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化学中毒处理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实验室化学中毒处理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化学中毒

1.1有损健康的化学药品

有些化学药品,在一定条件下损害人体健康。这些药品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药物,一类是有毒化学药品。下面分别讲述这二类药物的毒性、中毒途径和常引起的疾病。

(1)毒物

某些侵入人体的少量物质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这类物质称为毒物。根据毒物侵入的途径,中毒分为摄入中毒、呼吸中毒和接触中毒。接触中毒和腐蚀性中毒有一定区别,接触中毒是通过皮肤进入皮下组织,不一定立即引起表面的灼伤,腐蚀性中毒是使接触它的那一部分组织立即受到伤害。

毒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毒物的毒性,习惯上用半致死剂量(LD50)或半致死浓度(LC50)作为衡量急性毒性大小的指标,将毒物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上述分级未考虑其慢性毒性及致癌作用,我国国家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根据毒物的LD50值、急慢性中毒的状况与后果、致癌性、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等6项指标全面权衡,将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1-Ⅳ级,分级依据列于表2-1中。

(2)刺激性腐蚀性药物

这类药物有的有刺激性,对眼睛、粘膜、气管有刺激作用,腐蚀损害皮肤、组织,对眼睛非常危险。轻微引起喉痛、粘膜红肿(有的催泪);重者引起气管炎、肺气肿,甚至死亡。这类药物包括:

①酸类、酸酐及与潮气产生酸的物质。例如硫酸、氟氢酸、硝酸、盐酸、五氧化二磷、醋酸、醋酸酐、酰氯化合物等。兹将强腐蚀性药物介绍如下:

(a)硫酸是强腐蚀性酸类,吸水力强,使组织碳化,与水反应生强热;与过氯酸、高锰酸钾反应,能爆炸!

(b)氟氢酸强腐蚀性酸,伤口异常疼痛,可使体弱伤者疼至休克。

(c)硝酸及氧化氮强刺激性、腐蚀性,与皮肤或组织中蛋白质作用使之变黄。

②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氨气)、有机胺类及水解生成氨之化合物。前三者对眼睛特别危险。

③卤素及有机ω-卤代物。除具有强刺激性、腐蚀性外,还有催泪性并且是强氧化剂。

(3)有毒化学药品

我们指那些吸入微量即能致死的化学药品是剧毒药品,水银及汞盐、氰化物(氰氢酸、氰化钾……等)、硫化氢、砷化物、一氧化碳、马钱子碱……等等都是剧毒药品。

其他毒物也是很危险的。有毒药品对人体的作用,使组织器官受伤;现将他们的毒性列於下面:

①使窒息:如一氧化碳与红血球结合而中毒,氰化物与血液结合而使中毒,硫化氢使呼吸器官麻庳而中毒。硫化氢的毒性不比氰化氢低,但它有味,使人警觉,立即采取措施,或离开,如吸多了,就不觉臭味,反而带甜味,十分危险。

②扰乱人体内部生理、损坏器官,这类毒药引起系统性中毒,而且每种毒物有其损害的对象。如苯深入骨髓,损害造血器官,结果引起患者全身无力、贫血、白血球低等等;卤代烷使肝肾及神经受损害,钡盐损害骨骼,汞盐损害大脑中枢神经等等。

③麻醉作用:乙醚、氯仿等。

④过敏性药物: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接触性皮炎。

⑤致癌性药物。我们已经知道很多药物是致癌性的。像铅、汞、铍、镉……等长期接触能导致癌症。尤以下述化合物为最:

(a)石棉。

(b)苯并芘等稠环化合物,存在於沥青、烟道(烟囱)灰中,烟叶燃烧亦有苯并芘生成。扫烟道灰工人和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很高。

(c)联苯胺、β-萘胺等染料中间体,长期接触,膀胱癌发病率高,固此在英国、日本,美国的许多州的法律亦严禁生产和使用联苯胺和β-萘胺。在医学化验所检查潜血仍用联苯胺,工作人员应特别小心。

(d)第二级亚硝胺:现在医学上已证明第二级亚硝胺的致癌率是很高的,有些地方性的癌症是由於该地居民喜食某种含有亚硝胺的食物或水源有亚硝胺。

实验室使用亚硝胺或合成亚硝胺时应特别注意。

(e)某些染料:如二甲基黄等。

其他致癌性药物很多,由於篇幅所限,不能在此一一枚举。

⑥放射性药物:严重损坏器官,使细胞遗传基因改变。表2-2,表2-3,表

2-4,表2-5。

1.2化学药品中毒途径:

(1)药物中毒的途径

通常,有害药品经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或皮肤吸入体内,引起中毒。因此,我们切忌口尝、鼻嗅及用手触摸药品。

①呼吸器官吸入

由呼吸器官吸入毒物是最主要的中毒途径,有的刺激腐蚀性药品,如氯气、臭氧、强酸气体及酸雾、氨气等直接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气管炎、肺炎;有的毒品由肺进入血液,循环全身,积聚於某一部器官中,引起中毒。

气体、液雾、粉尘都能由呼吸器官吸入。

某些低沸点液体,易升华固体,在常温常压下,蒸气浓度很大,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水银在室温下蒸气浓度远远超过中毒浓度,而且溅出不易清理。据美国一病案记载:一个学生拿了十克水银回家玩,不小心弄到地下,成小球散开,吸尘机又将水银打细,结果全家中毒。治疗后,家中的水银清理不净,又再中毒。温度计厂工人,衣物沾有水银,带回家亦会发生全家中毒事故。

由於蒸发,或通入气体,当气体逸出时,带着液雾,弥漫空间,亦会被吸入而中毒。世界上多次发生烟雾事件,大批居民中毒,并有死亡记录。电镀铬时,气体带着铬酸液雾,威胁整个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易患鼻穿孔的职业病。

空气中散布的毒粉尘,应注意净化。石棉工人、磨玻璃粉工人,易得硅(矽)肺、纤维肺的职业病。尤其是石棉粉尘,接触者患肺癌的发病率是很高的。

②由皮肤渗入

有害药品与皮肤接触,经毛孔渗入体内。再由血液运输到各器官,引起中毒。这是高沸点化合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a)一些油溶性毒物,渗入后溶於皮下脂肪,更易深入体内。所以切勿用油溶性溶剂(如汽油、四氯乙烯、氯仿……等等)洗刷皮肤污染处。有人喜欢用酒精洗去污染处,如果污染处很小,可以用棉花酒精擦去;但是大片污染,使用酒精洗就会弄巧成拙。

(b)高温时,毛孔胀大,有利於毒物渗入体内。所以用热水洗污染皮肤是不明智的。

(c)皮肤上有伤口,接触药品就会直接进入体内,危险性很大。所以皮肤上有伤口时,绝不能操作剧毒药品。

(d)用酸碱洗皮肤能使皮肤破裂,加剧有毒药品的渗入。

③吞入

吞入药物引起中毒死亡,自杀或误食的记录很多。如果在实验室内吃东西或饮水,用污染药品的手拿取食物,就会污染食物,或者错拿盛药物的瓶子作饮用瓶子等,都能使有毒药品由消化器官入侵。

由嘴直接吸移液管,偶然不慎,就会吞入药物,而且会吸入气体。

用舌头鉴别药品的味道,是很危险的坏习惯。对有毒物质的使用应特别小心,如果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往往就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因为严格区分有毒物质和完全无害的物质是很困难的。这是由于某些化合物(如氟化物),其小量为身体所必需,但量多则有害人体的健康;有许多毒物当其量极微时可刺激身体的活动性能并可用于医疗(如砷、番木鳖碱),但若过量就能引起致命的中毒,例如,服用0.1克二氧化砷即可引起死亡。另外,有许多被认为是无害的化合物,如果大量侵入体内就会成为毒物。如服用17克氯化铬即会死亡;服用2~3克氯化钡时亦将遭到同样的结果;服进1~2克硫酸铜可引起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中毒;深深吸入一次氨蒸气即可中毒死亡等等。这些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1.3药物中毒引起的疾病

由於皮肤、呼吸器官直接与药物接触,所以腐蚀性药物首先使皮肤、粘膜、眼睛、气管、肺受严重损伤。大量吸入刺激性气体,导致肺气肿,甚至死亡。

毒物经由肾排出,许多慢性药物中毒,往往使肾脏受到损害,尤其是使肾小管受损。此外膀胱亦受到损伤。

肝是人体的解毒中心,有许多有毒药物,随血液循环流入肝以后,进行了解毒的代谢作用,将毒物变为无毒物,再流到肾排出体外。有许多药物,使肝受严重的损害。这些药品包括:汞、铅、芳香族有机物,有机卤代物……等等。

有许多药品能引起体内一连串不正常的反应,引起各系统失调、受伤。又有许多药品,专在某种器官内积累,很难排出体外,结果,使某些器官严重受伤,因而出现了慢性药物中毒的综合症状。如有机卤化物中毒表现出神经痛、肝肿大、肝功能不正常、食欲不振……等等;汞中毒出现头痛、口臭、手颤……等症状;苯中毒则呈现血相不正常、体弱无力等等。

人一时接触或误食大量毒品,能引起急性中毒,病情严重,愈后可能有后遗症。

如果经常接触某种或某几种毒品,就发生慢性中毒病状。慢性中毒很难立即发现和医治,使患者长期受害。大多数化学工作者的中毒是慢性的。

值得提出的是:

(1)同时接触几种毒物,他们对人体的毒性不是简单地相加的,而有的是互相抵销,有的却互相增强。例如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是互相增强的。

(2)许多毒品不能立即在体内解毒而排出体外,他们的毒害作用是积累的。例如汞及汞的化合物积聚於大脑。

(3)有许多危险性药品,其危险性是多种的。例如氯气是强刺激性腐蚀性药品,又是强氧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苯是一级易燃物,他的蒸气毒性很大。硫化氢是易燃易爆气体,剧毒,还有刺激性。

(4)有的药品不但令使用者受害,如果是孕妇,可能会使婴儿畸性。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有害毒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二三十年前,在实验室还常用苯、汞、石棉等药品,现在,我们已尽量不用了;我国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工厂排放浓度作了严格规定,而且对排放污水浓度也有法律规定,以减少公害。我们在实验室中,除考虑在通风橱操作有毒药品以外,有的要考虑吸收,以免排放於大气中,造成公害。

1.4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与救治方法

表2-6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与救治方法

(严重者现场急救处理后速送医院)

?名称?主要致毒作用?救治方法

酸?硫酸、盐酸、硝酸接触:硫酸接触皮肤可造成局部红肿痛,重者起水泡、呈烫伤症状;硝酸、盐酸腐蚀性小于硫酸

吞服:强烈腐蚀口腔、食道、胃粘膜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2%碳酸氢钠水溶液冲洗,然后清水冲洗。

初服可洗胃,时间长忌洗胃以防穿孔;应立即服7.5%氢氧化镁悬液60mL,鸡蛋清调水或牛奶200mL。

?氢氟酸局部烧灼感,开始疼痛较小不易察觉;氢氟酸渗入指甲,剧痛。

眼烧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将伤处侵入:①0.1%~0.133%氯化苄烷铵水或乙醇溶液(冰镇);②饱和硫酸镁溶液(冰镇);③70%乙醇溶液(冰镇)。上述方法任选一种,①的效果最佳。

大量清洁冷水淋洗,每次15min,间隔15min。

强碱?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接触:强烈腐蚀性,化学烧伤

吞服:口腔、食道、胃粘膜糜烂迅速用水、柠檬汁、稀乙酸或2%硼酸水溶液洗涤。

禁洗胃或催吐,给服稀乙酸或柠檬汁500ml,或0.5%盐酸100~500mL,再服蛋清水、牛奶、淀粉糊、植物油等

无机物?汞及其化合物?大量吸入汞蒸气或吞食二氯化汞等汞盐:引起急性汞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衰弱、尿少或尿闭甚至死亡。

汞蒸气慢性中毒症状:头晕、头痛、失眠等神经衰弱症侯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口腔炎及消化道症状及震颤。

皮肤接触误服者不得用生理盐水洗胃,迅速灌服鸡蛋清、牛奶或豆浆。

送医院治疗。

皮肤接触:大量水冲洗后,湿敷3%~5%硫代硫酸钠溶液,不容性汞化合物用肥皂和水洗。

?砷及其化合物?皮肤接触

吞服:恶心、呕吐、腹痛、剧烈腹泻。

粉尘和气体也可引起慢性中毒。?用肥皂和水冲洗,皮炎可涂2.5%二巯基丙醇油膏。

立即洗胃、催吐,洗胃前服新配氢氧化铁溶液(12%硫酸亚铁与20%氧化镁混悬液等量混合)催吐,或服蛋清水或牛奶,导泻,医生处置。

?氰化物皮肤烧伤。

吸入氰化氢或吞食氰化物:量大者造成组织细胞窒息,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性中毒:胸闷、头痛、呕吐、呼吸困难、昏迷。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症状、肌肉酸痛等。大量水冲洗,依次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和硫化铵洗涤,或用0.5%硫代硫酸钠冲洗。

用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解毒(医生进行)。

?铬酸、重铬酸钾等铬化合物铬酸、重铬酸钾对粘膜有剧烈的刺激,产生炎症和溃疡;铬的化合物可以致癌。

吞服中毒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清洗受污染皮肤。

有机化合物?石油烃类(石油产品中的各种饱和或不饱和烃)吸收高浓度汽油蒸气,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神志不清等。

汽油对皮肤有脂溶性和刺激性,使皮肤干燥、皲裂,个别人起红斑、水疱。

石油烃能引起呼吸、造血、神经系统慢性中毒症状。

某些润滑油和石油残渣长期刺激皮肤可能引发皮肤癌。移至新鲜空气处,重症可给予呼氧。

温水清洗。

医生冶疗。

涂5%炉甘石洗剂。

?苯及其同系物(如甲苯)吸入蒸气及皮肤渗透。

急性:头晕、头痛、恶心,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慢性:损害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皮肤接触用清水洗涤。

人工呼吸、输氧、医生处置。

?三氯甲烷皮肤接触:干燥、皲裂。

吸入高浓度蒸气急性中毒、眩晕、恶心、麻醉。

慢性中毒:肝、心、肾损害。皮肤皲裂者选用10%脲素冷霜。

脱离现场,吸氧,医生处理。

?四氯化碳接触:皮肤因脱脂而干燥、皲裂。

吸入,急性:粘膜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道刺激症状。

慢性:神经衰弱症侯群,损害肝、肾。2%碳酸氢钠或1%硼酸溶液冲洗皮肤和眼。

脱离中毒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吸氧。

?甲醇吸入蒸气中毒,也可经皮肤吸收。

急性:神经衰弱症状,视力模糊、酸中毒症状。

慢性:神衰症状,视力减弱,眼球疼痛。

吞服15mL可导致失明,70~100mL致死。皮肤污染用清水冲洗。

溅入眼内,立即用2%碳酸氢钠冲洗。

误服,立即用3%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后交医生处置。

?芳胺、芳族硝基化合物吸入或皮肤渗透。

急性中毒致高铁血红蛋白症、溶血性贫血及肝脏损害用温肥皂水(忌用热水)洗,苯胺可用5%乙酸或70%乙醇洗

?氮氧化物呼吸系统急性损害。

急性中毒:口腔、咽喉粘膜、眼结膜充血,头晕,支气管炎、肺炎、肺肿。

慢性:呼吸道病变。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吸氧。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对上呼吸道及眼结膜有刺激作用;结膜炎、支气管炎、胸痛、胸闷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吸氧,用2%碳酸氢钠洗眼。

?硫化氢眼结膜、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急性:头晕、头痛甚至抽搐昏迷;久闻不觉其气味更具危险性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吸氧。

生理盐水洗眼。

?氨气严重地刺激粘膜及眼睛呼吸新鲜空气、保暖、完全休息,用大量冷水冲洗皮肤。

?钡化合物溶解性钡盐由吸入吞入中毒。对皮肤腐蚀。吞入:服泻药(30克硫酸镁溶于250毫升温水中),立即送医院。

?溴气体或液体对组织具有强腐蚀性。吸入:移于新鲜空气处,保暖、休息。嗅稀氨水,饮牛奶。眼:用大量冷水冲洗。

皮肤:用大量冷水冲洗,再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所有情况下都应立即送医院。

?镉盐粉尘对肺有刺激。

吞入呕吐,长期接触使肺和肾受损害。移入新鲜空气处,休息。如吞入,洗口,立即送医院。

?二硫化碳高浓度蒸气使人昏迷、精神紊乱和失去知觉。其液体极毒。移于新鲜空气处,休息。如停止呼吸,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一氧化碳低浓度使人头痛,太阳穴悸动。高浓度时不省人事。移于新鲜空气处,保暖。停止呼吸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勿给刺激性饮料。

?四氯化碳吸入气体:头痛、精神紊乱。液体及气体都刺激眼睛、鼻子。使心脏、肝脏、肾及神经系统损伤。能致皮炎。移入新鲜空气处,休息。停止呼吸,施行人工呼吸。如皮肤污染,除去污染物,用大量冷水冲洗,再用肥皂水洗。

?氯气气体刺激或损伤肺部。引起结膜炎。与溴同。

?氯仿气体具有强麻醉性。催眠、呕吐、神志不清。液体及气体都刺激眼睛。吞入液体可使人严重中毒。移于新鲜空气处,保暖、安静。如停止呼吸,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乙醚蒸气是强麻醉剂,使人失去知觉。低浓度使人头昏。吸入新鲜空气,休息、保暖。

?铅及其化合物吸入粉尘或吞入使体内严重受损伤,是长期积累的剧毒品。如吞入,立即洗口、服泻药(30克硫酸镁溶于250毫升水中)。立即送医院。

?甲醛刺激眼、鼻、肺;有时头痛。呼吸新鲜空气、休息、保暖。接触皮肤:除去污染衣物、彻底冲洗。

吞入:洗口,饮牛奶,送医院。

?草酸粉尘刺激呼吸系统。粉尘溶液刺激眼睛。

吞入:腹内剧痛而虚脱。吸入粉尘:呼吸新鲜空气,保暖。

眼:用大量冷水冲洗。

吞入:洗口,立即送医院。

?苯酚气体刺激皮肤及粘膜。固体与皮肤接触,会使皮肤严重灼伤变白。呼吸新鲜空气、休息、保暖。

眼:用大量水冲洗,直至医生到来。

皮肤:用水彻底冲洗、涂擦甘油10分钟。

吞入:用大量水洗口,立即送医院。

?苯乙烯单体?刺激眼睛及呼吸器官。液体使眼严重灼伤。吸入气体:呼吸新鲜空气、休息、保暖。

眼:用水洗、送医院。

篇2:预防密闭空间作业窒息中毒安全技术措施

2012年7月11日集团生产技术部转发了国家安监局关于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2012】93号,要求各公司认真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密闭空间作业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引起的群死群伤屡有发生,因为窒息、中毒多发生在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且主要表现为窒息性气体中毒,所以贯彻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加强密闭空间作业职业中毒的预防与救援,是防范有限空间急性职业中毒、窒息事故的关键。

一、发生事故的原因

造成密闭空间作业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用人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制度和相应操作安全技术规程;

二是用人单位相关教育培训不到位,工人防护知识缺乏,作业者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违章作业,盲目施救,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三是缺少必要的检测、报警和个人防护设备;

四是承、发包管理不规范,疏于管理;

五是由于事故多发生在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又事发突然,事故单位对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救援准备往往不够充分,造成救援延误。

二、易发生窒息性气体窒息中毒的场所与作业范围

1、窒息性气体与密闭空间

易发生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氮气、甲醇、苯、甲烷和氰化氢等气体。所谓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只够容纳少数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氧含量较低。包括无需许可密闭空间(经定时监测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内安全作业,并不需要办理许可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许可密闭空间)和需要许可密闭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危害、或具有内部结构复杂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许可密闭空间)。

2、常见密闭空间

多数单位存在可导致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场所,常见的密闭空间有:各类储罐、容器、反应釜、铁路罐车、密闭运输通道、地下管道(如电缆沟)、烟道、隧道、坑槽、竖井、纸浆池、污水池、下水道、地窖、化粪池、污水井、污水渠等。这些作业场所往往是单位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场所,很多单位对这些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往往十分薄弱。

三、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应急救援技术要求

1、应急救援准备

窒息性气体中毒多发生在密闭空间,一般可按照密闭空间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救援。

(1)、凡有上述类似密闭空间作业的用人单位,均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设立或委托救援机构,事先制定密闭空间作业窒息性气体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并确保每位应急救援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实战演练。

(2)、救援机构应具备有效实施救援服务的装备;具有将作业者从特定密闭空间或已知窒息性气体危害的密闭空间中救出的能力。

(3)、救援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每个救援机构至少确保有1名人员掌握基本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技能。还要接受作为密闭空间作业者窒息性气体中毒所要求的培训。

(4)、救援人员应具有在规定时间内在密闭空间窒息性气体危害已被识别的情况下,对受害者实施救援的能力。

(5)、进行密闭空间救援和应急服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告知每个救援人员所面临的危害;

为救援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个人防护设施,并通过培训使其能熟练使用;

无论许可作业者何时进入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外的救援均应使用吊救系统;

应将化学物质安全数据清单或所需要的类似书面信息放在工作地点,如果作业者受到有毒物质的伤害,应当将这些信息告知处理暴露者的医疗机构。

2、救援设施

救援吊救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每个作业者均应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绳索应从头部往下系在后背中部靠近肩部水平的位置,或能有效证明从身体侧面也能将工作人员移出密闭空间的其他部位。在不能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或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可能造成更大危害的情况下,可使用腕套,但须确认腕套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选择。

在密闭空间外使用吊救系统救援时,应将吊救系统的另一端系在机械设施或固定点上,保证救援者能及时进行救援。

3、救援方法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抑制时给予呼吸*,心跳及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术,直至送达医院。

(3)、凡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气体中毒者,切忌对其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除外),以防施救者中毒;宜采用胸廓按压式人工呼吸。

四、密闭空间窒息性气体中毒的预防

1、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1)、设置密闭空间警示标识,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2)、进入密闭空间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

(3)、制定和实施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计划、密闭空间进入许可程序和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4)、提供符合要求的监测、通风、通信、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照明、安全进出设施以及应急救援和其他必需设备,并保证所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劳动者能够正确使用。

(5)、在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期间,至少要安排1名监护者在密闭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

(6)、指定专人按要求培训作业者、监护者和作业负责人。

(7)、制定和实施许可进入程序、应急救援程序与呼叫程序,防止非授权人员进行急救。

(8)、如果有多个用人单位同时进入同一密闭空间作业,应制定和实施协调作业程序,保证一方用人单位作业者的作业不会对另一用人单位的作业者造成威胁。

(9)、制定和实施进入终止程序。

(10)、当按照密闭空间计划所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效保护劳动者时,应对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进行重新评估,并且要修订控制计划。

2、密闭空间进入许可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

(1)、制定允许进入的条件。

(2)、对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3)、隔离密闭空间;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采取净化、通风等措施,对密闭空间充分清洗。

(4)、设置必要的隔离区域或屏障;保证密闭空间在整个许可期内始终处于安全卫生状态。

3、密闭空间作业的许可管理

对密闭空间作业实施许可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信设备、应急救援设备。

(2)、应用具有报警装置并经检定合格的检测设备对许可的密闭空间进行检测评价。检测顺序及项目应包括:①测氧含量。正常时氧含量为19.5%~22%,缺氧的密闭空间应符合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的规定,短时间作业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②测爆。密闭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对油轮船舶的拆修,以及油箱、油罐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③测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须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所规定的浓度要求,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

(3)、当密闭空间内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粉尘时,所使用的器具应达到安全防爆的要求。

(4)、当有害物质浓度大于立即危胁生命或健康(IDLH)浓度、或虽经通风但有毒气体浓度仍高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所规定的浓度所规定的要求(硫化氢10mg/m3氨30mg/m一氧化碳30mg/m3甲醇50mg/m3、苯40mg/m3),或缺氧时(低于19.5%),应当按照GB/T18664-20**《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的要求选择和佩戴呼吸性防护用品。

(5)、所有作业者、监护者、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服务人员须经安全职业卫生培训考试合格方可开展工作。

集团生产技术部/安环设备部

2012年8月14日

?

篇3: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

一、实验用房建筑要求

1、门窗应根据人流安全疏散的要求设置后门,门洞的宽度不应小于1200mm,门扇上宜设观察窗,门框上部设采光通风窗。实验室的窗台适宜高度900mm~1000mm,实验室的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0mm。门窗开启后不应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和走廊通行的便利与安全。

2、综合布线系统室内有水源、电源的应设总控制阀。实验室内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路设计、分别控制。新建实验室应预留综合布线系统的竖向贯通井道及设备位置。采用通风到桌的化学实验室,应单独设置三相动力电源,独立控制。

二、实验用房室内设施要求

1、通风换气化学实验室、药品室、准备室;生物实验室、准备室有通风排气装置,采用排风扇时,排风扇应设在外墙靠地面处。风扇的中心距地面不应小于300mm。风扇洞口靠室外的一面应设挡风措施;室内的一面应设防护罩。

若采用排风到桌(化学)装置时,风速应连续可调,各风罩洞口风速应基本一致,最大风速下可实现换气次数不低于10次/h。

2、防火防盗设施各室均有防护栏或入侵报警系统的防盗设施。中学宜配备干粉灭火器、沙箱(或沙袋)两种灭火设施,小学至少配备一种。对灭火器的维护情况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灭火器压力值是否处于正常压力范围,保险销和铅封是否完好,摆放是否稳固;灭火器箱不得上锁,避免日光曝晒和强辐射热,灭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内等。若发现灭火器存在问题,必须委托有维修资质的维修单位进行维修。学校相关人员定期对防火防盗设施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3、电源实验室电气线路应采用防火要求的暗敷配线方式,安装自动断电保护器,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中学:演示台、准备台和实验台应有220V交流电源。

小学:演示台、准备台应有220V交流电源。

教学电源和学生电源可选用集控电源或分立电源,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充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4、插座交流220V,演示台宜采用电流不小于6A多用插座,演示台、实验台应选用通过国家强制认证的安全插座,设计位置应合理。

5、水源各室应设给排水设施,宜设水槽和拖把池,排水口应有水封装置。

演示台水槽宽度不小于600mm,实验台水槽宽度不小于400mm,深不小于180mm,排水口应有水封装置,并设高位水嘴。若将水槽置于台面上的,水槽的四周应做密封处理,无脱胶、漏水现象。

6、通风柜通风柜用于产生有害气体实验的准备,柜内宜设给排水装置,但电源插座、照明及煤气开关均不得设在通风柜内。

三、实验室设备要求

1、废液收集器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应配置废液收集器。鼓励配备专门的废液处理装置。

2、工具应配置制作、修理仪器所用的工具及仪器小车、梯子等。

3、每个化学实验室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和急救箱。急救箱中的药品应注意及时更换。

四、实验教学要求

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在实验教学中,严格按照省教育厅颁发的“理科教师(含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及危险药品的使用规则”定量取用,规范操作,按规定做好“三废”(即废液、废气、废渣)处理工作,严防任何实验教学事故的发生。

篇4:实验室安全措施

化学实验用的试剂,许多是可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危险品,实验仪器又大都是容易破碎的玻璃仪器,而实验过程中又要用明火加热,因此,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实验员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操作的概念,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监测实验。

在实验中,要熟悉所用仪器和试剂的性质,严格遵守安全守则和实验操作规则,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了解如一旦出现意外事故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防火

实验室中因化学药品引起的火灾,一般有:

1、?化学药品的混合接触引起火灾,

如氧化剂与有机易燃液体接触后的反应,以高锰酸钾和甘油为例:高锰酸钾和甘油都是消防监督检查中经常碰到的物质,两者一旦接触即发生如下反应:

6KMnO4+2C3H5(OH)3=6MnO+6KOH+6CO2+5H2O+[O]

反应中Mn7+凭借其超强的夺电子能力显示出强氧化性,自身被还原成Mn2+,反应释放出的活性氧将为烧烧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更为常见的是铬酸(铬酸酐)与酒精,此二者接触后的反应机理如下(未配平):

C2H5OH+CrO3CrOH+H2O+CO2(《危险品防火》第95页)

表现为剧烈燃烧。

2、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

在无机氧化剂中,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燃烧或爆炸。这是因为,大部分弱氧化剂中显氧化性的是具有中间价态的原子,其价态既有下降空间(表现为氧化性),又有上升空间(表现为还原性)。而在与强氧化剂反应时,只能表现出具有还原性的一面。

如:硝酸铵与亚硝酸钠接触后发生如下反应:

NH4NO3+NaNO2=NaNO3+NH4NO2

亚硝酸钠本身虽有氧化性,但遇氧化性比其更强的硝酸铵则显示出还原性,生成的亚硝酸铵具有更大的火灾危险性。

3、?氧化性盐类和强酸混合接触,

如大多数氧化剂遇酸性物质后,“不但能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甚至还可能引起爆炸”,以氧化性盐类遇酸反应为例:

高氯酸盐本是氯的含氧酸盐中最稳定的,无论是在固体还是溶液中都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但遇浓硫酸后,会发生如下反应:

KClO4+H2SO4=KHSO4+HClO4

反应生成高氯酸和硫酸氢盐,失水后的高氯酸为现代化学已知酸中最强的酸,一旦接触有机物,即发生爆炸或燃烧。

如:硝酸铵是消防监督检查中常见的盐,其本身不燃,但遇高锰酸钾后,若存在其它有机物,则极易起火。反应机理以下:

首先,NH4NO3作为强酸弱碱盐,在水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NH4NO3+H2O=NH3?H2O+H++(NO3)-

上式表明,NH4NO3遇水后水解,水溶液显酸性。

4、安全措施

(1)化学剧毒品实行全程监控管理,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细则,遵照危险化学品的申购制度,专设的危险化学品供应点采购,确保危险化学品在采购、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剧毒品的使用坚持五双制度--双人收发、双人记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用多少领多少,正确及时做好领用和实验使用记录。

(2)根据有关规定管理好学院的化学剧毒品,毒品室门双人双锁,保险箱一人管钥匙,一人管密码,记号剧毒品的领用台帐,做好剧毒品的清点工作。

(3)遵守实验室废液废物收集制度,废液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妥善贮存,容器外加贴标签,注明废弃物内容和品名,对各种有毒废物分别进行废液处置操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如:酸碱中和处理,二氧化硫、硫化氢气体可用碱液吸收;

酚类物质:高浓度的酚可用乙酸乙酯萃取,蒸馏回收,。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氰化物:氰化物的稀溶液可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至10以上,再加入几克高锰酸钾使氰化物氧化分解。如果氰化物含量高,可用碱性氯化法处理,现以碱液调至10以上,加入次氯酸钠使氰化物氧化分解。

铬酸洗液可浓缩冷却后,加高锰酸钾粉末氧化,用砂心漏斗滤去二氧化锰后,失效的废洗液,可用废纸屑还原残留的六价铬和三价铬,再用废碱液或石灰中和,使其生成低毒的氢氧化铬沉淀。

综合废水:用铁粉法处理,调节PH到3-4,加入铁粉,搅拌半小时,用碱调节PH到9,继续搅拌10分钟,加入高分子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混凝后沉淀,清液排放,调节沉淀物,按废渣处理。

(4)实验室内使用化学危险品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在进入实验室工作中,要穿工作服,对强酸、强碱的操作过程中要带乳胶手套进行操作,并要配备口罩等和安全防护用具。实验室内的通风橱柜要经常检查是否正常运转,实验室内要配置一小药箱。实验室配置药箱,内放常用医药用品:

消毒剂:75%酒精,0.1%碘酒,3%双氧水,酒精棉球。

烫伤药:玉树油,蓝油烃,烫伤药,凡士林。

创伤药:红药水,龙胆汁,消炎粉。

化学灼伤药:5%的碳酸氢钠溶液,1%的硼酸,2%的醋酸,氨水,2%的硫酸铜溶液。

治疗用品:药棉,纱布,护创胶,绷带,镊子等。

1.割伤处理:伤口保持清洁,伤口内如有异物应小心取出,然后用酒精棉清洗,涂上红药水,必要时敷上消炎粉包扎,严重时采取止血措施,送往医院。

2.烫伤和烧伤的处理:可在伤处涂上玉树油或75%酒精后涂蓝油烃。如果伤面较大,深度达真皮,应小心用75%酒精处理,并涂上烫伤油膏后包扎,送往医院。

3.化学灼伤处理方法:如果沾上浓硫酸,切忌用水冲洗,先用棉布吸取浓硫酸,再用水冲洗,接着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最后用水清洗。必要时涂上甘油,若有水泡,应涂上龙胆汁。至于其他酸灼伤,可立即冲洗,然后进行处理。若被碱灼伤时先用水冲洗,然后用3%的硼酸或2%的醋酸清洗。如果酸碱溅入眼内,应先用水冲洗,再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2%的醋酸清洗.

(5)实验室安全标识:化学危险品的存放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实验室走廊畅通无阻。

(6)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接受安全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方法,实验室安全员应具有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知识。

(7)科学、严格地管理化学药品,不给各类物质造成混合接触机会。

(8)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应检查是否关上自来水和切断电源。

(9)实验室应备有各类灭火用品,并保证随时好用。家用电器用品要经常检修,防止绝缘不良而短路或超负荷而引起线路起火.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对小面积的火灾,应立即用湿布.沙子等覆盖燃烧物,隔绝空气使停火熄灭.火灾发生应立即报警,根据燃烧物性质使用相应的灭火器,进行抢救,以减少损失.常用的灭火器有以下几种:

1.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起火.

2.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可燃气体,油类,电器设备,物品,文件资料等初起火灾.

3.1211灭火机:高效灭火剂,使用于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器设备和精密仪器等的起火.

4.泡沫式灭火器:适于油类和一般起火.

二、防爆

实验室中能引起爆炸的物品很多,某些强氧化剂,如:硝酸盐、氯酸盐、过氧化物等,一旦遇上有机物,易燃性物质,还原剂或发生强烈摩擦、撞击等即发生强烈爆炸,还有许多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甲烷等,一旦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极限时,遇水即可发生爆炸。一般情况下,燃烧和爆炸往往同时发生,有时先着火后爆炸,有时则爆炸后引起火灾,因此二者的预防措施类同。

三、防护与急救

化学药品按它们的毒性分为:

1、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和液态溴等,能腐蚀或烧伤皮肤,误服造成唇、口、喉、胃烫伤,灼痛严重时可发生虚脱而死亡。

2、刺激性毒物,如汞、铅、铵盐、砷、磷等化合物,能使蛋白质沉淀、误服可致人死亡。

3、神经性毒物如氢化物和氢氰酸等,能阻碍人体正常的氧化作用,造成内部窒息而死亡,另外,还有一些我们经常接触的和使用的药品,平时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毒性,如氯化钡、碳酸钡、汞及其化合物、硫酸铜、硝酸银、硝酸钴等,因此,要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首先是要高度重视防毒工作,并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实验室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一定要有可供使用的通风橱,不能在实验室内做饭或进餐,更不能用使用过的仪器作餐具,实验完毕要洗手消毒,注意不能用热水洗手,防止皮肤上的毛孔张开而使毒物渗入,有毒废液要倒进指定容器内,经处理后才能弃去,皮肤上有破伤时应专门包扎后进行实验,以免毒物经伤口浸入体内。一旦发生中毒,一定要沉着冷静,尽快通知医生,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误服各种毒物后,最常用的解毒方法是让中毒者先服用牛奶,.......蛋清,面粉水,肥皂水等,将毒物冲淡,随后用手刺激喉部引起呕吐,注意为磷中毒,千万不可喝牛奶,可将5--10毫升硫酸铜溶液用温水调服,另外,若误服少量强酸液、可服镁乳、石灰水、氢氧化铅或肥皂水解毒;误服少量强碱时,可服醋,柠檬水或桔子汁解毒,若误服可量硝酸银溶液可服氯化钠溶液解毒。

(2)吸入有毒气体,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

(3)若不慎将有毒物质量落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药棉或纱布擦掉,并用自来水冲洗或用相应的解毒剂冲洗,若将毒物溅入眼睛,应在冲洗后,立即请医生治疗

?(4)中毒的急救措施化学中毒有三条途径:

⒈通过呼吸道吸入有毒的气体,粉尘,烟雾而中毒;

2.通过消化道误服而中毒;

3.通过接触皮肤而中毒。

在实验室发生中毒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同时,紧急送往医院医治,常用的急救措施有以下几种:

1.呼吸系统中毒,应使中毒者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患者呼吸新鲜的空气。轻者会较快恢复正常。若发生休克昏迷,可给患者吸入氧气及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往医院。

2.消化道中毒应立即洗胃,常用的洗胃液有食盐水,肥皂水,3%~5%的碳酸清钠溶液,边洗边催吐,洗到基本没有毒物后服用生鸡蛋清,牛奶,面汤等解毒剂。

3.皮肤,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浓硫酸先用干布擦干),具体措施和化学灼伤处理相同。

(5)触电事故的急救措施

人体接触电的电压高过一定值(36伏)就可引起触电,特别是手脚潮湿更容易触电。发生触电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将患者上衣解开进行人工呼吸,切忌注射*。当患者恢复呼吸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篇5:化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措施

化学实验用的试剂,许多是可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危险品,实验仪器又大都是容易破碎的玻璃仪器,而实验过程中又要用明火加热,因此,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操作的概念,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

教师和学生要熟悉所用仪器和试剂的性质,严格遵守安全守则和实验操作规则,防止事故的发生,如一旦出现意外事故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防火

实验室中因化学药品引起的火灾,一般有:

1、化学药品的混合接触引起火灾

2、氧化性盐类和强酸混合接触

3、安全措施

(1)科学、严格地管理化学药品,不给各类物质造成混合接触机会。

(2)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应检查是否关上自来水和切断电源。

(3)实验室应备有各类灭火用品,并保证随时好用。

二、防爆

实验室中能引起爆炸的物品很多,某些强氧化剂,如:硝酸盐、氯酸盐、过氧化物等,一旦遇上有机物,易燃性物质,还原剂或发生强烈磨擦、撞击等即发生强烈爆炸,还有许多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甲烷等,一旦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极限时,遇水即可发生爆炸。一般情况下,燃烧和爆炸往往同时发生,有时先着火后爆炸,有时则爆炸后引起火灾,因此二者的预防打措施类同。

三、防护与急救

化学药品按它们的毒性分为:

1、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和液态溴等,能腐蚀或烧伤皮肤,误肤造成唇、口、喉、胃烫伤,灼痛严重时可发生虚脱而死亡。

2、刺激性毒物,如汞、铅、铵盐、砷、磷等化合物,能使蛋白质沉淀、误服可致人死亡。

3、神经性毒物如氢化物和氢氰酸等,能阻碍人体正常的氧化作用,造成内部窒息而死亡,另外,还有一些我们经常接触的和使用的药品,平时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毒性,如氯化钡、碳酸钡、汞及其化合物硫酸铜、硝酸银、硝酸钴等,因此,要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首先要高度重视防毒工作,并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实验室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准备室一定要有可供使用的通风橱,不能在实验室内做饭和进餐,更不能用使用过的仪器作餐具,实验完毕要洗手消毒,注意不能用热水洗手,防止皮肤上的毛孔张开而使毒物渗入,有毒废液要倒进指定容器内,经处理后才能弃去,皮肤上有破伤时应专门包扎后进行实验,以免毒物经伤口浸入体内。一旦发生中毒,一定要沉着冷静,尽快通知医生,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误服各种毒物后,最常用的解毒方法是让中毒者先服用牛奶,蛋清,面粉水,肥皂水等,将毒物冲淡,随后用手刺激喉部引起呕吐,注意为磷中毒,千万不可喝牛奶,可将5-10毫升硫酸铜溶液用温水调服,另外,若误服少量强酸液,可服镁乳、石灰水、氢氧化铅或肥皂水解毒;误服少量强碱时,可服醋、柠檬水或桔子汁解毒,若误服少量硝酸银溶液可服氯化纳溶液解毒。

(2吸入有毒气体,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

(3)若不慎将有毒物质少量落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药棉或纱布擦掉,并用自来水冲洗或用相应的解毒剂冲洗,若将毒物溅入眼睛,应在冲洗后,立即请医生治疗。

靖宇四中

2014年8月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