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作业危险控制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钻井作业危险控制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井喷失控的原因及危害和影响

井喷失控是钻井工程中性质最严重的灾难性事故,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危害和影响是巨大的,造成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主要有:

(1)起钻抽吸,造成诱喷;

?(2)起钻不灌钻井液或没有及时灌满;

(3)未能准确地发现溢流;

(4)发现溢流后处理措施不当或井口不安装防喷器;

(5)井控设备的安装及试压不符合要求;

(6)井身结构设计不合理;

(7)对浅气层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

(8)地质设计未能提供准确的地层孔隙压力资料,使用了低密度钻井液,钻井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

(9)空井时间过长,又无人观察井口;

(10)钻遇漏失层段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

(11)相邻注水井不停或未减压;

(12)思想麻痹,违章操作。

井喷失控的危害和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打乱正常的工作秩序,影响全局生产;

(2)使钻井事故复杂化,处理难度增加;

(3)井喷失控极易引起火灾,危及井场人员及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

(4)喷出的油、气、水及有害物质(如硫化氢)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及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5)伤害油气层,破坏地下油气资源;

(6)井喷着火,造成机毁人亡和油气井报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7)涉及面广,在国际、国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钻井作业HSE风险削减措施

1)措施内容

制定钻井活动中的风险管理措施,是达到风险控制目标、保证风险削减措施的落实以及顺利实施钻井活动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完善的钻井HSE风险防范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保证有关风险削减措施的实施;

(2)组织落实风险防范和削减措施必备的人、财、设备等必备条件和手段,并制定有关保护设备、工具的配置和采购计划;

(3)识别钻井活动中各个阶段和不同工艺施工作业中可能产生的HSE风险,制定防止和削减措施;

(4)制定钻井作业中各种险情和危害发生的应急反应计划以减少影响;

(5)钻井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应形成文件,以规定、制度和条例形式下发,指导钻井安全生产;

(6)制定危害影响和恢复措施;

(7)对提出的风险防范、削减和恢复措施也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再识别和评估,以确定这些措施在风险控制目标中的作用;

(8)监控措施。

2)建立安全生产指南

主要制定以下安全生产指南:钻井作业安全规程、常规钻井安全技术规程、含硫油气田安全钻井法、钻井设备拆装安全规定、关井操作程序、井场动火管理、井场用电安全规程等。

3)钻井HSE管理监测

实施钻井风险削减措施,还必须对有关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检查、测试等),并建立和保存相应结果与记录。

(1)对钻井队现场的监测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HSE管理实施情况;各项安全规程、标准执行情况;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技术性,运行及维护保养情况;自动报警装置及安全防护装置的配置、性能、运行及维护保养情况;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应急设备的配置、维护保养情况;员工HSE培训,应急演习情况;医疗设备、药品的配备及使用情况;井场、营地环保规定的执行情况、废物回收、污水处理、环境破坏后的恢复等;宿舍、餐厅、厨房、厕所、浴室的卫生情况。

(2)检查的对象与内容:

①对钻井队HSE管理的检查(包括但不限于):HSE管理机构及职责;HSE管理体系运行;HSE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及执行;钻井作业HSE指导书、计划书、检查表;对员工的HSE宣传、教育和培训;危险部位的警示标志或警示牌;例行的HSE检查。

②对钻井队员工的检查(包括但不限于):HSE管理知识;特殊岗位的持证情况;HSE方面的培训;紧急情况下控制处理险情的技能;紧急情况下个人防护能力;控制险情的设备、工具(如不同类型的灭火器)的使用;劳保用品的穿戴;是否会使用个人防护器材(如空气呼吸器等);员工的健康状况等。

③对钻井及HSE设备、设施的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安装是否符合有关技术、安全规定要求;设备、设施运行是否良好、完整性如何;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等是否配备齐全有效。

④设备、设施具体的检查内容按有关规定进行,对有关的设备装置,如井控设备要进行测试。

⑤营地的检查:安全距离、电气线路、消防器材及周边环境等。

⑥医疗设施及药械的检查:卫生员资质、常规及急救药品、设施等。

另外,削减钻井作业HSE的风险还包括配备控制和消除危害的设备、仪器、工具、防护装置以及安全劳保用品等硬件的配置和保证钻井设备、设施的完整性及有效使用措施。

3.钻井作业HSE应急反应计划

1)钻井作业HSE应急分类根据钻井作业的工艺特点和作业环境特点,应急反应可分为5大类

(1)钻井作业中的突发事件;

(2)人身伤害事故;

(3)急性中毒;

(4)有害物质泄漏;

(5)自然灾害。

2)钻井作业HSE应急计划内容

(1)应急反应工作的组织和职责;

(2)参与应急工作的人员;

(3)环境调查报告;

(4)应急设备、物资、器材的准备;

(5)应急实施程序;

(6)现场培训及模拟演习计划;

(7)紧急情况报告程序、联络人员和联络方法;

(8)应急抢险防护设备、设施布置图;

(9)井场及营区逃生路线图;

(10)简易交通图等。

3)钻井作业过程中紧急情况下的应急程序清单(包括但不限于)

(1)火灾及爆炸应急程序;

(2)硫化氢防护应急程序;

(3)井涌、井喷应急程序;

(4)油料、燃料及其他有毒物质泄漏应急程序;

(5)放射性物质落井的处理应急程序;

(6)恶劣天气应急程序;

(7)现场医疗急救程序。

篇2:钻井过程中井漏预防措施

1、松软、易漏地层钻进应控制钻速,坚持划眼,延长钻井液携砂时间,避免操作引起压力激动(起下钻、开泵、加重)

2、采用近平衡压力方式钻井,加强泥浆抑制性的处理,高密度、小井眼井中应尽量降低泥浆切力,上部存在低压层,应先行堵漏再钻开高压层。

3、下钻时应分段循环,开泵避开漏层。

4、在钻开预计高压层前,对上部裸眼段进行提高承压能力的封堵时,应钻开一段、封堵一段,避免长井段及短时间内进行承压试验。进行地层承压试验时,宜采用逐步提高钻井液当量密度的办法,而不应采取一次憋漏的方法。

5、在严重漏失层与低压漏失层并存的井段,堵漏施工应采用低密度、中稠度、流动性好、滞流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强度的膨胀性堵漏液进行承压堵漏,避免堵漏液不能进入低压层、在外来压力激动作用下产生新的漏失,导致重复堵漏。

6、在严重漏失地层堵漏施工,尤其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从钻进开始即应制定实施尽可能完善的防漏、穿漏、堵漏等措施,做好进行综合堵漏技术的充分准备。

7、起下钻具时要尽量避免产生激动压力,尤其要控制下钻速度,对于小井眼,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同样地层大井眼不漏而小井眼则漏失严重,这是因为环空间隙太小,井内循环液动压力和激动压力过大所致。研究表明,起下钻具引起的激动压力为静液柱压力的20%一100%,岩层在这种交变载荷下,会造成井壁的破碎和断裂而发生井漏。因此,下钻时应注意控制下钻速度,起钻时注意向井内回灌泥浆,是控制压力波动的有效办法。

篇3:石油钻井设备节能措施

1石油钻井设备的能耗现状

石油钻井设备按照能量转化可以简单的分为原动机和驱动机,原动机是指的把燃料蕴含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或电能的设备,驱动机是指将吸收或重新分配原动机产生的机械能或电能,做功,实现钻井生产。在钻机设备中,原动机一般就是柴油机(也可能是燃气机)和发电机(柴油机发电机或燃气发电机),驱动机就是指除原动机外的各类运转设备,如联动机、并车箱、偶合器,变矩器、绞车、转盘、泥浆泵机械设备以及电动机等。石油钻机按照驱动方式来分,主要分为机械钻机(原动机产生机械能再分配做功)和电动钻机(原动机产生的电能再分配做功),从上面简单的分类可以看出,石油钻机设备的能耗主要体现在原动机的能耗和驱动机的传递效率上。

目前我国石油钻机数量众多,类型各异,配套的功率也从2000KW到8000KW不等,因此做好从钻井设备配置到使用管理的全过程,能够有效降低能耗,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2石油钻井设备节能措施

2.1使用节能新技术

在设备选型配置时采用高效节能新技术,优先选用效率高、能耗小的设备,实现原动机和传递效率的节能。

2.1.1选用电喷柴油机。柴油机电喷技术由电控调速器取代了机械调速器的旋转飞重等装置,使转速控制更加精确。发动机控制模块ECM按程序对柴油机的运转工况选择最佳的喷油,根据机油温度和增压压力精确控制喷油定时和喷油量,改善燃油经济性和燃烧效果,并且使柴油机在稳态及瞬态工况下的烟度能够满足EPA排放法规的限制。

2.1.2使用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技术。直流电动钻机的平均功率因素仅为0.5左右,5次谐波最高达到了44%,使用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技术后功率因素提高至0.92,5次谐波降低到6%。通过现场实用的统计数据,日均节油0.5~0.6吨,节能效果十分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2.1.3使用高效率的传动设备。机械钻机经过更新改造,逐渐淘汰了原来的大庆Ⅱ型和ZJ45J钻机,使用链条并车驱动钻机,柴油机减速箱也由原来的机器减速箱、液力变矩器更新为液力偶合器。液力偶合器能够减少原动机的的周期性扭震,同时减轻负载的突然变化对原动机的冲击,从而延长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均匀多台动力机之间的功率分配,当多台动力机转速稍有不同时,能均匀他们之间的功率分配。整个钻井施工过程效率能够达到0.95以上,而液力变矩器的平均效率最高只有80%。

2.1.4机械钻机使用节能发电机。机械钻机存在着动力匹配不合理现象,一方面,钻机工作负荷不足70%,另一方面,井队配有2台300~400kW柴油发电机组。机械钻机年消耗的柴油约占钻井可控成本的30%左右,而每年井队用于发电的柴油约占钻井总耗油量的25%,因此提高钻机工作负荷,利用钻机富余动力拖带一台发电机,可以减少使用一台柴油发电机,节约燃料,降低成本,增强效益。近几年来,各油田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应用300kW节能发电机,较好达到了利用钻机柴油机富余动力,节能降耗的目的。机械钻机多使用12V190系列柴油机,实际的负荷率均不足71%,处在低负荷率,高耗能工况,根据其特性曲线,经济工况为:转速在1300r/min附近,负荷率大于75%。因此,提高柴油机的负荷率是节能降耗有效途径。应用300kW左右的钻机富余功率发电,其供电能力完全能够满足井队的需要。这样,12V190柴油机的负荷率将提高到90%以上,达到其经济工作状态,燃油消耗率就会明显降低,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2.2加强钻井设备的使用管理

钻井设备类型、数量众多,所施工井的类型千差万别,抓好钻井设备的日常管理,也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手段。

2.2.1合理调整原动机的功率和参数。根据钻井工艺需要,精细计算钻井各道作业工序所需要的功率,优化钻井参数,再确定原动机的开动台数,尽量使用原动机在经济工作状态下运转,避免盲目增加台数、降低了动力的利用率,造成浪费,以达到节能目的。

2.2.2正确维护保养。根据不同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和实际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正确的维护保养。例如通过调整柴油机的气门间隙、供油提前角、校喷油器等工作,使柴油机工作在最佳状态,提高柴油的使用和转化为效率。

2.2.3预防性维修。石油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设备监测技术的发展,设备维修方式也由原来的故障维修或计划维修向现在的预防性维修转变。预防性维修能够根据设备的运转状况,在设备事故发生前,对设备进行维修,显著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恢复设备的性能,同时降低维修费用,降低故障停机对生产的影响。从而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

3石油钻井设备节能建议

石油钻井设备节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不但依赖于技术进步和推广,而且取决于全员的参与程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建议从以下几点做工作:

3.1建立健全节能制度,加强目标考核。各石油钻井公司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上而下的建立宣传节能、管理节能的机构,明确责任目标,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并将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形成明晰目标责任体系,并将节能目标纳入生产经营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兑现。

3.2广泛宣传、全员参与。通过广泛宣传,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和渠道,让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公司内在发展的需要,同时把节能目标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每名员工逐渐养成自觉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4结束语

综上,通过钻井设备技术的发展、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各钻井单位节能措施的落实,石油钻井设备的节能工作能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为国家的节能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4:危险品仓库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6.3系统构成

危险品仓库安防系统由综合管理平台、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钥匙管控、紧急报警、通信与传输等部分构成。

6.4功能设计

6.4.1监控室

监控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面积不小于30㎡,地面应光滑、平整、不起尘、防静电,门的宽度不小于0.9m、高度不小于2.1m,门、窗、锁具应有防盗功能;

b)室内温度宜为16℃~30℃,相对湿度宜为30%~75%,光照与照明情况良好;

c)室内主要设置综合管理平台的操作、显示、传输、存储等设备装置,安装电话、对讲等通讯设备和紧急报警装置,配备专用电箱和备用电源;

d)安装摄像机监控出入人员和值班情况;

e)设置值班人员休息处的,应与综合管理平台有简易隔断措施。

6.4.2综合管理平台

6.4.2.1构成与作用

构成与作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由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和配套设备构成;

b)具有相应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控制管理能力;

c)通讯协议和接口应符合国家和军队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d)系统应能与上一级管理系统进行更高一级的集成。

6.4.2.2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主要包括:

a)对各子系统进行联动控制,对前端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能设定和修改技术参数;

b)对视音频和钥匙管控等信息进行采集、传输、控制、存储、显示和回放等,信息采集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s,各子系统联动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s;

c)综合管理平台应留有上下互连的数据通讯接口,具备联网条件的,可与上级互联互通;

d)能够按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划分操作级别和控制权限;

e)具有自检巡检和数据备份、恢复、打印功能。

6.4.2.3记录信息内容

信息内容主要包括:

a)系统信息,包括系统状态正常、自检、故障部位与时间,子系统前端设备的位置、编号、状态等;

b)警戒信息,包括布防和撤防的区域与时间、警卫人员在岗情况、监视区域视频图像、监听音频信号等;

c)报警信息,包括警情类别、发生部位、时间,现场图像、声音,复核结论,处置结果等;

d)操作信息,包括值班、操作人员信息,操作动作与结果等;

e)其他信息,包括进出防护区域内人员姓名、时间、地点、操作等。

6.4.3入侵报警子系统

6.4.3.1构成与作用

构成与作用主要包括:

a)入侵报警子系统由探测器和配套传输控制设备构成;

b)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非法进入布防区域行为的实时有效探测报警。

6.4.3.2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主要包括:

a)系统的前端应按需要选择、安装各类入侵探测设备,构成点、线、面、空间的综合防护系统,探测器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设置在库区周界的内侧或外侧、库房墙壁等部位,避免存在探测死角与盲区;

b)能按时间、区域、部位任意布防和撤防;

c)能与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等子系统联动,执行控制、操作指令的响应时间是应不大于1s,漏报率为零;

d)设有防破坏报警功能,支持现场告警提示与联动报警。

6.4.3.3记录信息内容

信息内容主要包括:

a)探测器和紧急报警装置的编号、位置,紧急报警级别的设定;

b)入侵报警子系统正常状态、测试状态、故障状态信息;

d)入侵探测报警和紧急报警(含防破坏报警)、相关子系统联动、传输状态等信息。

6.4.4视频监控子系统

6.4.4.1构成与作用

构成与作用主要包括:

a)视频监控子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处理控制设备和记录显示设备组成;

b)利用智能视频探测技术、监视布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

6.4.4.2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主要包括:

a)监控和探测区域应覆盖库区周界、岗哨警戒盲区、库区出入口、库房入口、训练毒剂垛位、监控室、钥匙柜;

b)可识别领取钥匙人员的面部特征,库区出入口能够进行人员面部和车辆号牌特征识别;

c)摄像机应具备彩色与黑白自动转换、低照度、夜间摄像和视频探测功能,能受综合管理平台控制、操作,布防、撤防,调整摄像机云台、镜头参数,可同时或交替进行视频监控、视频探测、单帧图像抓拍,多画面显示、录像,与其他子系统联动,产生并发出子系统信息,执行控制、操作指令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s;

d)根据预定监控区域、探测目标、环境条件及摄像机性能的不同,有效监控范围应覆盖预定监控区域,避免存在盲区,与其他子系统实现功能互补、警情复核;

e)系统的制式应与我国的电视制式一致,视频编码宜采用MPEG4或H.264格式,显示图像与实时图像本地传输延迟不大于1s;

f)支持单路回放、多路同步回放,可按摄像机编号、日期、时间进行简便快捷回放检索,可调整回放画面亮度、对比度和音量;

g)具备探测功能的监控设备漏报率为零,误报率每日平均单路不应超过一次。

6.4.4.3记录信息内容

信息内容主要包括:

a)摄像机编号、位置;

b)布防或撤防的区域、部位、时间;

c)视频监控子系统正常状态、测试状态、故障状态信息;

d)视频探测信号、视频报警(含防破坏报警)、相关子系统联动、传输部分状态等信息。

6.4.5出入口控制子系统

6.4.5.1构成与作用

构成与作用主要包括:

a)出入口控制子系统主要由识读设备、传输设备、管理控制设备组成;

b)利用自定义符识别或模式识别技术对出入口目标进行识别并控制出入口执行机构启闭。

6.4.5.2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主要包括:

a)库区大门、库房门安装出入口控制设备;

b)受综合管理平台控制、操作,与其他子系统联动,产生并发出本子系统信息,执行控制、操作指令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s;

c)接受授权人员在识读装置上操作,识别出入人员身份;

d)宜具有语音和图像采集功能,出入人员能与监控室对讲;库区出入口应设摄像机,全景辨别面部和车辆特征。

6.4.5.3记录信息内容

信息内容主要包括:

a)出入口名称、执行机构的编号、位置;

b)布防或撤防时间;

c)出入人员基本信息,人员车辆出入时间,执行机构开关状态,出入口报警(含防破坏报警)及与相关子系统联动等信息。

6.4.6紧急报警装置

紧急报警装置是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人员触发能发出声、光等告急、求救信息的装置。通常布设在监控室内、库区门口哨位、库房门口、电子巡查点等部位、巡查人员宜随身携带移动式紧急报警装置。

6.4.7钥匙柜

在监控室内,设置具有特殊保护功能、专门存放库房钥匙的钥匙柜。其功能要求:

a)应具有两个以上机械锁,宜采用密码、指纹与机械锁相结合的开启方式。

b)应受综合管理平台控制,能记录取放钥匙人员、时间及取放钥匙的编号。

C)可具有摄像装置,能记录取放钥匙人员图像,并能清晰辨认人员面部特征,没有摄像装置的钥匙柜应设置在监控室摄像机监控范围内。

6.4.8其他报警装置

安防系统其他装置应受综合管理平台控制,可由监控室值班员操作,并与各相关子系统联动。

6.4.8.1照明灯

照明灯是摄像机摄像和哨兵观察的辅助设备,应设置合理并有足够亮度。在高风险类库房设置照明灯,应符合设备安全性要求,并采用密闭型投光灯。

6.4.8.2报警灯

警灯应设置在监控室便于观察的位置,灯光应为红色急促闪光,闪光亮度明显高于其所处环境的亮度。

6.4.8.3报警喇叭

报警喇叭设置在监控室和库区空旷处,不同鸣响信号应代表不同警情,并事先约定。室内报警声级不小于50db,室外报警声级不小于100db。

6.4.8.4训练用毒剂泄露检测装置

训练用毒剂泄漏检测装置应设置在专用存放室内,具有含磷、硫等训练用毒剂监测功能,当库内空气中目标物浓度超过允许限值时,能发出报警信号。

6.4.9传输线缆

传输线缆应符合下列要求:

a)传输方式采用电(光)缆传输,应保证信号传输安全可靠,且便于布线、施工、检验和维修,传输线缆的衰减、弯曲、屏蔽、防潮等性能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b)同轴电缆宜采取穿管安敷设方式,当线路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电缆应穿金属管并埋入地下,与其它管道等障碍物不宜交叉跨越;

c)报警信号传输线地耐压不小于交流250V,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线芯最小截面积不小于0.75mm2,多芯电缆地单股线芯最小截面积不小于0.55mm2;

d)视频信号传输电缆,室外线路宜选用外导体内径为9㎜的同轴电缆(聚乙烯外套),室内线路宜选用外导体内径为7㎜地同轴电缆(防火地聚氯乙烯外套),终端机房设备间地连接线宜选用外导体内径为3㎜或5㎜地同轴电缆(密编铜网外导体);

e)光缆传输长距离时宜采用单模光纤、距离较短时宜采用多模光纤,光缆芯线数目按监视点的个数分布情况确定并留有余量,光缆最小弯曲半径、最大抗拉力等机械参数和保护层符合施工与使用环境要求;

f)易受电磁干扰或易爆等危险场所内宜采用明敷线路。

7.1基本要求

安防系统建设应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组织施工,通常包括施工准备、管线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四个阶段。

7.2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

a)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设备器材、物资材料等准备齐全,符合要求;

b)施工人员熟悉图纸资料、施工方案、工艺标准及安全、保密要求;

c)检查作业场地、安全用电、预留管道、地槽及预埋件等情况,清除障碍物,标出管道由标志对库存物资进行有效隔离和安全措施。

7.3管线敷设

7.3.1室外管线敷设

室线管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室外管线应埋地敷设,深度不小于0.7m,有建筑物可利用时可采用墙壁固定敷设方式;

b)管路连接应采用接头,UPVC管连接应采用抹胶工艺,电源线和信号线应分管敷设,其间距不小于0.3m;

c)线缆沟道穿越建筑时应隔离密封,线缆穿管时管口应加护圈,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d)光缆应采用铠装光缆,敷设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标记;

f)配电系统采用TN-S或TN-C-S接地型式,进入室内的低压电路、信号线路应在入口处设接地保护,并在库内设重复接地。

7.3.2室(库)内管线敷设

室(库)内管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弱电线路和强电线路应分别敷设,并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b)供电线缆、数据线缆、控制线缆、信号线缆应在地板下排线并有保护措施,地板以上需裸露线缆部分应采用阻燃PVC管或其他材料固定;

c)配管应从接线箱、控制箱处开始,逐段配至各系统设备,预埋管浇注在混凝土内,配管时应用扎丝固定,设备引线不应外露;

d)配明管时应统一定位、整齐牢固,配暗管时应做到管路短、畅通、弯头少;

e)线管每1.5m或转变处应加管码,线槽接头处、距接线盒0.2m处、线槽走向改变或转变处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f)敷设线管每10m处应加装过路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

g)穿在管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

7.4设备安装

7.4.1监控室

监控室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综合管理平台、紧急报警装置、摄像机等设备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定位合理,安装牢固,走线规范,标识明显;

b)使用标准工作台和机柜,机架背面和侧面与墙的净距离不小于0.8m;

c)监控室地面应铺设防静电地板,铺设平整、紧密,接地可靠、符合规定要求;

d)照明灯具位置合理,照明度均匀,照明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出现眩光和反光。

7.4.2入侵报警子系统

入侵报警子系统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类探测报警器的安装应根据产品性能、警戒范围要求和环境影响确定合理的安装位置;

b)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能保证布防区域交叉探测,避免盲区;

c)紧急按钮的位置应安装隐蔽,便于操作;

d)探测器底座和支架应固定牢靠,导线连接不应处露,并留有余量。

7.4.3视频监控子系统

视频监控子系统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摄像装置应安装在高度适中、不易触摸的位置,并牢靠稳固,尽量避免逆光;

b)摄像机安装前,应逐个通电检测和初调,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

c)摄像机引出的线缆应留有0.3m的余量;

d)室外摄像机立杆应用12m螺丝固定在50×50mm水泥基础上,并预留穿线管道。

7.4.4出入口控制子系统

a)读卡器和可视对讲机装置应安装在距地面1.5m处,安装牢固并做密封处理;

b)读卡器安装应避开强磁场;

c)锁具和拦阻装置安装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启闭灵活;

d)可视对讲装置内置摄像机的方位和视角应处于最佳位置。

7.5系统调试

7.5.1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通常分为单机调试、系统联调。调试前应组织编制调试大纲,由项目责任人主持,安防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按调试大纲组织实施。

7.5.2调试内容

调试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a)线路测试,采用电缆测试仪对线路地串扰、衰减量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

b)设备测试,对系统设备设置的合理性、各子系统设备运行状况等进行测试;

c)联机测试,选取三个以上工作终端,对图像传输质量、报警响应时间托指标进行联网测试。

8检验验收

8.1基本要求

安防系统运行一个月后,由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由仓库业务主管部门、保卫部门、技术专家等组成工程验收组,对安防系统进行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检验验收见附录C、D、E、F、G。

8.2检验

安防系统检验主要包括设备安装,施工质量和系统功能、安全性、电磁兼容性以及设备性能等项目。

8.2.1检验项目应涵盖工程合同、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

8.2.2检验所使用地仪器仪表必须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性能应稳定可靠。

8.2.3对系统设备地检验,应按《***********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安全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8.2.4检验过程应按先子系统、后集成系统地顺序检验。

8.2.5定量检验地项目,应在同一条件下对每个点进行三次以上测试,观察数据的稳定性后视情取值。

8.2.6检验中若有项目不合格时,应改进后进行复测。复测仍不合格则评定该项目不合格。

8.3验收

8.3.1安防系统工程竣工后,应组织专家对施工质量、技术质量和图纸资料等项目逐一验收。

8.3.2施工质量验收应依据设计文件、图纸进行,项目与要求有变更的,应由施工单位提供更改批准依据。

8.3.3系统设备验收采用随机抽样,抽样率不低于20%且不少于3台。

8.3.4工程设备安装验收,应按相关要求现场抽验工程设备地安装质量并做好记录。

8.3.5管线敷设验收,应按相关按要求抽查敷设管线及接线盒、线缆接头、测试点等地施工工艺并做好记录。

8.3.6技术验收应对照任务书、设计整改落实意见和工程检验报告,检查系统地主要功能和技术性能指标;对照竣工报告,初验报告、工程检验报告,检查设备数量、型号等系统配置及安装部位。

8.3.7审查图纸资料地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以及合同服务条款,并做好记录,施工单位应向工程验收组提交下列资料:

a)工程合同;

b)工程初步设计论证意见;

c)设计文件与相关图纸资料,主要包括系统原理、平面不防、线槽管道布线、监控室布局图和设备器材的清单、检验报告、认证证书等;

d)系统试运行报告;

e)工程竣工报告;

f)系统使用说明书;

g)工程检验报告。

8.3.8安防系统工程经验收组检查验收,形成验收报告,验收结论分为“通过”、“基本通过”和“不通过”。

8.3.9整改完善应符合下列要求:

a)验收“不通过”地工程,不应正式交付使用,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根据验收结论提出问题限期整改,之后再提交验收,复验时对原不通过地部分应重点检查;

b)验收“基本通过”的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应根据验收结论提出的建议与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并经建设单位书面认可。

9工程移交

9.1移交内容

包括设计文件、图纸资料(工程图纸一式二份)和验收报告等,移交的所有文档资料相关单位应签字盖章。

9.2整理编制工程竣工图纸资料

工程竣工图纸资料一般应包括:

a)与投入使用的系统相符的验收图纸资料;

b)提供验收结论汇总表及其附表(含参加验收的单位与人员名单);

c)对经过复验的工程,应提供经建设单位认可的整改情况报告;

d)提供系统操作和有关设备日常维护说明。

9.3培训

设计、施工单位负责对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的系统操作使用和管理维护培训。

篇5:船载危险品集装箱的事故的特点和防范措施

0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多起船载危险品集装箱导致的泄漏、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对船舶、港口的安全带来重大危害。即使没有发生重大事故,任何一个冒烟的集装箱都会给各方带来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的诸如应变处理费、清理费、船期延误等损失。【1】与散装运输相比,采用集装箱装载危险品虽然相对安全便利,但一旦发生事故,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带来船毁人亡的恶性事故。

1船载危险品集装箱事故的特点

1.1封闭性

由于发生事故时货物都封闭在集装箱内部,施救人员无法直观掌握箱内货物的实际情况,消防措施也无法直接实施至箱内的事故货物消防效果较差,如果同时有大量瞒报集装箱装船则更给施救带来困难。

1.2积载情况复杂

集装箱在甲板上的积载有时高达五六层,各倍的集装箱间的前后空间较小,若事故箱位于船体中部,将给施救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事故箱装载于舱内且甲板上也装有集装箱,则施救的难度更大。

1.3事故箱处置难度较大

考虑到自身的安全,码头一般拒绝正在发生爆炸、燃烧的船舶靠泊码头进行事故处置,而集装箱船舶一般不配备装卸设备,无法自行处置事故箱,如果不能及时地将事故箱处置下船,会导致事故迅速扩大蔓延,增加施救困难,海况的复杂多变也对事故的处置有重大影响。

1.4船舶自备灭火设施缺乏

如果事故发生在港区和沿海,船舶能较快取得岸基的支持,但若在远海,除了能得到一些专家的处置建议外,取得灭火力量支援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危险品集装箱的货物种类多达几十种,部分危险化学品需要专门的灭火剂,而船上可能未配备针对此类化学品的灭火剂,这给船舶自救带来困难。

2危险品集装箱事故的成因

从危险货物的生产、包装、装箱、陆上运输到船舶运输的整个过程涉及人员多、部门多、程序多、环节多.货物品种多、运输过程受环境影响大,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集装箱在船舶上发生事故。【2】分析近几年船载危险品集装箱事故,大致有以下几类原因。

2.1货物质量不符合标准,导致货物稳定性达不到海运要求

案例:2006年8月12日0725时,靠泊宁波北仑港区的某船因4号货舱装载的危险品集装箱内的货物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受热分解发生闪爆,造成舱内1个集装箱及箱内货物不同程度受损并延误船期4天。事后调查发现该起事故的原因有二:(1)由于货主瞒报,导致从包装、装箱到装船的各个环节都未将货物作为危险品处置;(2)货物本身的质量不符合标准。

2.2货物的包装不符合要求

国际海运危险品的包装在《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以下简称《国际危规》)中有明确的规定,其包装要按照一定的标准,经过使用鉴定和性能鉴定。从检查情况来看:包装不符合要求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然持有主管部门发出的商品鉴定单,但其包装实际并

不符合要求,这种情况在出口箱和进口箱中都曾出现过;另一种是未经法定检验的瞒报集装箱,其包装质量通常不符合海运要求。

2.3集装箱达不到要求

主要包括集装箱变形、破损、内部不清洁、有钉子等尖锐物等情况,这通常是由于装箱检查员未能尽到其监装责任,未实地监装,装箱前未对集装箱内外部仔细检查等原因造成的。

2.4箱内货物的积载、隔离不符合要求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超重,所装货物超出集装箱的最大积载重量,在吊装过程中因箱子变形而导致货物包装损毁;(2)货物在箱内未进行良好的绑扎固定,层、列之间未加以有效的隔离衬垫,运输途中的摇摆、晃动引起货物之间的挤压、摩擦而导致包装破裂损坏;(3)层与层之间未加衬垫导致受力不均匀,或者上部货物重量较大,使底部货物受压破损,这种情况较多地发生在拼箱货中;(4)箱内货物之间的积载隔离不符合要求。

2.5集装箱在船上的积载、隔离不符合要求或超出船舶的适装范围

验船师根据每艘船舶的结构及设备情况,在每艘船舶的《船载危险货物符合证明》或《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适装证书》中标明每个船舱或甲板允许装载的危险货物种类,并对某些货物的特殊要求予以备注,但在监管过程中船舶装载不符合适装证书要求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类情况在不同包装有不同积载要求以及同一类别的货物因闪点、形态不同而有不同积载要求的危险货物中发生较多。

2.6瞒报危险货物性质

一个瞒报箱有可能存在多个缺陷,因此导致的事故数量也较多,对发生在北仑港区的多起危险品集装箱事故原因的统计表明,由于瞒报而导致的事故占60%以上。

2.7受意外事故的影响

如雷击、船舶碰撞等突发因素的影响。

2.8货物的运输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

如次氯酸钙已在国际海上运输中多次发生事故,对船舶财产和船员生命安全造成重大的危害。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货物受热后释放出可燃性气体和热量,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次氯酸钙在20℃开始分解、发热,而海上运输的环境温度往往超过20℃,无法满足运输要求。部分货主和船公司已开始采用冷藏箱装运该货物,虽然运输成本增加,但能确保运输安全。

3危险品事故预防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发现,造成危险货物集装箱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1)瞒报、漏报危险货物的性质;(2)积载、固定不当,造成货物跌落、碰撞、摩擦;(3)包装不符合要求;(4)集装箱在船上的积载隔离不当;(5)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针对这些事故原因,从危险货物的整个生产运输流程来看,降低危险品集装箱事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提高监装员的素质,适度开箱,确保装箱质量

具体有3条途径:(1)提高培训质量,适当延长培训时间,提高受训人员对危险货物的认知度。(2)加强跟踪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对监装员的后续监管严重缺乏,这直接影响其责任意识的提高。宁波北仑海事处通过制定《跟踪管理办法》加强对装箱员、申报员的管理,并结合对照装箱照片、实地抽查厂家、堆场装箱质量等措施,既确保装箱质量又方便管理相对人。(3)适度开箱,对申报的危险品集装箱进行开箱检查。这虽然是一把“双刃剑”,但一定比例的开箱检查可对相关单位产生一定的威慑力,有利于装箱质量的提高。在开箱检查中实施信誉制管理,对于装箱质量较好的货主、装箱检查员可以少查或免查;对于多次发现质量较差或因装箱质量曾引起事故的货主、装箱检查员可增加抽查比例,从而有效提高装箱检查员和厂家的责任意识,确保装箱质量符合要求。

3.2在危险品货物储存期间应根据货物性质和天气情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部分危险品集装箱事故在堆场就已开始发生,只是情况不明显,未能被及时发现,装船后事故加剧才被船方发现。以过碳酸钠为例,厂家和货代大多对其危险性认识不足,在堆场存放期间,如遇高温天气而未采取适当的降温、遮阳措施,便可能有自燃事故发生。因此海事部门应加强对堆场、货代和厂家的宣传教育,督促其做好高温天气的防护工作,防止将隐患带上船。

3.3集装箱外部的危险品标志应正确张贴,集装箱在船舶上的积载、隔离应符台《国际危规》的要求,主管部门应把好审批关

标志的正确张贴是危险品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得到良好维护的基础,目前,大部分大型集装箱船舶配备专门的软件,可以较快判断出船舶装载的危险品集装箱是否合乎本船的要求,主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现场检查,仔细审核把好审批关。

3.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

部分货主、货运代理的主管人员对于国际、国内有关危险品集装箱运输的公约、法规了解较少,需要各部加大对《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水路包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国际公约及法律、法规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使托运人和货运代理等从业人员了解公约、法规,提高对危险货物运输的认识,增强安全运输意识。同时,应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对瞒报危险品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的处置措施,主管部门可以定期举办讲座或者情况通报的形式,通报辖区内近期查处的违章行为、国内外发生的事故以及辖区内可能存在瞒报行为的货种,使相关单位及时了解动态,采取防范措施。

3.5加强对危险品集装箱瞒报谎报的查处工作

因瞒报、谎报危险品而导致的事故率是最高的。由于监管部门重叠,多头管理严重削弱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力度。这项工作首先需要加强部门间合作;其次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做到各部门货物信息共享,多头查堵;第三要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除了罚款外,可以考虑对违法者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第四鼓励群众举报。

3.6船公司、船舶落实对危险品的监管措施

督促承运人、船公司完善危险货物管理制度,加强对订舱人员和船员的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危险品和安全防范意识。船长、大副对船舶运输危险品的全过程,特别是危险品的配载、隔离、装载和系固及日常检查等应高度重视,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监管措施。

4结束语

保障船舶安全是每一个主管部门的职责,只有各主管部门加强对相关公约、法规的宣传,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严厉打击瞒报、谎报的违法行为,才能减少事故、确保船舶安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