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液烫伤防范应急处理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碱液烫伤防范应急处理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氧化铝公司采用碱法生产氧化铝,工艺介质具有碱液浓度高、温度高等特点,在湿法作业岗位,当设备及流程存在缺陷,发生“跑冒滴漏”等情况时,工艺介质将有可能直接与人体发生接触,若劳保穿戴不齐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较大。

碱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一旦触及身体裸漏部位将会造成灼伤,特别是溅到眼睛内部,危害性更大。

第一章发生碱液烫伤的原因分析

(1)发生碱液灼伤事故的大多数原因为进入作业现场,劳保用品穿戴不齐全不规范,如

1.1、现场巡检时未佩戴防护眼镜,含碱机封水或物料刺入眼内。

1.2、清理地沟时,不正确穿戴劳保,未穿雨裤、雨鞋或未将裤脚放到雨鞋外,碱液灌入鞋内将脚部灼伤。

1.3、取样放料时未佩戴防护眼镜,碱液溅入眼内或与面部、颈部接触;未带橡胶手套,碱液喷溅将手部烫伤。

1.4、拆卸管道或槽罐人孔螺栓时未佩戴劳保用品,或工作人员正对法兰,内部存有余料喷溅伤人。

(2)执行检修或清理作业时,未严格落实安全措施造成人员与碱液意外接触,如:

2.1、维修泵类设备或管道时,碱液未放净或进出口阀门关不严就开始许可工作。

2.2、清理各类槽罐时,物料未放净或未对进料管道未做彻底隔断(加盲板或拆卸进口短接弯头)。

(3)现场安全隐患消除不及时,如:

3.1、过路管网上管道有碱液滴漏,下方有人员经过。

3.2、危险区域未做警戒提示和防护,非工作相关人员误入。

3.3、地沟盖板不牢靠、有缺口或缺失,工作人员易踩入地沟。

(4)其他方面

4.1、存在侥幸心理,未离开危险区域就摘掉劳动防护用品。

4.2、现场照明或光线不足,导致工作人员误入带碱危险区域。

4.3、劳保用品质量出现问题,如雨衣、雨鞋破损等。

4.4、生产控制不合理,含碱物料槽罐液位过高导致冒槽,大量碱液漏。

第二章碱液烫伤后应急处置

(1)被碱液灼伤人员首先应“自救为主”,若伤势较轻则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危险区域,伤情严重者如难以自行撤离应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对讲机等通讯方式或大声呼喊等方式寻求救助。

(2)协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首先要保证个人劳保用品穿戴齐全,并注意观察现场环境,确定合适救援线路,防止造成伤害。

(3)紧急处置方法:

3.1、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灼伤面,时间不低于30分钟,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红药水,水泡不要自行挑破处理,以防止发生感染。

3.2、如眼部被烫伤,不得揉搓眼睛,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或由其他人员协助用洗瓶冲洗,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时间不低于30分钟。如现场无冲洗设备,可把头埋入清洁水盆中,掰开眼皮,转动眼球洗涤。

3.3、若烫伤面积较大,应立即脱掉伤者衣服冲洗,如衣物较紧,可用剪刀小心剪开衣物。

(4)在做以上处理的同时,班组人员还应第一时间通知领导,并视伤情联系车辆将伤员送往专业医院检查或救治。

篇2:制冷剂注意事项应急救助措施

R134a是一种毒性非常低,无氟,在空气中不可燃,安全类别为A1,很安全的低温制冷剂。

R407C是由R32制冷剂和R125制冷剂再加上R134a制冷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是一种不破坏臭氧层的环保、低毒、不燃、安全的制冷剂。

一、使用注意事项

1、避免进入高浓缩的水蒸汽。尽管此类制冷剂在正常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不易燃烧,但是在高压和高浓度空气条件下,其混合物可燃烧。制冷

剂的存储应远离火源和高温的金属表面。

2、R407C和R134a的制冷剂的毒性较低,但高剂量吸入R407C将导致麻醉,非常高的浓度将导致心律异常并导致突然死亡。大气中R407C和R134a的制冷剂浓度较高时将会因为缺氧导致窒息。

3、眼,手和皮肤与制冷剂接触将会导致冻伤。

4、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不得用于压力和检漏试验。

5、不要使含有制冷剂的贮液器过热。热分解将会产生具有强烈的毒性

和(R407C强腐蚀性)(R134a刺激性)的蒸汽。如果过热,贮液器将会爆炸。

6、不要击打或滥用制冷剂瓶。

7、制冷剂瓶必须垂直放置。

8、使用适宜的扳钳打开和关闭制冷剂瓶阀门。

二、制冷剂泄漏的现象及应急处理

制冷剂泄漏时,从泄漏处冒出大量的烟雾,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泄漏处的设备、管线发冷,严重结冻。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出于安全,应远离泄露地点。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果通风良好,可使少量的溢出物蒸发。如果溢出量大,使区域通风,并用沙土或其他适宜的吸收材料覆盖其上。防止液体进入排水管,下水道,地下室或工作坑中,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因为其蒸汽将会导致窒息。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漏出气允许排入大气中。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如果发生燃烧,使用灭火介质灭火。向制冷剂罐上冲水,使其冷却;或使用灭火装置。

三、应急救助措施

A.吸入

低浓度吸入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R407C大气将会导致麻醉,包括失去知觉。极高的吸入将会导致心率异常和突然死亡。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喉炎、气管炎;可能有角膜及皮肤灼伤。重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

如果不小心吸入,应把受伤人员远离高浓度区,使其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恢复。如有必要进行输氧。如果呼吸停止或逐渐微弱,应进行人工呼吸,并就近医治。

B.皮肤接触

皮肤接触到喷溅的液体可能会导致冻伤。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更换污染的衣物。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警告:发生冻伤后,衣物可能会粘贴到皮肤上。

C.入眼

喷溅的液体可能会导致冻伤,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如果不小心入眼,应立即使用洗眼液或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不得闭眼。立即就医。

D.误食

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但是一旦发生,将导致冻伤。不可强制呕吐。如果受伤人员还有意识,应使用清水清洗嘴部,并使其喝下200-300ml的水。并立即就医。

E.进一步的医学治疗和医疗支持。对于R407C,由于强心剂将会导致心脏病,应避免使用肾上腺素和类似的类交感神经药物。

篇3:丙烯泄漏应急处置防护措施

丙烯泄漏的应急处置及防护措施提要: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丙烯泄漏的应急处置及防护措施

一、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二、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三、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四、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五、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00

TLVTN:ACGIH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篇4:化学品泄漏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提高组织在化学品泄漏时的反应和组织抢救能力,提高员工的环保、安全知识。二、演练时间2013年12月18日下午15:00--15:30。三、演练地点上海奇想青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罐区四、演练组织:u总指挥:李军生负责演练的督导工作及演练的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u现场指挥:韩永前负责演练方案策划,演练各项准备及现场指挥工作。u疏散组:许贵春负责化学品泄漏后,组织区域内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将泄漏区进行隔离。u灭火组:徐自勇负责化学品泄漏,受环境因素引起着火后的灭火工作。u泄漏物处理小组:马爱明负责对泄漏的化学品进行围堵和控制,并将泄漏的化学品收集和处理。u警戒小组:陆正园负责化学品泄漏区域的安全警戒工作,演练期间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演练区域。u摄像:成云侠、顾东银负责整个演练过程的拍摄工作。u现场解说:潘春芳负责整个演练现场的台词解说。五、演练情景模拟:物流中心罐区卸料管理员与外来车辆槽罐车卸料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原料泄漏(假设泄漏原料为自来水),仓库员急忙电话通知安全环保科,安全环保科立即组织公司内部应急小组及化学品泄漏应急小组,同时赶往事发现场,化学品泄漏应急人员立即前往事发点进行应急处理。整个演练过程如下:

六、演练要点及程序:①人员疏散泄漏发生时第一发现者立即通知泄漏区域的所有其他人,用电话通知安全环保科,如果有必要,人员应从泄漏区域离开至安全距离。②区域警示化学品泄漏区域使用路障和红白警示带隔开,用告示牌提醒离开泄漏区域。③控制泄漏源尽力控制泄漏源,避免泄漏区域的扩大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环境影响。保证泄漏区域的通风,降低泄漏区域空气中化学品浓度。④泄漏区围堵使用吸收棉围住和吸收泄漏品或使用其他合适的方法以防止扩散;用适当物品盖住泄漏品及周围的排水沟,以保证不影响水的供应和污染源排放。⑤清理泄漏品泄漏源被控制后,使用吸附剂、吸收剂等完成清理(不同的处理物质有不同的作用),然后分析导致泄漏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泄漏再次发生。⑥泄漏物的处理根据吸收物质的类型来确定吸附剂的处理方法,对于吸收的泄漏品的吸收棉处理,贮存和处置应当作危险废弃物进行。⑦本次演练对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理方法:Ø通过查看化学品标签识别化学品名称;Ø通过查看化学品MSDS了解化学品的危害及个人防护措施;Ø用警示带和警示墩围护一定的区域进行隔离;Ø将细沙搬运到化学品泄漏点;Ø化学品泄漏应急人员按照MSDS中的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Ø将细沙围住泄漏地面的化学品;Ø用碎布吸干净泄漏地面的化学品;Ø用木质或塑料容器将细沙装入容器内;Ø将细沙运到公司指定的危险废弃物垃圾箱内;Ø恢复现场。⑧消防技能演练项目²20M3Kg干粉灭火器灭火²20M35Kg推车干粉灭火器灭火²室外消防栓出水冷却保护储罐体七、应急所需物资序号应急物资数量备注1横幅1条2废旧棉布5包3无线扩音器3个4烟雾弹6个5多功能水枪4支6消防水带20米/卷5条7两分水器1只8应急预警广播1套9黄沙若干10警戒柱4八、演练点评(结束)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现场状态恢复。编制:审核:

篇5:原油石油危害应急急救措施

特别警示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危险性类别

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性

燃烧爆炸危险性

·易燃,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

·未见原油引起急慢性中毒的报道

·原油在分馏、裂解和深加工过程中的产品和中间产品表现出不同的毒性

环境影响

·会在水面形成油膜层,对水生生物和水禽有很大的危害

理化特性

·黄色、褐色乃至黑色的可燃性黏稠液体。不溶于水

·沸点:从常温到500℃以上

·相对密度:0.8~1.0

·闪点:-20~100℃

·爆炸极限:1.1%~8.7%

性及用途

·主要用于生产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发动机燃料以及液化气、石脑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石油焦等,通过其馏分的高温热解,还用于生产乙烯、丙烯、丁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个体防护

·佩戴全防型滤毒罐

·穿简易防化服

·戴防化手套

·穿防化安全靴

应急行动

隔离与公共安全

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50m,下风向疏散至少300m。发生大量泄漏时,初始隔离至少300m,下风向疏散至少10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蒸气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

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

·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

·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泄漏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使用防爆的通讯工具

·在确保安全的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

·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

·构筑围堤或挖沟槽收容泄漏物,防止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用雾状水稀释泄漏物挥发的气体,禁止用直流

水冲击泄漏物

·用泡沫覆盖泄漏物,减少挥发

·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

·如果储罐发生泄漏,可通过倒罐转移尚未泄漏的液体

·如果海上或水域发生溢油事故,可布放围油栏引导或遏制溢油,防止溢油扩散,使用撇油器、吸油棉或消油剂清除溢油

应急行动

火灾扑救

灭火剂:干粉、泡沫、二氧化碳

储罐.公路/铁路槽车火灾

·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用大量水冷却着火罐和临近储罐,直至火灾扑灭

·处在火场中的储罐若发生异常变化或发出异常声音,须马上撤离

·着火油罐出现沸溢、喷溅前兆时,应立即撤离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