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HSE体系知识天然气输气站突发事件紧急处理办法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中石油HSE体系知识天然气输气站突发事件紧急处理办法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一)HSE体系知识

1、HSE观察与沟通计划至少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HSE观察人员;HSE观察的区域;按年度编制的HSE观察与沟通日程安排表;HSE观察与沟通报告的要求。

2、HSE目视化管理的内容

答:指通过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明确人员的资质和身份、工器具和设备设施的使用状态,以及生产作业区域危险状态的一种现场HSE管理方法,目的是提示危险和方便现场管理。

3、HSE观察与沟通的重点

答:HSE观察与沟通的重点是观察和讨论员工在工作地点的行为和状态及可能产生的后果。HSE观察既要识别不安全行为和状态,也要识别安全行为。

4.工作前HSE分析流程的主要内容。答:1.工作任务初步审查;2.工作任务分解成具体步骤;3.识别关键步骤的危害;4.评价可能的风险;5.制定控制措施;6.作业许可和风险沟通;7.现场监控。

5、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三方面

答: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

6、建设项目“三同时”是什么含义

答: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时怎么办

答:在生产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生产要服从安全。

8、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②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

③安全具有否决权;④企业行政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

9、公司HSE目标是什么答: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成为科技、绿色、和谐油田的典范。

10、在体系的运行中,要明确全体员工在HSE管理中的责任,员工的责任是什么答:执行HSE管理规程、标准;了解不安全因素和事故;向上级提出改进意见。

11、“三标”是什么

答:是指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现场。

12、安全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答: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群众性检查。

(二)突发事件紧急处理办法

1、天然气管道外输过程中泄漏的紧急处理步骤:

(1)应立即通知上游气站停止输气,并报应急指挥中心和火警119;

(2)迅速关闭进气管线的控制阀门,切断电源总开关;

(3)立即组织人员抢险,若发现有中毒者要立即带其脱离危险区及时抢救或拨打急救电话120;

2、火灾及爆炸事故紧急处理步骤:

(1)发现火情,应迅速进行扑救,并采取隔绝措施,现场警戒。报119火警,组织疏散无关人员;(2)切断电源开关,关闭来气阀门,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汇报上级;(3)如果发生人员烧伤,要立即组织抢救并送往医院治疗;如可能发生爆炸应立即提前撤离现场。

3、系统憋压紧急处理步骤:(1)掌握紧急卸压方法,发现设备压力超过正常值时,立即采取动作停运装置;(2)发现冻堵先兆,要及时采取解冻措施;(3)及时向上级汇报,及时报火警119;

4、配电箱漏电紧急处理步骤:(1)发生人员触电,必须立即切断电源总开关或用绝缘物挑开电源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2)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或送医院救治;

5、H2S气体泄漏紧急处理步骤:(1)发现有H2S气体时,迅速脱离现场;(2)立即汇报应急指挥中心;(3)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装置,进入泄漏区域,就近关闭泄漏点前后控制阀门,防止气体继续泄漏;

(4)立即组织人员抢险,若发现有中毒者要立即带其脱离危险区及时抢救或拨打急救电话120;(5)疏散周围无关人员。

篇2:液化天然气特性罐车安全性分析

液化天然气是将天然气净化、深冷液化而成的液体,主要由甲烷组成,它是一种清洁、优质的燃料。液化天然气的体积约为其气态体积的1/600,有利于远距离的运输和储存.液体温度一般为-162℃-150℃,属于低温液体。液化天然气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或造成低温冻伤等危害,尤其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如发生液化天然气泄漏,气化的天然气会与周围空气迅速混合,如果达到5%~16%的爆炸极限,四周又存在点火源,则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载体为液化天然气罐车和罐式集装箱,两者的主体结构基本相同,罐式集装箱主要用于多式联运,方便罐体装卸。我国已有多家专业液化天然气运输罐车及罐式集装箱生产厂家,产品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低温绝热压力容器》(GB18442-20**),《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JB/T4780-20**)等要求生产和检验。罐体为高真空多层绝热储罐,其绝热性能直接决定罐内的压力,若绝热性能不好,则罐内压力不稳定,会严重影响运输的安全性。

对液化天然气罐车的结构分析发现,安全隐患主要在于其后部操作箱内存在着大量的阀门和接头,如安全阀、液相阀、放空阀等,这些阀门直接与罐内相连通,如果哪个阀门出现问题,就可能会造成液化天然气的泄漏。

2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形态及原因分析

液化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若发生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事故,会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重大伤害,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为了突出重点,找出影响液化天然气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对22起较为严重的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事故进行分析。

这些事故中,有12起事故为液化天然气泄漏。如2005年在316国道孝感段复线,一辆罐车后部阀门出现泄漏,在车辆尾部形成白色烟雾,幸亏采取紧固阀「1的措施消除了险情。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泄漏部位为操作箱的阀门和管路,这些部位防护能力较差,属于易老化、易损坏的设备。

上述22起事故中,有11起是由于LNG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碰撞或翻车引起液化天然气罐车出现安全隐患。如2006年,在连霍高速公路柳忠段1741km拐弯处,一辆罐车车速过快,加之路况不好,发生了严重的侧翻事故,使阀门松动,发生液化天然气泄漏。交通事故容易使罐体出现变形,由于阀门等部位相对脆弱,容易造成泄漏,但至今还未发生过罐车主体出现损坏而造成大面积泄漏的事故,说明罐体具有一定的防碰撞能力。

有7起事故为罐体阀门出现故障。如2005年,一辆罐车在京珠高速株洲段大石桥收费站附近,安全阀出现故障,发生液化天然气泄漏。罐车的主要故障是罐体的排气阀、安全阀出现松动,造成液化天然气泄漏。这些阀门的泄漏量都相对较小,通过采取紧固等措施,能够及时控制险情。

有3起事故为夏天炎热,罐壁温度过高,造成罐内压力过高,冲开安全阀。这种情况下若四周环境复杂,也易引发事故。如2006年,一辆罐车途经江都市田坝加油站附近时,由于气温较高,罐内气压升高,安全阀被冲开.使液化天然气从排气管中排出,经及时处理才避免了大的事故。

根据对LNG道路运输领域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分析发现,泄漏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a)交通事故引起罐体及主要附件的损坏,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刹车失灵等车辆自身问题;驾驶员对道路不熟悉,遇到问题采取措施不当;驾驶员违反危险货物车辆驾驶的相关规定,出现超速行驶、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驾驶等行为;

b)安全阀等罐体部件由于老化或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出现故障,如阀门出现松动等问题;

c)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夏天天气炎热,温度过高,易引起道路运输过程中的液化天然气罐体气压上升过快,引发事故。

无论是发生交通事故还是罐体出现质量问题,从更深层次来看都是运输企业管理制度的问题。如某运输公司所属车辆发生安全事故相对较多,说明这家运输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问题,对于驾驶员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导致驾驶员经常出现超速等违章行为,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事故。另外,运输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罐体检查及维护制度,也会导致罐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3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对策

考虑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不当等,为了改善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状况,应从运输企业、运输从业人员、罐箱厂家及运输管理部门等各方面,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及要求。

3,1对承运企业的要求

承运液化天然气的道路运输公司必须具备2类危险货物运输资质,且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等法规、标准对危险货物运输的要求。

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对罐车应建立技术档案,对阀门、仪表维修状况等进行跟踪检查,保证罐体的阀门等关键部件在运输途中不会出现故障。

对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要进行安全评估,辨识各种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运输企业应制定液化天然气罐车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培训使驾驶员及押运人员能够采取正确有效的补救措施。

要对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全过程进行安全控制,对运输车辆实行GPS全程监控,公司实时掌握承运车辆的运输动态,约束驾驶员的行为,加大对驾驶员超速驾驶等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风险控制,增加安全性。

3.2对运输从业人员尤其是驾驶员、钾运人员的安全要求

不论液化天然气罐车还是罐式集装箱运输车辆都属于重型货车,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故驾驶员要做到小公安全驾驶,不留事故隐患。

驾驶员及押运员要了解液化天然气的性质、危害特性及罐体的使用情况,一旦罐体出现安全问题等意外事故时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事故发生时,要及时使用干粉(最好为碳酸钾)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直接喷淋液体泄露处。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避免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采取一切措施,配合当地事故救援单位,减少事故危害性,必要时进行泄压、倒罐处理,确保安全第一。

3.3对罐车生产厂家的要求

罐体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的安全性,高质量的罐体也是保障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的基础。罐车生产厂家要提高产品质量,尤其要加强对罐体关键部件如阀门、管路等的质量管理和检验,避免出现故障。另外,要定期对罐车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便及时根据罐车使用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进一步保障质量和安全。

3.4对各地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

目前我国已经加强了对危险货物运输的整治力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需加强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预案,并不定期地进行演练,加强对液化天然气运输车辆的监管,避免出现故障。交警部门要对液化天然气运输车辆超速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罚,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保障车辆规范运行;交通运管部门要对液化天然气运输公司严把准人关口,加强对液化天然气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制定针对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作业及管理的操作规程;质检部门需要加大对罐体的质量把关.以从源头上确保安全;消防等部门要全面了解液化天然气的特性,必要时能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消除险情。

4总结

在目前液化天然气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市场也越来越活跃。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途经各地尤其是已发生过安全事故地区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运输公司、运输从业人员、罐车生产厂家及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部门等各方面提出安全措施及要求。当然,本文仅进行了一些定性的阐述,要全面地分析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的安全性问题,还有待更深人的研究。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篇3:天然气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除了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同时天然气行业也属于高危行业,长期从事天然气工作人员特殊岗位会得职业病。天然气加工,生产、运营过程中,也会由于一系列不当操作而引发事故,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防治职业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我们有必要对天然气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找出其防治措施。

一、职业危害分析

①天然气本身的危害因素:燃气是具有一定毒性的爆炸性气体,又是在压力下输送的。由于管道及设备材质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气,有时引起爆炸、着火和人身中毒的危险。天然气的毒性取决于含硫化物的多少,含硫量越高则毒性越大。一般低浓度的天然气可引起人体怕光、流泪、呛咳、渣涕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当浓度达25-30%时,工人可出现头疼、头晕、呼吸加速,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及肌肉协调运动失常等,当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则出现意识障碍、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电击样”死亡。此外,在生产环境中如果天然气浓度过高,加上一些诱因,可发生爆炸和引起火灾,以致造成工人外伤或烧伤。

②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由于燃气管道安装多是室外作业,夏天平均气温较高,高温首先引起血管膨胀,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这一系列的反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身体能量开始加剧消耗。脑部供血、供养下降。户外施工人员会觉得头晕,夏天长时间的户外高温作业,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伤害是非常大的,晒伤或可能导致人员中暑。环境危害因素除了对管道安装人员,还有对管线巡检人员和维修人员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③施工安装及运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a、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喷砂除锈或角磨机除锈,机器使用不当或未穿戴防护工具很容易伤害到使用者;

b、防腐作业时,防腐油漆中树脂成分为丙烯酸树脂和聚酰胺树脂,溶剂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在喷涂过程中油漆及胶黏剂分别可挥发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甲酰胺、甲醛、乙酸丁酯、异氰酸酯、氯乙烯、乙酸丁酯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c、电焊作业:燃气管道(钢管)的连接,支架的预做、设备的维修都需要用到电焊,电焊作业时产生的氧化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有毒物质,人体吸入后对神经系统、眼和皮肤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电焊和气焊的弧光都可产生大量紫外线而引起电光性眼炎,伤害作业人员的眼睛。

d、噪声:一方面,在运营过程中,天然气在天然气管道内、容器内流动产生的动力性噪声;其二,管道安装过程中,发电机、角磨机、抽水水泵的机械工作噪声,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④场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输气站场工人除在站场内及站场外沿部分管线进行定时巡检作业外,工作时间均在值班室进行计算机视屏或指令远程操作,操作时工人多采取坐姿工作,容易产生人机工效学问题。加气站工人身上不允许带明火或静电进行加气作业,且在气体排污放散时,会产生少量的粉尘,天然气短时间高压排空具有一定冲击力,操作不当容易引爆或伤害人员。场站内设备、阀门管道由于密闭不良而造成外泄等需引起重视。场站的防雷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否则容易引发事故。

二、防治措施

①防中毒措施:对工人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努力实现生产过程的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对易爆工序实行遥控,设备管道严格密封,加强定期维修保养,使之保持完好状态,配备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照明灯,巡检中严防跑、冒、滴、漏等现象,及时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并认真使用。

②环境危害防治措施:为室外施工人员配备工作服、棉衣、工作鞋(皮鞋)、夏季工作服/草帽、安全帽、耳塞、防尘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品。夏季施工作业时,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定期发放避暑劳保用品,高空作业人员还应配备安全带,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及维护的管理和监督上应制定专门的企业劳保用品制度,由部门负责落实,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从切身利益最大保证施工人员健康,减轻环境对施工人员作业影响。

③施工作业中危害防治措施:施工人员作业前都应该进行岗位适应培训,培训合格才允许上岗;施工作业中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施工人员施工中应穿好防护工作服,戴好安全帽,特殊工种人员尤其(除锈工应配戴口罩,防腐喷漆工应配发防毒面具,电焊工应有防护面罩,专用电焊手套、电焊服、劳保鞋等);施工中一些大型机械和设备,应予持证专业人员或经验丰富施工人员操作,同时应定期维护保养,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机械故障对人员造成伤害。

④施工中噪声防治措施:

因势利导布局设备,合理安排工艺和作业时间。

对设备加强维护,降低设备的运行声响。

加大宣传和教育,使工人做到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树立以人为本,以己及人的思想,在施工过程中,轻拿轻放,不大声喧哗,不使用高音通话设备,不鸣笛等。

施工单位结合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情况,制定相应联动的机制。

⑤场站工作人员危害防护措施:场站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内应穿戴静电服、静电鞋,对场站内设备进行定期巡检,严防阀门关闭不严引起的跑、冒、滴、漏。排污放散时,操作员应保持与放散口一定的安全距离,轻排慢放,场站内压缩机房应建有通风百叶窗,保证运行的安全,场站内避雷设施避雷面应全面覆盖场站,保证场站运行安全。

三、总结

燃气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燃气事故的危害也不容小嘘,从事燃气的工作人员更应恪尽职守,严防职业伤害,合理规范操作,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职业安全来自多个环节的规范操作和个人的积极配合,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共同重视,共同防护,才能减轻或避免我们身边的职业危害性,让燃气行业在合理规范的轨道上发展,真正的惠民万家!

江苏秦裕燃气管道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2015年04月20日

篇4:甲烷天然气特性安全措施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分子量16.04,熔点-182.5℃,沸点-161.5℃,气体密度0.7163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相对密度(水=1)0.42(-164℃),临界压力4.59MPa,临界温度-82.6℃,饱和蒸气压53.32kPa(-168.8℃),爆炸极限5.0%~16%(体积比),自燃温度537℃,最小点火能0.28mJ,最大爆炸压力0.717MPa。主要用途:主要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活性反应】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健康危害】纯甲烷对人基本无毒,只有在极高浓度时成为单纯性窒息剂。皮肤接触液化气体可致冻伤。天然气主要组分为甲烷,其毒性因其他化学组成的不同而异。【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在生产、使用、贮存场所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手套,接触高浓度时应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佩带供气式呼吸器。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天然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2)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固定动火区必须距离生产区30m以上)。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配气站严禁烟火,严禁堆放易燃物,站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应有事故排风装置。(3)天然气配气站中,不准独立进行操作。非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配气站。(4)含硫化氢的天然气生产作业现场应安装硫化氢监测系统。进行硫化氢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含硫化氢作业环境应配备固定式和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重点监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硫化氢监测仪报警值设定:阈限值为1级报警值;安全临界浓度为2级报警值;危险临界浓度为3级报警值;——硫化氢监测仪应定期校验,并进行检定。(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2)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天然气储气站中:——与相邻居民点、工矿企业和其他公用设施安全距离及站场内的平面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天然气储气站内建(构)筑物应配置灭火器,其配置类型和数量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的相关规定;——注意防雷、防静电,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工艺管网、设备、自动控制仪表系统应按标准安装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运输安全】(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时要把车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4)采用管道输送时:——输气管道不应通过城市水源地、飞机场、军事设施、车站、码头。因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输气管道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输气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输气管道管理单位应设专人定期对管道进行巡线检查,及时处理输气管道沿线的异常情况,并依据天然气管道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管道。【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泄漏应急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篇5:液化石油气站安全防范措施

一、加强明火管理,严防火种进入

俗话说:“水火无情”,液化石油气站的“火”更无情,因火灾爆炸造成损失,比任何其他行业都大。一般物质火灾,蔓延和扩展的速度较慢,在发生的初期,范围较小,扑灭比较容易。液化石油气火灾,蔓延和扩展的速度极快,其火焰速度达2000m/s以上,且难以扑灭,特别是爆炸事故,若一旦发生,将立即造成重大灾害。对液化石油气站来说,不论是火灾还是爆炸,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而加强明火管理,严防火种的产生是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管理的一项首要措施,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液化石油气站内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立“严禁烟火”、“禁火区”等警戒标语和标牌。禁止任何人携带火种(如打火机、火柴、烟头等)和易产生碰撞火花的钉鞋器具等进入站内。操作和维修设备时,应采用不发火的工具。

安全警戒标语应用红漆写在专门的标牌和墙上,用来注明液化石油气站防火防爆性质,以提请人们提高警惕并认真遵守。因此,站内应多设几处,并设在明显地域。在站的门卫处应设置进站要求和安全管理规定。进入厂(站)的人员要自觉接受警卫人员的安全检查,交出并熄灭火种。操作维修时必须认真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严防金属撞击火花的产生。

由于液化石油气的气态密度比空气大1.5~2倍,当其在装卸、充装时和从容器、管道中泄漏出来后,不像密度小于空气的可燃性气体那样容易扩散挥发,而像水一样沿地面到处流动,积聚在低洼处的空气中,越积越多,逐步达到爆炸浓度。它还能扩散到操作人员的衣内靠皮肤处,甚至被吸入肺部,如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不但人身表面和肺部呼吸道会被烧伤,还会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液化石油气站因明火、烟火而发生站毁人亡的恶性爆炸事故已不少见,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②生产区内,不准无阻火器车辆行驶,要严格限制外单位车辆进入灌装区。进入站内的汽车车速不得超过5km/h。禁止拖拉机、电瓶车和驴、畜力车等进入站内。

机动车发动机在运转中,气缸内的温度高达1800~2000℃,巳燃爆压力很大,有时在排出的废气中夹带有火星、火焰,这种火星和火焰足以引起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和爆炸。因此,无阻火器的机动车辆在生产区内行驶,是非常危险的,这就是为什么机动车辆在进入生产区前,必须在排气管口装设阻火器的原因。

阻火器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其阻火原理都一样,即火焰在管中的传播速度随管子直径的减小而变慢,在达到某一很小的直径时,火焰就不能传播,燃烧中断,火焰熄灭。用于机动车辆的阻火器,一般是火星熄灭器,也叫防火帽。火星熄灭器一般由金属网、金属波纹网或砾石等三层带有小孔的通道隔板制成,当带有火星、火焰的废气经阻火器排出时,由于受三层隔板的阻挡,改变了气流和火星的方向,传播速度减慢,热损失突然增大,起到了拉长火星、火焰通过的距离和降低火星、火焰温度的作用。又由于小孔隔板的阻挡,使火焰熄灭,并将大火星挡住,使其沉降下来,或者撞碎分散,加速火星的熄灭,使燃烧不能继续下去。这样,火星熄灭器就起到了阻火安全作用。

阻火器的尺寸、孔隙大小和隔板厚度决定着其阻火性能的好坏。因此,阻火器要按规定设计和制造。

拖拉机和电瓶车在行驶中都会不断喷出或进发火星、火花。畜力车的驴、马因碲脚带有铁掌,与地面碰撞也会产生火花。因此,要绝对禁止此类车辆进入站内。

二、站内动火,须经审批

液化石油气站的扩建、改造和维修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电气焊或其他维修火焰。由于原工艺装置存有液化石油气,动火点又与工艺系统有着一定的联系,稍有疏忽,便会酿成大祸。因此,对这类动火,必须认真落实好各项动火安全措施,气体经取样分析合格,并经站内负责人批准。

1.对动火部位的隔绝和清除

①首先要详细检查动火位置周围的各阀门、法兰等密封点是否泄漏,清除动火点周围环境处的易燃物质,并采取有效措施,将与动火位置或设备相关的工艺管路和周围环境完全隔绝。

常用的与工艺管路或设备隔绝的方法有盲板法和拆除管线法。禁止采用加水封或关闭阀门的办法。加盲板法因其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故采用的比较普遍。若容器内部动火或长时间检修时,应拆卸一段和被修容器相连的管道,但对与生产系统相连的一端管口,也应盲死。盲板的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盲死后,还应作渗漏检查。

②对机电传动设备的隔绝。电源应拉下电闸并挂牌禁止启动,也可将电闸加锁、拆除熔断器,并派专人监守。

③动火现场易燃物质的清除范围应为动火点周围方圆10m以内,对阴沟、凹坑处也应仔细清洗并隔绝。

2.对动火设备或管道进行清洗、置换

清洗、置换是将需动火的容器或管道内的液化石油气泄尽后,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充灌于内,将原有残留的危险性物质驱赶排出,然后用蒸汽经一定时间的吹扫,最后再通入空气。置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置换前必须做好置换方案,绘出置换流程图,以免遗漏。

②置换冲洗时要特别注意弯头和死角,用水清洗储罐等容器时,要让水灌满,并让水从顶部孔口溢出。

③置换后应进行取样分析,取样点应置于置换系统的终点。有时需取上、中、下三个部位。分析样品应保留到动火结束后方可放样。分析结果应有记录,经分析者签字后生效。

④置换后要保持空气流通,不得封闭,以防止挥发性物质超过允许浓度。必要时可用强制通风的方法。

置换方法要视被置换介质与置换介质的密度的大小而定。以气体为置换介质时的需用量一般为被置换介质容积的三倍以上。置换所用惰性气体的指标见表2-1-9。

表2-1-9置换所用惰性气体的指标

气体名称纯度/%(体积分数)含氧量/%(体积分数)含氢量/%(体积分数)含CO量/%(体积分数)氮气>98<2二氧化碳>96<0.5<1烟道气<3<0.5<1.5

3.动火分析

按时对动火地点、设备、管道和环境作动火分析,测定液化石油气浓度是否在爆炸范围内,以做出能否动火的正确判断。

为防止动火设备、管线或动火周围场所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如间断半小时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严禁使用明火试验现场空气中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的方法。

动火分析的取样要有代表性,由于液化石油气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取样时尤其要注意下部位置,其取样插入深度和方法必须符合要求,防止死角的发生。

分析所用的试剂、药品的配制要准确可靠,动火分析的仪器要经常保持完好,以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分析化验人员要对分析结果负责。

取样分析的结果,所含液化石油气的体积分数不大于0.2%方为合格。液化石油气和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为2%~10%。即空气中含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在2%(爆炸下限)与10%(爆炸上限)之间时,遇火种就会发生爆炸。若浓度低于这一范围,由于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就不会发生爆炸。在实际动火过程中,考虑到爆炸下限受温度、压力和含氧量的影响,故取体积分数≤0.2%为动火合格标准。

可燃气体动火分析合格标准(体积分数)的规定范围如下。

①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可燃气体,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1%为合格。

②爆炸下限小于10%而大于或等于4%的可燃气体,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0.5%为合格。

③爆炸下限大于1%而小于4%的可燃气体,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0.2%为合格。

④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1%的可燃气体,其可燃物含量控制在爆炸下限的20%以下。

⑤混合物各组分含量太少,其动火分析合格标准以可燃物总含量低于爆炸下限最低的可燃气体为准。

⑥氧气、富氧设备、管道、容器以其附近的氧含量小于或等于22%为合格。

⑦对设备、容器内部动火,还应分析有毒气体的含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4.消防措施

动火现场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并设专人监护。一旦发现动火现场着火,或危及安全动火的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制止动火,并及时用灭火器材扑救。

5.没有批准的动火证,任何情况下严禁动火

动火证是执行动火管理制度的一种必要形式。而办理动火证的过程中,动火执行人、项目负责人、安全技术人员、分析人员、监护人等都有各自的责任,层层负责,人人把关,共同对动火安全负责。同时,办理动火证的过程又是具体落实动火安全措施的全过程。从办证、与生产系统隔绝、排气、清洗、置换、分析、清除周围易燃物质到消防措施和监护等都必须一一落实之后,审批人才能批准动火。动火许可证见表2-1-10。

表2-1-10动火许可证(存根)

站编号:

动火地点:动火安全措施编制人:动火方式:组织实施人:动火执行人:动火负责人:监火人:动火时间:年月日时分始

至年月日时分止动火审批人:分析数据及安全措施:特殊动火会签:动火执行前,岗位负责人签字:

注:由审批单位安全员存档。

动火许可证执行单

站编号:

动火地点:动火方式:动火执行火:动火负责人:动火时间:年月日时分始

至年月日时分止分析数据及安全措施:动火安全措施编制人:组织实施人:监火人:动火审批人:特殊动火会签:动火执行前,岗位负责人签签字:

1988年6月,蚌埠市液化石油气站对新安装的储罐在没有装设气相盲板隔离的情况下,进行焊补漏点,由于泄漏出来的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遇焊火花产生爆炸,导致两个盛装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死亡二人,损失三十多万元。这一惨痛教训,充分说明了严格动火制度的重要性。

三、搞好事故抢险演练,及时堵住泄漏点

为提高液化石油气站防范事故的能力,积累对应急事故抢险抢救的经验。各液化石油气站应根据本站工艺特点、设备、法兰状况及站区布置等情况,设置专门的事故抢险抢修队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防护用品、消防器材、车辆、通讯工具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事故预警方案,定期组织站内抢险队有针对性地进行事故抢险演练,使职工掌握处理事故的本领,以便站内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准确判明险情、抢救措施得当、及时排除事故,将突发事件消除在初始阶段,避免酿成大的灾害。

1.一般工艺管道破裂和阀门密封部位泄漏事故的应急方案生产区内的工艺管线由于使用年限长和介质的腐蚀,或系统内因残余水分的存在,易在管线的最低与最末端部位受热胀冷缩或结冰而产生裂缝,阀门冻裂或密封部位老化,都会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安全巡查人员与操作人员发现泄漏时,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①迅速查明泄漏点,立即关闭泄漏点两端管线上的阀门和与该管线相接的每个储罐阀门,把气源切断。

②杜绝附近一切火源,禁止一切车辆在附近行驶。同时派人员向站负责人和安全消防人员报告发生泄漏的具体情况及正在采取的措施。

③站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停止一切操作活动。撤离无关人员,并安排专人对已关闭的储罐阀门进行监控,采用开花水枪分层驱散漏出的气雾,降低液化石油气浓度,直至检测合格。若泄漏量很大,一时难以控制,应扩大警戒线,切断电源,报警119,远距离监控。

④漏点环境的气体经检测合格后,采用打卡子、化学补漏或拆卸,并将泄漏管线移至安全地点焊接等方法进行检修。对阀门或密封垫应予以更换。

2.与罐体直接相连的阀门、法兰密封处、管件出现外泄漏时的应急抢救方案

此类事故多是在冬季因阀体被冻裂所致,特别是储罐的排污阀,因其处于储罐的最低部,最容易被冻裂。法兰密封处因密封垫质量和储罐管件受碰撞也会出现泄漏。由于这些部件与罐体直接相通,一旦出现险情,将会造成储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全部漏出,因此是十分危险的。当这些部件发生泄漏时,应急如下抢救措施。

①立即切断可能产生火花的一切着火源。

②用湿棉被包住泄漏点,用水对其进行喷射冷却,使之冻成冰坨,以减少泄漏。

③用压缩机抽吸相邻空罐的气体,使其与泄漏罐形成负压,将泄漏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导入相邻空罐。待液体倒完后,再由压缩机把泄漏罐内的气相压力抽降至0.05MPa以下。

④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开启泄漏罐的放散阀,将罐内剩余气体排出。

⑤经检测符合安全标准后,对损坏的阀门、垫片用相同型号的产品更换,对损坏的管件予以修复。

在抢救中,若泄漏量很大,抢修无法控制,应迅速疏散生产区内所有人员,扩大警戒线,报警119,远距离监控。

3.罐车装卸台处发生险情的应急抢救方案

罐车装卸台处的险情一般是装卸连接管线或阀门出现泄漏事故,其抢救方案可参照上述第1款的内容。在罐车装卸中,管线出现泄漏时,罐车紧急切断阀可能不自动关闭,这时应立即关闭手动阀门,当泄漏严重时,要撤离罐车,让其自行滑到安全地带。

4.灌装或混气车间发生险情的应急抢救方案

操作车间出现的险情主要有:操作阀门损坏或密封部位泄漏、减压阀出现泄漏,与机械设备或汽化器连接的接管处泄漏,设备上的压力表等装置泄漏和灌装间不慎而产生火花引起漏气瓶或灌装接头着火等情况。

①出现泄漏时的抢险措施

a.立即关闭来自系统的进气阀门和有关气、液相阀门。

b.切断电源,并消除一切火源,并防止因抢险造成钢瓶或其他金属物品的碰撞而产生火花。

c.开启地面通风扇和换气扇,并用扫帚驱赶气体,加强空气的流通,降低工作场所液化石油气的浓度。

d.检测合格后,对漏点进行相应的抢修。

②发生着火时的抢救方案

a.迅速将气源阀或漏钢瓶角阀拧死。

b.采用干粉灭火器喷射着火处,直至灭火。

c.若室内液化气味较浓或钢瓶角阀拧不死,应立即将钢瓶用湿棉被包裹移到站外安全地点,等冷却后到抽残器上将液化石油气抽出。

d.加强通风,降低液化石油气浓度。

e.达到安全指标后,进行检修。

5.抢险抢修工作的要求

①抢险抢修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防静电隔热工作服装,戴好防护帽、防护手套和空气呼吸器(抢险人员每人要配备两套抢险用的防护工作服装)。

②熄灭站内一切火种和火源,周围禁止一切车辆行驶。

③抢救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要避免金属物品的相互碰撞,不要乱扔物品。需照明时要使用防爆灯具。

④抢险抢修人员要听从统一指挥,不得蛮干,尽快处理。

⑤如有紧急情况,立即拨打“119”报警,请求支援。

事故防范方案的制订与演练,要与实际相结合。以消除事故为目的。在观察和排除事故隐患的日常工作中,要掌握以下几点。

①对储罐、设备、管道及各类附件,液化石油气任何部位的泄漏,即使是微小的漏损也不能放过,都应采取措施,加以排除。

②要经常注意观察和分析罐区、灌瓶间中常见故障排除后的状况,检查是否还有漏液、漏气的现象和隐患。

③根据气温的变化、设备运行状况,来调整各项作业方案和设备运行参数,并采取防冻或降温措施,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

④定期对液化石油气泄漏测量、报警装置的检查和保养,使其保持在完好状态。

6.泄漏点的堵塞

由于介质的腐蚀、紧固螺栓的松弛、密封件的老化等原因所致,在设备的结合、连接部位、密封部位、通大气的阀门密封处等处,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泄漏,若待卸压后再予处理,将会使液化石油气大量漏出,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为了尽快堵住漏点,减少液化石油气的泄漏,对这些漏点部位可采用带压堵漏技术,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1)带压堵漏技术的原理以流体介质在动态下用固状密封材料的密封机理为依据,利用泄漏部位的外表面与夹具构成的密封空间,用专用工具注入密封剂达到消除泄漏的目的。

(2)带压堵漏技术的适应范围

适应此力:0~34.3MPa;

适应温度:-200~+400℃;

适应对象:管道、阀门、法兰、容器各部门的泄漏点;

适应介质:蒸汽、水、酸、碱、盐、烷烯烃类、氢气、氨等。

(3)堵漏专用密封剂带压堵漏技术所用的堵漏密封剂要根据泄漏点的系统温度和介质特性来选择,并要通过耐介质侵蚀实验和热失重试验。

(4)带压堵漏专用固定夹具和工器具带压堵漏的专用夹具有法兰夹具、直管夹具、弯头夹具、三通夹具、特殊夹具和组合夹具之分,使用时要根据泄漏点的形状、位置来决定。

带压堵漏时使用的工器具有:手动(电动)高压油泵、输油管、快装接头、高压注胶枪等。

(5)带压堵漏的操作将专用夹具固定在泄漏点处,通过注射嘴由高压油泵向夹具内注射密封剂,直至堵住泄漏。

带压堵漏的操作应符合《带压堵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其专用固定夹具的设计还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液化石油气储罐需按其第一道法兰结构和尺寸,配备适合该法兰的堵漏装具和工具,并且做到专人、专库保管,保证完好率。堵漏操作人员要定岗、定人、定期演练。

四、搞好电气管理,预防电火花产生

电气火花、雷电火花、静电火花均能引起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和爆炸,液化石油气站除了在设计选型、安装施工中按规定要求采取预防这类火源产生的措施外,在日常的管理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定期对电气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与保养。发现电气设施有老化或发热冒烟现象,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事故隐患。严禁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不得采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电气设施。

②雷雨季节前,应对避雷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要保证避雷设施处于完好的状态,在雷雨时,要停止液化石油气的装卸和充灌作业。

③所有的接地装置每年应校验一次,对接地电阻大于10Ω的接地,要及时予以处理。保证接地电阻在10Ω以下。

④生产区内,要严禁穿戴化学纤维衣装的人员进入。操作人员应穿规定的工作服装上岗操作。

液化石油气站的规定工作服装应采用防静电布制造,若无防静电布时,应用纯棉布代替,因为在同样条件下,棉布服产生的静电量少,且棉布易吸湿,有利于导走静电。若穿着化纤服装从事液化石油气生产是非常危险的,原因是:

a.化纤织物在摩擦时容易产生静电火花,给禁火区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b.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化纤织物在高温下呈黏糊状,并黏附皮肤,加重了烧伤伤势,不利于伤员抢救。所以要禁止液化石油气操作人员穿戴化纤衣装上岗。

实际上,防静电危害的问题容易被忽视,国内因静电起火爆炸的事故已有不少。如1980年夏天,某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道发生漏气而起火,周围无任何火源,后据现场调查分析,是静电火花所引起。又如某市液化石油气站一女工,早晨上班发现操作间内液化石油气味很浓,她在将尼龙纱巾从头上解下来准备检查原因的瞬间,尼龙纱巾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室内可燃气体,发生爆炸,造成站毁人亡的恶性事故。

⑤在对罐车进行装卸作业时,要先接好接地线,再进行操作。灌装时严防喷嘴向室内喷放液化石油气,严禁为加速倒空速度将钢瓶中的残液任意放散。

五、其他防范措施及要求

1.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从事操作活动

各种设备、仪器和专用工具,都有各自的结构原理、性能和用途。操作人员要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经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如果缺乏知识,擅自动用别人分管的设备工具,就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事故,尤其是外来人员,更不允许进入操作岗位和动用设备工具。一是他们不可能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二是将钢瓶超装,危及用户安全。这方面的事故教训是深刻的,1988年天津市煤气公司第二灌装站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就是因站外人员操作充装而引起的,这次事故烧毁厂房及从丹麦引进的液化石油气机械化灌装线,损失100多万元。

2.安全装置配备不齐全或失灵的设备及系统不准启用

液化石油气都是在密闭的容器管道中流动、储存,其温度、液位和压力的高低,均靠各种仪表信号来显示。为防止超压需装设安全阀;为预防因“跑、冒、滴、漏”而造成环境浓度达到危险程度应设浓度报警装置。若这些安全装置不全或失灵,就无法正常操作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另外,在转动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不全的情况下操作,也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可靠,否则不允许启用、开工。

3.生产区内不准堆放自燃性物质和与操作无关的其他物品

常见的自燃性物质,属植物类的有:稻草、杨树叶、麦芽、锯末、甘蔗渣、籽棉、包米芯等;油类有: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其中植物油有较大的自燃能力;其他还有:磷、硝化棉、三异丁基铅、硫化铁和硫化亚铁、油纸、油布、油棉纱、带油铁屑、萘焦油、苯酐焦油和煤等。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自燃着火的危险,要及时清除,不让其积聚,禁止在液化石油气站堆积存放。另外,生产区也不宜种庄稼和大量树木。

4.班前、班中不准喝酒,儿童禁止进入生产区内

酒能刺激、麻醉人的神经,这是人所共知的。这是因为酒内含有大量酒精的缘故。酒精最重要的药理作用是抑制大脑的神经功能。当人饮酒使神经功能受到抑制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智能障碍和运动障碍。当人的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35%~4%时,人的各种能力有明显降低,极容易发生操作事故。

儿童进入生产区后,不但其家长,也使其他操作人员分散了注意力,不能精心操作。同时因小孩都有好动、好奇心强、年幼无知等特点,势必到处乱跑,并动手乱摸、乱弄,不仅会对小孩自己造成伤害,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所以,生产区内,应禁止喝酒人员和儿童进入。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