改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与效果做出评价。

9、安全环保部负责对评定过程详细记录,汇总整理形成“安全绩效评定报告”。

10、被评定部门、分(子)公司、项目部应在每年末进行安全绩效自评。

11、被评定部门、施工队、员工个人应该对评定结果进行确认签字,若有异议,可在评定工作完成后2个工作日内向评定小组“安全绩效考核申诉表”。

评定小组在接到申诉后5个工作日内做出对申诉的处理意见,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当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时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仲裁。

12、项目部绩效评定将评定报告汇总整理后,将评定结果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各部门和施工队,并上报公司安全部备案。

13、被评定部门、施工队如果在绩效评定过程中接到整改通知,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内开展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工作,按期完成整改任务,整改完成后,应该通知安全环保部进行验收。

14、安全环保部在每一次绩效评定后,应该及时分析总结整体评定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修订项目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甚至向公司提出申请,调整公司及项目部安全生产的目标和指标。

15、安全环保部还应该在每一年绩效评定后,统计、分析和总结各年度评定情况,检验项目部安全管理绩效是否逐步提高,找出差距,向项目部安全文明生产领导小组汇报。

16、项目部安全文明生产领导小组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的模式动态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水平,向标准靠齐,

篇2: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验证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符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有效的正常运行,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不断提高安全绩效,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

3.引用标准

3.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

4.管理职责

4.1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管理评审。

4.2主管安全副总负责向总经理报告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运行情况,协助实施管理评审。

4.3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并向总经理提供管理评审输入信息和编制管理评审的输出文件,对输出整改问题组织整改并跟踪、验证。

4.4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情况的汇总,并提交管理评审。

4.5各科室、车队按安全生产职责负责提供管理评审资料,制定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的纠正措施并实施。

4.6安全科负责对各科室、车队安全绩效考核。

5.内容及要求

5.1形式

5.1.1管理评审应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和开展。

5.1.2总经理主持评审会,公司副总以上行政领导、各科室、车队负责人均应参加会议。

5.1.3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两次时间间隔不应超过十二个月;当体制、组织机构或生产流程等发生重大变更时,可酌情增加管理评审。

5.2内容

5.2.1组织机构的适宜性,包括机构、岗位、人员和其他资源配置;

5.2.2需要进行改进/变更的范围;

5.2.3未完成的工作;

5.2.4上次评审结论的处理情况;

5.2.5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5.2.6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情况;

5.2.7现场安全状况与标准化规范的符合情况;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2.8资源要求。

5.3准备

5.3.1办公室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内容包括:评审时间、评审方式、评审地点、评审参加人员、评审目的、评审内容。管理评审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及时通知各科室、车队,各科室、车队应在会议前30天将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评审资料。

5.4输入

5.4.1各科室、车队按要求向办公室提供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安全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现场安全状况与标准化规范的符合情况、安全管理实施计划的落实情况的测量评估情况、日常考评考核的结果,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方面的信息;各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及自评的结果等安全生产信息,形成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5.4.2办公室将各科室、车队提交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整理后交安全管理负责人审核,作为安全管理负责人在管理评审会上报告本公司安全标准化的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管理评审计划的依据。

5.5实施

5.5.1管理评审会议由办公室组织总经理主持,与会人员对评审内容进行讨论、评价,办公室做好会议记录。

5.5.2办公室根据评审记录,编制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日期、评审内容和结论及改进事项、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评审报告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6输出

5.6.1总经理对管理评审会议讨论情况做出结论,并就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存在问题的责任部门,确定纠正/预防措施。

5.6.2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编写《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评审报告》,经分管安全副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按文件发放形式发放至各部门。

5.6.3“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包括:目的、依据、范围、评审内容综述、纠正/预防措施、整改进度等。其中评审内容应对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履行,系统运行,检查监督,隐患整改,考评考核等情况进行客观的表述。

5.7结果跟踪、验证、持续改进

5.7.1责任部门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评审报告》上的要求,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并组织实施。

5.7.2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跟踪、检查、验证、记录,并负责向安全管理负责人报告。

5.7.3所有与管理评审有关的记录由办公室整理、归档保存。

5.7.4安全科结合日常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各方面情况,每年对各科室、车队安全绩效实施考核,填写《部门绩效考核表》。

篇3: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制度

1、医疗质量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科室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科室的各项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

2、科室要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科主任为组长,副主任、护士长及血透室护理小组长为副组长,科室其他成员为管理组成员。

3、各级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当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医院有关要求和科室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全面、系统的工作,能监督医疗、护理的日常质量管理及质量的危机管理。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核心制度。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输血制度等。对病历质量的重点是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5、加强科室人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科室人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质量管理工作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员工的绩效评价。

7、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可追溯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的运行制度。

8、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逐步用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

9、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目标的、针对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为目标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时发现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10、逐步建立与完善目前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逐步形成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篇4: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制度

1、医疗质量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科室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科室的各项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

2、科室要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科主任为组长,副主任、护士长及血透室护理小组长为副组长,科室其他成员为管理组成员。

3、各级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当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医院有关要求和科室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全面、系统的工作,能监督医疗、护理的日常质量管理及质量的危机管理。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核心制度。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输血制度等。对病历质量的重点是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5、加强科室人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科室人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质量管理工作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员工的绩效评价。

7、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可追溯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的运行制度。

8、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逐步用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

9、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目标的、针对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为目标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时发现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10、逐步建立与完善目前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逐步形成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